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目的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的37例SRAE和60例PP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热、术后肛管狭窄、便秘发生、抗生素使用及12个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SRAE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9),多伴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P<0.001),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发热少、使用抗生素少,无术后肛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短(P<0.001),但住院费用较PPH组高(P<0.00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率(P=0.067)、术前和术后血常规(P=0.154,P=0.2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痔复发或再次手术作为联合终点,经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SRAE治疗痔安全可靠,在减少感染出血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PPH有明显优势,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临床上其他常规的微创手术。因此,SRAE仅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治疗选择。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内痔是引起直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时,由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超选择性直肠上动脉(SRA)造影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可同期予以栓塞,实...背景与目的:内痔是引起直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时,由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超选择性直肠上动脉(SRA)造影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可同期予以栓塞,实现快速止血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止血,血管腔内介入止血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国内对于超选择SRA栓塞术在内痔导致的直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还存在争论。本研究旨在评价超选择性SRA栓塞术治疗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就该方法相关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10月接受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RA栓塞术后3~7 d (初期止血率)及术后1~12个月的止血效果(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共50例成功实施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9例内痔出血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其中Ⅱ度内痔11例,Ⅲ度内痔18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8±12.2)岁。所有患者介入术中均使用金属弹簧圈(直径2~3mm)联合明胶海绵颗粒(直径350~560μm)或PVA颗粒(直径300~500μm)行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27例患者术后3~7 d出血症状消失,初期止血率为82.8%(24/29),术后1个月临床成功率为86.2%(25/29)。3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便血复发,术后6个月临床成功率为75.9%(22/29),其中2例行髂内动脉分支栓塞后症状消失,1例选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7±2.5)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里急后重感明显,术后1周行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小片状浅表黏膜溃疡,予以保守治疗;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保守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介入栓塞相关的感染、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SRA栓塞在治疗以Ⅱ~Ⅲ度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中是一种相对安全、低风险的手术方法,短期止血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的37例SRAE和60例PP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热、术后肛管狭窄、便秘发生、抗生素使用及12个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SRAE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9),多伴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P<0.001),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发热少、使用抗生素少,无术后肛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短(P<0.001),但住院费用较PPH组高(P<0.00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率(P=0.067)、术前和术后血常规(P=0.154,P=0.2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痔复发或再次手术作为联合终点,经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SRAE治疗痔安全可靠,在减少感染出血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PPH有明显优势,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临床上其他常规的微创手术。因此,SRAE仅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治疗选择。
文摘背景与目的:内痔是引起直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时,由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超选择性直肠上动脉(SRA)造影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可同期予以栓塞,实现快速止血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止血,血管腔内介入止血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国内对于超选择SRA栓塞术在内痔导致的直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还存在争论。本研究旨在评价超选择性SRA栓塞术治疗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就该方法相关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10月接受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RA栓塞术后3~7 d (初期止血率)及术后1~12个月的止血效果(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共50例成功实施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9例内痔出血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其中Ⅱ度内痔11例,Ⅲ度内痔18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8±12.2)岁。所有患者介入术中均使用金属弹簧圈(直径2~3mm)联合明胶海绵颗粒(直径350~560μm)或PVA颗粒(直径300~500μm)行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27例患者术后3~7 d出血症状消失,初期止血率为82.8%(24/29),术后1个月临床成功率为86.2%(25/29)。3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便血复发,术后6个月临床成功率为75.9%(22/29),其中2例行髂内动脉分支栓塞后症状消失,1例选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7±2.5)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里急后重感明显,术后1周行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小片状浅表黏膜溃疡,予以保守治疗;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保守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介入栓塞相关的感染、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SRA栓塞在治疗以Ⅱ~Ⅲ度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中是一种相对安全、低风险的手术方法,短期止血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