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modeling strength of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loads and lengths of time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流 周伟 +3 位作者 才庆祥 舒继森 靖洪文 李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83-2790,共8页
Remodeled clay and sand rock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by designing lateral confinement and water drainage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stress exerted on granular materials in a waste dump.An in situ test was conducted in a... Remodeled clay and sand rock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by designing lateral confinement and water drainage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stress exerted on granular materials in a waste dump.An in situ test was conducted in an internal waste dump;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remodeled rock mass dumped at different time and depths were measured.Based on statistics,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the shearing stress parameters acquired from the two tests.Other factors,such as remodeling pressure(burial depth),remodeling time(amount of time since waste was dumped),and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relationship,were determined.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hesion of the remodeled clay and its remodeling pressure are correlated by a quadratic function but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remodeling time length.In situ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reshaped granular materials in the internal dump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urial depth but poorly correlated with time length.Cohesion Cand burial depth H follow a quadratic function,specifically for a short time since waste has been dumped.As revealed by both in situ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the remodeling strength of granular materials varies in a certain pattern.The consistency of such materials verifi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modeling experimental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 time granular materials remodeling shear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nton氧化法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优化实验
2
作者 赵晓艳 杨永林 《化学工程师》 2025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别采用Fenton氧化法和颗粒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煤化工废水,并以吡啶去除率为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相比,Fenton氧化法更适合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吡啶。优化后的Fenton氧化法工艺条件...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别采用Fenton氧化法和颗粒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煤化工废水,并以吡啶去除率为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相比,Fenton氧化法更适合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吡啶。优化后的Fenton氧化法工艺条件为:n_(Fe SO_(4)·7H_(2)O∶nH_(2)O_(2))=1∶30,H_(2)O_(2)浓度为40mmol·L^(-1),反应时间为20min,初始pH值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Fenton氧化法吡啶去除率高达93.4%,可提高煤化工废水回用性。Fenton氧化法可以快捷、高效地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吡啶有机物,可为煤化工废水回用工艺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法 颗粒活性炭 吡啶 煤化工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频特征的多粒度时间序列对比学习方法
3
作者 叶力硕 何志学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现有的时间序列对比学习方法存在增强样本构造方式过于依赖人工经验、泛化能力不足、正样本的定义方式不够通用、对比度量方式存在粗粒度表征等问题,使得整体的时序表示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时频特征的多粒度时间序列对比学习... 现有的时间序列对比学习方法存在增强样本构造方式过于依赖人工经验、泛化能力不足、正样本的定义方式不够通用、对比度量方式存在粗粒度表征等问题,使得整体的时序表示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时频特征的多粒度时间序列对比学习方法(Temporal-Spectral Deep Contrastive Network, TSDC)。该方法通过季节-趋势生成网络在时域内产生具有稳定变化的时序增强样本,通过多频带融合扰动操作在频域内产生非稳定变化的时序增强样本,两种增强样本通过实例级别的粗粒度对比以及维度级别的细粒度对比方式进行对比学习,使得模型在获得较好表征的同时能够较好地适应于下游不同类型的时序任务。在多个时间序列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分类、预测以及异常检测实验表明,由TSDC方法所得的表征用于下游任务的结果优于典型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表示学习 对比学习 数据增强 多粒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多尺度深度时空模型的长期序列预测方法
4
作者 陈加毫 谢良 +2 位作者 廖思灏 吴雨琛 徐海蛟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共8页
时间序列建模一直是金融和交通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时空模型因能更全面捕捉时序数据的复杂关联和趋势,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时空模型的长期序列预测取得显著成果,但现有方法受到多粒度或多尺度研究的限制,无法充分挖... 时间序列建模一直是金融和交通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时空模型因能更全面捕捉时序数据的复杂关联和趋势,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时空模型的长期序列预测取得显著成果,但现有方法受到多粒度或多尺度研究的限制,无法充分挖掘数据的时空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粒度多尺度深度时空模型(MMDSTM)。该模型首先通过分解初始数据获取季节、周期和粒度序列;然后,利用基于多尺度等距卷积生成尺度预测,利用基于注意力的时空特征层生成多粒度预测;最后,通过多层次融合合并多粒度与多尺度预测的预测结果。在实验中,MMDSTM相比近期的新方法在股票、交通和电池数据集上MSE指标分别下降了6.2%,21.5%和1%。多粒度和多尺度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时间序列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粒度学习 多尺度学习 时间序列预测 金融市场 交通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时间粒度的耦合时空特征下地铁短时客流预测
5
作者 宋丽梅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地铁客流在线网中的时空分布统计预测,便于高效匹配客流需求,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为探究地铁进站客流量预测精度与其时间粒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时间粒度的耦合时空特征下短时客流预测方法,选取西安地铁进站客流... 地铁客流在线网中的时空分布统计预测,便于高效匹配客流需求,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为探究地铁进站客流量预测精度与其时间粒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时间粒度的耦合时空特征下短时客流预测方法,选取西安地铁进站客流量数据进行研究,将有效运营时间划分为不同时间粒度,分别是0.5 h、1 h以及1 d,采用Pearson系数法对不同时间粒度下的客流量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利用ARIMA模型(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对全网进站流量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粒度为0.5 h、1 h以及1 d时,ARIMA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58%、3.86%、4.12%,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的是1 h,最大的是1 d,不同时间粒度下预测误差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对短时客流预测具有较高精度的是优化后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可以实现运营组织优化,实现提高轨道交通运输效率、改善运营服务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时间粒度 耦合时空特征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munity analysis of ammonia and nitrite oxidizers in start-up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reactor 被引量:13
6
作者 WANG Feng XIA Si-qing +2 位作者 LIU Yi CHEN Xue-song ZHANG J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8期996-1002,共7页
A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as set-up and th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as successfully incubated using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s seed sludge. Nitrogen was partially removed by simultaneous nitrifi... A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as set-up and th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as successfully incubated using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s seed sludge. Nitrogen was partially removed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via nitrite with free ammonia (FA) of about 10 mg/L.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α-Proteobacteria, β-Proteobacteria,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Nitrospira populations during start-up. The population sizes of bacteria, AOB and Nitrospira were examined using real-time PCR method. The analysi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hannon index showed that stable structure of AOB population was obtained at day 35, while the communities of α- Proteobacteria, β-Proteobacteria, and Nitrospira became stable after day 45. At stable stage, the average cell densities were 1.1× 10^12, 2.2×10^10 and 1.0×10^10 cells/L for bacteria, AOB and Nitrospira,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ifying bacteria community and nitrogenous substrate utilization constant was discussed by calculating Pearson correlation. Certain correlation seemed to exist between population size, biodiversity, and degradation constant. And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size might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bio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nitrite accumula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n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tressed by pentachlorophenol 被引量:4
7
作者 LIU, He LI, Guangwei +1 位作者 LI, Xiufen CHEN, J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43-1249,共7页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he web-based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he web-based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 and real-time PCR (RT- PCR)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hen PCP increased from 0 to 50 mg/L, the COD removal rate changed little, while the ammonia removal rate dropped from 100% to 64.9%.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bacterial community real-time PCR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entachlorophenol (P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变量建模的中期负荷预测模型
8
作者 徐利美 赵金 +3 位作者 李裕民 姚非 邢吉伟 续欣莹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7,共9页
中期负荷预测受温度、节假日和周末等多个外部变量影响。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虽然在短期负荷预测中展现了强大的预测能力,但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中期负荷预测多外部变量与预测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针对上述问题,... 中期负荷预测受温度、节假日和周末等多个外部变量影响。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虽然在短期负荷预测中展现了强大的预测能力,但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中期负荷预测多外部变量与预测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并行LSTM结构以及时间序列N节点树形LSTM(time-series N-node tree-LSTMs, t-N Tree-LSTMs)结构,通过引入分支结构和树形结构构建更细的特征粒度实现对中期负荷预测的建模。最后在2017年全球能源预测大赛数据集GEFCom2017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期负荷预测过程中更细的特征粒度有利于获取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验证了并行LSTM模型和t-N Tree-LSTMs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负荷预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 时间序列 特征粒度 多变量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渣颗粒影响下盐穴储气库变形破坏热力耦合分析
9
作者 张华宾 余豪毅 +2 位作者 王来贵 完颜祺琪 冉莉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50,共14页
盐穴储气库注采气时腔内气体质量、压力和温度不断变化,动态内边界条件对围岩的影响较大,围岩局部可能产生大的变形和破坏,可威胁到盐穴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温度、流体以及沉渣对围岩力学作用机制的不同,基于热力耦合和FLAC... 盐穴储气库注采气时腔内气体质量、压力和温度不断变化,动态内边界条件对围岩的影响较大,围岩局部可能产生大的变形和破坏,可威胁到盐穴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温度、流体以及沉渣对围岩力学作用机制的不同,基于热力耦合和FLAC3D-PFC3D耦合方法,对注采气条件下的围岩位移、应力和塑性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采气和注气的进行,盐腔顶板竖向位移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围岩塑性破坏范围逐渐扩大;②沉渣颗粒对围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空间效应,距离沉渣颗粒越远的围岩变形和塑性破坏范围越大;③对于采气过程,沉渣颗粒的粒径和初始孔隙率越大,则腔顶围岩竖向位移和腔腰围岩第一主应力的代数值越小,围岩的塑性破坏范围越小;④对于注气过程,沉渣颗粒的粒径和初始孔隙率越大,则腔顶围岩竖向位移的代数值越大,腔腰围岩第一主应力代数值越小,围岩的塑性破坏范围越大。结论认为:①沉渣颗粒细观结构对围岩变形、应力以及塑性破坏区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离散元热力耦合方法精细刻画沉渣颗粒体系来评估其对围岩的影响;②沉渣颗粒影响下盐穴储气库变形破坏热力耦合分析,对我国盐穴储气库建设、沉渣利用、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非连续耦合 热力耦合 盐岩储气库 颗粒材料计算力学 沉渣 围岩变形和破坏 时间效应 注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料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合成PHA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淞 苑泉 +2 位作者 娄雨晴 张艳萍 孙迎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6-1295,共10页
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AGS)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产量,探究了4种不同补料方式(未补料、好氧0h补料、好氧0.5h补料和好氧1h补料)对AGS合成PHA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此过程中AGS的碳氮磷去除效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补料能够... 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AGS)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产量,探究了4种不同补料方式(未补料、好氧0h补料、好氧0.5h补料和好氧1h补料)对AGS合成PHA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此过程中AGS的碳氮磷去除效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补料能够提高AGS合成PHA的含量,在好氧1h补料时AGS合成PHA的含量最高,为125.06mg/g;同时补料时间会影响AGS的脱氮除磷性能,当补料时间由好氧0h延迟至好氧1h时,AGS的总氮去除率由(87.49±5.49)%降至(67.60±16.24)%,溶解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由(94.08±1.42)%降至(62.91±15.33)%.且不同补料时间条件下,AGS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大,合成PHA的优势菌群差异较大,在未补料和好氧0h补料条件下,优势菌为既能合成PHA同时能够脱氮或除磷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在好氧1h补料条件下中,优势菌为能合成PHA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脱氮除磷 补料时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聚类和粒模型的地面沉降模式分析
11
作者 王楚鑫 王迎超 +2 位作者 董传新 武佩锋 张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1-644,共14页
地面沉降是全球公认的重要灾害,不同受灾区域的地面沉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准确地认识地面沉降的发展是防治地面沉降灾害的关键。针对地面沉降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算法(improved adaptive density peak clustering... 地面沉降是全球公认的重要灾害,不同受灾区域的地面沉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准确地认识地面沉降的发展是防治地面沉降灾害的关键。针对地面沉降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算法(improved adaptive density peak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K-nearest neighbors,简称IADPC-KNN),结合粒模型理论,归纳总结了地面沉降发展模式及其映射规律。首先,采用动态时间弯曲方法(dynamic time warping,简称DTW)作为数据间的距离度量,将IADPC-KNN与其他5种聚类算法,在7个公开的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IADPC-KNN具有较高精度及较好鲁棒性。其次,收集全球14个受灾区域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序列提取、聚类分析、粒模型构建、规则归纳等步骤,得到4类地面沉降模式及其映射关系。最后,采用某地2017―201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地2018年以后的地面沉降模式有0.3592的概率属于模式4,与实际沉降发展较吻合。该研究成果可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预测与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间弯曲 密度峰值聚类 粒模型 聚类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明渠水流流速结构PIV试验研究
12
作者 阎鑫铭 钟亮 李国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1,共5页
鉴于床面非均匀散粒粗糙直接影响明渠水流的流速结构问题,基于PIV水槽试验,研究了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明渠水流的流速结构,探讨了水流时均流速沿流向和沿垂线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脉动流速的象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梅花形排列的大尺度非均... 鉴于床面非均匀散粒粗糙直接影响明渠水流的流速结构问题,基于PIV水槽试验,研究了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明渠水流的流速结构,探讨了水流时均流速沿流向和沿垂线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脉动流速的象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梅花形排列的大尺度非均匀散粒粗糙显著影响了颗粒顶部以下的水流结构,大、小颗粒周围时均流速结构相似,颗粒大小明显影响了流动分离区形状尺度和内外层流体分界点位置;象限分析显示外层流体中,大颗粒使其上方区域Q2、Q4事件的概率减小;内层流体中Q1、Q3事件占主导,颗粒上游及大颗粒附近相比下游及小颗粒附近更易产生强紊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散粒粗糙床面 明渠水流 时均流速 脉动流速 象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趋势嵌入和粒度增强网络的小样本医学时间序列预测
13
作者 于敬楠 张春霞 +2 位作者 薛新月 薛晓军 牛振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8-959,共12页
随着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金融、气象和交通等领域,为众多应用任务提供决策支持.针对小样本医学数据特征维度低和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易于造成过拟合问题,研究小样本医学时间序列预测任务,... 随着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金融、气象和交通等领域,为众多应用任务提供决策支持.针对小样本医学数据特征维度低和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易于造成过拟合问题,研究小样本医学时间序列预测任务,提出融合趋势嵌入和粒度增强网络的预测方法.首先在卷积神经网络的框架下,粒度增强网络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特征维度将医学时间序列数据提升为三维张量;然后以医学时间序列样本的一阶差分作为方向向量,基于方向导数生成趋势嵌入表征;再构建静态空间邻接矩阵和动态时间邻接矩阵,并通过时空图卷积网络学习时空嵌入表征;最后将构建的时空嵌入、预测嵌入和趋势嵌入整合到基于图卷积网络、门控循环单元和残差网络的网络架构之中,实现医学时间序列预测.在Cancer,ILI,Baries和COVID-19这4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预测结果最佳的基线模型T-GCN相比,所提方法在每个数据集的MAE,MAPE和RMSE这3个评价指标上分别降低34.0607,0.0107,70.6728;11.1808,0.0950,20.7285;0.3546,0.1127,0.4553和449.2437,0.0144,1174.7273,其性能优于基线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预测 趋势嵌入 粒度增强网络 时空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异常候选集的迭代式主动多元时序异常检测算法
14
作者 孟凡 杨群力 +1 位作者 霍静 王新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8-1463,共6页
无监督多元时间序列(MTS)异常检测方法因标注成本低而广受关注,但传统方法一般基于两个假设:1)服从独立同分布(IID)假设,即假设时序数据样本之间和属性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2)高净度启动假设,即假设可拥有完全正常态的时序数据集进行训... 无监督多元时间序列(MTS)异常检测方法因标注成本低而广受关注,但传统方法一般基于两个假设:1)服从独立同分布(IID)假设,即假设时序数据样本之间和属性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2)高净度启动假设,即假设可拥有完全正常态的时序数据集进行训练。以上假设在实际场景中往往难以满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异常候选集的迭代式主动多元时序异常检测算法(EraseMTS)。首先,利用一种多粒度时序特征学习方法捕捉子序列内和子序列间的依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多元时间序列进行再表示;其次,提出一种利用边缘异常候选集的选择策略,以子序列异常得分为基础,同时考虑异常程度,选择待人工交互的范围;最后,提出一种迭代式子序列权重更新机制,将异常反馈信息融入无监督异常检测模型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迭代方式不断优化初始训练模型性能。在UCR时间序列库中的4个数据集和1个人工合成数据集上对所提算法的检测性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且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多元时间序列 权重更新 多粒度表示 主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深度脱氮对比研究
15
作者 王明山 季洋 李志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对比分析了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不同进水条件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较高即外部碳源较为充足时,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接近;而当进水总氮浓度较高即外部... 对比分析了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不同进水条件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较高即外部碳源较为充足时,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接近;而当进水总氮浓度较高即外部碳源受限时,生物膜系统的脱氮效果优于颗粒污泥系统。在不同的HRT条件下(3~6 h),反硝化生物膜系统的深度脱氮效果均优于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且当HRT=5 h时,两系统的脱氮性能均达到最高。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脱氮性能方面略胜一筹。但是,结合经济性和去除性能进一步分析可知,与生物膜系统相比,颗粒污泥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无载体成本等低成本的显著优势,在既有工艺出水深度脱氮的工程实践中,可优先选择反硝化颗粒污泥工艺,并可通过控制颗粒粒径和系统运行参数等措施强化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脱氮 反硝化颗粒污泥 反硝化生物膜 进水条件 水力停留时间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等温时间对两相区轧制舰船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田亚强 姚硕 +3 位作者 张明山 李红斌 胡宝佳 陈连生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153,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两相区轧制后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对舰船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450℃等温处理10 min到1 h时,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马奥岛(M/A岛)、少量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两相区轧制后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对舰船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450℃等温处理10 min到1 h时,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马奥岛(M/A岛)、少量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M/A岛逐渐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多;当等温时间达到5 h时,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继续延长,粒状贝氏体不断长大,残留奥氏体分解为碳化物,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1116~1150 MPa,抗拉强度为1121~1156 MPa。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等温5 h时,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和81.2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轧制 贝氏体等温时间 舰船用钢 粒状贝氏体 冲击吸收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处理OCC废水运行效率研究
17
作者 李雄林 魏庆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92,共8页
某OCC制浆造纸企业新建了一座容积2900 m^(3)的IC厌氧反应器,并引入来自同类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启动21天后,IC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负荷,OCC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量为15000 m^(3)/d,CODCr处理量为50000 kg/d,CODCr去除率72%~86%,出... 某OCC制浆造纸企业新建了一座容积2900 m^(3)的IC厌氧反应器,并引入来自同类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启动21天后,IC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负荷,OCC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量为15000 m^(3)/d,CODCr处理量为50000 kg/d,CODCr去除率72%~86%,出水挥发性脂肪酸稳定保持在30~110 mg/L,IC厌氧反应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厌氧反应器 OCC废水 厌氧颗粒污泥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时位置的隐私保护优化与加速求解算法
18
作者 董恺 王立夫 凌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6-2169,共14页
现有的电动汽车API平台(如SmartCar)使用访问控制机制来保护用户的隐私.为了在启用不可信位置服务功能的同时保护位置隐私,位置隐私保护机制(LPPM)根据用户的真实位置生成一个随机的伪位置作为报告位置.现有技术通过在离散网格上解决一... 现有的电动汽车API平台(如SmartCar)使用访问控制机制来保护用户的隐私.为了在启用不可信位置服务功能的同时保护位置隐私,位置隐私保护机制(LPPM)根据用户的真实位置生成一个随机的伪位置作为报告位置.现有技术通过在离散网格上解决一个最优化问题构建一个最佳的LPPM,该最佳LPPM实现了在最低可容忍效用限制下的最高隐私,反之亦然.然而,它们很难直接应用于电动汽车等实时场景,因为生成最佳LPPM所需的运行时间太长(可能需要数天).另一个问题涉及构建出的LPPMs的最佳性.揭示了一些意外情况(异常),即在粒度更高的细网格上构建的最佳LPPM效用比在粒度较低的粗网格上差.引入了粒度独立性作为有效解决方法,提出了一个名为Divide-and-Coin的最佳LPPM,其可以实时执行.Divide-and-Coin将生成最佳报告位置的运行时间从至少O(n^(2.055))缩短到O(log n),其中n是报告位置的数量.实验结果显示,Divide-and-Coin可以在1s内从城市级区域生成建筑级别的最佳报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隐私 最佳位置隐私保护机制 实时位置API 隐私-效用异常 粒度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私有云节点转存机制的突发传感数据优化算法研究
19
作者 殷德莉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4-94,共11页
为解决当前传感网络部署过程中存在的节点存储能力较弱.动态数据优化效果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私有云节点转存机制的突发传感数据优化算法.首先,综合考虑数据传输冗余带宽、数据片调用率、时间片粒度等影响因素,引入周期切片转存机制... 为解决当前传感网络部署过程中存在的节点存储能力较弱.动态数据优化效果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私有云节点转存机制的突发传感数据优化算法.首先,综合考虑数据传输冗余带宽、数据片调用率、时间片粒度等影响因素,引入周期切片转存机制,以精准执行节点存储流程,提高私有云节点的数据存储能力.然后,采用时间片粒度波动率方式优化存储波动,实现多路数据竞争存储过程中的间歇存储,显著改善数据存储性能.仿真实验表明,与当前传感领域常用的传感数据优化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更低的数据重传输率和更强的私有云存储能力,可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传感 私有云节点 周期切片 时间片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实时监控研究
20
作者 伍芳 《仪器仪表用户》 2024年第11期3-5,共3页
电力系统信息量巨大,完整传输暂态稳定性数据困难,导致监控结果不精确。本研究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关键参数并传输至数据管理单元。利用多颗粒度扫描挖掘,提取暂态稳定性特征并构建判别指标,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仿真测... 电力系统信息量巨大,完整传输暂态稳定性数据困难,导致监控结果不精确。本研究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关键参数并传输至数据管理单元。利用多颗粒度扫描挖掘,提取暂态稳定性特征并构建判别指标,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仿真测试显示,该方法与实际结果重合率高达98.7%,能精确捕捉电力系统暂态变化,为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电力系统 暂态 稳定性 实时监控 颗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