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stance development,cross-resistance,and fitness costs associated with Aphis gossypii resistance towards sulfoxaflor and acetamiprid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Wei Wang Renfu Zhang +4 位作者 Haiyang Liu Ruifeng Ding Qiushi Huang Ju Yao Gemei 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32-2345,共14页
Aphis gossypii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manage due to its strong insecticide resistance.In the laboratory,we established sulfoxaflor-resistant and acetamiprid-resistant strains in two A.gossypii population... Aphis gossypii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manage due to its strong insecticide resistance.In the laboratory,we established sulfoxaflor-resistant and acetamiprid-resistant strains in two A.gossypii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basal insecticide resistance levels,and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basal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n the resistance development and cross-resistance,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fitness.Under the same selection pressure,Yarkant A.gossypii(with low basal insecticide resistance)evolved resistance to sulfoxaflor and acetamiprid more quickly than Jinghe A.gossypii(with high basal insecticide resistance),and the evolution of A.gossypii resistance to sulfoxaflor developed faster than acetamiprid in both Yarkant and Jinghe,Xingjiang,China.The sulfoxaflor-resistant strains selected from Yarkant and Jinghe developed significant cross-resistance to acetamiprid,imidacloprid,thiamethoxam and pymetrozine;while the acetamiprid-resistant strains developed significant cross-resistance to sulfoxaflor,imidacloprid,thiamethoxam,pymetrozine,and chlorpyrifos.The relative fitness of A.gossypii decreased as the resistance to sulfoxaflor and acetamiprid developed.The relative fitness levels of the sulfoxaflor-resistant strains(Yarkant-SulR and Jinghe-SulR)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cetamipridresistant strains(Yarkant-AceR and Jinghe-AceR).In addition,the relative fitness levels of sulfoxaflor-and acetamiprid-resistant strains were lower in Jinghe than in Yarkant.In summary,basal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A.gossypii and insecticide type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in A.gossypii,as well as cross-resistance to other insecticides.The sulfoxaflor-and acetamiprid-resistant A.gossypii strains had obvious fitness costs.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A.gossyp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s gossypii sulfoxaflor ACETAMIPRID CROSS-RESISTANCE fitness costs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lethal effects of sulfoxaflor on the fitness of two species of wheat aphids, Sitobion avenae(F.) and Rhopalosiphum padi(L.) 被引量:2
2
作者 XIN Juan-juan YU Wen-xin +3 位作者 YI Xiao-qing GAO Jun-ping GAO Xi-wu ZENG Xiao-p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613-1623,共11页
Sitobion avenae(F.) and Rhopalosiphum padi(L.) are two important pests of wheat in China.They typically coexist in fields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wheat growth.Sulfoxaflor is a novel sulfoximine insecticide that demo... Sitobion avenae(F.) and Rhopalosiphum padi(L.) are two important pests of wheat in China.They typically coexist in fields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wheat growth.Sulfoxaflor is a novel sulfoximine insecticide that demonstrates broad-spectrum efficacy,especially in targeting sap-feeding insects.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ublethal effects of sulfoxaflor on the development,longevity,and reproduction of two species of wheat aphid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sulfoxaflor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ecundity or the longevity of the parent generation(F0 generation) of either S.avenae or R.padi.However,it caused transgenerational sublethal effects.For S.avenae,adult longevity of F1 gen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 the population parameters of S.avenae in the F1 generation.For R.padi,the 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APOP) and the total preoviposition period(TPOP) of F1 gen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mean generation time(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R.padi F1 generation.What’s more,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rm) and the finite rate of increase(λ)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R.padi F1 generation.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the LC25 of sulfoxafl had no effects on the parent generation of S.avenae or R.padi,but it reduced adult longevity of S.avenae as a negative effect and increased the rm and λ of R.padi in the first progeny generation,which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R.pa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obion AVENAE Rhopalosiphum padi sulfoxaflor SUBLETHAL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sulfoxaflor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恩明 于海波 +3 位作者 宋玉泉 梁博 王军锋 李斌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Sulfoxaflor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研究其杀虫活性,探索了其合成方法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以四氢吡咯、正丁醛和4-乙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为起始原料制备了sulfoxaflor,经核磁、红外验证其结构。... [目的]Sulfoxaflor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研究其杀虫活性,探索了其合成方法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以四氢吡咯、正丁醛和4-乙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为起始原料制备了sulfoxaflor,经核磁、红外验证其结构。生测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结论]选取了较佳的合成路线,对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用于害虫抗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oxaflor 合成 杀虫活性
原文传递
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估
4
作者 陈峰 康文斌 +4 位作者 王俊 黄鹏 胡进锋 何玉仙 姚锦爱 《东南园艺》 2024年第6期492-498,共7页
【目的】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消解率,并从药剂理化性质、毒性和膳食暴露风险方面综合评估该药剂的使用安全性。【结果】氟啶虫胺腈2种施用剂量在茶... 【目的】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消解率,并从药剂理化性质、毒性和膳食暴露风险方面综合评估该药剂的使用安全性。【结果】氟啶虫胺腈2种施用剂量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均较低,且随时间的推移呈负指数函数递减,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药后16 d的消解率均在79.00%以上,药后32 d残留量最高也仅0.089 mg/kg,其施用剂量的残留半衰期为8.66~9.76 d;氟啶虫胺腈在理化性质和毒性方面的累计安全性评价值为11,2种施用剂量的膳食暴露风险商值(RQ)为0.004和0.006。【结论】综上,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属于易消解农药,残留量和膳食暴露风险低,可在茶园推广使用,研究结果可为该药剂在茶叶上合理使用和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茶叶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柑橘全爪螨的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
作者 孔新研 杨翠 +4 位作者 刘雯琪 袁咏艺 邹志文 夏斌 辛天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5-151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代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柑橘全爪螨的综合防治及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本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观察了亚致死浓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代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柑橘全爪螨的综合防治及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本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观察了亚致死浓度(LC5和LC10)氟啶虫胺腈和对照处理条件下F_(0)代柑橘全爪螨存活、繁殖情况和F_(1)代柑橘全爪螨的个体发育历期、寿命、存活和繁殖情况,组建F_(1)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结果显示,亚致死浓度(LC_(5)和LC_(10))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_(0)代柑橘全爪螨的产卵历期由4.52 d缩短至3.67 d,产卵量由17.98粒减少至14.00粒,以上指标均差异显著。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柑橘全爪螨的影响存在跨代效应,对F_(1)代柑橘全爪螨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生命表参数均产生影响。在生长发育方面,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缩短F_(1)代柑橘全爪螨未成熟发育历期,雄螨从10.09 d缩短至9.50 d,雌螨从10.21 d缩短至9.56 d,显著地加快发育速率;在繁殖力方面,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缩短F_(1)代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总产卵前期(TPOP),繁殖期从6.62 d延长至7.79 d,繁殖量从28.48粒增加至35.31粒;从种群生命表参数来看,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_(1)代柑橘全爪螨的净增殖率R0由18.51增加至26.06,内禀增值率r由0.2128增加至0.2430,周限增长率λ由1.237增加至1.275,总繁殖率GRR由34.37增加至44.25,而种群加倍时间t缩短了0.405。综上,低浓度的氟啶虫胺腈显著抑制F_(0)代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繁殖,但对F_(1)代柑橘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刺激作用,并影响其种群生命表参数,可能会刺激害螨种群的的再猖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柑橘全爪螨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芦笋蚜虫的防治效果和作物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李新新 陈秀 +4 位作者 黄兰淇 孙浩 陈建波 赵莉 张颂函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芦笋蚜虫防治提供有效药剂,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芦笋蚜虫的1年3地田间药效试验及其对芦笋的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使用有效成分剂量54、72、90 g/hm^(2)进行喷雾,对芦笋蚜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以及... 为芦笋蚜虫防治提供有效药剂,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芦笋蚜虫的1年3地田间药效试验及其对芦笋的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使用有效成分剂量54、72、90 g/hm^(2)进行喷雾,对芦笋蚜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以及良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药后3、7、14 d,其防效分别在65.1%~95.9%、70.0%~98.4%、61.2%~97.7%之间,且对芦笋生长安全。建议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于防治芦笋蚜虫,推荐使用有效成分剂量为54~90 g/hm^(2),于蚜虫发生初期施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芦笋 蚜虫 田间药效 作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甲基吡啶衍生物类农药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邓红霞 《浙江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1-3,9,共4页
介绍了三氟甲基吡啶衍生物类农药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用途、特点及部分中间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2 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 2-氯-5-三氟甲基吡啶 氟啶嘧磺隆 sulfoxafl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许冬 丛胜波 +3 位作者 武怀恒 黄民松 徐雪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9-223,共5页
本文通过叶片浸渍法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室内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处理棉蚜24h的LC50和LC90为1.98mg/L和26.02mg/L,显著低于吡虫啉的8.69mg/L和132.68mg/L,毒效比达4.39;处理48h后,... 本文通过叶片浸渍法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室内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处理棉蚜24h的LC50和LC90为1.98mg/L和26.02mg/L,显著低于吡虫啉的8.69mg/L和132.68mg/L,毒效比达4.39;处理48h后,氟啶虫胺腈对棉蚜仍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且显著高于吡虫啉。棉花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浓度40~160g/hm2范围内喷施500g/kg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棉花不同时期的叶色、株高、果枝层以及棉蕾脱落都未造成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棉蚜 毒力 棉花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声敢 徐吉洋 +5 位作者 饶惠仙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关文碧 赵学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急性毒性结果显示: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4.47μg a.i.·蜂^(-1)、>11.2μg a.i.·蜂^(-1)和0.0601μg a.i.·蜂^(-1),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11.0μg a.i.·蜂^(-1)、>13.9μg a.i.·蜂^(-1)和0.643μg a.i.·蜂^(-1)。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毒性等级划分标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低毒和高毒。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存在中等风险(HQ值为1 622),20%啶虫脒SP和10%氟啶虫酰胺WG对蜜蜂的风险为低风险,其HQ值分别为40.3和<6.70。因此,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用10%氟啶虫酰胺WG来防治蚜虫,20%啶虫脒SP次之。而使用22%氟啶虫胺腈SC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其对蜜蜂的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氟啶虫酰胺 氟啶虫胺腈 蜜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泽华 范佳敏 +2 位作者 陈金翠 宫亚军 魏书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6-503,共8页
【目的】氟啶虫胺腈属第4代新烟碱类药剂,研究旨在探讨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亚致死剂量采用波特喷... 【目的】氟啶虫胺腈属第4代新烟碱类药剂,研究旨在探讨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亚致死剂量采用波特喷雾塔法确定,将琼脂铺于玻璃培养皿底部,再将新鲜油菜叶片背面向上铺在琼脂上。挑取15头成蚜至油菜叶片上,置于波特喷雾塔下喷雾,药剂设置7个浓度,处理48 h后检查桃蚜死亡情况,采用POLO-Plus10.0软件计算LC_(10)和LC_(25)。采用建立生命表的方法评估氟啶虫胺腈亚致死剂量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评估药剂对F_0代桃蚜的影响时,分别以LC_(10)和LC_(25)喷施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评估药剂对F_1代桃蚜的影响时,以LC_(10)和LC_(25)处理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待其产蚜,24 h后随机选取初产若蚜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记录蚜虫存活及繁殖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若蚜发育历期、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及生命表参数差异显著性。【结果】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氟啶虫胺腈对桃蚜成蚜48 h的LC_(10)和LC_(25)分别为0.012和0.041 mg·L^(-1)。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虫胺腈显著降低了F_0和F_1代桃蚜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和产蚜历期,并表现为随药剂浓度增加,成蚜寿命、产蚜历期缩短,单雌产蚜量降低。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F_0代桃蚜后,成蚜寿命分别为20.89和15.4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的25.41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56.51和27.33头,显著低于对照的71.02头;产蚜历期分别为20.74和14.37 d,显著低于对照的25.27 d;F_1代成蚜寿命分别为14.80和9.76 d,产蚜历期分别为12.03和8.59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46.20和28.23头。与对照相比,LC_(10)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1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73和2.21 d),LC_(25)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2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43和1.58 d),其余龄期及整个若蚜期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氟啶虫胺腈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桃蚜净增殖率R_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R_0分别为47.15、24.55和64.47。【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能够显著抑制F_0及F_1代桃蚜的寿命和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新烟碱类杀虫剂 桃蚜 生命表 生物测定 波特喷雾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发展动态及田间种群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安静杰 高占林 +3 位作者 党志红 闫秀 潘文亮 李耀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明确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评估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14—2017年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利用群体汰选法筛选棉蚜抗性品系,采用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棉蚜对氟啶... 为了明确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评估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14—2017年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利用群体汰选法筛选棉蚜抗性品系,采用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抗性监测结果表明,与历史敏感基线相比,河北沧州、邯郸和保定地区的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07、197.43和205.39倍,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用氟啶虫胺腈对田间采集棉蚜种群连续筛选25代,抗性倍数上升了13.44倍。在前期汰选的15代(F0~F(15))中,抗性现实遗传力为h^2=0.030 4,抗性风险较低;而在之后的10代(F(15)~F(25))中,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48 4,抗性风险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呈显著增长的趋势,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发展具有先缓慢之后迅速增长的特点。本研究可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和棉蚜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氟啶虫胺腈 抗性监测 现实遗传力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与其他药剂复配对苹果黄蚜的联合毒力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晓君 封云涛 +3 位作者 李娅 庾琴 李光玉 张润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247,252,共6页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4∶1~1∶4配比范围对苹果黄蚜有增效作用,3种组合最佳增效比均为1∶1。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药后3~21 d,22%氟啶虫胺腈SC单剂对苹果黄蚜防效达94.77%~99.40%;22%氟啶虫胺腈SC分别与5%阿维菌素EC、70%吡虫啉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按有效成分1∶1混配后对苹果黄蚜防效达86.43%~97.00%,均显著高于相应单剂对照,持效期可达21 d。推荐采用氟啶虫胺腈单剂及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作为替代药剂防治苹果黄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黄蚜 氟啶虫胺腈 药剂复配 联合毒力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麦蚜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帅 高希武 +2 位作者 张绍明 闵红 于晓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测定了河南许昌、山东汶上、江苏邗江3地两种麦蚜对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并在3地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状态(抗性倍数0.30-7.00倍),对氟啶虫胺腈处... 测定了河南许昌、山东汶上、江苏邗江3地两种麦蚜对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并在3地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状态(抗性倍数0.30-7.00倍),对氟啶虫胺腈处于敏感状态;麦长管蚜种群对吡虫啉、氟啶虫胺腈都处于敏感状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许昌、山东汶上、江苏邗江3地试验田50%氟啶虫胺腈WG对麦蚜田间防治效果药后3d为81.6%-88.0%,药后7d为79.2%-89.7%,明显优于对照药剂10%吡虫啉WP、5%啶虫脒WP的防治效果。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氟啶虫胺腈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作为轮换或替代药剂用于麦蚜的抗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麦蚜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氟啶虫胺腈、Pyrifluquinazon和螺虫乙酯残留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淑华 李正义 +4 位作者 程刚 李瑞娟 王宇 张雪琰 赵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2-308,共7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氟啶虫胺腈、Pyrifluquinazon和螺虫乙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混合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基质分散净化剂净化,以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离子化...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氟啶虫胺腈、Pyrifluquinazon和螺虫乙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混合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基质分散净化剂净化,以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氟啶虫胺腈在0.2~100μg/L之间,Pyrifluquinazon在0.02~10μg/L之间,螺虫乙酯在0.1~10μg/L之间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在4个添加水平进行氟啶虫胺腈、Pyrifluquinazon和螺虫乙酯添加回收率实验,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9.9%~103.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3%~8.8%之间。氟啶虫胺腈、Pyrifluquinazon和螺虫乙酯的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334、0.040 5μg/kg和0.378μg/kg,检出限分别为0.100、0.012 2μg/kg和0.133μ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可满足多种蔬菜和水果中氟啶虫胺腈、Pyrifluquinazon和螺虫乙酯3种杀虫剂的残留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果蔬 Pyrifluquinazon 氟啶虫胺腈 螺虫乙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中氟啶虫胺腈残留测定方法及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玉洁 薛健 +2 位作者 顾炎 金红宇 马双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1-2444,共4页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规律,为金银花生产中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对照、氟啶虫胺腈喷施推荐剂量(45 g/hm^2)和三倍推荐剂量(135 g/hm^2)共3个处理,重复3次。于喷施农药后2 h,1、...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规律,为金银花生产中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对照、氟啶虫胺腈喷施推荐剂量(45 g/hm^2)和三倍推荐剂量(135 g/hm^2)共3个处理,重复3次。于喷施农药后2 h,1、2、3、4、5、7、9、11、13、15 d采集样品。建立气相色谱测定法对田间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建立的方法在3个添加水平回收率在91.3%~96.7%之间,RSD小于6.6%,在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农残测定要求;田间试验得到消解动态方程为推荐剂量:C=1.2168e^(-0.545t),三倍推荐剂量:C=3.8076e^(-0.384t),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规律,氟啶虫胺腈半衰期为1.27~1.81 d。结论:建议在开花前蚜虫发生期按推荐剂量(45 g/hm^2)喷施氟啶虫胺腈,安全间隔期为5 d,以保证金银花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氟啶虫胺腈 消解动态 氟啶虫胺腈半衰期 农药安全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对麦二叉蚜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百重 马康生 +5 位作者 刘俊杰 卢留洋 谢兰芬 孔凡彬 陈锡岭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9-757,共9页
为了筛选出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参与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代谢调节的细胞色素P450(P450)基因,采用浸渍法,用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24 h后,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RNA-seq测序,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P450基因,并进行... 为了筛选出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参与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代谢调节的细胞色素P450(P450)基因,采用浸渍法,用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24 h后,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RNA-seq测序,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P450基因,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结果表明:用吡虫啉处理麦二叉蚜后,有19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15个P450基因下调表达;用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后,有18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15个P450基因下调表达。运用qPCR验证了吡虫啉对12个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其结果与DGE测序文库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麦二叉蚜P450对蚍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解毒代谢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吡虫啉 氟啶虫胺腈 诱导 麦二叉蚜 细胞色素P450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道燕 杨振国 +5 位作者 周春涛 柴建萍 达爱斯 倪婧 江秀均 罗雁婕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00-2904,共5页
为明确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桑粉虱(Bemisia myricae)的毒力及其对家蚕(Bombyx mori)的安全性,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片浸渍法在室内测定其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50%氟啶虫胺腈WG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 为明确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桑粉虱(Bemisia myricae)的毒力及其对家蚕(Bombyx mori)的安全性,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片浸渍法在室内测定其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50%氟啶虫胺腈WG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0-1 000 mg/L的50%氟啶虫胺腈WG对桑粉虱成虫处理5 h的致死率为86.22%-96.43%,其LC50为122.251 mg/L,而125-1 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对桑粉虱的卵无明显作用,但可延迟孵化时间。3龄起蚕取食50%氟啶虫胺腈WG以50-200 mg/L处理的桑叶72 h累计中毒死亡率为24.44%-76.67%,LC50为91.158 mg/L,属于中等毒性农药;其亚致死剂量20、30和40 mg/L可延长4、5龄期0.5-1.0 d,其高浓度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蛹重和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家蚕(Bombyx mori) 桑粉虱(Bemisia myricae)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药剂对海南甜瓜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万三连 刘勇 +6 位作者 王爽 吴乾兴 黄国宋 林道源 罗丰 张友军 孔祥义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0,共3页
为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海南甜瓜烟粉虱的毒力作用,采用培养皿浸叶法、指形管法分别测定不同药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几种供试药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顺序为:5%(w,后同)阿维菌素>22%氟啶虫胺腈>24%螺虫乙酯>70%的吡虫啉;对烟粉虱... 为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海南甜瓜烟粉虱的毒力作用,采用培养皿浸叶法、指形管法分别测定不同药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几种供试药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顺序为:5%(w,后同)阿维菌素>22%氟啶虫胺腈>24%螺虫乙酯>70%的吡虫啉;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顺序为:5%阿维菌素>22%氟啶虫胺腈>25%噻虫嗪>70%吡虫啉;烟粉虱卵及成虫对5%阿维菌素的LC50分别为0.461、0.017 mg·L-1,对22%氟啶虫胺腈的LC50分别为9.556、6.907 mg·L-1。5%阿维菌素对海南甜瓜上烟粉虱的卵及成虫均有较高的毒力,22%氟啶虫胺腈、24%螺虫乙酯也可以选择作为海南甜瓜烟粉虱的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阿维菌素 氟啶虫胺腈 螺虫乙酯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云芝 刘文光 +7 位作者 衣葵花 刘惠芬 董亚茹 杜建勋 于振诚 郭光 娄齐年 王照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氟啶虫胺腈 家蚕 毒性 残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及助剂类型对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微微 陈晓 +3 位作者 丁瑞丰 李广阔 龚艳 魏新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39,共7页
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助剂对药剂的增效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型号等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效的影响,并评价了5种喷雾助剂ND-600、ND-800、G2801、倍达通和N380对22%氟啶... 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助剂对药剂的增效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型号等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效的影响,并评价了5种喷雾助剂ND-600、ND-800、G2801、倍达通和N380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和21%噻虫嗪SC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飞行高度对棉蚜防效的影响显著,其中飞行高度为2 m时防效最佳,最优参数组合为飞行高度2 m,飞行速度3 m/s,喷头型号IDK120-01。添加助剂后,22%氟啶虫胺腈SC和21%噻虫嗪SC对棉蚜的防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药后7 d,除ND-600外,ND-800、G2801、N380和倍达通对22%氟啶虫胺腈SC均有增效减量作用,其中ND-800的效果较好,G2801、倍达通和N380的增效作用一般;21%噻虫嗪SC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较好,除不添加助剂的处理外,其余处理药后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5种助剂的减量增效作用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飞机 喷雾参数 助剂 氟啶虫胺腈 噻虫嗪 棉蚜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