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FC3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被引量:6
1
作者 LI Zhuo RAO Qiu-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911-925,共15页
It is important to calibrate micro-parameters for applying partied flow code(PFC)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Uniform design method is firstly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 It is important to calibrate micro-parameters for applying partied flow code(PFC)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Uniform design method is firstly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f parallel-bonded particle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particle flow code(PFC3D).Variation ranges of microscopic of the microscopic parameters are created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n macroscopic parameters(elastic modulus E,Poisson ratio v,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σc,and ratio of crack initial stress to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σci/σc)in order to obtain the actual uniform design talbe.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of rock materials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actual uniform design table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us the PFC3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The PFC3D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intact and pre-cracked rock specimens under uniaxial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s(including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arameters,stress−strain curves and failure process)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which can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uniform design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PFC3D)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结合血清miR-23a预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价值
2
作者 宋冉 梁长华 李强 《海南医学》 2025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能谱CT(DECT)结合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3a(miR-23a)预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风险,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 目的探讨双源能谱CT(DECT)结合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3a(miR-23a)预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风险,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大面积AMI患者,随访1年,失访5例,统计MACE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别纳入MACE组(42例)和非MACE组(1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ECT参数及血清mi R-23a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DECT参数及血清mi R-23a水平与MACE发生情况的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分析DECT参数及血清mi R-23a水平与MACE发生情况的偏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重分类改善指标(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分析DECT参数及血清mi R-23a水平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吸烟占比、糖尿病占比、病变血管≥3支占比、Killip分级及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 Tn 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的动、静脉期碘基值(IC)、标准化碘浓度(NIC)、水基值(WC)值及血清mi R-23a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MACE组动脉期:(1.05±0.34)100 mg/m L、(18.79±4.06)%、(386.49±50.47)100 mg/m L,静脉期:(2.64±0.52)100 mg/m L、(56.43±10.87)%、(413.64±55.21)100 mg/m L,1.54±0.37;非MACE组动脉期:(0.94±0.31)100 mg/m L、(16.15±3.28)%、(435.96±54.28)100 mg/mL,静脉期:(1.70±0.43)100 mg/mL、(47.57±9.36)%、(482.39±60.77)100 mg/mL,1.06±0.31],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静脉期IC(r=0.618、0.649)、NIC(r=0.653、0.702)、WC(r=0.665、0.708)值及血清miR-23a水平(r=0.719)均与大面积AMI患者MACE发生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控制相关因素后,动、静脉期IC(偏相关系数=0.784、0.805)、NIC(偏相关系数=0.822、0.847)、WC(偏相关系数=0.819、0.858)值及血清miR-23a水平(偏相关系数=0.896)仍与大面积AMI患者MACE发生显著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动、静脉期IC、NIC、WC值及血清miR-23a联合预测大面积A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效能(P<0.05)。结论DECT参数动、静脉期IC、NIC、WC值及血清miR-23a水平均与大面积AMI患者MACE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对MACE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MACE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案,并可指导临床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双源能谱ct 定量参数 微小核糖核酸-23a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定量参数测定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3
作者 刘笑 俞杭 《海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AP并接受胰腺DECT检查的6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亚特兰大评分标准,患者分为轻、...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AP并接受胰腺DECT检查的6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亚特兰大评分标准,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3组。在门静脉期图像上,通过DECT多参数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的头、体、尾部以及腹主动脉划定感兴趣区域(ROI),测量并比较各组ROI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和CT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这些定量参数与AP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Marshall和Ran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定量参数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AP患者中轻症26例,中症20例,重症19例。统计分析显示,各组间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而碘浓度及NI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碘浓度及NIC呈下降趋势。在所有定量参数中,碘浓度与APACHE Ⅱ、Marshall和Ranson评分的相关性最强,尤其是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28(P<0.001)。碘浓度对重症胰腺炎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5(95%CI:0.746~0.944),以16.05 mg/ml为阈值,灵敏度为0.737,特异度为0.844。结论 双能量CT的碘浓度测定能够有效预测AP的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双能量ct 严重程度 定量参数 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定量CT和血清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陈彦孜 唐湘雍 +3 位作者 尹安雨 李建华 于大飞 张玉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腹部脂肪定量CT(QCT)参数、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 4)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其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非酒精性脂肪...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腹部脂肪定量CT(QCT)参数、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 4)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其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腹部脂肪QCT参数皮下脂肪面积(S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T)、肝脏与脾脏的CT比值(CTL/S值)、血清Glypican 4,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相关性。评价其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SAA、VAT及血清Glypican 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CTL/S值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SAA、VAT、Glypican 4与病情程度、AST、ALT、HOMA-IR呈正相关,CTL/S值与病情程度、AST、ALT、HOMA-IR呈负相关(P<0.05);SAA、VAT、CTL/S值、Glypican 4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单项指标评估(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SAA、VAT及血清Glypican 4水平升高,CTL/S值降低,且与病情程度、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病情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腹部脂肪定量ct参数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 病情程度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
5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1 位作者 郭庆乐 焦鹏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探讨术后1年冠心病患者病死情况,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风险关联性,评价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逐渐升高,斑块最小密度CT值逐渐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200例中39例(19.50%)术后1年病死。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有关(P<0.01)。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三者联合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各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参数 动脉阻力指数 总斑块负荷 斑块最小密度ct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病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验证低剂量CT参数对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旭鹏 张晶晶 +2 位作者 李甲男 张强 王文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基于低剂量CT定量参数构建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能。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肺混合磨玻璃结节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及肺腺癌分类标准分成浸润性腺癌(IA)组(... 目的基于低剂量CT定量参数构建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能。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肺混合磨玻璃结节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及肺腺癌分类标准分成浸润性腺癌(IA)组(n=71)、非IA组(n=31)。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低剂量CT扫描,并进行定量参数分析,比较两组结节最大直径、结节体积、结节最大横截面积、结节最大垂直长径、结节质量、平均CT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内部验证,分析模型预测效能。结果IA组结节最大直径、结节最大横截面积、结节最大垂直长径、结节质量、结节体积高于非I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结节最大直径(OR:2.675,95%CI:1.298-5.514)与最大横截面积(OR:2.380,95%CI:1.435-3.946)增高是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经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提示模型可靠,ROC曲线提示该模型预测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标准误:0.029,P<0.001,95%CI:0.845-0.958),敏感度80.28%,特异度80.65%。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拟合度好(χ^(2)=2.596,P=0.581)。结论低剂量CT定量参数中结节最大直径、最大横截面积与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相关,基于上述参数构建模型,能对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进行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混合磨玻璃结节 侵袭性 低剂量ct 定量参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 王广才 +3 位作者 杨方波 李存彪 刘娜 杨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TACE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完善螺旋CT平扫及灌注... 目的探讨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TACE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完善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扫描,测定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平均通过时间(MTT)等CT定量参数。术后随访至2023年5月,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0)和预后不良组(n=30),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酗酒史、TNM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白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及HBF、HAP、HAI、MTT;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基于筛选出的CT定量参数构建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应用rms程序包和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该模型预测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TNM分期Ⅲ~Ⅳ期占比、包膜不完整占比及AFP、HBF、HAP、HA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MTT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吸烟史比例、肿瘤最大径>5 cm占比、肿瘤数目>1个占比、白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水平、ALT水平、AST水平,P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包膜不完整[比值比(OR)=2.202,95%置信区间(CI):1.884~2.880,P=0.000]、AFP水平高(OR=2.187,95%CI:1.818~2.787,P=0.000)、HBF高(OR=2.177,95%CI:1.859~2.862,P=0.000)、HAP高(OR=2.192,95%CI:1.907~2.909,P=0.000)、HAI高(OR=2.212,95%CI:1.926~2.816,P=0.000)、MTT短(OR=2.208,95%CI:1.927~2.954,P=0.000)是影响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BF、HAP、HAI、MTT构建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该模式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908(95%CI:0.787~0.968),该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较好。结论HBF、HAP、HAI、MTT是影响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BF、HAP、HAI和MTT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ct定量参数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霍玉宝 汪兆文 李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统计术后16周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比较2组CT定量参数、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统计术后16周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比较2组CT定量参数、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骨形成蛋白2(BMP-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1)术后16周,3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共8例失访,42例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4.38%;(2)术后2周、6周、8周,延迟组BMD、BSICSA、BSICSMI及血清Cx43、BMP-2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术后8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BMD、BSICSA、BSICSMI与BMP-2、Cx43呈显著正相关(P<0.05);(4)术后2周、6周、8周,BSICSA+BSICSMI+BMD预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效能(AUC:0.914、0.926、0.937)近似于BMP+Cx43(AUC:0.898、0.916、0.925),其中术后8周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大。结论CT定量参数(BSICSA、BMD、BSICSMI)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呈低表达,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防治措施,减少四肢骨折延迟愈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延迟愈合 ct定量参数 BSICSA BMD BSICS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隋虎 毛佳 +2 位作者 陈露 王超逸 兰邦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17年8月~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51例和同期就诊的FNH患者41例,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及CT平扫和灌注增强扫描,记录两组CT定量参数肝血容量(HBV)、肝血... 目的探讨CT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17年8月~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51例和同期就诊的FNH患者41例,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及CT平扫和灌注增强扫描,记录两组CT定量参数肝血容量(HBV)、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应用ROC曲线评估CT参数诊断HCC的价值,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HCC组HBV、HBF和PVP水平分别为(31.9±10.1)mL/100mL、(204.7±66.3)mL/(100mL·min)和(22.8±6.4)mL/(100mL·min),均显著高于FNH组【分别为(21.4±6.8)mL/100mL、(115.7±33.9)mL/(100mL·min)和(9.2±3.0)mL/(100mL·min),P<0.05】,而HAP、HPI和mTT水平分别为(42.8±12.7)mL/(100mL·min)、(64.1±10.7)%和(5.3±1.5)s,均显著低于FNH组【分别为(61.8±20.4)mL/(100mL·min)、(87.5±6.1)%和(8.2±2.4)s,P<0.05】;经ROC分析发现,应用CT参数HBV、HBF、HAP、PVP、HPI和mTT能够诊断HCC,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951、0.811、0.915、0.949和0.841(均P<0.05);经一致性分析,HBV、HBF、HAP、PVP、HPI和mTT联合诊断HCC的灵敏度为0.941,特异度为0.976,准确率为0.957,Kappa=0.912。结论应用CT扫描参数可帮助鉴别诊断FNH与HCC,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ct定量参数 肝血流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的CT定量参数对肺腺癌组织分化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张利霞 刘海霞 +1 位作者 王梦家 常利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探讨肺部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实性成分的三维CT定量参数预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AC)组织分化程度的价值。回顾性分析9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IA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病理新分级系统分为:高分化IAC(53例)、中分化IAC(3... 探讨肺部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实性成分的三维CT定量参数预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AC)组织分化程度的价值。回顾性分析9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IA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病理新分级系统分为:高分化IAC(53例)、中分化IAC(31例)、低分化IAC(15例)。观察实性成分的三维CT定量参数与IAC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实性成分体积、体积占比、平均CT值、平均直径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低分化IAC的实性成分体积、体积占比、平均CT值、平均直径均大于中高分化IAC;而中分化与高分化IAC之间仅体积占比有统计学意义。将高分化IAC与中分化IAC合并纳入A组,低分化IAC纳入B组,预测低分化IAC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实性成分体积、体积占比、平均CT值、平均直径的cut-off值分别为341.5 mm~3、52.9%、-116.5 HU、9.65 mm。总之,mGGN实性成分的三维CT定量参数对IAC的组织分化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选择诊治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肺腺癌 实性成分 组织分化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肺腺癌EGFR突变相关性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朱标 敖红艳 +1 位作者 洪琪 江慎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5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3例肺...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3例肺腺癌并EGFR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GFR突变状态分为突变组(52例)和野生组(41例),均予以能谱CT定量和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参数变化。结果突变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_(40kev)、CT_(70kev)、能谱曲线斜率(λHU)、有效原子序数、碘浓度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突变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真扩散系数(D)均显著高于野生组,容积转运常数(K_(trans))、回流速率常数(K_(ep))均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T_(40kev)、CT_(70kev)、λHU、有效原子序数、碘浓度、CT综合参数、ADC、D、K_(trans)、K_(ep)、MRI综合参数诊断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15、0.622、0.680、0.715、0.655、0.855、0.899、0.795、0.740、0.751、0.968;CT综合参数与MRI综合参数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定量与多参数MRI对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MRI的诊断价值更高,有助于为EGFR突变状态的准确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定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参数对脊柱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2
作者 张健 赵安超 谢崇岭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73-575,582,共4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参数在脊柱转移瘤(MST)与多发性骨髓瘤(M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或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MST组(39例)和MM组(21例),均行脊柱能谱CT扫描。比较2组能谱CT定...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参数在脊柱转移瘤(MST)与多发性骨髓瘤(M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或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MST组(39例)和MM组(21例),均行脊柱能谱CT扫描。比较2组能谱CT定量参数,并分析其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MST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与MM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ST组在40~90 keV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和曲线斜率K高于MM组(P>0.05);2组在100~140 keV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2组的CT值均随keV能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40~90 keV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和曲线斜率K在MST和MM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扫描 定量参数 脊柱转移瘤 多发性骨髓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定量参数与其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吴嘉雯 熊杜 +1 位作者 方凯 张洪球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T定量参数与其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获取患者的机械通气结局并根据是否撤机成功分为撤机成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T定量参数与其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获取患者的机械通气结局并根据是否撤机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别为187例和6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风险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各CT定量参数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另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108例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CT定量参数低衰减区百分比(P_(LAA))、理论气道内周长为10mm的管壁面积平方根(R_(AA,10))、全肺气道壁面积(A_(WA))、壁厚(T_(W))、壁面积百分比(P_(WA))均低于撤机失败组;撤机成功组患者肺小血管横截面积<5mm^(2)的百分比(PCSA,<5)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_(LAA)、R_(AA,10)、A_(WA)、T_(W)、P_(WA)及PCAS,<5均是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2)=10.985,P=0.203。ROC分析显示,P_(LAA)、R_(AA,10)、A_(WA)、T_(W)、P_(WA)、PCAS,<5单独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714、0.729、0.764、0.637、0.651及0.946,模型的AUC高于各单独检测的AUC(P<0.05)。验证组ROC的AUC为0.914(P<0.05)。结论CT定量参数中P_(LAA)、R_(AA,10)、A_(WA)、T_(W)、P_(WA)、PCAS,<5均与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具有密切联系,基于CT定量参数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效果良好,临床可根据此辅助判断患者机械通气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ct定量参数 机械通气结局 风险列线图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支气管CT定量参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飞 纪蒙蒙 +4 位作者 朱晓龙 王大伟 邹殿俊 王晓灿 崔书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CT定量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经历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的慢阻肺患者31例。同一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行多排螺旋CT检查,检测右肺上叶尖段及... 目的探讨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CT定量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经历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的慢阻肺患者31例。同一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行多排螺旋CT检查,检测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支气管的气道壁厚度(WT)、气道外径比(TDR)、气道壁面积(WA)及气道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的关系。结果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右肺上叶尖段TDR大于缓解期(P<0.05),右肺上叶尖段亚段支气管WT、TDR、WA、WA%均较缓解期增加(P<0.05或<0.01)。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WA%、WA、TDR、WT与FEV_1%、FEV_1/FVC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右肺上叶尖段亚段支气管WA%均与FEV_1%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5、-0.400,P均<0.05),TDR均与FEV_1%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7、-0.473,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CT定量显示右肺上叶尖段亚段支气管管腔狭窄程度与管壁增厚程度均较段支气管明显;CT定量参数变化有助于发现可能发生急性加重的慢阻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多排螺旋ct 定量参数 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莹莹 甘晓晶 +3 位作者 许晓燕 周诚 周永 文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RECIST实体瘤疗... 目的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果判断标准对82例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分别为48例、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结果缓解组治疗后灌注值和PH值明显降低,未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M/A、Tp(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值、PH值的差异,将其分为治疗后降低组和升高组。治疗后灌注值、PH值降低组缓解有效率高于升高组(χ^(2)分别为6.697、3.979,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可行性高,可对早期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 定量参数 NSCLC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定量参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帆 潘雪琳 +1 位作者 陈洁 孙家瑜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动、静脉期的定量参数与肿瘤Ki-67表达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前行双能量CT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33例,以Ki-67表达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测量...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动、静脉期的定量参数与肿瘤Ki-67表达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前行双能量CT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33例,以Ki-67表达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测量两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和同层面降主动脉的碘浓度(IC),计算相对碘浓度(SIC);测量双期病灶在40和70keV的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来比较高、低Ki-67表达组的动静脉两期定量参数(IC、SIC、λ)的差异。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增强两期参数对高低Ki-67的鉴别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指数值高低的相关性。结果Ki-67高表达组在动静脉两期中的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均大于Ki-67低表达组,P<0.05。动脉期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对Ki-67表达高低组的鉴别效能为0.678、0.752、0.711,静脉期三个参数的鉴别效能为0.752、0.822、0.736。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静脉期IC、SIC与曲线斜率λ与Ki67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其中动脉期IC、SIC与Ki67值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685、0.648。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定量参数与其Ki-67表达指数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定量参数 浸润性乳腺癌 KI-67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技术在模型中定量分析胰腺癌肿瘤分期中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守军 牛合平 李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灌注参数在定量分析胰腺癌肿瘤分期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经本院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术前一周内均进行上腹部CT灌注检查。根据CT表现依据第七版美国癌症联合会胰腺癌分期标准对胰腺癌进行...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灌注参数在定量分析胰腺癌肿瘤分期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经本院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术前一周内均进行上腹部CT灌注检查。根据CT表现依据第七版美国癌症联合会胰腺癌分期标准对胰腺癌进行TNM分期,对比分析CT灌注参数在胰腺癌分期中的意义。结果 CT灌注扫描对胰腺癌T1、T2、T3和T4准确率分别为100%,81.4%,74.2%和77.3%。CT灌注扫描对胰腺癌N0和N1准确率分别为83.9%和62.2%。CT灌注参数中,BV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在I期与IV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CT灌注扫描检查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准确的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术前分期 ct灌注扫描 灌注参数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增强CT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艳 刘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1期74-76,80,共4页
目的研究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后实施CT增强动态扫描其定量参数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CT增强动态扫描,观察病灶最大径、灌注值、M/A、Tp及PH的... 目的研究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后实施CT增强动态扫描其定量参数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CT增强动态扫描,观察病灶最大径、灌注值、M/A、Tp及PH的改变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后,参考病灶的最大径改变,有76例为好转(好转组),有28例为稳定(稳定组),有28例为进展(进展组)。治疗后好转组病灶最大径、PH及灌注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治疗前后最大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H、Tp、M/A值、灌注值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组治疗后病灶最大径、PH及灌注值较治疗前均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H判定结果、灌注值判定结果分别与最大径判定结果进行判定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判定NSCLC治疗效果方面,PH值、灌注值判定结果与最大径判定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7、0.616(均P<0.05)。结论 NSCLC实施靶向治疗后,患者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及增强动态扫描的参数均发生改变,其中灌注值及PH改变能够反映治疗效果。当治疗为有效时,所得灌注值及PH均降低;为进展时,所得灌注值及PH均增大。肿瘤灌注值改变与病灶最大径对疗效判定具有一致性,可以将灌注值作为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ct扫描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双能CT多定量参数与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及肿瘤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聿娟 张德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CT(DSCT)多定量参数与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及肿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比较Ⅰ期、Ⅱ期、Ⅲ期、Ⅳ...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CT(DSCT)多定量参数与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及肿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结果比较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DSCT双能量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及双能量指数(DEI),依据术前TNM分期分为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采用ROC曲线分析NIC、K和DEI对Ⅰ~Ⅱ期和Ⅲ~Ⅳ期的判断效能,并分析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P53和Her-2阳性率,分析其与NIC、K和DEI的相关性。结果在动脉期,患者不同术前TNM分期的NIC、K和DEI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静脉期,患者不同术前TNM分期的NIC、K和DEI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NIC、K和DEI值判断胃癌Ⅰ~Ⅱ期和Ⅲ~Ⅳ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482、2.438和0.013,三者联合判断胃癌Ⅰ~Ⅱ期和Ⅲ~Ⅳ期的AUC值高于三项参数分别单独判断的AUC值;胃癌Ⅰ期~Ⅳ期的Her-2和P53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分别与胃癌患者静脉期NIC、K和DEI值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DSCT诊断胃癌的静脉期NIC、K和DEI值在不同的术前分期间存在明显差异,胃癌患者的Her-2和P53阳性表达率与DSCT静脉期NIC、K和DEI值呈负相关性,可用于指导胃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ct 多定量参数 胃癌 术前分期 P53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6胶质瘤能谱CT多参数量化检测
20
作者 刘建莉 李昇霖 +1 位作者 黄晓宇 周俊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检测大鼠C6胶质瘤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邻近脑组织侵袭范围的准确性,为恶性胶质瘤手术导航提供新的动态检测方法。方法 15只雄性Wista大鼠右侧基底节区种植C6胶质瘤细胞后观察并记录体征及饮食状况。荷瘤术后第1...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检测大鼠C6胶质瘤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邻近脑组织侵袭范围的准确性,为恶性胶质瘤手术导航提供新的动态检测方法。方法 15只雄性Wista大鼠右侧基底节区种植C6胶质瘤细胞后观察并记录体征及饮食状况。荷瘤术后第12天能谱CT扫描后心脏灌注取脑固定制作病理切片进行HE及ki67染色。在GE公司AW4. 6工作站对肿瘤中心层面薄层图像数据后处理分析,测量肿瘤中心、外周及邻近脑组织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碘含量。应用SPSS 17. 0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肿瘤不同区域能谱CT各参数检查值与ki67的差异的相关性。结果 15只荷瘤鼠1只死亡,1只荷瘤失败,其余13只纳入本研究。能谱CT结果显示瘤体与邻近脑组织在65KeV可获得最佳对比噪声比,肿瘤液化坏死区、实性区、周边区及正常脑组织单能量X线衰减曲线存在显著差异,曲线斜率分别是0. 24±0. 46、1. 81±1. 09、0. 8±0. 43、0. 11±0. 27(P <0. 01),65KeV CT值分别是27. 2±4. 51、103. 18±35. 48、65. 19±13. 72、38. 07±7. 36(P <0. 01),碘浓度分别是2. 41±3. 86、32. 67±63. 27、6. 76±3. 66、1. 06±2. 35(P <0. 05),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与曲线斜率、65KeV CT值(P <0. 01)及碘浓度(P <0. 05)具有相关性。结论能谱CT单能量图、能谱曲线及碘基图有助于大鼠C6胶质瘤邻近脑组织受侵袭范围的确定;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斜率与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具有相关性,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大鼠C6胶质瘤 多参数 量化检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