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直流电法三维NLCG反演研究
1
作者 秦高升 肖晓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3期473-483,共11页
直流电阻率法是矿产勘查、环境调查、工程勘察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目前反演方法仍以二维反演为主,而实际地电勘探目标体均为三维结构,二维反演容易受旁侧效应影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展开了三维电阻率反演研究,实现... 直流电阻率法是矿产勘查、环境调查、工程勘察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目前反演方法仍以二维反演为主,而实际地电勘探目标体均为三维结构,二维反演容易受旁侧效应影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展开了三维电阻率反演研究,实现了非结构化独立网格的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算法。非结构独立正反演网格既能适用于三维非平坦地形,可以实现网格的局部加密,又能克服正反演嵌套网格和同套网格的弊端;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运用伴随原理不需要计算灵敏度矩阵,节约了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程序对双立方体模型进行反演,经过100次迭代,misfit达到8%,反演重构异常体形态、位置与模型较为吻合,最后程序对某高速隧道塌陷区实测数据进行反演,通过与BERT2.0反演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反演解释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法 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正反演独立网格 非结构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并行的大地电磁场非线性共轭梯度三维反演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昆 董浩 +3 位作者 严加永 吕庆田 魏文博 何钰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22-3931,共10页
本文改进并验证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三维反演算法和并行计算程序,程序对计算机物理内存和CPU速度及数量要求较低,使普通家用机进行三维反演计算成为可能.本文在Newman和Alumbaugh(2000)提出的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和Rodi和Mackie(20... 本文改进并验证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三维反演算法和并行计算程序,程序对计算机物理内存和CPU速度及数量要求较低,使普通家用机进行三维反演计算成为可能.本文在Newman和Alumbaugh(2000)提出的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和Rodi和Mackie(2001)给出的大地电磁场二维NLCG反演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大地电磁场NLCG三维反演算法,改进了的预处理方法,将反演计算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降到最低,并且通过理论模型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并根据日本KAYABE地区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共轭梯度 三维反演 预处理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与上地幔导电性结构 被引量:18
3
作者 叶高峰 金胜 +1 位作者 魏文博 Martyn Unsworth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1-498,共8页
根据2001年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所完成的吉隆一措勤剖面(800线)以及2004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 根据2001年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所完成的吉隆一措勤剖面(800线)以及2004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的研究”所完成的定日-措迈剖面(9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及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导电性结构特征:800线和900线上地壳范围内主要为高阻区,电阻率在200~3000Ω·m之间,顶面大范围出露,底面一般在15~20km深度处,整体上,高阻区底面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再向北又逐渐变浅,900线高阻体底界深达30km,而800线高阻体底界更深达38km地下15~4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组电性梯度带,该电性梯度带之下存在一组硕大的高导层,其电阻率小于5Ω·m,高导层由规模不等且不连续的高导体构成.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中地壳高导体,规模较小,厚度在10km左右,产状略向北倾;雅鲁藏布江以北的高导体,规模较大,厚度在30km左右,产状向北缓倾;相比之下,900线的高导体厚度较小,顶面深度较浅.通过对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的讨论,推测高导体的成因是部分熔融或含水流体,判断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中南部 大地电磁测深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导电性结构 局部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表面热流辨识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钱炜祺 周宇 +2 位作者 何开锋 袁军娅 黄建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当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其内部的热传导方程是一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对应的热传导逆问题称为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本文建立了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两种表面热流辨识方法:顺序函数法和共轭梯度法,介绍了这两种辨识方法的基本思想... 当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其内部的热传导方程是一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对应的热传导逆问题称为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本文建立了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的两种表面热流辨识方法:顺序函数法和共轭梯度法,介绍了这两种辨识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算法推导,并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仿真辨识,结果表明:两种辨识方法虽然在算法构造、计算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能给出较好的辨识结果,并且算法受测量噪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热传导逆问题 表面热流辨识 顺序函数法 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大地电磁非线性共轭梯度二维反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昆 魏文博 +1 位作者 吕庆田 金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5-924,共10页
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地下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正、反演算法和程序,为井地大地电磁测深和井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这一前沿研究课题提供了地球物理解释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在Rodi(2001)发表的大地电磁场二维NLCG反演理论和算法的基... 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地下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正、反演算法和程序,为井地大地电磁测深和井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这一前沿研究课题提供了地球物理解释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在Rodi(2001)发表的大地电磁场二维NLCG反演理论和算法的基础上,推导了井地大地电磁场二维NLCG反演算法,改编反演的代码,开发出二维NLCG反演程序,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通过对比不同测点埋深的典型模型的正、反演结果,发现测点埋置在地下能够压制地面噪音,提高反演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大地电磁场 非线性共轭梯度 二维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陷盆地基底双界面模式二维重力反演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旭亮 王万银 +2 位作者 刘富强 李建国 鲁宝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34-1945,共12页
裂陷盆地基底的起伏表现为非光滑的几何形态,传统的重力反演结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这种特点.此外,大多数情况下,重力观测面并不位于盆地上界面,应为单独的起伏观测面,盆地应为上界面和基底组成的双界面模式.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起伏观测面... 裂陷盆地基底的起伏表现为非光滑的几何形态,传统的重力反演结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这种特点.此外,大多数情况下,重力观测面并不位于盆地上界面,应为单独的起伏观测面,盆地应为上界面和基底组成的双界面模式.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起伏观测面上裂陷盆地基底双界面模式二维重力反演方法.研究中假设沉积盆地的沉积层与基底的密度差随深度按双曲线规律变化.将沉积盆地的沉积层剖分成相邻的垂直柱体,其水平尺寸是已知的,顶面与沉积层上界面重合,底面深度代表基底的深度,即为要反演的参数.反演中引入全变差函数作为盆地模型的约束,使得反演结果呈现非光滑形态,符合裂陷盆地基底特征.为减小反演多解性,引入已知深度点作为约束.建立由重力数据拟合、已知深度约束及全变差函数组成的目标函数,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使目标函数最小化.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反演裂陷盆地基底起伏,并通过调整正则化参数的值可反演坳陷盆地基底起伏.将该反演方法用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和运城—临汾裂陷盆地实际资料处理,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裂陷盆地基底起伏特征,为研究盆地构造、油气勘探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基底 双界面模式 二维重力反演 起伏观测面 全变差函数 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等式约束的井中激电三维反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智 潘和平 +2 位作者 吴爱平 李刚 方思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466,共12页
井中激电三维反演存在多解性且计算时间长,制约了其由理论走向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方法,在反演目标函数中直接施加约束条件压制其解的非唯一性,也就是将介质电阻率取值范围作为先验信息和约束条件以惩... 井中激电三维反演存在多解性且计算时间长,制约了其由理论走向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方法,在反演目标函数中直接施加约束条件压制其解的非唯一性,也就是将介质电阻率取值范围作为先验信息和约束条件以惩罚函数法的方式引入到反演目标函数中。与常规三维电阻率反演目标函数相比,增加了不等式约束项的目标函数理论上可以压制反演的多解性。理论模型的反演结果表明,基于不等式约束的井中激电三维反演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反演结果的精度,以惩罚函数法施加不等式约束条件的方式现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激电 反演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 不等式约束 惩罚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技术与反演方法改进及其应用实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昌 钟清 +2 位作者 方慧 张小博 裴发根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3-318,共6页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远景调查"中,其数据处理与反演的基本方法与运用原则,提出了"浅部选择Occam反演,深部选用NLCG反演"和"交叉测线剖面阻抗旋转处理"及"多折线...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远景调查"中,其数据处理与反演的基本方法与运用原则,提出了"浅部选择Occam反演,深部选用NLCG反演"和"交叉测线剖面阻抗旋转处理"及"多折线剖面等距离Li旋转算法处理"的改进方法技术组合,从整体上提高了MT资料处理与反演成果的质量。应用实例的反演结果真实有效,为后期的综合解释提供了可靠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Occam二维反演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等距离Li旋转算法 突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航空电磁2.5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被引量:4
9
作者 强建科 满开峰 +5 位作者 龙剑波 鲁凯 ZHU Yue 陈龙伟 李俊营 毛先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701-4709,共9页
对于时间域航空电磁法二维和三维反演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有效的算法和大的计算量需求.本文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实现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法2.5维反演方法,着重解决了迭代反演过程中灵敏度矩阵计算、最佳迭代步长计算、初始模型选取等问题... 对于时间域航空电磁法二维和三维反演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有效的算法和大的计算量需求.本文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实现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法2.5维反演方法,着重解决了迭代反演过程中灵敏度矩阵计算、最佳迭代步长计算、初始模型选取等问题.在正演计算中,我们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拉式傅氏域中的电磁场偏微分方程,再通过逆拉氏和逆傅氏变换高精度数值算法得到时间域电磁响应.在灵敏度矩阵计算中,采用了基于拉式傅氏双变换的伴随方程法,时间消耗只需计算两次正演,从而节约了大量计算时间.对于最佳步长计算,二次插值向后追踪法能够保证反演迭代的稳定性.设计两个理论模型,检验反演算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选择不同初始模型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模型算例表明:非线性共轭梯度方法应用于时间域航空电磁2.5维反演中稳定可靠,反演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地下真实电性结构.当选择的初始模型电阻率值与真实背景电阻率值接近时,能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当初始模型电阻率远大于或远小于真实背景电阻率值时反演效果就会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2.5D瞬变电磁反演 伴随方程法 非线性共轭梯度 灵敏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电磁法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树彬 孙东 郭秀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98-101,共4页
航空电磁测量三维电阻率成像方法能快速测定地下电阻率的分布。给出了三维电阻率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包括近似三维反演因子和综合子空间解算器两部分,三维反演因子可用于近似正向线性电阻率的解译;综合子空间法实质为共轭梯度法... 航空电磁测量三维电阻率成像方法能快速测定地下电阻率的分布。给出了三维电阻率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包括近似三维反演因子和综合子空间解算器两部分,三维反演因子可用于近似正向线性电阻率的解译;综合子空间法实质为共轭梯度法的变换,可以通过综合子空间法把大型的线性方程系统简化为较小的、易求解的非线性系统。三维成像法属线性反演法,可直接用于测定三维电阻率分布,通过模型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三维电阻率成像能更好显示地质体的导电性,同时可提供大量地质构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阻率成像 共轭梯度法 反演算法 非线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剖分对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崇利 董云 +3 位作者 王延平 周佃刚 孙文 何兆容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37-741,共5页
网格剖分的合适与否,影响着反演结果的精度。用不同模型、不同反演方法,对比验证粗细两种不同的网格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两种不同网格剖分方式,粗网格在深部比细网格模拟精度高,但是近地表开始阶段,粗网格与细网... 网格剖分的合适与否,影响着反演结果的精度。用不同模型、不同反演方法,对比验证粗细两种不同的网格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两种不同网格剖分方式,粗网格在深部比细网格模拟精度高,但是近地表开始阶段,粗网格与细网格波动幅度都较大,都脱离正常值,粗网格模拟精度不如细网格;粗网格的整体变化幅度比细网格缓和,其中对低阻异常体反演精度较好,但对高阻异常体反演精度较差,与真实值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剖分 反演 博斯蒂克 非线性共轭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NLCG反演的水文地质结构辨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磊 侯泽明 +2 位作者 韩萱 刘志强 苟青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9-254,共6页
地下水调查是草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而探明水文地质结构对地下水调查尤为重要。笔者充分利用大地电磁法(MT)和地面核磁共振(SNMR)各自的优点,尝试采用MT和SNMR对水文地质结构进行探测,并通过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解译... 地下水调查是草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而探明水文地质结构对地下水调查尤为重要。笔者充分利用大地电磁法(MT)和地面核磁共振(SNMR)各自的优点,尝试采用MT和SNMR对水文地质结构进行探测,并通过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解译了电性与地层两者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典型层状含水层模型和局部含水层模型正反演试验;通过实测数据反演与钻孔资料对比验证了该反演算法对低阻含水层地质体解译的有效性。试验结果对水文地质调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也为同类数据反演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 含水层结构辨识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断效应对NLCG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崇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8725-8728,共4页
线性反演要求有相当准确的背景介质模型的条件,这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实际情况相矛盾。而非线性反演不用求目标函数的偏导数,全局随机搜索模型空间的最优解的办法,避免了问题的线性化,由于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适应性较强、精度较高... 线性反演要求有相当准确的背景介质模型的条件,这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实际情况相矛盾。而非线性反演不用求目标函数的偏导数,全局随机搜索模型空间的最优解的办法,避免了问题的线性化,由于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适应性较强、精度较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的各个领域。在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如何优化数据,从数据源头上减少不适定性,提高勘探精度,有效地识别异常体;截断效应对数据影响很大,校正前后反演结果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说明数据处理是解释结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断效应 非线性共轭梯度 反演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半空间弹性参数非线性迭代反演
14
作者 吴国荣 钟伟芳 戴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79,共3页
对层状半空间弹性参数的反演这一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先通过引入共轭波函数给出了泛函导数的表达式 ,然后构造一均方误差函数把反演问题转化为寻求最优解 ,并通过共轭梯度法导出了非线性迭代公式 ,最后进行了数值... 对层状半空间弹性参数的反演这一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先通过引入共轭波函数给出了泛函导数的表达式 ,然后构造一均方误差函数把反演问题转化为寻求最优解 ,并通过共轭梯度法导出了非线性迭代公式 ,最后进行了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半空间 弹性参数 非线性迭代反演 弹性波 共轭梯度算法 共轭波函数 泛函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对不同反演的影响
15
作者 朱崇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根据观测数据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通常将求误差函数的最优问题的方法通常分为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线性反演要求有相当准确的背景介质模型的条件,这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实际情况相矛盾。特殊情况下,线性反演甚至出现发散的情况。而非... 根据观测数据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通常将求误差函数的最优问题的方法通常分为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线性反演要求有相当准确的背景介质模型的条件,这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实际情况相矛盾。特殊情况下,线性反演甚至出现发散的情况。而非线性反演不用求目标函数的偏导数,全局随机搜索模型空间的最优解的办法,避免了问题的线性化,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通过对比论证,非线性反演能够获取更合理的真实地电模型,从而说明由于非线性反演适应性较强、精度较高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物理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非线性共轭梯度 反演 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非线性共轭梯度一维反演 被引量:6
16
作者 管贻亮 李予国 +2 位作者 胡祖志 黄江波 胡祥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2-759,共8页
非线性共轭梯度(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NLCG)反演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反演精度,在二维反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正则化因子选取困难以及计算量较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一维反演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一维反演实际,提出... 非线性共轭梯度(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NLCG)反演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反演精度,在二维反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正则化因子选取困难以及计算量较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一维反演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一维反演实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NLCG优化算法。该算法以Bostick反演结果为初始模型,采用正则化因子自适应迭代调整方案,每次迭代时根据目标函数自动调整正则化因子,无需再对正则化因子进行不断尝试反演;简化了预处理因子和最优步长的计算,用单步线性搜索法代替迭代法求最优步长;对反演结果进行优化并做二次NLCG反演,进一步提高了反演精度,使非线性共轭梯度一维反演算法更高效。通过几个模型算例分析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实际大地电磁数据NLCG反演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好、精度高;与Occam反演结果相比分层更加清晰,未出现异常高阻层,对地下电性结构的划分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一维反演 正则化因子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复杂地壳结构非线性走时反演 被引量:3
17
作者 俞贵平 徐涛 +4 位作者 张明辉 白志明 刘有山 武澄泷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8-1410,共13页
中国大陆中西部乃至全球造山带普遍具有复杂地壳结构.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深部探测研究的深入,探测造山带及盆山耦合区下方地壳精细结构正逐渐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人工源深地震测深方法正越来越清晰地揭示出不同构造域地壳速度结构... 中国大陆中西部乃至全球造山带普遍具有复杂地壳结构.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深部探测研究的深入,探测造山带及盆山耦合区下方地壳精细结构正逐渐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人工源深地震测深方法正越来越清晰地揭示出不同构造域地壳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然而传统的层状结构模型参数化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复杂地质模型,通常情况下多忽略速度结构的精细间断面且采用层边界平滑处理,难以满足地壳精细结构成像的发展要求.针对上述困难,本文采用最近发展的块状结构建模方案构建三维复杂地壳模型,基于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正演走时计算方法,推导了走时对三角形界面深度以及网格速度的偏导数,开展了非线性共轭梯度走时反演方法研究.发展了利用直达波和反射波等多震相走时数据对界面深度和网格速度的多参数联合反演方法,并引人不同种类震相数据的权系数和不同类型参数偏导数归一化的方法.数值算例表明,基于块状结构的非线性共轭梯度走时反演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壳结构模型,在利用人工源走时数据反演复杂地壳精细结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走时反演 块状建模 射线追踪 非线性共轭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反演方法在CSAMT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东霞 《企业技术开发》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章以红林坪矿区的勘探结果为例,借助V8电法仪配备的两款商业软件,简要评述了Bostick反演、CSAMT模型拟二维反演、MT模型二维带地形反演、OCCAM反演、快速松弛反演和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在CSAMT法勘探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Bostick反演 OCCAM反演 快速松弛反演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二维MT预条件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相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9,共8页
在大地电磁反演方法中反演精度与计算效率问题是一对矛盾,高斯牛顿类方法反演精度高但计算效率低,非线性共轭梯度类方法计算效率高,但是反演精度不如高斯牛顿法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预条件非线性共轭梯度法,通过构建... 在大地电磁反演方法中反演精度与计算效率问题是一对矛盾,高斯牛顿类方法反演精度高但计算效率低,非线性共轭梯度类方法计算效率高,但是反演精度不如高斯牛顿法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预条件非线性共轭梯度法,通过构建性状更接近高斯牛顿Hessian矩阵的预条件算子提高反演精度和计算速度。同时采用正则化参数的自适应更新算法保证反演稳定性和反演精度的平衡。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反演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对中国西部某地的实测MT数据进行处理解释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复杂构造问题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预条件非线性共轭梯度 正则化参数 自适应算法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f the Conductive Structure of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South-Central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高峰 金胜 +1 位作者 魏文博 Martyn Unsworth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34-343,共10页
With the super-wide band magnetoteiluric sounding data of the JUong (吉隆)-Cuoqin (措勤) profile (named line 800) which was completed in 2001 and the Dingri (定日)-Cuomai (措迈) profile (named line 900) wh... With the super-wide band magnetoteiluric sounding data of the JUong (吉隆)-Cuoqin (措勤) profile (named line 800) which was completed in 2001 and the Dingri (定日)-Cuomai (措迈) profile (named line 900) which was completed in 2004, we obtained the strike direction of each MT station by strike analysis, then traced profiles that were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strike direction, and finally obtained the resistivity model of each profile by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s (NLCG) inversion. With these two models, we described the resistivity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of the center-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Yalung Tsangpo suture: the upper crust of the research area is a resistive layer with resistivity value range of 200-3 000 Ω.m. The depth of its bottom surface is about 15-20 km generally, but the bottom surface of resistive layer is deeper in the middle of these two profiles. At llne 900, it is about 30 km deep, and even at line 800, it is about 38 km deep. There is a gradient belt of resistivity at the depth of 15-45 km, and a conductive layer is beneath it with resistivity even less than 5 Ω.m. This conductive layer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 conductive bodies, and at the south of the Yalung Tsangpo suture, the conductive bodies are smaller with thickness about 10 km and lean to the north slightly. However, at the north of the Yalung Tsangpo suture, the conductive bodies are larger with thickness about 30 km and also lean to the north slightly. Relatively, the conductive bodies of line 900 are thinner than those of line 800, and the depth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line 900 is also shallower. At last, after analyzing the effect factors to the resistivity of rock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very conductive layer was caused by partial melt or connective water in rocks. It suggests that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of the center-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is very thick, hot, flabby, and wa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central Tibet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s inversion conductive structure partial me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