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A Case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with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Literac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作者 Zongyu G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172-176,共5页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integral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and is of lea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is paper,ta...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integral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and is of lea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is paper,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as an example,an attempt is made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cultural literac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vis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and“gathers knowledge heritag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value and leads the value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thereby training students into highcaliber talents with good and all-round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al,and labor grou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校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庆师范大学校史挖掘利用为例
2
作者 张敏 方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红色校史文化内涵丰富,将其深度融入“纲要”课教学,从而形成珍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较强价值性和可行性。文章提出通过挖掘校史文化、把握课堂主阵地、开展社会调研和利用“两馆”资源,探索将红色校史文化应用于“纲要”课教学的方法... 红色校史文化内涵丰富,将其深度融入“纲要”课教学,从而形成珍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较强价值性和可行性。文章提出通过挖掘校史文化、把握课堂主阵地、开展社会调研和利用“两馆”资源,探索将红色校史文化应用于“纲要”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彰显校史文化独特魅力,增强课程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校史文化 教学融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色文化传承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合路径探析
3
作者 杨筱洁 《红河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6-88,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价值功能以及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合路径,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究进一步把深厚的云南红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进一步融合,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传承,... 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价值功能以及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合路径,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究进一步把深厚的云南红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进一步融合,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传承,推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深度融合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主体性”的逻辑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李谷悦 胡静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以文化主体性作为分析背景和话语逻辑,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战略出发点,探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讲授机理,思考如何将“文化主体性”导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学习中、如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解析中强化“文化主体性”、如何在新... 以文化主体性作为分析背景和话语逻辑,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战略出发点,探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讲授机理,思考如何将“文化主体性”导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学习中、如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解析中强化“文化主体性”、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章节中提升文化主体性的高度等问题,呈现多层次主体和异质性要素交互形塑的历史性与社会性,思想性与实践性,进而赋能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5
作者 胡江华 《科教文汇》 2025年第6期191-194,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认知、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目标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认知、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目标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话语融入的学理性,把握话语体系融入各门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发挥话语体系融入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具体实践路径上要把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热点答疑相结合、课件和教材内容适当延伸相结合、课程讲述和最新理论成果的表达相结合,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高校思政课 教学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机理、要点和策略
6
作者 刘正妙 蒋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2-98,共7页
“两个结合”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主线,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理论支撑。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纲要”课要紧密围绕“两个结合”进行课堂讲授,着力讲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叙事... “两个结合”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主线,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理论支撑。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纲要”课要紧密围绕“两个结合”进行课堂讲授,着力讲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叙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演进的基本经验,深化学生对“两个结合”重要成就和历史贡献的认识。以“纲要”课为重要阵地,将“两个结合”融入“纲要”课教学,要整合教学内容,将“两个结合”作为关键线索贯穿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手段,真正推动“两个结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理论研究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7
作者 田湘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与中国近现代史契合度高,这给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存在相关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难度大、整合利用的资源积累度不够、使用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结合《...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与中国近现代史契合度高,这给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存在相关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难度大、整合利用的资源积累度不够、使用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北京通州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路径,即课程教育理念的强化和通州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切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通州 历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高校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色场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8
作者 蔡榕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文章阐述了依托红色场馆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依据,认为红色场馆是展陈红色文物的平台、再现历史情景的场所,是彰显红色精神的高地,也是反思记忆的载体。“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借助红色场馆的资源讲活第一课堂,也... 文章阐述了依托红色场馆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依据,认为红色场馆是展陈红色文物的平台、再现历史情景的场所,是彰显红色精神的高地,也是反思记忆的载体。“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借助红色场馆的资源讲活第一课堂,也可以依托红色场馆的平台搞活第二课堂。当然,要切实实现红色场馆在“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既需要校馆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也需要教师提升利用红色场馆教育教学的素养,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场馆 “纲要”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思政课教学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审思
9
作者 薛晓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01-105,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当和创新的高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更要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立德树人作用突出,理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理路,积极探释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多重契合向度,从而主动承担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契合向度 思政建设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教材更新与教学叙事策略研究
10
作者 王阿陶 卢嘉慧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1,29,共8页
在《中国档案事业史》出版30周年之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档案事业史存在学科建设不足、教材老化等现象。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对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内容结构的学理性特征进行提炼,对中国档案事业历史演进脉络进... 在《中国档案事业史》出版30周年之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档案事业史存在学科建设不足、教材老化等现象。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对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内容结构的学理性特征进行提炼,对中国档案事业历史演进脉络进行时序性梳理,对档案学理论和知识框架进行逻辑性筑基,对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行创新驱动,对本土与外国档案事业发展进行双向关照;在教材建设方面,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中国档案事业史教材可以通过对具体史实内容的挖掘构建起“为国存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导向;在教学方面,要基于学科内容结构的学理性特征重新构筑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教学叙事策略,并将时间与空间叙事、国家与个人叙事、中心与边缘叙事、历史与时代叙事相结合,实现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和人才能力提升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档案事业史 学科建设 课程教学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刍议
11
作者 杨卫东 刘佳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也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课程教育,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作用方面又有相互补充性,从而决定了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皆为可行。从教学内容、内涵及效果等处着眼,通过采取补充历史细节、把握精神实质、多策并用教学设计等策略,将大大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精神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语言学史”教学改革的原则与路径
12
作者 李晶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汉语语言学史”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蕴含着广博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以往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严重影响育人实效。本文探讨“汉语语言学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融入思政... “汉语语言学史”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蕴含着广博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以往的课堂教学思政意识淡薄,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严重影响育人实效。本文探讨“汉语语言学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四通”原则,并从教学方式、课后实践、考评机制三个方面探索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言学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引领课程创新与实践——以中国出版史为例
13
作者 江锦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课程思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论,将课程思政作为厘清课程改革的思想标杆,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去探索教学创新路径。针对中国出版史课程内容不够鲜活,知识理解缺乏整体认知,探究式教学略显不足,教学情景和教学评价标准... 课程思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论,将课程思政作为厘清课程改革的思想标杆,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去探索教学创新路径。针对中国出版史课程内容不够鲜活,知识理解缺乏整体认知,探究式教学略显不足,教学情景和教学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等教学“痛点”,将课程思政以探究性教学方式渗透到中国出版史课程教学中,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模式,加上课外研学为有效补充,极大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高中国出版史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文科 探究性教学 中国出版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沉浸式教学模式建构
14
作者 李慧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正在建设中的辽宁省一流课,探索了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的沉浸式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强调代入性和体验感,经由初步了解——系统认知——代入体验——共情共振的路径,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破解思政课预期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正在建设中的辽宁省一流课,探索了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的沉浸式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强调代入性和体验感,经由初步了解——系统认知——代入体验——共情共振的路径,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破解思政课预期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从四方面来构建沉浸式教学:以校史红色基因进课堂,引发价值共鸣;以问题链重构教学序列,激起思辨共振;以毛泽东诗词冠名教学专题,点燃艺术共情;以历史情景剧制作,形成实践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模式 沉浸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必要性和实践探索
15
作者 牛娟娟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的定义代表了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常常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乃至美国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有力地打破了这一错误观念的束缚。因此,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尤... 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的定义代表了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常常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乃至美国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有力地打破了这一错误观念的束缚。因此,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尤为关键和迫切。将该理论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采用“八个相统一”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而且对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一定的理论认知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思政课 立德树人 信心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纠错码”功能优化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红 宋倩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噪声”干扰,不可避免却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史育人”的内容特点更易遭受信息“噪声”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引入信息论中“噪声”干扰难以消除时的纠... 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噪声”干扰,不可避免却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史育人”的内容特点更易遭受信息“噪声”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引入信息论中“噪声”干扰难以消除时的纠错码应对机制,有效降低新媒体“噪声”对它的影响。利用重塑“纠错码”防范功能、维护“纠错码”纠正反馈功能、革新“纠错码”建设功能等措施辩证发力,可以将新媒体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带来“噪声”干扰的“变量”转化为提升信息传输实效的“增量”,为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提供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新媒体 “纠错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稳 韩长良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等方法,从政治、时代、思想的三重维度探赜“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价值意蕴,以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体育课程思政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院校“纲要”课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琚牵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思政课应通过教学改革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以“纲要”课为例,教师应通过课程专题教学和课程专题实践,打造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在凸显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中...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思政课应通过教学改革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以“纲要”课为例,教师应通过课程专题教学和课程专题实践,打造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在凸显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院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中国话语建构
19
作者 唐剑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中国话语的内在关联解决的不仅是为什么需要中国话语的问题,还有如何用中国话语在历史教育中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实践当中需要用中国话语对历史教育进行重塑,为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叙事建立连续性,进而提炼出完整的中国叙事,将其体系化并纳入中国话语,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和解放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话语 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具体应用——以四方机车车辆厂百年历程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泓林 于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四方机厂的百年历史,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在微观视角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实践上和实现“八个相统一”教学目的上具有明显优势和可行性。依托已有的章节内容,借助实践教学、VR虚拟技术等,通过历史观的价值引导、问题意识... 四方机厂的百年历史,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在微观视角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实践上和实现“八个相统一”教学目的上具有明显优势和可行性。依托已有的章节内容,借助实践教学、VR虚拟技术等,通过历史观的价值引导、问题意识的针对性引导、实践教学的认同感引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四方机厂百年历程为载体,构建历史情境,可以拉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内涵,利用地方史、微观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宏大叙事相结合,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机厂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教学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