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伏邪理论谈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阶段的作用
1
作者 张锦虹 文颖娟 +5 位作者 王捷虹 林洁 仝武宁 陈亚莉 贺伊涵 胥冰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被称之为“绿色癌症”,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其难治愈易复发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挑战。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都对此疾病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期可以挖掘其内在的机制,从而提高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被称之为“绿色癌症”,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其难治愈易复发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挑战。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都对此疾病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期可以挖掘其内在的机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伏邪理论,其理论特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具有很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遇感而发、病势缠绵,周期性、反复性发作等,这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期树突状细胞被激活,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相趋同。文章基于“伏邪”阶段性概述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并梳理归纳,以期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防止其向恶性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树突状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扶正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肠癌的经验总结
2
作者 陈坚 梁慧 +1 位作者 潘博 潘敏求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机体内正邪交争的状态贯穿于肠癌发生发展的始终,不同的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状态。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擅长从“正邪理论”辨治肠癌,其认为肠癌由虚、湿、滞(气滞、血瘀)、毒多因致病,内外合邪,病机特点为正虚邪... 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机体内正邪交争的状态贯穿于肠癌发生发展的始终,不同的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状态。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擅长从“正邪理论”辨治肠癌,其认为肠癌由虚、湿、滞(气滞、血瘀)、毒多因致病,内外合邪,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确立了健脾、益气、补血、益胃、养肝、补肾、祛湿、理气、化瘀、解毒等常用的扶正祛邪治法及辨证论治体系,并自拟具有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作用的专病专方——肠复方。在临证施治中强调中西协同治疗,优势互补。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证治体系、专病专方、中西协同等方面对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肠癌的经验进行阐述,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敏求 肠癌 正邪理论 扶正祛邪 肠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风散结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丹凤 杨亚峰 《河南中医》 2025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观察伏邪理论指导下采用消风散结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54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消风散结汤... 目的:观察伏邪理论指导下采用消风散结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54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消风散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3.51%,对照组有效率为74.03%,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鼻塞打鼾、张口呼吸、胸闷憋气、呼吸反复暂停和嗜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特异性IgE(seryn soecufuc IgE,SIgE)、可溶性白介细胞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伏邪理论指导下采用消风散结汤加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腺样体肥大 伏邪理论 消风散结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中药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对肺癌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吕安淇 姜成 +6 位作者 杨振宇 左婉曌 李焱 杨毅 何聪 田发念 柯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我国癌症首位,线粒体质量控制(MCQ)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和动力学改变以及破坏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肺癌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虚气留滞”是肺癌的关键病机,与MCQ存在直接联系,“虚气...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我国癌症首位,线粒体质量控制(MCQ)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和动力学改变以及破坏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肺癌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虚气留滞”是肺癌的关键病机,与MCQ存在直接联系,“虚气”与“留滞”皆可通过MCQ失衡致使肺正常细胞的凋亡,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从而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从“虚气留滞”理论出发,结合MCQ在肺癌中的发病机制,阐述中医药干预MCQ的进展和思路,以期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应用及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新依据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质量控制 “虚气留滞”理论 肺癌 扶正补虚 祛邪行滞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邪发病”论复发性尖锐湿疣
5
作者 要永卿 何宜恬 +1 位作者 张梦圆 邓蒂斯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气亏虚,伏湿、伏毒为患,并确立补虚、祛湿、引邪之法予以预防。本文基于“伏邪”学说经典考证和现代研究结果对中医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伏邪学说 复发性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扶正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浅谈妊娠期带状疱疹的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来 王伟明 +2 位作者 赵杰 苏丹 王亮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347-350,共4页
中医认为,伏邪具有藏匿深位、乘虚而发、迁延留恋的致病特点。带状疱疹的发病和伏邪密切相关。出于安全考虑,发病于妊娠期的带状疱疹,治疗有难度。中医采用毫火针赞刺、中药等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获效满意,但少见相关论述。笔者基于伏... 中医认为,伏邪具有藏匿深位、乘虚而发、迁延留恋的致病特点。带状疱疹的发病和伏邪密切相关。出于安全考虑,发病于妊娠期的带状疱疹,治疗有难度。中医采用毫火针赞刺、中药等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获效满意,但少见相关论述。笔者基于伏邪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文献研究,浅谈妊娠期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为妊娠期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腰火丹 带状疱疹 毫火针 赞刺法 伏邪理论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维辨证观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体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雨菡 于河 +3 位作者 张文静 王振东 李勋欣 谷晓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六维辨证观是综合多种辨证思维所提出的辨证观念,旨在从病因、病位、病期、病性、病势、病理等6个维度对疾病证态进行系统辨析,有利于临床把握整体,抓住机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 六维辨证观是综合多种辨证思维所提出的辨证观念,旨在从病因、病位、病期、病性、病势、病理等6个维度对疾病证态进行系统辨析,有利于临床把握整体,抓住机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多责之于肺气本虚,内外感召或他脏及肺,常有慢性肺系疾病迁延日久或先天不足因素。病位主要在肺,最常波及脾肾,病久可牵连心肝及六腑,是典型的多系统复杂疾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虚损,痰瘀互结成积,除见气虚气滞、阴阳虚损等病理状态外,还最常见痰饮瘀及微型癥瘕等病理产物。本病分期明确,卫气同病、气分期和气营同病阶段病情寒热之性及邪正之势多变,可因病邪性质、季节地域、体质等因素表现不一,需要谨慎判断和用药;气血同病阶段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棘手,恰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大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辨证观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稳定期 本虚标实 痰瘀互结 脏腑虚损 扶正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支气管扩张症辨治思路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安安 王哲睿 +4 位作者 黄伟玲 潘纬榕 马成勇 李燕兰 张天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支气管扩张症具有病程长、渐进加重、易复发、缠绵不愈等特点,与伏邪致病相似。基于伏邪理论,本病多与伏邪潜藏于人体正虚之处、伺机而发有关。病因有外感、先天、内伤之别。治疗应根据伏邪性质不同有所侧重。外感伏邪需注重清透散邪,... 支气管扩张症具有病程长、渐进加重、易复发、缠绵不愈等特点,与伏邪致病相似。基于伏邪理论,本病多与伏邪潜藏于人体正虚之处、伺机而发有关。病因有外感、先天、内伤之别。治疗应根据伏邪性质不同有所侧重。外感伏邪需注重清透散邪,先天伏邪需注重扶正托化,内生伏邪勿忘去菀陈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伏邪理论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亢泽峰辨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思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宏睿 亢泽峰 曹珂儿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疾病谱的年轻化,发病率不断升高。现代医学缺乏有效且公认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措施多样,临床...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疾病谱的年轻化,发病率不断升高。现代医学缺乏有效且公认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措施多样,临床疗效显著。亢泽峰认为,本病急性发病期应行气利水以治其标,慢性进展期需知其形气顺逆,调其虚实,后期宜补益气血以固其本,全程祛瘀通络以消其因,针对本病伏邪内藏的特点,灵活使用凉血清络法、温阳通络法、搜剔通络法,以祛除深藏之伏邪。本文通过总结亢泽峰辨治NAION的思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护患者视功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泽峰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瞳神络病理论 伏邪理论 辨治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及中药干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惠 魏佳明 +1 位作者 施敏 郭志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47-1353,共7页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病变的重要特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已成为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手段。基于病证结合、多靶点综合调控的辨治理念,中医药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源于正邪相争,乃正虚邪实之证...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病变的重要特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已成为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手段。基于病证结合、多靶点综合调控的辨治理念,中医药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源于正邪相争,乃正虚邪实之证。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正气亏虚的微观表现。基于“正邪理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立法选方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防治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正邪理论 心肌能量代谢 中药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6-210,共5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正邪理论 扶正祛邪 免疫调节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以化浊扶正法辨治真菌性角膜炎
12
作者 吕怡 钟缘 +2 位作者 黄雨 彭俊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正气损伤严重者当以固护正气为先,未见明显正气损伤或毒力较轻微者可直接以祛湿化浊通络之法驱散眼表之邪。并根据伏湿、伏毒致病特点,权衡选用宣畅气机、化浊通络、温阳扶正等具体治法,以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真菌性角膜炎 化浊 扶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风理论”探讨IgA肾病的发病与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辰霈 林燕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8期42-46,共5页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医药辨治IgA肾病的理论研究,发现“伏风”的致病特点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元亏损是邪气内伏致病的基础。提出“伏风”与...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医药辨治IgA肾病的理论研究,发现“伏风”的致病特点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元亏损是邪气内伏致病的基础。提出“伏风”与IgA肾病发病相关,然后结合疾病的静止期及活动期,分别阐述了邪气可蛰伏于咽喉、肠道、泌尿道,伺机而动,在诱因的作用下,转出少阳三焦,致气化失司。总结历代医家的证治经验,遵循标本兼顾、祛邪务尽的治则,提出了固护脾肾、肃清病灶、托邪外出、搜风通络、疏利三焦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伏邪 伏风理论 黏膜免疫 少阳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为肺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肺纤维化 巨噬细胞极化 扶正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细胞因子的免疫调控作用探讨“扶正祛邪”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新新 黎晓蕾 +3 位作者 张悦 李皓月 杨俊红 赵静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75-3679,共5页
“扶正祛邪”在痿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免疫失衡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损害的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现象。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中,基于“扶正祛邪”治法的中药、针... “扶正祛邪”在痿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免疫失衡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损害的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现象。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中,基于“扶正祛邪”治法的中药、针灸等治疗均能够通过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调节机体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状态,改善肌无力症状。中医“扶正祛邪”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与现代医学的“上调抑炎因子、下调促炎因子”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相似,在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进行调控,或将突破当前MG治疗瓶颈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细胞因子 免疫调控 扶正祛邪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的病机及防治
16
作者 丁雨欣 徐英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7-81,93,共6页
[目的]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 [目的]基于“伏气学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中医理论探讨,为其防治拓宽思路。[方法]以“伏气学说”理论为基石,结合古今文献,从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进行分析论述。[结果]“伏气学说”是阐述机体感邪内伏,过时而发的学说,包含治未病和整体观的中医理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是由疫疠邪气、药石之毒伏匿体内,郁久而发的杂病,其潜伏性、易复发性与伏气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之邪从口鼻入,内陷膜原,流连三焦,散漫不收,郁久化热,耗伤气阴;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损伤、炎症因子释放、类固醇药物诱导等有关,皆与“伏气学说”有内在联系。治疗上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要,透达膜原,清化三焦,阻止伏邪内生;恢复期则应清热益气养阴与化痰祛瘀并重,及早祛除伏邪,防止病情进展。[结论]伏气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基于“伏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为其临床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膜原 三焦 糖尿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邪理论探讨“湿”“瘀”“虚”与痛风相关性
17
作者 张坪 曾璇 +2 位作者 肖炜 覃湘 林碧莹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298-301,共4页
伏邪为伏藏体内而不发作的病邪,伏邪理论可阐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运用伏邪理论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脾肾功能失调,湿浊、瘀血潜藏内伏于体内,影响痛风的发生、发展及转... 伏邪为伏藏体内而不发作的病邪,伏邪理论可阐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运用伏邪理论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脾肾功能失调,湿浊、瘀血潜藏内伏于体内,影响痛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而痛风起病隐匿、反复发作、脏腑受损的疾病特征与伏邪致病过程相契合。故结合痛风的发病特点,以伏邪理论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探讨“湿”“瘀”“虚”与痛风的相关性,确立利湿泄浊以祛邪、活血化瘀以通络、调补脾肾以扶正的治法,以此组方选药,治病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伏邪理论 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晓纯教授用主客交病理论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
18
作者 宫文 高屹文 +1 位作者 钱美加 冯晓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取有创治疗,但术后易复发、感染,不易被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可缩小腺样体体积,减轻鼻塞、打鼾、开口呼吸等临证症状,可使部分患儿避免手术、复发患儿避免二次手术,因此被广大患儿及家...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取有创治疗,但术后易复发、感染,不易被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可缩小腺样体体积,减轻鼻塞、打鼾、开口呼吸等临证症状,可使部分患儿避免手术、复发患儿避免二次手术,因此被广大患儿及家长接受。冯晓纯教授根据中医经典“主客交病”理论,采用“疏瘀和营,入阴搜邪”法,应用加减三甲散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 腺样体肥大 疏瘀和营入阴搜邪法 三甲散 主客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戾气与六淫的病因认识
19
作者 胡展慧 黄宏 +1 位作者 张嘉欣 方传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探讨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在病因学认识上的关系与优劣得失。通过阐述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的来源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行深入分析。吴又可戾气学说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变动为外感病因的掣肘,由于认识手段和治疗难以落实... 探讨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在病因学认识上的关系与优劣得失。通过阐述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的来源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行深入分析。吴又可戾气学说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变动为外感病因的掣肘,由于认识手段和治疗难以落实,戾气学说未在中医学基础框架上得到体系化发展,基于审证求因后世医家仍沿用六淫之性对传染病病因进行概述。戾气学说与六淫学说在治疗和病因认识上各有得失,两者形成互补,完善了中医病因学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戾气 六淫 瘟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系理论的疾病治疗原则
20
作者 马雪颜 田园硕 +3 位作者 王洋 秦雪颖 刘铁钢 谷晓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3-1987,共5页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基于膜系理论,可指导临床膜系疾病的治疗。外通性膜系是重要的祛邪途径,临床可采用汗、吐、下等方法,通过调畅外通性膜系的气津输布,以祛邪而出。内通性膜系是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其常见病理为气机郁滞、水液代谢异常等,可通过调理膜系气津输布治疗疾病。调畅膜系气津输布时,应重点关注少阳与中焦气机,以恢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全身膜系起源于肾,在膜系疾病早期注重顾护肾膜,可先安未受邪之地;在疾病中晚期调补肾阴肾阳,可治疾病之本,顾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系理论 治疗原则 祛邪 调畅气机 调畅津液输布 顾护肾膜 分消走泄 和解少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