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接收函数法的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幔转换带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亚鑫 杨慧良 +5 位作者 邢磊 李倩倩 刘怀山 张进 王林飞 尹燕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俯冲,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大陆边缘形成了碰撞造山带和俯冲构造带,前人对该区域阿拉斯加俯冲带地幔转换带的研究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太平洋板块俯冲至阿拉斯加中南部下方的地幔转换带内部,引起地幔转换带增厚,另一... 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俯冲,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大陆边缘形成了碰撞造山带和俯冲构造带,前人对该区域阿拉斯加俯冲带地幔转换带的研究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太平洋板块俯冲至阿拉斯加中南部下方的地幔转换带内部,引起地幔转换带增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幔转换带增厚是由于库拉板块残留造成的。因此,研究阿拉斯加俯冲带区域地幔转换带的精确成像对于厘清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和俯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地震联合学会(IRIS)在阿拉斯加区域布设的USArray部分固定台站接收到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天然地震P波接收函数与共转换点道集叠加的方法,反演得到了阿拉斯加山脉和育空高原410 km、660 km间断面和地幔转换带的厚度结构。结果表明: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地幔转换带内部,使得410 km间断面在阿拉斯加山脉东部和育空高原与阿拉斯加山脉交界处的弧形区域出现了抬升现象,抬升幅度为0~20 km,进而导致在该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幔转换带增厚的现象,验证了第一种观点。另外,该地区地幔转换带结构显示,660 km间断面在阿拉斯加山脉东部以及阿拉斯加山脉与育空高原交界的东部出现下沉现象,故此推测阿拉斯加中南部部分区域太平洋板块已经俯冲至地幔转换带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幔转换 间断面 阿拉斯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震Sp转换波到时和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研究华北盆地浅部结构
2
作者 朱冰清 王伟涛 +5 位作者 谢俊举 李志伟 姚新强 黄翔 卞真付 林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2290,共19页
收集2017—2020年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华北地区布设观测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采集的高信噪比近震远震地震波形,采用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和近震Sp转换波到时对华北沉积层厚度进行了估算.由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近震Sp转换波和... 收集2017—2020年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华北地区布设观测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采集的高信噪比近震远震地震波形,采用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和近震Sp转换波到时对华北沉积层厚度进行了估算.由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近震Sp转换波和S波到时差方法推断的华北地区沉积层厚度在6~7 km,燕山造山带区域沉积层厚度较小,结晶基底埋深一般小于1 km,华北盆地中部和东南部盆地结晶基底埋深较厚,厚度普遍大于3 km,局部厚度可达7 km.盆地内地垒式隆起区邢衡隆起有3 km厚度的沉积层,冀中坳陷、黄骅坳陷厚度6~7 km;沉积层厚度与地质构造相对应,坳陷区沉积层厚度较大,隆起区沉积层厚度较小,体现了沉积盆地内部不同二级块体的沉降差异.震相拾取误差、震源方位角和震中距对沉积厚度计算结果影响不明显;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一维速度模型准确性对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影响.总体来说,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和近震Sp转换波到时可以研究沉积层厚度,能够可靠、有效地确定沉积层厚度结构的特征,为地震风险评估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 近震Sp转换波到时 远震接收函数P波峰值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构造应力场探究地磁转换函数异常
3
作者 孙昭杰 杨杰 +2 位作者 李琪 王刚 阿里木江·麦麦提依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8,共10页
变化的磁场是联系区域应力场和孕震区地球物理环境信息的天然媒介,而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可以反映地下电阻率等物理信息,本研究利用有界影响估计法计算喀什地磁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并使用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地区的震源机... 变化的磁场是联系区域应力场和孕震区地球物理环境信息的天然媒介,而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可以反映地下电阻率等物理信息,本研究利用有界影响估计法计算喀什地磁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并使用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地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了研究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其时序变化代表研究区应力场的变化。结合研究区应力场变化尝试探究地磁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异常对构造应力作用的响应。结果显示,当应力作用增强后,地磁转换函数在时间上出现同步或滞后的异常变化,表明应力在不断积累增强后,地下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感应磁场变化,因此得出应力变化是造成局部磁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验证了地震前感应磁效应现象。通过研究8次中强震前应力场与地磁场转换函数变化,发现在6次中强震前均出现震前异常变化,两者在震前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还发现喀什地磁台地磁转换函数不同周期的实部Ar绝对值对不同方位的地震响应不同,可能与震源区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转换函数 应力场 震源机制一致性 感应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倍乘单次转换特性的效用函数研究
4
作者 张甲 谢杰华 +1 位作者 邹娓 马志鹏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6,共7页
在金融经济学和决策科学中,效用函数是描述决策者风险态度或满意程度最重要的理论工具之一,它也是风险和不确定性决策分析的基本工具。对效用函数特征和应用背景的研究一直是决策科学和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效用理论中的... 在金融经济学和决策科学中,效用函数是描述决策者风险态度或满意程度最重要的理论工具之一,它也是风险和不确定性决策分析的基本工具。对效用函数特征和应用背景的研究一直是决策科学和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效用理论中的倍乘单次转换的概念,得到了具有倍乘单次转换特性的效用函数的四种具体形式,并且给出了它们与风险厌恶以及风险一致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具有此特性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实际的应用背景。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倍乘强单次转换的概念,并证明了满足此特性的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效用理论中单次转换效用函数的研究内容,为分析具有倍乘单次转换特性的决策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函数 倍乘单次转换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倍乘强单次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土壤转换函数的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对比研究
5
作者 陈思源 王云权 +1 位作者 齐鹏飞 孙自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3-3440,共8页
土壤水力参数是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的关键输入。在野外应用中,土壤水力参数一般由土壤转换函数(PTF)基于土壤质地信息估计获取。为了对比分析不同PTF对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八个常用的PTF,基于七个FLUXNET中的站点,利用HYDRU... 土壤水力参数是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的关键输入。在野外应用中,土壤水力参数一般由土壤转换函数(PTF)基于土壤质地信息估计获取。为了对比分析不同PTF对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八个常用的PTF,基于七个FLUXNET中的站点,利用HYDRUS-1D软件开展了土壤水分运移的模拟。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PTF会导致预测结果的显著差异。对于VGM模型,Rosetta3是最稳定的PTF;对于BC模型,Cosby2是最稳定的PTF。基于本文的模拟结果,不同PTF应该在模型中比较使用,以避免由于PTF的选择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移 土壤转换函数 BC模型 VGM模型 HYDRUS-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n-Sigmoid函数参数调整的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兵 黄万杰 杨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3,158,共5页
为提高BP神经网络的性能,对网络的联接权值W和神经元的tan-sigmoid转换函数的参数T、θ进行调整,使信息分布存储于权值矩阵及转换函数中,比传统的算法具有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经严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最终的改进算法公式和1个预测需... 为提高BP神经网络的性能,对网络的联接权值W和神经元的tan-sigmoid转换函数的参数T、θ进行调整,使信息分布存储于权值矩阵及转换函数中,比传统的算法具有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经严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最终的改进算法公式和1个预测需求量的算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有效地减少隐层节点数,且能加快收敛速度和提高收敛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tan-sigmoid转换函数 分布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的短期前兆 被引量:11
7
作者 龚绍京 田真丽 +4 位作者 戚成柱 何淑敏 阎晓梅 陈化然 栗连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利用昌黎、白家疃 1 972~ 1 997年的磁变仪资料 ,计算了水平场台际转换函数和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 .通过对转换函数变化全过程的分析 ,注意到仅仅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之前有明显的短期前兆 .这给地震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捕捉到... 利用昌黎、白家疃 1 972~ 1 997年的磁变仪资料 ,计算了水平场台际转换函数和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 .通过对转换函数变化全过程的分析 ,注意到仅仅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之前有明显的短期前兆 .这给地震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捕捉到短期前兆的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场转换函数 垂直场转换函数 地震短期前兆 周期变化 地震预报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反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龚绍京 陈化然 +2 位作者 张翠芬 马淑芹 杨桂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搜集了昌黎和白家疃1972~1984年的磁变仪资料.19组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①白家疃的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A,B及昌黎的B没有明显异常,但昌黎的Au,Av有明显异常变化.这一结果与用量图方法求得的a,b基本一致.表明异常局限在余震区及其附近;③... 搜集了昌黎和白家疃1972~1984年的磁变仪资料.19组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①白家疃的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A,B及昌黎的B没有明显异常,但昌黎的Au,Av有明显异常变化.这一结果与用量图方法求得的a,b基本一致.表明异常局限在余震区及其附近;③台际转换函数Cu,Cv,Fu,Fv在唐山地震前都有一些变化,但虚部Cv,Fv的变化较为显著.这点与对台湾花莲地震的研究结果一致.但Beamish(1982)对Carlisle 5级地震的研究结果,是实部Fu,Cu的变化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函数 地下电性结构 异常场 地震前兆 地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转换函数方法之典型震例及数模对比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琪 杨冬梅 +2 位作者 张素琴 赵永芬 张建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0,共6页
转换函数零线等值图在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ML7.0地震前密集交汇,震后开始发散,进一步证实了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预测地震的有效性。同时,为适应全国地磁台站的记录数据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对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从时间序列和转换函数... 转换函数零线等值图在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ML7.0地震前密集交汇,震后开始发散,进一步证实了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预测地震的有效性。同时,为适应全国地磁台站的记录数据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对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从时间序列和转换函数计算结果两方面进行了对比,为下一步使用数字化数据计算转换函数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函数 数模对比 地震预测 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硅藻-总磷转换函数 被引量:54
10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1 位作者 王荣 潘红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硅藻转换函数的研究为湖泊环境指标的定量重建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水质和表层沉积硅藻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开展了表层硅藻与营养态指环的关系研究.15个水质指标中总磷解释了硅藻数据的最大变率,是影响... 硅藻转换函数的研究为湖泊环境指标的定量重建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水质和表层沉积硅藻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开展了表层硅藻与营养态指环的关系研究.15个水质指标中总磷解释了硅藻数据的最大变率,是影响硅藻种群分布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环境变量.通过对不同加权平均回归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反向还原加权平均回归与校正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硅藻-总磷转换函数模型.依据刀割法统计检验,该模型提供了较低的推导误差(RMSEPjack=0.157).在删除异常样品后,该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的推导能力明显增强,实测值与推导值的回归相关系数大大提高(R2jack=0.82),推导误差(RMSEPjack=0.12)也较原来降低了近21%.该转换函数同世界上其它区域的硅藻-总磷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推导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的建立,为今后开展研究区内不同营养类型湖泊营养本底的定量重建奠定了基础,可望为湖泊治理参考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湖泊 硅藻 总磷 典型对应分析(CCA) 转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5.9级地震前后菏泽台转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兼与王锜同志商榷 被引量:9
11
作者 龚绍京 杨桂君 +1 位作者 田山 于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本文利用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分别算出帕金森矢量系数 a,b 及转换函数的同相部份 A_r,B_r 和正交相部份 A_i,B_i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相近的.上述六种参量都很小,表明菏泽地区的电性结构相当均匀.两种结果似乎都出现了异常变化,在菏泽地... 本文利用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分别算出帕金森矢量系数 a,b 及转换函数的同相部份 A_r,B_r 和正交相部份 A_i,B_i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相近的.上述六种参量都很小,表明菏泽地区的电性结构相当均匀.两种结果似乎都出现了异常变化,在菏泽地震前后上述参量的数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震 帕金森矢量 转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函数转换法求解分离过程问题——泡、露点计算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贤林 丁惠华 +1 位作者 王纯 韩方煜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3-27,共5页
本文将函数转换法用于分离过程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当目标函数存在极值点或拐点时,采用该方法可改变牛顿法的搜索方向,即克服了牛顿法不收敛的困难,又不改变原目标函数的解。通过对极性、烃类物系和含氢体系的泡、露点的考核计算,表明该... 本文将函数转换法用于分离过程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当目标函数存在极值点或拐点时,采用该方法可改变牛顿法的搜索方向,即克服了牛顿法不收敛的困难,又不改变原目标函数的解。通过对极性、烃类物系和含氢体系的泡、露点的考核计算,表明该法收敛稳定,速度快,对初值不敏感;与Wegstein法相比,计算时间一般可节省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过程 泡点 露点 函数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转换函数预测砂土非饱和导水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廖凯华 徐绍辉 +1 位作者 吴吉春 朱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0-567,共8页
以现有的4种土壤转换函数(Pedotransfer Functions,PTFs)(包括ROSETTA、RAWLS、CAMPBELL和VAUCLIN)为例,将其用于土壤水力性质数据库UNSODA中56个典型砂土样本的非饱和导水率预测,对4种PTFs的预测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探讨了饱和导水率... 以现有的4种土壤转换函数(Pedotransfer Functions,PTFs)(包括ROSETTA、RAWLS、CAMPBELL和VAUCLIN)为例,将其用于土壤水力性质数据库UNSODA中56个典型砂土样本的非饱和导水率预测,对4种PTFs的预测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探讨了饱和导水率对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同种PTFs预测的饱和导水率作为输入时,在4种PTFs中VAUCLIN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次为ROSETTA和RAWLS,CAMPBELL的误差最大;当实测饱和导水率作为输入时,RAWLS、CAMPBELL和ROSETTA的预测精度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但VAUCLIN的预测误差反而有所增大;饱和导水率对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的影响较大,实测饱和导水率作为输入时CAMPBELL预测的非饱和导水率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导水率 土壤转换函数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泥炭表土沉积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新荣 胡克 +1 位作者 方石 王东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682,共7页
根据泥炭表土植硅体分析和气候气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东北地区泥炭表土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并将之用于榆树泥炭剖面的古气候参数重建中,得出近3000a来的古气候参数值,并将之暖—冷—暖—冷—暖—冷—暖7... 根据泥炭表土植硅体分析和气候气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东北地区泥炭表土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并将之用于榆树泥炭剖面的古气候参数重建中,得出近3000a来的古气候参数值,并将之暖—冷—暖—冷—暖—冷—暖7个阶段。计算结果同时显示,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与稳定的气候系统相一致,而且古年均风速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古气温、古降水变化等将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 泥炭沉积 转换函数 古气候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土壤转换函数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继龙 马孝义 张振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21,共8页
以在杨陵一级阶地上进行的入渗试验为基础,利用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方法,研究分析了土壤入渗特性在多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及与土壤物理特性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入渗特性的土壤转换函数。研究表明:土壤入渗特性具有多重分... 以在杨陵一级阶地上进行的入渗试验为基础,利用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方法,研究分析了土壤入渗特性在多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及与土壤物理特性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入渗特性的土壤转换函数。研究表明:土壤入渗特性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观测尺度上,稳定入渗率、前30 min累积入渗量的空间变异都主要由粗粉粒和粘粒含量的空间变异造成。在多尺度上,稳定入渗率的空间变异受土壤容重、粗粉粒和粘粒含量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前30 min累积入渗量的空间变异受粗粉粒和粘粒含量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与观测尺度上的影响因素相同。基于联合多重分形分析建立的稳定入渗率的土壤转换函数的计算误差较小,前30 min累积入渗量的土壤转换函数的计算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稳定入渗率 空间变异性 土壤转换函数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磁转换函数研究震源区介质的电性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小苹 林云芳 +4 位作者 朱忠杰 续春荣 赵明 张崇阳 刘绮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以兰州地区视电阻率ρyx曲线与该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和中强近震的分析研究为例,从震磁效应的观点出发,发现可用地下电导率值将兰州地区自地表向下分为异常层、过渡层、无异常层和异常层4层,只有异常层中转换函数的模|A|、|... 以兰州地区视电阻率ρyx曲线与该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和中强近震的分析研究为例,从震磁效应的观点出发,发现可用地下电导率值将兰州地区自地表向下分为异常层、过渡层、无异常层和异常层4层,只有异常层中转换函数的模|A|、|B|,磁方位角均值及其均方差上△αP,以及总方差σZ随时间的变化在地震前有明显异常.由此可推测,异常层与地震活动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非均匀性变化有密切关系.此现象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其内涵和规律,还须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脉动 电性变化 震源区 地磁转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转换函数研究青藏高原地壳S波速度结构--“Hi-CLIMB”剖面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伟 高星 +1 位作者 历玉英 张亚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Hi-CLIMB(Himalayan-Tibet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Durmg Mountain Building)宽频带数字台站探测剖面资料进行处理,用转换函数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83个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转化为二维速度结构剖面,并与接收函数... 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Hi-CLIMB(Himalayan-Tibet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Durmg Mountain Building)宽频带数字台站探测剖面资料进行处理,用转换函数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83个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转化为二维速度结构剖面,并与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结果进行了对比.反演结果可清晰显示出工作区地壳内S波速度界面和不连续的莫霍面.研究表明,从N29.4°至N31.5°地壳平均厚度为75 km;在N 32°以北地壳平均厚度为65 km.壳内界面在N31.5°以南向北倾斜,而在其北部向南倾斜.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地壳具有明显低速区.这一复杂结构反应了该区域内部强烈挤压变形与物质交换,为进一步研究岩石圈变形与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函数 接收函数 波形反演 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力性质的估算——土壤转换函数 被引量:42
18
作者 黄元仿 李韵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7-523,共7页
利用一些易获得的土壤理化参数可以估算土壤水力性质,这些估算方程统称为土壤转换函数,即PTFs(Pedo-Transfer Functions)。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转换函数研究的概况,并利用在华北地区收集到的实测资料,建立了一些土壤转换函数,通... 利用一些易获得的土壤理化参数可以估算土壤水力性质,这些估算方程统称为土壤转换函数,即PTFs(Pedo-Transfer Functions)。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转换函数研究的概况,并利用在华北地区收集到的实测资料,建立了一些土壤转换函数,通过对部分转换函数作的检验和评估,总体而言,所建立的各类模型的预测效果都比较理想,应用于小比例尺的区域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性质 估算 土壤转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转换函数方法研究腾冲—临沧地区地壳结构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星 郭志 +1 位作者 王卫民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1-459,共9页
根据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记录资料,应用转换函数及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腾冲一临沧地区30个地震台站下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说明,研究区壳幔边界清晰、莫霍界面附近速度跳跃明显,由此得出该区地壳... 根据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记录资料,应用转换函数及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腾冲一临沧地区30个地震台站下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说明,研究区壳幔边界清晰、莫霍界面附近速度跳跃明显,由此得出该区地壳厚度在40km左右、并具有从南向北增厚趋势.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腾冲一宝山地块下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带,低速带的厚度在10~20km间.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各台站下方上地幔速度结构复杂.这些结果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的侧向黏性流动、碰撞板块边界处壳幔物质交换等均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证据,为探讨印一藏汇聚过程中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岩石圈变形、高原隆升及其深部动力学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反演 速度结构 转换函数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围垦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及转换函数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3 位作者 张同娟 李芙荣 王相平 吴晓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0-797,共8页
确定苏北沿海滩涂围垦农田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该区的土壤转换函数,是研究该区田间土壤水盐运动和盐渍化防控的重要前提。本文在该区典型地块实测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相关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探讨了该区土壤饱和导水率... 确定苏北沿海滩涂围垦农田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该区的土壤转换函数,是研究该区田间土壤水盐运动和盐渍化防控的重要前提。本文在该区典型地块实测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相关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探讨了该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剖面分布特点,对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土壤基本性质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建立了用于该区饱和导水率间接估算的土壤转换函数。结果表明:滩涂围垦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剖面深度增加呈表土层高、亚表层低、底土层又升高的趋势,20~40cm土层饱和导水率最小,介于2.75~6.73cm·d^-1,属低透水强度;土壤容重随剖面深度增加表现出与饱和导水率相反的变化特点。除了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因素外,土壤肥力、盐分等化学性质也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因素;影响滩涂围垦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因素可由持水特性、盐碱状况、养分特征和土壤质地4个主成分反映,其累计贡献率达78.17%。在Vereecken转换函数中引入土壤盐分后可提高预测精度,修正函数Vereecken1是最适合滩涂围垦农区土壤、具有最佳预测精度的转换函数。本文构建的土壤转换函数,可通过较易获得的砂粒、黏粒、容重、盐分和有机质对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其结果可为滩涂盐渍化农区田间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间接估算以及水盐运动数值模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围垦农田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转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