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tinuum Analytical Method of Steel Fram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Mixed Structure
1
作者 Jian Liu Xiangyun Huang +2 位作者 Guangen Zhou Jiping Hao Zenglin Xi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1年第4期368-374,共7页
The inter-story drift stiffness considered the semirigidity of beam and column joints connection, and P-Delta second order effect of steel frame parts in the mixed structure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fter considerin... The inter-story drift stiffness considered the semirigidity of beam and column joints connection, and P-Delta second order effect of steel frame parts in the mixed structure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fter considering on the influence of semirigidity between steel beams and steel columns, second order effect of beam-column members for steel frame and structural second order effect, the traditional continuum analytial method used in RC shear-frames wall structure is developed to steel frames-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mixed structure subject to horizontal load in this paper. A continuum approach, which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steel frames-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mixed structure subject to horizontal load,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more practical. It will be referred to structural design for steel frames-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mix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frames-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mixed structure continuum analytial approach inter-story drift stiffness semirigid connection second order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c behavior of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s with bolted partial-depth flush end plate:experimental study
2
作者 郜京峰 张耀春 +2 位作者 王海明 姚淇誉 金路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5期91-102,共12页
A new type of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ve semi-rigid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specimens subjected to hogging moments under monotonic ... A new type of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ve semi-rigid composite beam-to-column joint specimens subjected to hogging moments under monotonic loading were tested to study the static behavior of this new type of joint.The main variable parameters for the five joint specimens were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and the joint typ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signated that the magnitude of extension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d the moment-ro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type of joint.The concrete slabs could resist 3.8%-19.1% of the total shear load applied to the cross-sections near the beam-to-column connection.The edge stiffened elements,such as the flange of the lipped I-section thin-walled steel beam,were capable of having considerable inelastic deformation capacity although they had comparatively large width-to-thickness ratios.The shear failure of the concrete cantilever edge strip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ractical design because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nchorage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n the new type of external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RIGID thin-wall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beam-to-column joints static behavior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RC Shear Wall by Use of a Truss Model
3
作者 Panagis G. Papadopoulos Periklis E. Lamprou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CAS 2022年第3期320-352,共33页
Purpose of present work is to develop a reliable and simple method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of RC Shear Walls. The shear wall is simulated by a truss model as the bar of a truss is the simplest finite element. An itera... Purpose of present work is to develop a reliable and simple method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of RC Shear Walls. The shear wall is simulated by a truss model as the bar of a truss is the simplest finite element. An iterative method is used. Initially, there are only concrete bars. Repeated structur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After each structural analysis, every concrete bar exceeding tensile strength is replaced by a steel bar. For every concrete bar exceed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first its section area is increased. If this is not enough, a steel bar is placed at the side of it. For every steel bar exceeding tensile or compressive strength, its section area is increased. After the end of every structural analysis, if all concrete and steel bars fall within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s, the output data are written and the analysis is terminated. Otherwise,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is repeated. As all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static, elastic, linearized geometric) are satisfied and the stresses of ALL concrete and steel bars fall within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s, the results are acceptable. Usu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exhibits a fast convergence in 4 - 5 repeat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RC Shear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al Analysis Truss Model Iterative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Boundary Columns and Beam Grid of Horizontal and Diagonal Reinforcing steel B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框架套筒式装配节点抗震性能
4
作者 王秀丽 苏晓斌 侯鸿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为促进低层装配式轻钢建筑在村镇住宅的发展,提出适用其梁柱连接的节点-套筒式装配节点,以克服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不易连接、装配不便和抗震性能差等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构造形式节点的破坏特征... 为促进低层装配式轻钢建筑在村镇住宅的发展,提出适用其梁柱连接的节点-套筒式装配节点,以克服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不易连接、装配不便和抗震性能差等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构造形式节点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及延性等,并研究了轴压比、角钢厚度和套筒厚度3个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形式下节点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其中焊接节点承载力高、延性较差,铰接节点承载力低、延性高,角钢节点承载力好、延性系数高且装配方便;轴压比对角钢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角钢及套筒厚度是影响角钢节点抗震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当角钢厚度取4~6 mm,套筒厚度取6 mm时,节点抗震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结构 套筒式装配节点 抗震性能 村镇住宅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2 位作者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抗压性能研究
6
作者 安海玉 袁双 +3 位作者 曹宇 李小梅 李晓峰 李欣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4,105,共8页
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的抗压性能研究是该种新型结构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对3个足尺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试件进行了轴压、偏压试验,探究轻钢骨架、水泥纤维板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状态,分析试件的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提出轴... 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的抗压性能研究是该种新型结构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对3个足尺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试件进行了轴压、偏压试验,探究轻钢骨架、水泥纤维板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状态,分析试件的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提出轴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混凝土填充试件,填充混凝土试件的抗压承载力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在偏压状态下,试件所受拉力主要由轻钢骨架承担,试件表现出良好的延性特性;增大立柱根数、立柱腹板高度、水泥纤维板厚度以及混凝土强度均可以提高该种组合墙体的抗压承载力,其中对于轴压试件,提高混凝土强度最有效;对于偏压试件,立柱腹板高度、水泥纤维板厚对其抗压承载力影响较大。最后,采用强度叠加方法计算了该种组合墙体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格栅混凝土组合墙体 组合结构 室内试验 破坏模式 抗压承载力 有限元模拟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体型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受力分析
7
作者 丁少润 曹源 伍镇凯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5,共6页
倾斜体型建筑结构与常规沿竖向垂直的建筑结构有不同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倾斜体型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结构顶部将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协调同一楼层倾斜竖向构件的水平变形会导致楼板产生较大的平面内应力,垂直剪力墙也... 倾斜体型建筑结构与常规沿竖向垂直的建筑结构有不同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倾斜体型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结构顶部将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协调同一楼层倾斜竖向构件的水平变形会导致楼板产生较大的平面内应力,垂直剪力墙也会有较大的剪力和弯矩。通过工程实例,对倾斜体型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以下设计建议:沿倾斜方向布置剪力墙可有效减少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可采用“先铰后刚”的设计措施解决连接斜墙框架梁内力过大的问题;应重视倾斜体型结构竖向荷载下的楼板面内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体型建筑 结构选型 连接斜墙与直墙的框架梁内力 楼板平面内应力 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钢棒阻尼器对基础隔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周博文 程蓓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针对基础隔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将U型钢棒阻尼器应用于无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中,并调整了阻尼器数量,采用非线性静力推覆法研究了其对结构损伤模式、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U型钢...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针对基础隔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将U型钢棒阻尼器应用于无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中,并调整了阻尼器数量,采用非线性静力推覆法研究了其对结构损伤模式、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U型钢棒阻尼器隔震橡胶支座能够改变上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损伤模式,减轻主体剪力墙的损伤,并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U型钢棒阻尼器数量对上部结构的受力性能提升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U型钢棒阻尼器 抗震性能 损伤模式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9度区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闫锋 花炳灿 安东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基本由地震作用控制,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可在提高结构地震安全储备的同时,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措施。对位于9度区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方案选型对比、... 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基本由地震作用控制,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可在提高结构地震安全储备的同时,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措施。对位于9度区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方案选型对比、结构方案优化、减震设计方案比选、剪力墙内嵌钢板优化。结果显示,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相对于钢框架⁃支撑方案具备更高的成本优势;框架⁃核心筒方案可通过精细化设计作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对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采用两种消能减震方案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采用黏滞阻尼墙方案;最后通过增大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对低区核心筒墙肢中的内嵌钢板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度抗震设防 超高层建筑 钢骨混凝土结构 框架⁃核心筒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 刘栩邑 +2 位作者 吴潜 吴欣禹 吴永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比钢管混凝土键连接与现浇连接梁墙的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前者受剪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钢管混凝土键连...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比钢管混凝土键连接与现浇连接梁墙的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前者受剪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梁墙的结构承载力和延性系数较现浇结构分别提高约10%和34%;钢材强度从Q235到Q390,初始刚度增加8.44%;截面高度从100 mm到120 mm,延性系数提高17.73%;截面厚度每增加2 mm,承载力提高约15%;截面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承载力、初始刚度和延性系数的影响均小于15%,纵向距离对其受剪性能几乎无影响。结论 采用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梁墙的结构总体受剪性能优于现浇结构;钢材强度和截面厚度分别是影响初始刚度和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键 框架-剪力墙结构 梁墙试件 抗剪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万林 杨兆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对1个足尺轻钢框架结构试件和3个足尺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试件变量包括:2种装配构造,即内嵌式装配墙板、外... 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对1个足尺轻钢框架结构试件和3个足尺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试件变量包括:2种装配构造,即内嵌式装配墙板、外贴式装配墙板;2种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即框架式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桁架式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研究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结构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应变。结果表明: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共同工作性能良好,其水平承载力相比轻钢框架提高了204.7%~210.4%,抗侧刚度提高了257.3%~512.5%,结构变形及耗能能力有显著提高;内嵌墙板的自攻钉连接构造以及外贴墙板的螺栓连接构造传力性能可靠,结构具备2道抗震防线的受力特征;基于简化塑性分析模型以及拉压杆软化桁架模型,对试件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组合结构 轻钢框架 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带夹芯保温槽型玻璃钢-钢板-槽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学春 王晶 陈学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75,共10页
提出一种装配式带夹芯保温槽型玻璃钢-钢板-槽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设计3个具有不同配筋形式和混凝土种类的墙板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获得墙板在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承载力储备系数、延性系数、材料... 提出一种装配式带夹芯保温槽型玻璃钢-钢板-槽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设计3个具有不同配筋形式和混凝土种类的墙板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获得墙板在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承载力储备系数、延性系数、材料利用率等性能指标。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墙板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内嵌钢板强度和厚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墙板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储备能力和延性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体积比的钢纤维可显著提高墙板内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使混凝土强度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布置钢筋可以显著提高墙板延性;墙板的承载力和延性随内嵌钢板厚度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强度为Q355、厚度为4、6mm时,墙板材料利用率更高。提出适用于该类墙板的轴压承载力设计公式,考虑钢板屈曲和截面组合效应的墙板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公式计算结果较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夹芯保温 轴压性能 轴压承载力设计公式 结构保温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柏俊磊 张华明 +1 位作者 李天宇 李进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
金沙江上游河段的巴塘水电站工程,其挡水建筑物为最大坝高69m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已建的类似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本身的实际技术特点... 金沙江上游河段的巴塘水电站工程,其挡水建筑物为最大坝高69m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已建的类似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本身的实际技术特点,就该工程坝体结构设计、坝基处理、坝坡设计、沥青心墙与混凝土基座的连接方式、防渗心墙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方案设计。这些设计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终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相关设计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体结构 沥青混凝土心墙 坝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塔连体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及抗震安全预警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春明 张贺 +4 位作者 赵孟君 李胜才 姜治军 王吉骞 芦开春 《价值工程》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以扬州建工科技园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技术、5G通信技术等,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结构健康监测及抗震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实时、远程监测,并能够在地震到达建筑前对结构的安全性做出准确... 以扬州建工科技园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技术、5G通信技术等,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结构健康监测及抗震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实时、远程监测,并能够在地震到达建筑前对结构的安全性做出准确预判的目标,为结构应急响应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同类型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连廊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双塔楼结构 结构监测 抗震安全预警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
15
作者 袁涛涛 蔡玉军 +1 位作者 聂少锋 隋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研究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4个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观察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破坏全过程,并分析该类剪力墙的滞... 为研究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4个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观察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破坏全过程,并分析该类剪力墙的滞回特征、变形能力、承载能力、耗能性能、刚度和强度退化能力。结果表明: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弯曲型破坏,滞回曲线较为饱满;配置钢芯板的剪力墙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较优;PBL剪力键的构造方式可保证钢芯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完好,PBL剪力键平放会导致剪力墙出现沿PBL剪力键的水平通缝,影响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发挥,建议采用PBL剪力键竖放的构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PBL剪力键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实质量和改进本构的沥青心墙坝性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周梅 刘东海 +1 位作者 陈辉 梁健羽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8,共13页
针对邓肯-张模型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力学性质描述偏离的不足,改进了心墙沥青混凝土本构模型;同时,考虑实际施工中各分区坝料压实质量空间差异导致的物理力学特性空间差异,提出了考虑坝料实际压实质量的大坝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数... 针对邓肯-张模型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力学性质描述偏离的不足,改进了心墙沥青混凝土本构模型;同时,考虑实际施工中各分区坝料压实质量空间差异导致的物理力学特性空间差异,提出了考虑坝料实际压实质量的大坝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数字大坝系统采集到的施工数据,对大坝各坝料分区进行压实质量空间估计;其次,建立各坝料分区本构模型参数与压实质量的定量关系,实现对任意单元材料参数的空间估计,并通过Abaqus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坝料本构模型参数的每个单元赋值;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施工期结构性态进行精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坝料实际压实质量的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坝实际施工过程的应力变形情况;改进后的本构模型提高了心墙变形计算的准确性,为精确分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结构安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 堆石坝 本构模型 参数空间估计 压实质量 结构性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端铰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研究
17
作者 柳博哲 汪梦甫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梁端铰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双重抗侧体系由于节点焊接而带来的系列问题,但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亟需针对此类结构的消能减震研究。本文以30层梁端铰接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 梁端铰接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双重抗侧体系由于节点焊接而带来的系列问题,但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亟需针对此类结构的消能减震研究。本文以30层梁端铰接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不同构造形式的消能黏滞阻尼伸臂形成减震层,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优选出最佳构造形式,并据此对比设置一道及两道减震层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减震性能及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速度指数变化对设置一道减震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向斜撑型减震层对结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的控制效果及自身的耗能效果最佳,而两道减震层结构的综合性能要略优于一道减震层结构,但一道减震层结构对减震层位置变化更敏感,且当减震层位于结构1/3 H层高时减震效果最佳;阻尼系数与速度指数过大或过小均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而速度指数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但应注意所带来的位移突变和基底剪力增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梁端铰接 减震层布置 阻尼系数 速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大燕 黄国理 +2 位作者 苍久山 许燕禄 李阳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12,共6页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结构套筒灌浆连接存在的单价成本高、制作与安装难度高、连接质量难以检测等问题,基于等同现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技术———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简称PCT装配式结构)。阐述了PCT装配式结构的技术...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结构套筒灌浆连接存在的单价成本高、制作与安装难度高、连接质量难以检测等问题,基于等同现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技术———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简称PCT装配式结构)。阐述了PCT装配式结构的技术原理、设计方法、生产、施工及验收要求;介绍了PCT装配式技术在住宅、公共与工业建筑、市政交通和MIC模块化技术等多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PCT装配式结构在技术上安全可靠,生产上常规快捷,应用上简明易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骨架混凝土预制墙 钢骨架混凝土预制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项目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卓 宋徽 +3 位作者 黄旭丰 农少校 何助节 王传甲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37,共8页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底部拱结构框架(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底部拱结构由上拱、下拱和拉梁组成,其中4个面的上拱转换15根外框柱,下拱仅承担2~4层楼面荷载,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拉梁来平衡拱结构水平推力,... 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底部拱结构框架(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底部拱结构由上拱、下拱和拉梁组成,其中4个面的上拱转换15根外框柱,下拱仅承担2~4层楼面荷载,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拉梁来平衡拱结构水平推力,核心筒为双筒布置。通过对比拱桁架和单拱转换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并综合考虑建筑效果、结构造价及施工可行性等因素,论述了本项目采用单拱转换结构形式的依据。结合项目的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进行了小震、中震、大震的性能化验算,对大跨度楼盖进行舒适度验算,给出主要的钢结构节点做法。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设计合理,整体性能满足设定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 钢管混凝土 单拱转换 抗震性能设计 楼盖舒适度 钢结构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索塔交叉锚固体系制造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伟平 魏兆桢 王灿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208 m的钢桁梁斜拉桥,采用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桥塔上塔柱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内设多组钢锚箱与索导管形成交叉锚固体系。针对索塔交叉锚固体系钢锚箱及锚孔空间位置与斜交角度...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208 m的钢桁梁斜拉桥,采用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桥塔上塔柱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内设多组钢锚箱与索导管形成交叉锚固体系。针对索塔交叉锚固体系钢锚箱及锚孔空间位置与斜交角度精确定位难度大、分段式索导管精确定位与同心度要求高等制造难点,在上塔柱制造过程中的零件下料、板单元制作、块体拼焊、块体水平预拼装工序环节,采用参数化建模、对称交替小线能量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块体整体机加工、专用测量工装定位等关键技术,对钢锚箱、锚孔及索导管空间位置与斜交角度进行精准控制,实现了全桥钢塔77个块体共1150个交叉锚固体系特征点的高精度定位(偏差值≤5 mm),有效保证了索塔交叉锚固体系的制造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桥塔 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 交叉锚固体系 制造精度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