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Rail Grinding Vehicle with Abrasive Belt Based 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Lightweight Design
1
作者 Wengang Fan Shuai Zhang +2 位作者 Zhiwei Wu Yi Liu Jiangnan Y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1-337,共27页
As a new grinding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rail belt grinding show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many application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 belt grinding vehicle largely determines its grinding performan... As a new grinding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rail belt grinding show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many application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 belt grinding vehicle largely determines its grinding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vib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the rail grinding vehicle with abrasive belt,the vibration response changes i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lightweight design a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rough transient response and random vibration simulations in this paper.Firstly,the transient respons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rail grinding vehicle with abrasive belt is carried out un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non-operating conditions.Secondly,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grinding vehicle is implemented by setting vibration isolation elements,optimizing the structure,and increasing damping.Thirdly,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 grinding vehicle,the random vibra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grinding vehicle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horizontal irregularity of the American AAR6 track.Finally,by replacing the Q235 steel frame material with 7075 aluminum alloy and LA43M magnesium alloy,both vibration control and lightweight design can be achieved simultaneously.The results of transient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of most positions in the two working conditions exceeds the standard value in GB/T 17426-1998 standard.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grinding vehicle in three ways,the averag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the whole car is reduced by about 55.1%from 15.6 m/s^(2) to 7.0 m/s^(2).The results of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grinding vehicle with Q235 steel frame does not meet the safety conditions of 3σ.By changing frame material,the maximum vibration stress of the vehicle can be reduced from 240.7 MPa to 160.0 MPa and the weight of the grinding vehicle is reduced by about 21.7%from 1500 kg to 1175 kg.The modal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grinding vehicle can be realized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replacing the materials with lower stiffnes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overall strength.The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weight,diversified and efficient rail grinding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contro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Lightweight design Mod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THERMAL STRUCTURE
2
作者 Chen Jifeng Duan Degao(8-th Dep,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Hi’an, China, 710072)Wang Jingen(3-rd Dep, Air Force Missiie Institute, Shaanxi, China, 7 1 3800)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he temperature distn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a flight vehicle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are considered. The minimum weight structural design with constraints on freque... he temperature distn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a flight vehicle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are considered. The minimum weight structural design with constraints on frequency, on the coordinates ofmodal nodes an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 of the design vanables are studied us-ing Kuhn-Tucker conditions as optimal cntenon. The vanation of the flrst three ordernatural frequencies, modal shapes and minimum structural weight vs temperature gra-dient are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of aerodynamic heating on structural dynamic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example showsthat the method obtained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resses dynamic structural analysis stru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ROACH FOR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RUSS STRUCTURES WITH DISCRETE VARIABLES UNDER DYNAMIC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STABILITY CONSTRAINTS 被引量:1
3
作者 石连栓 王跃方 孙焕纯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6年第5期593-599,共7页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russ structures with discrete variables subjected to dynamic stress, dynamic displacement and dynamic stability constraints. By using the quasi-static met...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russ structures with discrete variables subjected to dynamic stress, dynamic displacement and dynamic stability constraints. By using the quasi-static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tructure optimization under dynamic stress, dynamic displacement and dynamic stability constrain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one subjected to static stress, displacement and stability constraints.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include two levels, i.e., the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the shape optimization. In each level, the comprehensive algorithm was used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quotients of two kinds of variables were used to search the optimum solu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ptimum results of model with stability constraints and the optimum results of model without stability constraint was given. And that shows the stability constraint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optimum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variables structure optimization layout optimum design dynamic stress constraint dynamic displacement constraint dynamic stability constraint relative difference quot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structure coupling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motor rotor in MSPMSM 被引量:5
4
作者 Luxin ZHAI Jinji SUN +2 位作者 Xin MA Weitao HAN Xiaosan LU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733-1747,共15页
With the high speed, the rotor of magnetically suspend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MSPMSM) suffers great thermal stress and mechanical stress resulting from the temperature rise problem caused by rotor losses... With the high speed, the rotor of magnetically suspend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MSPMSM) suffers great thermal stress and mechanical stress resulting from the temperature rise problem caused by rotor losses, which leads to instability and inefficiency.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temperature field coupling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structure,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 rotor is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design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Firstly, the temperature field is calculated by the 2 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SPMSM and the method of applying the 2 D temperature result to the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motor rotor equivalently is proposed. Then the thermal–structure coupling analysis is processed through mathematic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in which the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precisely in a way and approaches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tate further. Moreover, the impact produc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is analyz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otor rotor is established with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NLPQL selected in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Through optimizati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onents in the motor rotor increases obviously and satisfi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 which to a great extend enhanc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SPMSM ro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 MSPMSM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thermal STRESS thermal–structure COUPLING an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元的紧凑型光谱仪散热结构设计及优化
5
作者 蔡庸军 段昌生 +2 位作者 隋峰 姚志文 喻洁 《舰船电子工程》 2025年第1期197-203,共7页
光谱仪的散热能力及其稳定性,对检测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论文基于一款紧凑型光谱仪的整机开发,进行了散热结构设计,并利用ANSYS有限元热分析方法得出了整机的温度场及热流分布;然后根据温度分布及热流流向特点,提出了一... 光谱仪的散热能力及其稳定性,对检测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论文基于一款紧凑型光谱仪的整机开发,进行了散热结构设计,并利用ANSYS有限元热分析方法得出了整机的温度场及热流分布;然后根据温度分布及热流流向特点,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并从散热性能、热变形及振动响应等方面对优化方案进行了模拟仿真;最后通过实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外壳最高温度从44.4℃减小到34.2℃,核心器件最高温度从39℃减小到30℃,综合散热性能提升20%以上,热变形小于0.05 mm,风冷动力元件激振频率小于结构固有频率,优化后的散热结构稳定可靠,散热效果显著提升,仪器运行平稳,优化方案满足热设计要求。该紧凑型光谱仪热设计方案不仅解决了实际的工程问题,也为后续同类产品的热设计与仿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散热设计 热仿真分析 ANSYS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室内滑雪场结构体系优选及设计
6
作者 许建华 《结构工程师》 2025年第1期187-195,共9页
长春室内滑雪场建筑总长度约443.4m,通过防震缝分为两个结构单元,高区单元长度231m,低区单元长度211m,宽度从直段64.8m渐变为弧段最宽131m再递减。该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滑道以上采用高大框排架柱支承大跨度管桁架屋盖。该工... 长春室内滑雪场建筑总长度约443.4m,通过防震缝分为两个结构单元,高区单元长度231m,低区单元长度211m,宽度从直段64.8m渐变为弧段最宽131m再递减。该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滑道以上采用高大框排架柱支承大跨度管桁架屋盖。该工程两个独立结构单元均为超限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层刚度比偏小、塔楼偏置、斜柱、错层、竖向尺寸突变等不规则结构。介绍了该类结构的宏观体系优选方法,以及上部结构设计的重难点分析,如结构抗侧力体系的合理布置,边排大柱、跨中大柱、斜柱、屋盖体系等特殊构件的类型优选,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分析要点,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及分析方法,确保了上部结构体系、构件及连接节点形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滑雪场 结构体系优选及设计 温度应力 管桁架 框架-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7
作者 梅牡丹 周翀 +2 位作者 傅瑶 邹杨 王纳秀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8,共12页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结构设计是热工水力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是保证熔盐堆下堆舱所有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不超温,同时在事故工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导出堆芯衰变热。基于一种热功率为153...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结构设计是热工水力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是保证熔盐堆下堆舱所有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不超温,同时在事故工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导出堆芯衰变热。基于一种热功率为153 MWt的百兆瓦级熔盐堆的概念设计,建立了熔盐堆下堆舱的1/4结构模型,使用ANSYS FLUENT 20.1软件进行下堆舱三维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通过优化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的结构布局、空气环腔的结构尺寸、隔热板上保温棉厚度以及进风管的入口位置,使得下舱室内双通道非能动空冷系统的热屏蔽效果最好,且在事故工况下导出堆芯衰变热最多。结果表明:改变空冷系统中空气环腔的结构尺寸对下堆舱热屏蔽结果的影响很小;在空冷系统的中间隔板上增加保温棉可以显著降低侧面混凝土墙的温度;冷却系统的进风管入口位置距离空冷环腔顶端越近热屏蔽效果越好。据此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下舱室内双通道非能动空冷系统,达到了153 MWt熔盐堆下堆舱的屏蔽冷却的设计要求。为未来大功率熔盐堆下舱室内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下舱室 双通道非能动冷却系统 热屏蔽设计 结构优化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磁-传热影响的蒸发冷却风力发电机定子铁心穿管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自然 王宇 +2 位作者 高剑 黄守道 阮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4-1697,共14页
采用自循环式蒸发冷却技术是提升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散热能力和可靠性的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方式,然而在传统电机的分析设计和性能预测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定子局部穿管结构的改变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同时也会忽略这部分接触热阻在热传导... 采用自循环式蒸发冷却技术是提升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散热能力和可靠性的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方式,然而在传统电机的分析设计和性能预测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定子局部穿管结构的改变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同时也会忽略这部分接触热阻在热传导过程中对电机冷却性能的影响。对此,该文首先基于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和单元灵敏度方法分析了定子铁心穿管结构对电机电磁及冷却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小倾角自循环管道换热实验以及接触热阻温升实验对空心圆铜管的换热能力以及接触热阻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最后建立了以电磁及传热性能为优化目标的铁心穿管结构优化策略,并以一台10 MW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定子铁心穿管结构开展了优化设计研究。通过优化方案的有限元分析验证说明,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以准确且有效地满足电机电磁和冷却性能的设计要求,同时从电磁和散热两个维度来评估,所提出的优化策略同样适用于相同应用场景下的其他永磁同步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风力发电机 定子铁心穿管冷却 电磁及冷却特性 接触热阻 单元灵敏度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参数对高速开关阀液压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才虎 陈誉 +2 位作者 朱天龙 孙宝林 张晋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因其具有价格低廉、抗污染性强等优点,高速开关阀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种车辆的制动系统中,其动态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制动效果,而阀芯所受的液压力是决定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优劣的关键参数。针对不同参数对高速开关阀液压力的影响,以及实... 因其具有价格低廉、抗污染性强等优点,高速开关阀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种车辆的制动系统中,其动态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制动效果,而阀芯所受的液压力是决定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优劣的关键参数。针对不同参数对高速开关阀液压力的影响,以及实际工程中阀芯液压力难以测量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高速开关阀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基于有限体积法(FVM),建立了不同开度、压差、温度、以及结构参数(阀座节流孔直径和锥角)的三维仿真模型;然后,对比不同网格数量的仿真结果,排除了网格数量对于仿真结果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液压力的影响,得出了高速开关阀液压力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响应面分析结合遗传算法对开关阀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阀芯开度的增加,节流区域发生了转变;较大的压差会导致液压力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相较于高温,低温对液压力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后,最小开度的液压力提高了49.2%,提高了阀控制稳定性,为高速开关阀线性控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控制阀 阀芯液压力 数值特性 结构优化 计算流体动力学 有限体积法 试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红外差分干涉仪光栅低温安装结构设计与优化
10
作者 吴阳 冯玉涛 +2 位作者 韩斌 武俊强 孙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长波红外差分干涉仪在低温工况下会因光学元件受到非均匀应力作用产生干涉条纹的畸变,从而降低干涉仪系统性能。本文为解决低温工况干涉条纹弯曲畸变问题,基于长波红外差分干涉仪光机系统进行了干涉条纹畸变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光-机-热... 长波红外差分干涉仪在低温工况下会因光学元件受到非均匀应力作用产生干涉条纹的畸变,从而降低干涉仪系统性能。本文为解决低温工况干涉条纹弯曲畸变问题,基于长波红外差分干涉仪光机系统进行了干涉条纹畸变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光-机-热耦合分析方法,对干涉仪系统低温工作状态进行仿真。随后设计了针对影响条纹畸变的关键元件——光栅元件的低温微应力动态稳定支撑安装结构,结构优化后的光栅表面面形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为3.89×10^(-2) nm,面形峰谷值(Peak to Valley,PV)值为2.21×10^(-1) nm,分别较优化前初始系统的分析结果减小了5个数量级,系统仿真干涉条纹畸变小于1个探测器像元。全系统低温验证试验表明,优化结构可有效抑制干涉条纹畸变,畸变量小于2个探测器像元,试验与仿真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优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优化方案对提升反射式光学系统结构低温稳定性,提高系统工作能力有较大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应力装夹 干涉条纹畸变 低温光机结构优化 光-机-热耦合 面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ntor软件的复杂结构闸门三维设计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夏鹤鹏 潘卫锋 +2 位作者 颜红勤 蒋红樱 蒋丹丹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5期62-65,共4页
为提高复杂结构闸门工程设计过程中结构应力计算效率及准确性,以某复杂结构弧形闸门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Inventor快速构建复杂结构闸门门体、支臂等主要部位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杂结构闸门进行应力... 为提高复杂结构闸门工程设计过程中结构应力计算效率及准确性,以某复杂结构弧形闸门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Inventor快速构建复杂结构闸门门体、支臂等主要部位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杂结构闸门进行应力分析,获得门体及支臂的应力分布图。对比分析闸门整体结构最大应力数值与材料最大屈服强度,结果表明闸门整体结构强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采用2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复杂结构弧形闸门进行优化设计,不仅缩短复杂结构闸门工程的设计时间,而且有效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为BIM技术在水闸工程及水利工程规划等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经验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NTOR ANSYS 复杂结构闸门 三维模型设计 闸门应力分析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轴拉伸试验机的双轴拉伸装置的研制与分析
12
作者 林明明 李品豫 +2 位作者 雷智扬 刘志博 宁惠君 《现代机械》 2024年第6期48-53,共6页
在实际工程中,受力部件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为研究材料沿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轴拉伸试验机的可装配式双轴拉伸装置。该装置具有多个基座和多个滑杆槽组件,可以同时满足单轴拉伸试验需求和双轴拉伸试验需求。首先介... 在实际工程中,受力部件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为研究材料沿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轴拉伸试验机的可装配式双轴拉伸装置。该装置具有多个基座和多个滑杆槽组件,可以同时满足单轴拉伸试验需求和双轴拉伸试验需求。首先介绍了双轴拉伸装置的基本结构和运动机理,然后利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和ANSYS Workbench仿真的联合技术,采用瞬态动力学方法对双轴拉伸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基于响应面法(RSM)对双轴拉伸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经过多次优化,得到了最佳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拉伸装置 结构设计 瞬态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
13
作者 高扬 王江龙 +1 位作者 杨晓堂 杨乾 《特种结构》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8度区某办公楼项目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房屋总高度143.7m,存在两项超限,分别为高度超限和第四层刚度突变。设计时在保证超限结构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同时,还要使结构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选用YJK和Midas-building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 8度区某办公楼项目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房屋总高度143.7m,存在两项超限,分别为高度超限和第四层刚度突变。设计时在保证超限结构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同时,还要使结构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选用YJK和Midas-building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计算内容包括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多遇地震弹性时程分析、设防地震下墙肢名义拉应力验算、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结构关键部位进行了剪力墙模型以及实体单元模型的补充验算,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平面布置,提高了结构效率,使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都能保证良好的抗震性能,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 抗震性能化设计 动力弹塑性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裕景中心1号酒店塔楼超限结构设计研究
14
作者 柯砾 《福建建筑》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厦门裕景中心项目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呈S形,上部结构的5~7层中间部分设置转换桁架用于支撑上方11层钢结构,存在细腰、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托柱转换、底盘高度超限等多项不规则情况。该项目为续建工程,上部荷载较原来有所增... 厦门裕景中心项目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呈S形,上部结构的5~7层中间部分设置转换桁架用于支撑上方11层钢结构,存在细腰、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托柱转换、底盘高度超限等多项不规则情况。该项目为续建工程,上部荷载较原来有所增加,需重新复核基础承载力,并基于抗震性能设计,设置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出薄弱部位,从而提出可行加强措施。最后,分析交叉桁架节点应力及小震中震下转换桁架的传力途径,确保达到中震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设计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转换桁架 应力分析 超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轴式散索鞍受力特性与优化研究
15
作者 陈远林 黄安明 +1 位作者 张帆 张旭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3期38-41,51,共5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悬索桥滚轴式散索鞍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滚轴接触应力在纵桥向呈锯齿状分布,横桥向则在中央位置出现最大接触应力,这与散索鞍的横肋和纵肋分布密切相关。经过结构优化,滚轴接触反力和横向接触应...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悬索桥滚轴式散索鞍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滚轴接触应力在纵桥向呈锯齿状分布,横桥向则在中央位置出现最大接触应力,这与散索鞍的横肋和纵肋分布密切相关。经过结构优化,滚轴接触反力和横向接触应力的变化范围均显著缩小。此外,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von Mises应力出现在滚轴接触表面下约3 mm处,符合赫兹接触理论。基于这些发现,建议采用调质处理的合金钢作为滚轴材料,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最大应力值进行材料屈服强度和表面硬度的设计,为悬索桥滚轴式散索鞍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滚轴式散索鞍 有限元分析 接触反力 接触应力 结构优化 合金钢 材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80
16
作者 陈建军 车建文 +2 位作者 崔明涛 戴君 马洪波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是当前工程结构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性课题.文中着重从结构动力特性优化、结构动力响应优化、结构动力灵敏度分析和基于可靠性的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等四个专题方面对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述评,并粗...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是当前工程结构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性课题.文中着重从结构动力特性优化、结构动力响应优化、结构动力灵敏度分析和基于可靠性的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等四个专题方面对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述评,并粗略地展望了结构动力优化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动力灵敏度 优化设计 可靠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底工作衬的热应力分布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志刚 李楠 +3 位作者 孔建益 李友荣 陈荣荣 何平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运用有限单元法 ,计算了几种典型的钢包包底结构的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整体浇注式包底的应力水平比砌筑式包底的高 ;包底工作层增加中档预制件可有效降低包底应力水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优化后的包底结构。计算结果和现场试... 运用有限单元法 ,计算了几种典型的钢包包底结构的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整体浇注式包底的应力水平比砌筑式包底的高 ;包底工作层增加中档预制件可有效降低包底应力水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优化后的包底结构。计算结果和现场试验表明 ,优化后的包底结构降低了包底的热应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底工作衬 热应力分布 结构优化 有限单元法 冶金工业 砌筑式包底 整体浇注式包底 高铝浇 注料 透气砖 水口砖 刚玉尖晶石质预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51
18
作者 李发宗 童水光 王相兵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6,共9页
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装置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特性,确定影响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性能的关键模态频率,并以此作为优化目标,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 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装置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特性,确定影响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性能的关键模态频率,并以此作为优化目标,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工作装置动态优化的设计变量。以工作装置几何约束、性能约束等为约束条件,采用扩展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实例分析表明,该动态优化方法,提高了工作装置结构的刚度,降低了结构的变形,改善了工作装置动态工作性能与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模态分析 工作装置 结构动态优化设计 扩展拉格朗日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加工中心主轴滑枕结构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渤 殷国富 +2 位作者 刘立新 李昭平 方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6,共5页
龙门加工中心主轴滑枕结构是连接刀具和机床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受切削力和受热变形将直接影响刀具的加工精度。通过建立龙门加工中心主轴滑枕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计算热源发热量以及主轴滑枕结构热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 龙门加工中心主轴滑枕结构是连接刀具和机床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受切削力和受热变形将直接影响刀具的加工精度。通过建立龙门加工中心主轴滑枕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计算热源发热量以及主轴滑枕结构热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其工作状态下进行切削力变形分析、稳态热变形分析以及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了主轴不同转速条件下主轴滑枕结构热态性能及刀盘直径方向变形规律,为该型龙门加工中心主轴滑枕结构优化设计和热变形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滑枕结构 有限元分析 动载荷受力分析 热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失效模式的识别和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山锁 孙龙飞 +2 位作者 司楠 杨威 秦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7-172,共6页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 研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通过识别和优化结构的失效模式,实现结构的破坏由理想的失效模式控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降低结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工程模拟软件OpenSEES平台,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得到计算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提出了结构最弱失效模式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了最佳的优化方案,对相关工程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 失效模式 识别 优化设计 I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