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Climate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s on Wind Erosion Climatic Erosivity in Farming-pastoral Zone of Northern China
1
作者 YUE Shuping YAN Yechao +1 位作者 ZHANG Shuwen YANG Jiuc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665-675,共11页
Climate change can affect wind erosion power and hence induce changes in wind erosion rates.In this study,the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C-factor),propos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 Climate change can affect wind erosion power and hence induce changes in wind erosion rates.In this study,the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C-factor),propos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as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climate on wind erosion climatic erosivity.The Mann-Kendall test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rends in the C-factor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1–2017 in the farming-pastoral zone of northern China.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factor to changes in key climate factors.Furthermore,a comparison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climate factors wa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ir impact on changes in the C-facto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surveyed region exhibited decreasing trends in wind speed at a confidence level of 90%,whil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throughout the study area.As a consequence of decreasing wind speed,the annual C-factor exhibite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with a mean slope of–0.58/yr.Season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 most regions,the changes in the C-factor ha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spring,winter,and autumn,while in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study area,no significant change trends in the C-factor were detected in summer at a confidence level of 90%.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factor was most sensitive to wind speed,and that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months.Contribu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for most stations,wind speed(with greater values of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wa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change of C-factor,while for some stations,the minimum temperature made the most contribution to the C-factor’s change due to its dra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lthough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was the lowest of all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it is urgent to evaluate the expected impact of minimum temperature due to its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factors wind erosion climatic erosiv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dominant factor climate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下西北干旱荒漠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时空变化研究
2
作者 姜婧妍 胡琦 +4 位作者 楚希雅 张科 王雪姣 王森 郭燕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基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122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空间差值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性,并探讨了风速、降水量、参考蒸散量等气象要素如何影响研... 基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122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空间差值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性,并探讨了风速、降水量、参考蒸散量等气象要素如何影响研究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结果表明:年尺度上,研究区中部的阿拉善盟、哈密市等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较强,年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超过50,呈现风速大、降水量低、蒸散量高的气候特征;研究区总体呈现风蚀减弱的趋势,主要由风速降低(32.48%)、蒸散量减小(4.73%)、降水量增加(30.17%)导致。季节尺度上,春季风速大、降水量少、蒸散量高,为风蚀最严重的季节,夏季至冬季风蚀逐步减弱。月尺度上,研究区各月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风速均呈减小趋势,4月减小趋势最大,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0 a)^(-1)和-0.13 m·s^(-1)·(10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荒漠区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风速 参考作物蒸散量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 assessment of soil wind erosion using WEQ approach in Mongolia 被引量:9
3
作者 Nyamtseren MANDAKH Jamsran TSOGTBAATAR +1 位作者 Doljin DASH Sodov KHUDULMUR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Wind eros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c- cording to the Global Assessment of Human Induced Soil Degradation, the dryland territories of Mongolia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wi... Wind eros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c- cording to the Global Assessment of Human Induced Soil Degradation, the dryland territories of Mongolia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wind erosion. We used the wind erosion equation model in an ArcGIS environment to evaluate wind erosion across Mongolia. The individual factors of the wind erosion equation were parameterized using the following datasets: (a) monthly climatic data from 4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b) 16-day composites of MODI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data; (c) a SRTM DEM with a 90 m spatial resolution; and (d) the soil map of Mongoli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aridity on wind erosion. The desert and semi-desert ecosystems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wind erosion, hence more affected. The map of wind erosion revealed three major wind erosion regions where the maximum soil loss of 15-27 t/(hm2.a) was observed. In general, the wind erosion potentials for the entire country of Mongolia are 15-27 t/(hm2.a) in the deserts and semi-deserts, 10-15 t/(hm2.a) in the dry steppes and 5-10 t/(hm2.a) in the stepp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ic facto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ROUGHNESS soil wind erosion wind erosion equation
原文传递
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及其防风蚀效应 被引量:53
4
作者 赵彩霞 郑大玮 何文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防治风蚀过程中过去人们只关注植被覆盖度的空间特性,但对其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未引起足够的重 视。该文着重强调了植被覆盖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并对不同类型植物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 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在土壤风蚀... 在防治风蚀过程中过去人们只关注植被覆盖度的空间特性,但对其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未引起足够的重 视。该文着重强调了植被覆盖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并对不同类型植物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 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在土壤风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及风蚀气候侵蚀因子三者之间建立了随时间变化的定量关系, 并利用该公式计算和比较了不同类型植物防风治沙性能的动态差异、总植被覆盖度及相应的总土壤风蚀量的动态 变化。结果表明在防风蚀的作用效应中灌木>多年生牧草>林木>作物>一年生牧草;总时空植被覆盖度与总土 壤风蚀量呈"反相位"的动态变化;风蚀季节总植被覆盖度较低,介于0.11-0.14之间,低于20%的临界覆盖度,这 也是该地区风蚀危害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间变化 防风蚀效应 风蚀量 水土保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青海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趋势 被引量:19
5
作者 祁栋林 李晓东 +2 位作者 苏文将 周万福 肖宏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4-239,共6页
利用青海省4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青海省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以此阐述了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得分布范围为-12.9~160.1... 利用青海省4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青海省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以此阐述了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得分布范围为-12.9~160.1,整个青海省的平均值为32.4;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减小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的茫崖;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显著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近50 a来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说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降低;风蚀气候侵蚀力主要受风速的制约,与降水和沙尘暴日数的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 相对贡献率 MANN-KENDALL检验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景全 郭春明 +1 位作者 李建平 刘玉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237,共5页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全年尺度上,C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p<0.001),倾向率为-18.7/10a。春季、秋季和冬季C值降低趋势显著(p<0.001),夏季C值降低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上,C值在近5a最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吉林省各站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降低最显著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风速是西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大风日数是中部和东部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90
7
作者 董玉祥 康国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共7页
该文通过比较选择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利用233个台(站)的气候资料,首次计算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以此阐述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基本特征,并就与风蚀气候... 该文通过比较选择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利用233个台(站)的气候资料,首次计算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以此阐述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基本特征,并就与风蚀气候因子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地区 风蚀 侵蚀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地区土地沙漠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树林 王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2000年TM影像的解译,分析了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以及土地沙漠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和人地关系两大方面,探讨了研究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在空...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2000年TM影像的解译,分析了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以及土地沙漠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和人地关系两大方面,探讨了研究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在空间分布上,与春季风蚀气候因子分布范围不一致;沙漠化在发展的速率上,与三大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不一致。结论指出:近50年来,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不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畜压力与环境容量严重失衡,研究区人地关系的管理上屡有失误,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缓慢,是造成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土地沙漠化 春季 风蚀 气候因子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风蚀水蚀侵蚀动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贾莲莲 高海东 +1 位作者 樊冰 李占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以中国北方15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研究区内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349站,计算了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采用半方差函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了风蚀动力和水蚀动力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1 652.... 以中国北方15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研究区内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349站,计算了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采用半方差函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了风蚀动力和水蚀动力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1 652.90MJ·mm/(hm^2·h·a),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平均值为70.12,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呈中等程度变异,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为强变异。(2)降雨侵蚀力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总体表现北方高南方低,中部高,东西较低,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3)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和降雨侵蚀力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风蚀水蚀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和地形湿度指数的锡林浩特市水土流失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朋钢 杨海龙 +2 位作者 高甲荣 王莎 王伟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气候因子和土壤水分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将气候因子与地形湿度指数相结合进行分析,对于预测研究区的水土流失趋势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以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分析近10a来锡林浩特市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上升,... 气候因子和土壤水分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将气候因子与地形湿度指数相结合进行分析,对于预测研究区的水土流失趋势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以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分析近10a来锡林浩特市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平均风速增加,气候条件的变化使得草地生产力下降。以锡林浩特市数字高程图为基础,利用GIS的分析功能计算地形湿度指数。根据行政区划找出研究区域内地形湿度指数较小的区域,基于气候变化和地形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毛登牧场、白音希勒牧场、宝力根苏木3个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气候变化背景下,这3个地区风力侵蚀更易发生,因此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形因子 风力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风水蚀交错带风力作用对流域产沙贡献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39-45,49,共8页
利用黄土高原风水蚀交错带水文站水沙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力作用对流域产沙贡献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风沙区并不是风蚀贡献最大的区域,风蚀贡献率约为1/4。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交界处的风蚀贡献急剧增大。靠近风沙区并有零... 利用黄土高原风水蚀交错带水文站水沙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力作用对流域产沙贡献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风沙区并不是风蚀贡献最大的区域,风蚀贡献率约为1/4。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交界处的风蚀贡献急剧增大。靠近风沙区并有零星片沙分布的区域,风蚀贡献率约为1/3。风蚀贡献最大的区域为穿过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流域,约为2/5。黄土丘陵沟壑区,风蚀贡献率约为1/10~1/4。河源梁涧区的风蚀贡献率小于1/10。风蚀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河源梁涧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交界处<穿过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流域。整个黄土高原风水蚀复合区风力作用产生的输沙量接近流域总输沙量的1/10~1/5,风沙入河量占d>0.05 mm粗泥沙年输沙量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产沙 风蚀气候因子 风水复合侵蚀 空间特征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新疆达坂城风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变化特征
12
作者 成鹏 成文杰 +2 位作者 赵晓英 曹潇明 范旭燕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年第6期692-699,共8页
基于新疆达坂城风区达坂城气象站1960~2019年逐月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公式计算新疆达坂城风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分析达坂城风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 达坂城风区风蚀气... 基于新疆达坂城风区达坂城气象站1960~2019年逐月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公式计算新疆达坂城风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分析达坂城风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 达坂城风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近60年整体上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并以−54.2 (10a)-1的趋势在较少,但变化过程呈现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起伏波动较大,80年代中后期开始趋于稳定的下降趋势,历史极高值出现在1979年,高达601.7,极小值出现在2019年,仅为38.9;2)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明显的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4~5月最大,9~10月最小,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和夏季最小,四季和年指数线性变化趋势一致;3) 通过Mann-Kendall检验分析,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没有发生突变;4) 影响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平均风速,降水量、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三个因子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 达坂城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防风固沙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玲 孙聪 +3 位作者 范闻捷 刘海江 任华忠 崔要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41-8351,共11页
植被是影响防风固沙生态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是检验防风固沙区生态保护成效的重要依据。由2010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综合确定研究范围。基于2000—2019年... 植被是影响防风固沙生态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是检验防风固沙区生态保护成效的重要依据。由2010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综合确定研究范围。基于2000—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叶面积指数(LAI)产品,从生态区和像元两个尺度分析近20年防风固沙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索气候因子对LAI的影响,以期揭示我国北方风沙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现状,为今后生态保护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间,研究区LAI年平均值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随着时间推移有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03 m^(2)m^(-2)(10a)^(-1)(P<0.01)。在生态区尺度,LAI在8个生态功能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且2010—2019年间LAI的增长速率高于2000—2009年的,其中,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在20年间呈现最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区域平均增幅为0.1154 m^(2)m^(-2)(10a)^(-1)(P<0.01)。在像元尺度,近20年LAI显著增长(P<0.05)的区域面积占整个研究区植被面积的41.6%,其中,83.7%的LAI增长区域为草地,11.2%为耕地。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呈片状分布,研究区西部的LAI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增长区域呈带状分布。2010—2019年LAI增长的区域面积为7.7%,明显大于2000—2009年LAI增长的区域面积。气候因子对研究区植被的影响为:研究区东部降水的增加对当地植被生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温度的影响则在整个研究区都较弱。除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防风固沙政策实施、农业技术进步等)对防风固沙功能区植被状况的改善也至关重要。研究区LAI的显著增加表明我国北方防风固沙屏障的生态功能在近20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植被动态 遥感 叶面积指数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9年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婉蓉 刘志娟 +3 位作者 高伟达 任图生 赵锦 杨晓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评估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东北地区66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气候侵蚀力计算方法,解析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9年(1... 为评估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东北地区66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气候侵蚀力计算方法,解析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9年(1981—2019年),东北地区风速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风蚀气候侵蚀力整体呈西高东低趋势,全区平均为18.8,空间变化范围为0.9~63.8;春、夏、秋和冬季的风蚀气候侵蚀力分别为10.4,1.4,4.1和2.9;全区年风蚀气候侵蚀力平均每10年减小3.71,春、夏、秋和冬季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小2.05,0.24,0.96和0.44;风蚀气候侵蚀力有明显的空间性(西高东低)和季节性(春季高,夏季低)。39年来,全年及四季的风蚀气候侵蚀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农业种植区土壤风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东北地区 气候因子 风速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新疆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雅琴 范文波 +3 位作者 许忠宇 董倩倩 魏建涛 李长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28,共7页
为了评价新疆地区潜在风蚀能力及沙漠化演化特征,利用新疆地区41个地面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计算了1969—2019年新疆地区的风蚀气候侵蚀力。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M-K)检验、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时... 为了评价新疆地区潜在风蚀能力及沙漠化演化特征,利用新疆地区41个地面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计算了1969—2019年新疆地区的风蚀气候侵蚀力。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M-K)检验、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性。结果表明:(1)近50 a新疆全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呈显著的波动式下降趋势(p<0.01),年递减速率为1.14,不同区域C值变化特征不同,北疆和南疆地区的C值均在2012年左右出现回升趋势。(2)C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最小值出现在1月,5月达到最大值。(3)全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总体呈现从东向西递减,从南向北递增的空间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全区风蚀等级均有所下降,极重侵蚀区范围不断缩小,仅分布在阿拉山口和准东地区与吐哈盆地交界处。(4)新疆地区的C值在1993年开始突变,同年进入显著下降趋势;南疆和北疆地区的C值分别在1975年和1998年开始突变,且分别在1976年和2006年进入显著下降趋势;东疆地区的C值在1979年以后显著下降,无突变。总体来看,全疆风蚀范围较广,以微度或轻度侵蚀为主,极重度风蚀区的风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说明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大小与风速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风蚀气候因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WEQ模型的茫崖市防风固沙功能评估及敏感地类识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蕾 赵霞 +1 位作者 张琛悦 唐文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 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评估分级,借助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类型和防风固沙功能进行空间叠置分析以识别出敏感地类。结果表明:(1)利用风蚀气候因子(Fq)直接代替法确定的WF空间分布和阈值范围最符合实际,RWEQ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荒漠戈壁区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2)茫崖市2014年平均风蚀模数为57.99 kg/(m^(2)·a),属于风力侵蚀严重区域,2014年全市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介于0~44.93 kg/m^(2),防风固沙功能整体较弱;(3)在3种评估分级方法中,文献—实际结合法更为详细地反映出2014—2018年茫崖市西南山区较强的防风固沙功能,且高等级功能的区域范围较广;(4)草地是茫崖市2014—2018年对防风固沙功能变化最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RWEQ模型有效评估了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并识别出了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为县级地区防风固沙功能评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气候因子 防风固沙功能 茫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河西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克新 赵莉 +2 位作者 彭娇婷 纪燕 罗佳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0-2246,共7页
基于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公式计算河西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对河西地区气候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河西地区C... 基于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公式计算河西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对河西地区气候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河西地区C值的年际变化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03/10a,年C值呈现出上升−下降−略微上升的状态;该地区季节C值呈现出秋季开始逐渐变大、次年春季达到最大、到夏季又迅速减小的变化特征。②河西地区多年平均C值范围8.7~132.9,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研究区C值最大值位于西北部的马鬃山,中部地区C值相对较小,最小值出现在研究区东部的武威。③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年C值在1984年发生突变,而春、夏、秋、冬四季C值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3年、1984年、1987年和1988年;突变前和突变后C值差异明显;④河西地区气候因子对C值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其中风速是首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侵蚀力变化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慧 李晓英 +1 位作者 肖建华 姚正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8-695,共8页
根据雅鲁藏布江流域13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公式计算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分析雅江风蚀气候侵蚀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雅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分布范围为4.2~31.9,平均值为14.7。从空间分布来看,... 根据雅鲁藏布江流域13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公式计算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分析雅江风蚀气候侵蚀力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雅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分布范围为4.2~31.9,平均值为14.7。从空间分布来看,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由西向东呈减小趋势,西部可达40,东部加查-米林段降到了5左右。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为8.5,冬季次之为5.2,夏季、秋季都很小。雅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年、春季、秋季、冬季下降趋势显著,夏季上升趋势不显著。通过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可知,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在1987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栋 李建平 许莹 《环境与发展》 2010年第4期35-38,共4页
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沙尘暴资料,讨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频率变化趋势和气候动力因子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利用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大风日数等基本气象资料,建立新的影响沙尘天气... 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沙尘暴资料,讨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频率变化趋势和气候动力因子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利用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大风日数等基本气象资料,建立新的影响沙尘天气的气候影响指数D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影响沙尘暴的动力条件,而且也把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下垫面稳定情况纳入模型,所模拟的结果更趋近于现实。对各气象站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影响指数D模型与沙尘天气频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气象因子 风速 相对湿度 气候影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7年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茜茜 肖建华 +3 位作者 姚正毅 魏明年 吴青瑞 洪雪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6-1104,共9页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2)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2)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站高达156.1,而阿拉善高原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缘C值为20-30;西南部合黎山一带C值下降至30-35。(3)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春季和夏季的C值之和约占全年的62.6%。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表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1990年发生突变。拐子湖站年C值增加趋势显著,其余各站年C值均显著下降。风速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决定性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高原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Mann-Kendall(M-K)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