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Haitao GUO Long +3 位作者 CHEN Jiaying FU Peihong GU Jianli LIAO Gua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This study used spatial autoregression(SAR)model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to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in Gu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 in 199... This study used spatial autoregression(SAR)model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to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in Gu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 in 1999 and 2009,and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in term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non-stationarity.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s existed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density,its temporal change and the driving factors,and the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decreased as the spatial lag distance increased.SAR models revealed the global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while the GWR model showed the spatially varying fitting degree and local weighting coefficients of driving factors and farmland indices(i.e.,farmland density and temporal change).The GWR model has smooth process when constructing the farmland spatial model.The coefficients of GWR model can show the accurate influence degrees of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on the farmland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The performance indices of GWR model showed that GWR model produced more accurate simulation results than other models at different times,and the improvement precision of GWR model was obvious.The global and local farmland models used in this study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indices at different scales,which ma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from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lag model spatial error model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ocal spatial aurocor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的测算及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回归模型
2
作者 刘诗昆 姚奕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熵权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义并测算了中国2003—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并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的... 基于熵权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义并测算了中国2003—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并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的科技人才流动总水平逐步提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虹吸现象愈发明显,表现出两极化趋势;整体上,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减的促进作用;区域视角中,局部效应的空间差异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科技人才流动在中西部部分城市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人才流动 引力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和CSDA的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武剑 杨爱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9,共9页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ESDA和CSDA技术,对1992-2007年京津冀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格局和演变进行了分析。E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北京、天津、唐山一带是京津冀经济中心,其扩散效应明显大于...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ESDA和CSDA技术,对1992-2007年京津冀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格局和演变进行了分析。E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的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北京、天津、唐山一带是京津冀经济中心,其扩散效应明显大于极化效应,而河北的西北部、中南部是经济落后区,发展缓慢。CS-DA的结果表明,京津冀空间结构属于空间误差模式,说明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错位是导致目前京津冀空间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空间权重矩阵 CSDA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误差模型在碘缺乏病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炳为 许碧云 +1 位作者 倪宗瓒 李德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尿碘水平与碘盐含量直线回归的误差项是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方法 利用MoranI检验、似然比检验、Wald检验、拉格朗日检验四种方法检验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 ,并将直线回归与空间误差模型应用到碘缺乏病。结果 直线回归的误差... 目的 探讨尿碘水平与碘盐含量直线回归的误差项是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方法 利用MoranI检验、似然比检验、Wald检验、拉格朗日检验四种方法检验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 ,并将直线回归与空间误差模型应用到碘缺乏病。结果 直线回归的误差项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结论 尿碘变异 1 4 51 %由盐碘所引起 ,1 1 35 %由空间误差的自相关性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误差模型 碘缺乏病 直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晖 杨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简要介绍了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及其估计与检验方法,应用南京市住宅小区均价数据运行特征价格模型,并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检验以及空间回归模型选择原则,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了... 简要介绍了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及其估计与检验方法,应用南京市住宅小区均价数据运行特征价格模型,并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检验以及空间回归模型选择原则,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住宅小区均价的影响因素时,空间滞后模型比特征价格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回归分析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样本尺度和分区方案的粮食产量空间化及误差修正 被引量:5
6
作者 姬广兴 廖顺宝 +2 位作者 岳艳琳 候鹏敏 杨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72-278,共7页
粮食产量数据空间化有助于粮食产量数据与其他自然、人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但空间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误差。该文按照3种分区方案(全国不分区、全国分为7个区以及按省分区),选择3种尺度上(县级、地市级和公里网格)的总产及平均产量数据(... 粮食产量数据空间化有助于粮食产量数据与其他自然、人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但空间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误差。该文按照3种分区方案(全国不分区、全国分为7个区以及按省分区),选择3种尺度上(县级、地市级和公里网格)的总产及平均产量数据(即4种样本:县级粮食总产、县级平均粮食产量、地市级粮食总产、地市级平均粮食产量)分别为因变量,以对应的3种农田类型(水田、水浇地、旱地)面积数据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15种空间化模型。采用两阶段误差分析方法,选取2个模型误差评价因子和5个空间化结果误差评价因子,对模型和空间化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化过程中,模型精度与空间化结果的精度存在不一致性;2)对于采用同一样本的模型(常数项为0)而言,空间化结果精度随着分区方案的细化先提高再降低,而对于采用同一样本的模型(常数项非0)而言,空间化结果精度随着分区方案的细化而降低;3)在全国不分区和分为7个区2种情况下,空间化结果精度随着分析样本尺度的细化(从地市级到县级再到公里网格)先提高后降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最终以县级粮食总产为样本、常数项为0、全国分7个区建模的方案实现全国粮食产量数据空间化,并通过修正,得到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公里网格分布图。该研究弥补了粮食产量空间化误差分析的不足,探寻了不同样本尺度和分区方案与空间化误差的关系,提高了空间化精度,同时对其他类型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误差修正 模型 样本尺度 分区方案 多元回归 产量 空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凸轮廓面检测的接触点回归法与误差评定的数学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尹明富 褚金奎 吕传毅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提出一种适合任何空间凸轮廓面检测的接触点回归法,将测量点坐标转化为实际加工时的接触点数据,实现了对空间凸轮实际加工廓面的数据采集。建立了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和误差计算方法,为空间凸轮廓面检测与误差计算提供了新方法。以圆柱... 提出一种适合任何空间凸轮廓面检测的接触点回归法,将测量点坐标转化为实际加工时的接触点数据,实现了对空间凸轮实际加工廓面的数据采集。建立了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和误差计算方法,为空间凸轮廓面检测与误差计算提供了新方法。以圆柱凸轮为例,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实现了廓面数据检测和误差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三坐标测量机 空间凸轮 接触点回归法 误差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源泉研究: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改进空间的随机前沿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彬 孙才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7期894-901,共8页
结合传统随机前沿模型(SFA)、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A),将截面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推广应用到面板数据,新的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在获取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可得到各自的前沿生产函数。结果表明:(1)要素投入,尤其是... 结合传统随机前沿模型(SFA)、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A),将截面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推广应用到面板数据,新的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在获取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可得到各自的前沿生产函数。结果表明:(1)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仍是多数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中部和西部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3)我国经济增长与高污染、高能耗并行;(4)对新技术利用不佳仍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巨大障碍;(5)中部和西部全要素生产率在现有研究中往往被低估;(6)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各地的差异较大,说明我国还存在较强的技术扩散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 地理加权 空间误差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戴永安 陈才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运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对1997—2007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建筑业的空间依赖性和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在建筑业省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建筑业发达(落后)的地区和发达(落后)的地... 运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对1997—2007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建筑业的空间依赖性和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在建筑业省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建筑业发达(落后)的地区和发达(落后)的地区趋于相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追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集聚程度、城市化、建筑业资产和人力资本、技术支持、对外开放均是显著影响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因素,政府基建支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建筑业市场化程度则无助于解释省域建筑业发展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AN指数 变异系数 地理权重 经济权重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2~2017年河北省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伟 王梦雨 +1 位作者 刘昕晔 李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3,5,共5页
利用河北省1972~2017年(不含2014年)135个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河北省夏季(6~8月)降水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河北省夏季年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极值均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分布形... 利用河北省1972~2017年(不含2014年)135个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河北省夏季(6~8月)降水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河北省夏季年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极值均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分布形势,降水频率的分布则与其相反。降水的年均降水量在河北省北部呈下降趋势,南部呈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频率的减少造成的。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分布关系密切,年均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增强的区域均位于张家口、承德北部、太行山西侧的高原区和秦皇岛东部的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二者均呈下降趋势。各类2、3、4、5 d及其以上降水过程的频数均具有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且以下降趋势为主,持续2、3 d降水过程频数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而持续4 d及其以上降水过程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降水 时空变化 线性回归 均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凸轮廓面检测与误差评定新方法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明富 赵镇宏 吕传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2-456,共5页
在对空间凸轮廓面检测与误差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适合于任何空间凸轮廓面检测的接触点回归法 ,建立了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和误差评定方法 ,解决了空间凸轮廓面检测与误差计算的难题。
关键词 廓面 空间凸轮 误差评定 轮廓 误差计算 回归法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GRNN模型的露天金属矿爆破后矿岩界线位移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德儿 罗毅超 +1 位作者 马大喜 杨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为了避免露天金属矿爆破后导致爆堆边缘矿石品位贫化损失,需要根据最低品位阈值重新计算矿岩边界,而影响矿岩边界发生改变因素众多,需要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利用爆堆爆破前地形方向和爆堆地质数据,构建灰色关联-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 为了避免露天金属矿爆破后导致爆堆边缘矿石品位贫化损失,需要根据最低品位阈值重新计算矿岩边界,而影响矿岩边界发生改变因素众多,需要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利用爆堆爆破前地形方向和爆堆地质数据,构建灰色关联-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RA-GRNN)分析爆堆矿岩边界变化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对爆堆钻孔品位数据使用析取克里金法进行空间插值,并根据矿山工艺最低品位阈值提取爆破前的矿岩边界;其次,将爆破前后的数字DEM模型进行求差,求得爆破后的爆堆数字DEM模型,并构建爆破前后爆堆数字DEM模型空间分布椭圆,从而确定爆堆爆破后的水平形变方向;对影响爆堆爆破后形变的可能因素进行提取,并应用GRA-GRNN模型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及对其强度进行分析,并将其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从实验结果可知,影响爆堆爆破后形变强度排前三的因素为:爆破前地形方向、爆孔排距和列距,强度分别为0.880、0.760和0.755,预测结果优于BP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灰色关联分析 误差椭圆 矿岩界线位移 空间分布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信息扩散技术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三台县洪水灾害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崇福 张馨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101,共13页
插值,是推测地理空间中空白单元处地表现象的重要途径。协同克里金插值(CK)、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回传神经网络(BP-ANN)等,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很好的插值方法,但不具有普适性。在观测单元不多,数据离散性较大的情况下,信息扩... 插值,是推测地理空间中空白单元处地表现象的重要途径。协同克里金插值(CK)、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回传神经网络(BP-ANN)等,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很好的插值方法,但不具有普适性。在观测单元不多,数据离散性较大的情况下,信息扩散技术的插值,比这些模型的效果都好。该文以四川省三台县2018年和2020年发生的两次大洪水,采集的25个村的房屋损失、农业损失和庄稼被淹三类水灾灾情数据组成6个案例,以村庄与河流的距离、GDP和坡度等为自变量,以灾情为因变量,实证了地理空间信息扩散技术用于插值的普适性。信息扩散的自学习离散回归模型(SLDR),预测误差较小,且没有明显的预测误差小于基准误差的情况。CK在所有案例中,均是预测误差小于基准误差,说明插值无效;GWR在5个案例中也出现相同情况。虽然BP-ANN的基准误差很小,但预测误差却比基准误差高出近一个数量级,也远高于其他模型,表明能够高度拟合训练样本的回传神经网络模型,并不适用于复杂地表现象的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信息扩散 协同克里金 地理加权回归 神经网络 基准误差 预测误差 三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霞 徐敏 《河南科学》 2017年第3期466-471,共6页
考虑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的空间效应,选取中国30个省(市、区)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指数验证了... 考虑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的空间效应,选取中国30个省(市、区)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指数验证了区域创新活动具有空间自相关性.运用SEM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R&D资本存量、R&D人员全时当量、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外开放度与省域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产出呈正相关关系,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装备制造业 创新产出 空间自回归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拟合误差平方和准则的空间聚类
15
作者 滕明贵 王儒敬 马献章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21-1224,共4页
在一些回归分析问题中,数据来自于空间对象的非空间属性.许多问题中不用考虑空间属性,而直接分析非空间属性.如果在整个问题空间中,对象空间差异较大,需要将空间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空间,子空间对应的局域回归模型,可以减小空间差异性的影... 在一些回归分析问题中,数据来自于空间对象的非空间属性.许多问题中不用考虑空间属性,而直接分析非空间属性.如果在整个问题空间中,对象空间差异较大,需要将空间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空间,子空间对应的局域回归模型,可以减小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针对子空间连通性约束情况下空间对象的局域回归分析问题,提出基于最小拟合误差平方和准则的空间划分方法,从一个空间的初始划分开始,按照拟合误差平方和下降的原则调整子空间边界,获得新的空间划分和对应的回归模型,不断迭代直到准则函数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聚类 拟合误差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16
作者 郭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S1期38-40,共3页
研究发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关关系.本文分别利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以及空间半参数模型研究了我国2011年30个省区(除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省域人口增长不仅与本... 研究发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关关系.本文分别利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以及空间半参数模型研究了我国2011年30个省区(除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省域人口增长不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受到周边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参数空间回归模型 空间滞后自回归模型 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纬度山区气温空间化的方法比较研究——以大兴安岭北麓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叶 张艳红 +1 位作者 陈子琦 刘兆礼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为比较和探讨中高纬度山区多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的精度及适用性,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及其周边区域气象站点实测气温数据,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对六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 为比较和探讨中高纬度山区多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的精度及适用性,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及其周边区域气象站点实测气温数据,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对六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普通克里金插值法(OK)、样条函数插值法(Spline)三种传统的气温插值方法只能粗略反映气温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不适合气象站点稀少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2)BP神经网络(MAE:0.62℃~1.43℃,RMSE:0.84℃~2.02℃)和线性回归+残差内插的空间插值算法(MAE:0.61℃~1.55℃,RMSE:0.82℃~2.30℃)优于常规的插值方法,且BP神经网络算法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地形的高低变化以及山脉的走向。(3)在一天中的12:00—22:00时间段内,六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与插值效果都不理想。对比六种气温空间插值方法表明,BP神经网络算法对研究区气温空间模拟效果最好,且插值效果与训练样本数量成正比。本文可为中高纬度山区气温空间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空间插值 多元线性回归 BP神经网络 适用性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菁泉 连欣燕 +1 位作者 马晓君 米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53-2463,共11页
为敦促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遵循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驱动因素分析的研究路径,首先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将能源足迹纳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旨在使全要素能源效率测... 为敦促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遵循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驱动因素分析的研究路径,首先以中国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将能源足迹纳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旨在使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指标更加科学;其次采用更适宜于面板数据的动态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StoNED)测度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按全国、八大经济区、分省3个层面分析测算结果;再次结合因变量为截断数据且可能存在空间效应的特性,构建包含环境规制、对外贸易、科研经费、能源消费结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6个驱动因素的空间误差面板Tobit回归模型(SEM-Tobit),研究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驱动因素效应;最后探求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就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结果而言,从全国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分布特征;从区域来看,八大综合经济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收敛的发展态势;从具体省域来看,沿海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相对较高,但同一地区不同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来看,环境规制、能源消费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对外贸易、科研经费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动态StoNED模型 空间误差面板Tobit回归 驱动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经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冲 廖海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2-471,共10页
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该研究基于2006年—2018年中国内地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该研究基于2006年—2018年中国内地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单产具有显著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户均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单产先减少,后增加.长远来看,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因此要真正实现粮食单产的提高,需要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碎片化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加强集约化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经营 粮食生产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自回归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凌宇 赵庆 +3 位作者 吴晓君 许东先 罗皓 谢进金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6,共9页
为阐明不同模型对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估测精度的影响,依据2020年广东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GWR)、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和最小... 为阐明不同模型对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估测精度的影响,依据2020年广东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GWR)、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和最小二乘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对研究区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影响森林碳储量的因子进行分析,利用全局和局域Moran's I分别对模型残差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对空间异质性作用下各模型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采用GWR模型绘制研究区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处于不同位置下的GWR模型,各参数估计值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大小不断变化;GWR模型在数据拟合方面要明显优于SEM模型和OLS模型,OLS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GWR模型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参数估计值,且GWR模型各参数估计值的范围均包括了OLS模型和SEM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得到了较好的模型残差局域化空间分布效果,模型稳定性较高;研究区中部森林碳储量较多,GWR模型的拟合偏差为1.36 t/hm 2,在所有模型中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最小二乘模型 森林碳储量 空间自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