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本、阐释及图像:汉代《诗经》鸱鸮意象文图关系刍议 |
李鸿森
|
《枣庄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关雎》诗解辨正 |
孙桂平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3
|
“乡先生”与宋代《诗经》学 |
易卫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4
|
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及相关原则 |
陈冠梅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5
|
赵明诚所记《汉石经遗字》之价值 |
虞万里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7 |
2
|
|
6
|
《儒林外史》中《诗经》解读的文化意义和叙事功能 |
陈文新
鲁小俊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普天之下”章句《诗》说遗义 |
饶龙隼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8
|
元典如何被接受 |
钟东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9
|
论王念孙父子治《诗》方法及现代影响 |
蔺文龙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0
|
《诗经》“如月之恒”句义辨证 |
徐山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1
|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
丁海玲
|
《阴山学刊》
|
2014 |
0 |
|
12
|
以诗论道:朱熹治《诗》的主旨与方法——以《诗集传》为考察对象 |
刘育
|
《商洛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3
|
试论《韩诗外传》诗学体系的建构 |
房瑞丽
|
《文化发展论丛》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