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Physical Experiment for Magnetism-Stress Detecting in Oil Casing 被引量:2
1
作者 MENG Fanshun ZHANG Jie +2 位作者 YANG Chaoqun YU Weizhe CHEN Yux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4期669-674,共6页
The casing damage has been a big problem in oilfield production.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s mostly are used after casing damage, which is not very effectiv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offshore oil i... The casing damage has been a big problem in oilfield production.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s mostly are used after casing damage, which is not very effectiv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offshore oil industry, the number of offshore oil wells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Because the cost of offshore oil well is very high, the casing damage will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What's more, it can also bring serious pollution to marine environment. So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detecting casing damage are required badly. The accumulation of str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asing damage. Magnetic anisotropy technique based on counter magnetostriction effect can detect the stress of casing in real time and help us to find out the hidden dangers in time. It is essential for us to prevent the casing damage from occurring. However, such technique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g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magnetic signals by physical experiment, and the study of physical mechanism in relative magnetic permeability connecting the stress and magnetic signals is rarely reported. The present paper uses the ANSYS to do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study how the relative magnetic permeability works for the oil casing model. We find that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 s variation and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s variation is: Δδ =K* ΔB, K = 8.04×109, which is proved correct by physical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casing damage magnetism-stress detecting magnetic anisotrop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hysical experiment relative magnetic permeability ANSYS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inversion of the full life cycle of shale gas well 被引量:1
2
作者 Shusheng Gao Huaxun Liu +2 位作者 Liyou Ye Zhiming Hu Weiguo An 《Petroleum Research》 2019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The ultra-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as well as complex occurrence and transport state of shale reservoir make it possess special L-typ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complicated shale gas flow mechanism.To s... The ultra-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as well as complex occurrence and transport state of shale reservoir make it possess special L-typ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complicated shale gas flow mechanism.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collecting complete production data due to short production time and operation discontinuity,a full-diameter core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 the full lifecycl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hale gas well depletion is conducted 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many important production data including complete pressure and daily gas output in the simulated production process of shale gas wel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from simul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gas well.Based on the simulation data,the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12 MPa)of core,free gas production(3820.8 mL),adsorbed gas production(2151.2 mL),the proportion of the daily gas production between free and absorbed gas under different time and formation pressure,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time and final recovery rate corresponding to abandoned pressure,can be determined accurately.Numerical inversion is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curve of shale gas well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gas well based on well testing and similarity analysis of the dimensionless time between core experiment and gas well production.Finally,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fracturing effect(fracture network density)as the keys to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proposed.The perme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and the fracturing technology is the major m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well Full lifecycle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Numerical inversion similarity theory PERMEABILITY Fracturing effect
原文传递
综采工作面卸压瓦斯“孔-巷”协同抽采技术研究
3
作者 赵鹏翔 金权 +5 位作者 李树刚 刘元嘉 袁相磊 王捞捞 甘路军 潘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为有效控制综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优化采动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体系。采用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结合倾斜开采条件下“孔-巷”系统变形率与声发射能量变化规律,研究高抽巷与定向长钻孔的布置参数及抽采口位置;构... 为有效控制综采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优化采动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体系。采用二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结合倾斜开采条件下“孔-巷”系统变形率与声发射能量变化规律,研究高抽巷与定向长钻孔的布置参数及抽采口位置;构建综采工作面采动卸压瓦斯“孔-巷”协同抽采技术模型,并基于负压分配优化试验分析最佳抽采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高抽巷合理平距为5~7倍采高,垂距为4.48~6.40倍采高;定向长钻孔合理平距为3.4~6.0倍采高,垂距为2.40~4.00倍采高;高抽巷抽采口最优位置为距离切眼52 m处;定向长钻孔与高抽巷负压比例分配为0.9∶14.5~1.3∶17.5时,抽采效率显著提升,瓦斯体积分数可稳定控制在安全阈值以下。研究结果可为高瓦斯矿井采动卸压瓦斯抽采系统设计、参数优化及安全防护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与工程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巷”协同 卸压瓦斯抽采 高抽巷 物理相似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不同成藏环境下气水分布研究——以东胜气田十里加汗气区下石盒子组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桐生 张厅汉 +1 位作者 张悦 王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广阔,但已有的开发实践证明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气水分布的精细认识是目前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深入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在不同成藏环境下的气水分布规律,本文以东胜气田十里加汗...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广阔,但已有的开发实践证明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气水分布的精细认识是目前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深入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在不同成藏环境下的气水分布规律,本文以东胜气田十里加汗气区上古生界气藏下石盒子组1段和2+3段储层为例,在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宏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一口水平井底部位置成藏过程中的不同充注方式、不同充注动力、不同岩心类型条件下的气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连续充注相比,幂式充注下储层中的含气饱和度更高,平均比连续充注高7.95%,阶段性的充注方式使得注入气在停住期间可以进行饱和度场再分布,增大波及体积,气水分布类型主要以气水同层或含气水层为主,无边底水;充注动力研究发现,连续充注条件下强充注动力会加剧不均匀充注程度,降低充注气体的波及效率,导致致密储层中上部的大量地层水被封存,而幂式充注条件下强充注动力可以改善不均匀充注程度,改善波及区域的驱替效率,提高储层的含气饱和度;岩心类型实验显示,储层露头岩样由于其更强的非均质性,充注气体在低物性区域会绕行或充注不彻底,断裂带沟通或远离充注位置区域,充注气体未波及,形成不同规模水体。本次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研究区测井解释结果趋于一致,研究结果对该区块不同成藏过程气水分布特征的认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成藏环境 相似准则 物理模拟实验 气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应力扰动特征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杜怀龙 刘忠平 田志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对下位煤层的应力扰动特征,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0 m宽遗留煤柱对...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对下位煤层的应力扰动特征,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0 m宽遗留煤柱对下位岩层应力扰动影响角为煤柱左侧10°及右侧19°,并且右侧应力集中程度高于左侧;20 m宽遗留煤柱对下位岩层应力扰动影响角为煤柱左侧14°及右侧11°。应力峰值位于煤柱左侧1/3处正下方,右侧应力集中程度低于左侧。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对2-2煤层的应力扰动范围为42~47 m。研究结果对近距离煤层中确定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设位置及巷道补强支护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遗留煤柱 应力传递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巷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固液耦合相似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9
6
作者 韩涛 杨维好 +3 位作者 杨志江 杜子博 王勇 薛森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1417,共7页
为研究地下结构与富水多孔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根据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研制出了一种多孔介质固-液耦合相似材料,该材料由中粗砂、水泥、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合水按一定配比均匀拌和压制而成。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进行配比试验,制作模型小试... 为研究地下结构与富水多孔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根据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研制出了一种多孔介质固-液耦合相似材料,该材料由中粗砂、水泥、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合水按一定配比均匀拌和压制而成。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进行配比试验,制作模型小试件,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渗透系数、重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测试,找出了相似材料各成分对配比试件的影响特征,可根据需要在物理模拟试验中选取不同配比。该配方力学指标稳定,满足一次性浇筑大尺寸模型试件的要求,适用于进行结构与围岩体耦合失效破坏模式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为富水条件下地下结构风险评估提供了相似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物理模拟 多孔介质 固液耦合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的覆岩采动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肖鹏 李树刚 +1 位作者 林海飞 赵鹏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覆岩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其形态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密切相关。运用自主设计的固气耦合相似模拟实验系统,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得到采动裂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经历了产生、发展和闭合过程,其分布曲线呈马鞍状。结合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分布形态... 覆岩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其形态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密切相关。运用自主设计的固气耦合相似模拟实验系统,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得到采动裂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经历了产生、发展和闭合过程,其分布曲线呈马鞍状。结合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分布形态,分析了采动裂隙场的演化特征,其发育高度受主关键层影响明显,进一步明确了卸压瓦斯在裂隙发育各阶段发生运移和汇集的区域范围,为现场布置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采动裂隙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全贵 邓羿泽 +6 位作者 胡千庭 武晓斌 王晓光 姜志忠 刘乐 钱亚楠 宋明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72,共11页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是对压裂过程中裂隙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近似再现,成为了煤岩压裂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似理论是现场原型与试验模型转换的理论基础,试验装置和相似材料是物理模拟试验的物质前提,监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是评价水力压裂...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是对压裂过程中裂隙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近似再现,成为了煤岩压裂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似理论是现场原型与试验模型转换的理论基础,试验装置和相似材料是物理模拟试验的物质前提,监测方法及检测技术是评价水力压裂致裂效果的关键部分,从以上3点对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的相似理论发展、试验材料和装置的演变、常用监测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水力压裂的相似准则已经初步成形,但需要结合煤岩物理力学特性进一步修正,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探究相似准则推导中忽略的次要因素影响程度,提高经验方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针对煤岩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质,现阶段已得出许多相似材料的经验配比方程,但仍需要一套详尽的配比试验规范及大量试验尝试,提升试验的可重复性,以建立更具普适化的相似材料配比经验方程数据库;压裂装置正向着模拟条件更多、模拟范围更广、模拟尺度更大的多场耦合方向发展,压裂方法也随着工程应用逐渐多样化,但压裂装置三轴加载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保证高应力条件下压裂试验的有效进行,降低试验操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对水力压裂致裂效果的评价各有优势,相似材料对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也影响显著,如何依据试验需求确定适合的相似材料、合理地选择和结合监测方法与检测技术,是应对微细观结构研究需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水力压裂 物理模拟试验 相似原理 相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气耦合物理相似模拟的实验装置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肖鹏 李树刚 +1 位作者 林海飞 赵鹏翔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采动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渗流耦合的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是研究采动影响下煤岩体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的基础,文中通过研制"固—气"耦合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台,设计耦合实验中的开采系统、充气系统和测试系统,进行了相似模... 采动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渗流耦合的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是研究采动影响下煤岩体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的基础,文中通过研制"固—气"耦合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台,设计耦合实验中的开采系统、充气系统和测试系统,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及渗透率测定。开采系统保证箱体气密性的同时实现了煤层的模拟开采,测试系统验证了试验箱内气体在岩层中的流动规律符合达西定律,进而验证了实验装置的可行性,从而为研究采动裂隙场时空演化与卸压瓦斯渗流耦合规律的相似模拟实验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气耦合 物理相似模拟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D三维比例物理模拟数字实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石海磊 王彦春 李敬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0-1154,共5页
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是研究提高采收率的三项主要手段。三维大型模拟装置进行SAGD开发机理的认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验的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耗费大,不能够开展多组实验研究。利用数字实验技术进行SAGD实验过程中生产... 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是研究提高采收率的三项主要手段。三维大型模拟装置进行SAGD开发机理的认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验的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耗费大,不能够开展多组实验研究。利用数字实验技术进行SAGD实验过程中生产数据、温度场等数据模拟跟踪;进而反演SAGD物理模拟实验过程,拓展SAGD物理模拟实验方案,丰富SAGD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数字实验 SAGD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in late steam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被引量:1
11
作者 XI Changfeng QI Zongyao +7 位作者 ZHANG Yunjun LIU Tong SHEN Dehuang MU Hetaer DONG Hong LI Xiuluan JIANG Youwei WANG Hongzhu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242-1250,共9页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ate steam flooding,taking J6 Block of Xinjiang Oil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3D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s of steam flooding,CO2-foa...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ate steam flooding,taking J6 Block of Xinjiang Oil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3D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s of steam flooding,CO2-foam assisted steam flooding,and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under different perforation conditions are conducted,and CO2-assisted steam flooding is proposed for reservoirs in the late stage of steam flood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djusting the perforation in late steam flooding,the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formed a lateral expansion of the steam chamb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injection well and a development mode for the production of overriding gravity oil drainage in the top chamber of the production well;high temperature water,oil,and CO2 formed stable low-viscosity quasi-single-phase emulsified fluid;and CO2 acted as a thermal insulation in the steam chamber at the top,reduced the steam partial pressure inside the steam chamber,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heat efficiency of injected steam.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developed situation of the J6 block in Xinjiang Oilfield,the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for the J6 block was designed.The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made the oil vapor ratio increase from 0.12 to 0.16 by 34.0%,the oil recovery increase from 16.1%to 21.5%,and the final oil recovery goes up to 66.5%compared to steam flooding after perforation adju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reservoir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TEAM FLOODING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STEAM CHAMBER steam(CO2)chamber overriding gravity drain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昱宇 李树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6-1112,共7页
煤与瓦斯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受限于其内部采样点的布置数量,使得实验数据与真实现场相比存在样本点稀疏的问题。研究大型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大量采集点数据同步高精度采集对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 煤与瓦斯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受限于其内部采样点的布置数量,使得实验数据与真实现场相比存在样本点稀疏的问题。研究大型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多通道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大量采集点数据同步高精度采集对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文中基于分布式时钟通讯结构实时获取各个采集板卡数据,实现了多板卡数据交换的时间同步要求,为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提供了全面、可靠的监测数据。利用SQL数据库构建数据汇总中心,通过挂载的方式将存储、采集、显示3个单元并行相连,实现了多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交换问题。最终以山西某矿为模拟对象,开展物理相似模拟实验。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多种开采条件下的物理相似模拟实验,获得了开采过程中的覆岩应力变化分布图与采场各个区域瓦斯浓度变化情况。研究成果将为实现瓦斯精准抽采,解决瓦斯灾害事故防治问题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数据采集 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同步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物理三维模拟实验中传感器布置优化方法研究
13
作者 郝昱宇 李树刚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39,共8页
针对煤与瓦斯安全共采大型物理三维模拟实验中传感器布置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找寻瓦斯运移及压应力变化关键信息点,优化传感器布置参数,提高模拟实验相似性与采集效率;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建立瓦斯及压应力分布图谱,通过分析该分... 针对煤与瓦斯安全共采大型物理三维模拟实验中传感器布置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找寻瓦斯运移及压应力变化关键信息点,优化传感器布置参数,提高模拟实验相似性与采集效率;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建立瓦斯及压应力分布图谱,通过分析该分布规律中变化关键点信息;再次根据该位置点信息建立分时段、选择性数据采集方案,自主设计分布式通讯采集板卡,实现了单位时间下动态区域数据采集系统,降低了单位时间下数据采集量;最终通过差值算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不同风速对瓦斯运移影响,并对开采至60 m处瓦斯富集区域进行了推断,与此同时,建立了沿煤层走向各个阶段下垂直应力分布图谱。通过将数据与微震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其结果互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布置优化 分布式通讯 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瓦斯运移 压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硬厚岩层采动覆岩结构演化特征及致灾规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培鹏 蒋力帅 +2 位作者 刘绪峰 张贞良 刘旭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2-860,共9页
针对工作面赋存高位硬厚岩层的地层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制作了工作面上覆单层和两层高位硬厚岩浆岩的相似模型,研究了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结构及其演化特征;通过力学理论分析,揭示了上覆岩层的破断规律及覆岩结构的形成机制;分... 针对工作面赋存高位硬厚岩层的地层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制作了工作面上覆单层和两层高位硬厚岩浆岩的相似模型,研究了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结构及其演化特征;通过力学理论分析,揭示了上覆岩层的破断规律及覆岩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典型采动覆岩结构的致灾规律,并采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层硬厚岩层初次破断前、周期破断阶段分别形成"梯"型、"Γ"型覆岩结构;两层硬厚岩层条件下,下位硬厚岩层破断前形成"梯"型覆岩结构,上位硬厚岩层破断前后分别形成"梯-Γ"型复合覆岩结构、"F"型覆岩结构;工作面上覆岩层破断角α在(45°,90°)区间内,破断迹线总是与岩层层面成一定夹角。高位硬厚岩层条件下集中应力高、积聚能量大,易诱发静载型动力灾害;"梯"型覆岩结构失稳易诱发动力灾害及离层水(气)突涌现象;"Γ"型覆岩结构失稳易诱发动力灾害,但不易发生离层水或瓦斯突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厚岩层 相似模拟试验 采动覆岩结构 破断机制 致灾规律
原文传递
浅析矿山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实验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杰 张少华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8,共6页
在分析矿山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实验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补压加载方式的演变与改进,并以气压加载为例进行了补压加载参数的设计。针对传统物理相似材料的不足,提出了一套基于3D打印的矿山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实验系统,以... 在分析矿山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实验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补压加载方式的演变与改进,并以气压加载为例进行了补压加载参数的设计。针对传统物理相似材料的不足,提出了一套基于3D打印的矿山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实验系统,以达到更节能、环保、精细的相似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物理材料 相似模拟 加载方式 3D打印 实验系统
原文传递
相似准则在岩电实验中的应用
16
作者 皮彦夫 戴志鹏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68-174,共7页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条件,制定了水驱油岩电实验方案,并对符合目标油田的阿尔奇公式的参数进行矫正,目的在于使实验测量值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目标油田实际地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利用本方法可以将阿尔奇公式计算地层含油...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条件,制定了水驱油岩电实验方案,并对符合目标油田的阿尔奇公式的参数进行矫正,目的在于使实验测量值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目标油田实际地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利用本方法可以将阿尔奇公式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的精度提高11.91%,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准则 物理模拟 阿尔奇公式 岩电实验
原文传递
页岩气井全生命周期物理模拟实验及数值反演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树生 刘华勋 +2 位作者 叶礼友 胡志明 安为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444,共10页
页岩储层极低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复杂的赋存、输运状态导致其特有的L型生产特征曲线,而且页岩气流动机理复杂。对页岩气井衰竭开发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进行了全直径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获取了模拟页岩气井生产过程完整的压力、日产气量等... 页岩储层极低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复杂的赋存、输运状态导致其特有的L型生产特征曲线,而且页岩气流动机理复杂。对页岩气井衰竭开发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进行了全直径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获取了模拟页岩气井生产过程完整的压力、日产气量等重要的生产数据,解决了页岩气井生产时间短以及作业引起的间断性等问题导致难以获取完整生产数据的问题。开发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实验生产特征与气井相一致;利用模拟实验数据可以准确判断岩心的临界解吸压力(12 MPa)、游离气量(3 820.8mL)与吸附气量(2 152.2 mL)以及不同时间、地层压力时对应的日产气量中游离气与吸附气比例,废弃压力对应的生产时间和最终采出程度。运用岩心与气井无因次时间的相似性以及试井与相似理论,开展了数值反演计算页岩气井的生产动态曲线,预测气井的开发效果,提出了渗透率与压裂效果(缝网密度)是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其中渗透率是根本,压裂技术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全生命周期 物理模拟实验 数值反演 相似理论 渗透率 压裂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