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Finite Elements Technique for Collapse Causes of the Pylons in Egyptian Temples: A Study of the Great Pylon of Ramesseum Temple, Luxor, Egypt 被引量:1
1
作者 Essam H. Mohamed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13期1022-1041,共20页
This research presents damage causes of the pylons in the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based on 3D 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determines the failure causes of the first pylon of the Ramessi... This research presents damage causes of the pylons in the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based on 3D 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determines the failure causes of the first pylon of the Ramessium temple, which is situated in Upper Egypt, at Luxor “Thebes” on the west bank of the Nile River. The first pylon of Ramessium temple subjected to seismic activity effects on long term, combined with several structural damage factors such as the defects resul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where the builder used the poor quality of stones in foundations of the pylo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residue was used as filler for the core of the pylon walls, and it lacked vertical joints between the courses. In addition to it founded on alluvial soil that is vulnerable to contaminated water, it is still suffering damage factors and urban trespasses at the moment. All of the former factors helped the pylon to be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s loads that occurred on it.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pylon under self-weight and earthquakes loads were carried out by Numeric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loads and stresses which caused collapsing of the pylon.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ylon subjected to a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ue to old earthquakes force, led to collapse of the pylon. Finally, the study represents use of modern technique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units in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its col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REAT PYLON of Ramessium TEMPLE collapse causes 3D Finite Elements Numerical Model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ew of major system instability disturbances
2
作者 Wu Jingchang China Electricity Council 《Electricity》 1991年第1期40-44,共5页
1.General Review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lines and power systems raised serious stability problems.Becauseof the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of power and relative weak systemconfiguration... 1.General Review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lines and power systems raised serious stability problems.Becauseof the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of power and relative weak systemconfiguration,stability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eriousproblems.The risks in terms of disturbance causing subsequentsystem instability could be very high and the results of frequency andvoltage collapse may cause catastrophic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ABILITY CATASTROPHIC collapse DISTURBANCE RELAY raised facilities transm CAUSING gene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倒塌成因与抗倒塌性能提升路径综述
3
作者 林智伟 杨涛 庾格基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桥梁倒塌事故时有发生,通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桥梁众多,剖析导致桥梁倒塌的主要诱因,并结合桥梁防灾技术的研究进展探究桥梁抗倒塌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国内外桥梁倒塌案例,对桥梁倒塌的原因进行了总... 桥梁倒塌事故时有发生,通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桥梁众多,剖析导致桥梁倒塌的主要诱因,并结合桥梁防灾技术的研究进展探究桥梁抗倒塌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国内外桥梁倒塌案例,对桥梁倒塌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分析表明设计缺陷、施工工艺不合理、在役期间维养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桥梁倒塌,而船舶撞击、爆炸、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也严重威胁着桥梁安全。随后,从上部结构破坏和下部结构破坏两个层面探究了桥梁倒塌风险的防控路径。由上部结构破坏引发的桥梁倒塌案例可知,不同形式的桥梁在倒塌前呈现出了特有的受力特征:梁桥的倒塌通常与超限荷载或侵蚀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局部损伤累积有关;拱桥的倒塌通常与结构局部损伤、拱圈的稳定性等因素有关;悬索桥受主缆腐蚀、疲劳损伤等因素影响较大;斜拉桥拉索断裂或锚固区损坏易导致桥梁坍塌。此外,地基沉降、基础冲刷及撞击引起的桥梁下部结构破坏也极易造成桥梁局部或整体倒塌。最后,结合桥梁防灾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了若干提高桥梁抗倒塌能力的技术措施,包括设置阻尼系统、采用摇摆自复位桥墩、设置限位与防落梁系统等。研究内容有助于全面认识桥梁的倒塌行为,并为桥梁结构的抗倒塌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倒塌 倒塌成因 倒塌行为 倒塌破坏 抗倒塌措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矿部岩溶塌陷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4
作者 邓子龙 《价值工程》 2025年第2期43-45,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开采速度日益加快。然而,由于早期的矿山开采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岩土体原有应力结构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应力重分布,这极易引发坍塌、地面沉陷、地下水涌出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开采速度日益加快。然而,由于早期的矿山开采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岩土体原有应力结构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应力重分布,这极易引发坍塌、地面沉陷、地下水涌出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来应对岩溶塌陷带来的灾害问题。本文针对岩溶塌陷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深入了解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岩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岩溶塌陷的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地质勘查 岩溶塌陷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建玲 雷明堂 +13 位作者 蒋小珍 ZHOU Wanfang 蒙彦 吴远斌 管振德 贾龙 殷仁朝 潘宗源 尹欧 陈英姿 杨涛 雷柱平 黄敬军 杨荣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202,共19页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从岩溶环境特征、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和机制、发育及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约25.4万km^(2),有记录的岩溶塌陷灾害2146处,矿山疏干排水、抽水、工程施工等是这一地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发育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二是发育地层一般为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沿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等岩溶洞隙密集发育带分布;三是多发生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河流两岸等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水动力条件易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段;四是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塌陷的规模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为了降低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结论]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广、危害大,高易发区内线性工程、重要城市群等规划建设应对这一环境地质问题引起重视,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地质灾害 分布 成因 工程建设 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勘探技术在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晏雁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4期578-586,共9页
微动勘探技术凭借其无需人工激发震源、出色的抗干扰能力、高分辨率以及便捷环保等诸多优势,在面临复杂物探环境,特别是附近干扰强烈或不允许破坏的场地条件下应用广泛。本文以山西高阳煤矿采空区探测为例,开展了微动在煤矿隐蔽致灾地... 微动勘探技术凭借其无需人工激发震源、出色的抗干扰能力、高分辨率以及便捷环保等诸多优势,在面临复杂物探环境,特别是附近干扰强烈或不允许破坏的场地条件下应用广泛。本文以山西高阳煤矿采空区探测为例,开展了微动在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探测中的应用研究,采用线性台阵进行微动数据采集,利用骄佳面波处理软件提取微动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得到横波速度剖面,识别异常16处;结合16处异常,分别对采空区、陷落柱、断裂带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波速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线性台阵微动方法在该矿区识别以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采空区 陷落柱 断裂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崩塌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茗年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169-172,共4页
以石门坪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洞口崩塌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崩塌处治措施,并通过运营情况对崩塌处治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石门坪1号隧道洞口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复杂的地形条件+特殊的二元岩土结构,... 以石门坪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洞口崩塌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崩塌处治措施,并通过运营情况对崩塌处治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石门坪1号隧道洞口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复杂的地形条件+特殊的二元岩土结构,诱发因素是不当的施工工序+降雨条件。基于崩塌成因分析并结合坡体稳定性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坡面处治及暗洞加强方案,隧道洞口崩塌处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洞口崩塌 成因分析 处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边坡滑塌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8
作者 周素芳 《江西建材》 2024年第8期377-379,共3页
文中研究了某公路边坡滑塌的具体成因,并结合滑坡治理原则合理选择治理方法。综合考虑现场条件、施工难度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采用“挡墙+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治理措施,卸载滑坡带上缘土方、完善边坡排水系统、边坡防护挂网喷射混凝... 文中研究了某公路边坡滑塌的具体成因,并结合滑坡治理原则合理选择治理方法。综合考虑现场条件、施工难度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采用“挡墙+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治理措施,卸载滑坡带上缘土方、完善边坡排水系统、边坡防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并种植爬墙虎、增设仰斜式挡土墙稳固坡脚。现场治理效果表明该治理方案合理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滑塌 成因分析 边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防洪堤浆砌石挡墙垮塌原因检测鉴定分析
9
作者 汪幼林 聂志林 《江西建材》 2024年第8期128-130,共3页
文中对某防洪堤浆砌石挡墙垮塌事故的原因进行检测鉴定,介绍了该挡墙的检测鉴定过程及相关经验教训。通过现场检测与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建模,综合分析该挡墙存在的质量和设计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经验教训,以期为类似工程... 文中对某防洪堤浆砌石挡墙垮塌事故的原因进行检测鉴定,介绍了该挡墙的检测鉴定过程及相关经验教训。通过现场检测与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建模,综合分析该挡墙存在的质量和设计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经验教训,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提 检测鉴定 垮塌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原铁路山区段堤坡坍塌水害成因分析及防治
10
作者 安旭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9期133-136,共4页
本文以京原铁路K88+550—K88+580段为例,分析了该段铁路路堤坍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得到了以下结论:根据线路两侧地形量测结果,地表汇水极易在K88+550处形成渗流通道,软化线路左侧坡体。京原线K88+700—K88+550范围线路高程... 本文以京原铁路K88+550—K88+580段为例,分析了该段铁路路堤坍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得到了以下结论:根据线路两侧地形量测结果,地表汇水极易在K88+550处形成渗流通道,软化线路左侧坡体。京原线K88+700—K88+550范围线路高程降低,易产生汇水,由于“7·29”特大暴雨影响,大量地表水汇集,部分下渗至路堤边坡,致坡体含水量上升,含水率趋近饱和,自重增加,岩土体强度降低,加之前期开挖声屏障基础对边坡坡体产生一定扰动,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路堤边坡失稳发生滑动破坏。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地区的工程建设及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堤坡坍塌 水害成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庄煤业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11
作者 何鑫 时鹏程 崔岩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66-68,74,共4页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等,探测和预防难度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推动煤矿企业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减...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等,探测和预防难度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推动煤矿企业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煤矿制定防灾措施和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陷落柱 导水裂缝带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罗湖区公共道路地面坍塌隐患成因及风险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12
作者 孙明祥 鲁志杰 +1 位作者 张森权 陈兵 《城市勘测》 202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随着深圳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市地面坍塌”现象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地面坍塌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道路地面坍塌隐风险评估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深圳市罗... 随着深圳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市地面坍塌”现象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地面坍塌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道路地面坍塌隐风险评估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深圳市罗湖区公共道路为研究对象,对罗湖区公共道路地面坍塌隐患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构建地面坍塌隐患风险评估模型,依据地面坍塌隐患风险评估成果,对开展地面坍塌探地雷达检测、预防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坍塌 隐患成因 风险评估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分析及控制研究
13
作者 任义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隧道工程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连接城市、改善交通流动的重要角色。近年来,为满足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在地下空间利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施工方式以其灵活性和适应... 隧道工程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连接城市、改善交通流动的重要角色。近年来,为满足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在地下空间利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施工方式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提升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高效、安全和环保进行,深入了解其原理和施工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地表塌陷 成因分析 有效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国内桥梁倒塌事故原因分析 被引量:86
14
作者 吉伯海 傅中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95-498,共4页
自2000年以来,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非地震引起桥梁倒塌事故共85起。论文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桥梁建造、服役过程对倒塌原因进行分类,提出预防倒塌事故发生的对策。事故分析表明,桥梁倒塌原因可分为设计施工不合理、撞桥和超... 自2000年以来,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非地震引起桥梁倒塌事故共85起。论文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桥梁建造、服役过程对倒塌原因进行分类,提出预防倒塌事故发生的对策。事故分析表明,桥梁倒塌原因可分为设计施工不合理、撞桥和超载、自然灾害、加固拆除不合理、桥梁病害、人为活动等六类。除地震外,设计施工不合理所引起的桥梁倒塌事故数目最大。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原因的分析结论,提出了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桥梁维护管理力度等预防桥梁倒塌事故发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倒塌事故 倒塌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黄土湿陷性因素的微观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阳 李喜安 +5 位作者 黄润秋 黄磊 李林翠 洪勃 刘振山 蔡玮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653,共8页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数码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表面微区结构变化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和不同埋深土样在水与外力共同作用下湿陷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获取的微结构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黄土湿陷前...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数码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表面微区结构变化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和不同埋深土样在水与外力共同作用下湿陷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获取的微结构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黄土湿陷前后土样中大、中、小孔隙和微孔隙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陷后比湿陷前土样微孔隙增多31.18%,小孔隙增多54.07%,中孔隙减少30.49%,大孔隙减少90.14%。这说明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黄土中的孔隙被逐渐压缩,大孔隙和中孔隙的数量逐渐减少,小孔隙和微孔隙的数量逐渐增加,为黄土的湿陷变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讨论了土样中4类孔隙对黄土湿陷的贡献量,从微观角度综合分析了黄土湿陷的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性 光学数码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表面微区结构 湿陷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洞穴侵蚀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喜安 彭建兵 +2 位作者 陈志新 王晓东 刘东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28-32,共5页
土壤洞穴侵蚀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 ,其危害具有多重性。目前土壤洞穴还缺乏统一的分类与命名 ,土壤洞穴侵蚀成因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定量的表述。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提出了... 土壤洞穴侵蚀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 ,其危害具有多重性。目前土壤洞穴还缺乏统一的分类与命名 ,土壤洞穴侵蚀成因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定量的表述。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提出了一套统一的土壤洞穴分类命名方法 ,在总结目前关于土壤洞穴侵蚀成因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各种现场与室内试验成果 ,对土壤洞穴侵蚀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新的探讨 ,阐明了对土壤洞穴侵蚀的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侵蚀 分类 成因 崩解性 湿陷性黄土地区 土壤侵蚀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晓燕 袁仁茂 陈锁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9-844,共6页
近年来 ,南京栖霞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频繁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 ,除了地质地貌基础外 ,更主要原因在于矿山开采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地应力场及岩 (土 )体结构 ,尤其是矿坑疏干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南京栖霞山 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 矿山开采 水动力条件 地应力场 岩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崩岸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幸农 陈长英 +1 位作者 应强 假冬冬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根据长江中下游河段大量的崩岸实例,提出规模较大出现几率最高的是两种渐进式崩岸,即坍塌型崩岸和流滑型崩岸,并分析了两种渐进式崩岸的基本特征和力学性质,包括岸坡崩塌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成因和力学机理及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根据长江中下游河段大量的崩岸实例,提出规模较大出现几率最高的是两种渐进式崩岸,即坍塌型崩岸和流滑型崩岸,并分析了两种渐进式崩岸的基本特征和力学性质,包括岸坡崩塌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成因和力学机理及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两种渐进式崩岸虽然貌似相同,但实质上有很大区别,坍塌型崩岸为高大陡坡中由渗流引起的土体崩塌破坏,流滑型崩岸则是水流冲刷过程中引起的土体滑落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崩岸 基本特征 形成原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崩塌岸成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超 王心源 +1 位作者 杨则东 陆应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1,56,共4页
收集巢湖1957~2003年气象、水文资料,利用巢湖地区多时相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结合环湖野外地质、地貌及水位调查,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巢湖湖岸崩塌的成因:1多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宏观上控制着巢湖崩塌岸分布,地层岩性... 收集巢湖1957~2003年气象、水文资料,利用巢湖地区多时相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结合环湖野外地质、地貌及水位调查,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巢湖湖岸崩塌的成因:1多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宏观上控制着巢湖崩塌岸分布,地层岩性微观上影响崩塌程度;2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影响水位变化,进而形成湖岸崩塌的时段性;3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对巢湖大闸不合理调控等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进而抬高水位,亦是加剧崩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崩塌 成因 治理对策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北山黄土崩塌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11
20
作者 辛存林 杨国林 +3 位作者 赵志鹏 孙现辉 马维云 李鸿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实验数据,用数理统计法对天水市北山黄土崩塌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研究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因的分析,揭示了该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力学性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北山黄土... 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实验数据,用数理统计法对天水市北山黄土崩塌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研究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因的分析,揭示了该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力学性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北山黄土崩塌灾害以中、小型为主,崩落范围为5~15m;黄土崩塌的坡高集中在15~40m,坡度集中在58°~90°;潜在黄土崩塌的坡高集中在10~38m,坡度集中在48°~90°。结果认为天水市北山黄土崩塌的促发因素为降水、泉水、地震和人类活动,提出了黄土崩塌灾害的防治原则及其适宜性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治理该区黄土崩塌灾害提供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北山 黄土崩塌 特征 成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