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aulics Management Model of Response Function Solved by Laplace Transform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1
作者 尹尚先 孟召平 +1 位作者 刘月琴 王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年第2期95-98,共4页
In solving a response function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the use of the singular valued method and the Laplace transform in a time domain makes the solving process be simplified and the result be accurate. The r... In solving a response function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the use of the singular valued method and the Laplace transform in a time domain makes the solving process be simplified and the result be accurate. The restricted condition matrix formed by the response matrix method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by embedding method.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 function may realize directly the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So it is efficient for establishing and solving hydraulics management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M response matrix method hydraulics management model aplace transform singular po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及其水质关联性
2
作者 郑珊珊 刘东萍 +3 位作者 谢晓琳 钱锋 于会彬 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1026,共11页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腐殖化特征明显,蛋白质组分含量较低.PARAFAC共识别出微生物代谢产物(C1)、类富里酸(C2和C4)、类胡敏酸(C3)和类色氨酸(C5)等5种组分,其中C1组分含量最高(41.37%);DOM来源、组成、转化与保护区内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紧密相关,采用2D-COS表征沿水流方向DOM组分的变化顺序为:C4→C2→C3→C1→C5,类富里酸(C2和C4)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类色氨酸,类色氨酸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C1、C5组分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物.DOM来源和组成对水环境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DOM主要通过腐殖化程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46.17%;DOM组分C2和C3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17.59%.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与水环境因子响应机制的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结构方程模型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Reanalysis of Dynamic Systems Using Model Updating Method
3
作者 Kyoung-Bong Han 《Engineering(科研)》 2011年第10期986-991,共6页
Model updating methodologies are invariably successful when used on noise-free simulated data, but tend to be unpredictable when presented with real experimental data that are unavoidably corrupted with uncorrelated n... Model updating methodologies are invariably successful when used on noise-free simulated data, but tend to be unpredictable when presented with real experimental data that are unavoidably corrupted with uncorrelated noise content. In this paper, reanalysis using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for correlating and updating dynamic systems is presented. A transformation matrix is obtain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lex and the normal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of a structure.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modified damping matrix of the system. The modified mass and stiffness matrices are identified from the normal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A numerical example i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Updating REANALYSIS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TRANSFORMATION matrix DAMPING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励下基于SVMD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
4
作者 苟志豪 彭珍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6,共8页
针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响应重构方法需要设置繁杂的带通滤波器参数,且无法在时域中直接重构周期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等问题,提出一种不同激励下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 针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响应重构方法需要设置繁杂的带通滤波器参数,且无法在时域中直接重构周期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等问题,提出一种不同激励下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SVMD)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分别考虑瞬态激励和周期激励两种工况,使用SVMD将传感器测得的动态响应信号分解为多个分量。其次,使用由模态分析推导出的模态转换矩阵和传递矩阵得到未测量位置的响应分量。最后,根据模态叠加法实现时域响应重构。对六层剪切框架和简支梁分别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使用单个传感器的条件下即可对不同激励下的结构响应实现有效重构,且对测量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模态转换矩阵 传递矩阵 模态叠加法 响应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分布的光学发射层析系统响应矩阵计算方法
5
作者 靳海晶 李华 +5 位作者 宋建波 闫学文 何良 李德源 芦莹 庞国宝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397,共7页
为满足放射治疗的三维剂量实时测量验证需求,基于闪烁体发光的三维剂量测量技术被提出。该技术利用闪烁体受辐射发光的原理,将三维剂量分布转换为三维光分布,并通过相机和光学发射层析技术进行三维光分布的测量与重建。基于光学发射层... 为满足放射治疗的三维剂量实时测量验证需求,基于闪烁体发光的三维剂量测量技术被提出。该技术利用闪烁体受辐射发光的原理,将三维剂量分布转换为三维光分布,并通过相机和光学发射层析技术进行三维光分布的测量与重建。基于光学发射层析的三维重建需要使用迭代算法,而系统响应矩阵是迭代重建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小孔成像模型提出了基于点云分布的系统响应矩阵计算方法,该方法将体素转化成随机点云,计算点云投影至像素内的数量作为体素对像素的响应。在模拟成像的对比中,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投影面积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抑制了模拟图像上的条纹状误差,提升了模拟成像的均匀性和梯度均匀性,改善了模拟精度,有利于提升三维重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剂量验证 光学发射层析 系统响应矩阵 小孔成像模型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ed photo-degrad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lakes revealed by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with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被引量:3
6
作者 Jin Zhang Fanhao Song +5 位作者 Tingting Li Kefu Xie Huiying Yao Baoshan Xing Zhongyu Li Yingchen Ba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10-320,共11页
Simulated photo-degradation of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FDOM) in Lake Baihua(BH) and Lake Hongfeng(HF)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3 DEEM) fluorescence combined with t... Simulated photo-degradation of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FDOM) in Lake Baihua(BH) and Lake Hongfeng(HF)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3 DEEM) fluorescence combined with the fluorescence regional integration(FRI),parallel factor(PARAFAC) analysis,and multi-order kinetic models.In the FRI analysis,fulvic-like and humic-like materials we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for both BH-FDOM and HF-FDOM.Four individu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use of PARAFAC analysis as humic-like components(C1),fulvic-like components(C2),protein-like components(C3) and unidentified components(C4).The maximum 3 DEEM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PARAFAC components C1-C3 decreased by about 60%,70% and 90%,respectively after photo-degradation.The multi-order kinetic model was acceptable to represent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FDOM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adj2)(0.963-0.998).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s(kn) showed differences of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from 1.09 × 10-6 to 4.02 × 10-4 min-1,and half-life of multi-order model(T1/2n)ranged from 5.26 to 64.01 min.The decreased values of fluorescence index(FI) and biogenic index(BI),the fact that of percent fluorescence response parameter of Region I(PⅠ,n) showed the greatest change ratio,followed by percent fluorescence response parameter of Region II(PⅡ,n,while the largest decrease ratio was found for C3 components,and the lowest T1/2n was observed for C3,indicated preferential degradation of protein-like materials/components derived from biological sources during photodegradation.This research on the degradation of FDOM by 3 DEEM/FRI-PARAFAC would be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FD OM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of contaminants in the presence of F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PHOTO-DEGRADATION Fluorescence regional integration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Multi-order kinetic models
原文传递
基于传递矩阵的管路-壳体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
7
作者 张啸涵 黄修长 +1 位作者 曾庆娜 杨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针对管路-支撑-壳体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快速预报和传递特性分析,采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建立直管-弯管-变径管-泵-阀门复杂组合管路的动力学模型,以获取考虑流固耦合效应时组合管路的频响特性;采用频响函数子结构综合方法建立组合管路-支... 针对管路-支撑-壳体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快速预报和传递特性分析,采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建立直管-弯管-变径管-泵-阀门复杂组合管路的动力学模型,以获取考虑流固耦合效应时组合管路的频响特性;采用频响函数子结构综合方法建立组合管路-支撑-壳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获得在管路系统泵源模拟激励下的振动传递特性。对耦合系统的位移频响、传递特性开展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对组合管路利用Riccati变换可解决传递矩阵法多管段数值精度累积误差的问题,在垂向简谐力激励下壳体和管路受到的垂向力大于轴向力和横向力,在各个支撑处通过各个方向传递的功率流量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组合管路 流固耦合 Riccati传递矩阵法 频响函数综合 建模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suoka Q矩阵理论的修正 被引量:57
8
作者 丁树良 祝玉芳 +1 位作者 林海菁 蔡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1,共7页
K.K.Tatsuoka和她同事开发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但是Tatsuoka的RSM中Q矩阵理论存在缺陷和错误,这些失误使得RSM中用布尔描述函数(BDF)计算被试理想项目反应模式(IRP)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这里揭... K.K.Tatsuoka和她同事开发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但是Tatsuoka的RSM中Q矩阵理论存在缺陷和错误,这些失误使得RSM中用布尔描述函数(BDF)计算被试理想项目反应模式(IRP)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这里揭示了Tatsuoka的Q矩阵理论的缺陷和错误并引进既不使用BDF又便于应用的计算IRP的方法;接着还介绍一种由可达阵计算简化Q阵的方法,该方法显示了可达阵在构造认知诊断测验的重要性。这些结果对丰富Q矩阵理论及正确使用RSM进行认知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空间模型 属性层次模型 Q矩阵理论 理想反应模式 扩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航空发动机状态空间模型的修正方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铁军 王曦 +1 位作者 罗秀芹 李其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阶跃输入响应进行模型的检验, 提出了状态空间模型的修正方法: 基于动态响应较好的状态空间模型, 进行其矩阵B, D, F, G的修正, 获得基于稳态修正的模型, 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与修正的问题。仿真表明, 使用该方法修正的... 以阶跃输入响应进行模型的检验, 提出了状态空间模型的修正方法: 基于动态响应较好的状态空间模型, 进行其矩阵B, D, F, G的修正, 获得基于稳态修正的模型, 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与修正的问题。仿真表明, 使用该方法修正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与原非线性数学模型完全一致的稳态响应和基本一致的动态过程响应。这种方法为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数字电子控制器的设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控制 状态空间模型 检验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诊断中Q矩阵和Q矩阵理论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丁树良 王文义 罗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1-445,共5页
Q矩阵和Q矩阵理论是认知诊断中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一方面需要强调它们的差异,另一方面对Q矩阵理论做一些补充,比如在一定条件下,多级评分的认知诊断中测验蓝图的设计原理.根据实测数据对测验蓝图Q矩阵修正的设想,以及认知诊断模型和多... Q矩阵和Q矩阵理论是认知诊断中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一方面需要强调它们的差异,另一方面对Q矩阵理论做一些补充,比如在一定条件下,多级评分的认知诊断中测验蓝图的设计原理.根据实测数据对测验蓝图Q矩阵修正的设想,以及认知诊断模型和多维项目反应模型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矩阵 Q矩阵理论 多级评分认知诊断 多维项目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频率响应的矩阵算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富强 汲胜昌 +4 位作者 祝令瑜 刘勇 杨帆 陆伟锋 李熙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针对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的仿真软件建模的非完整性以及现存等效电路频率响应算法多变量求解的低效率,围绕一种电力变压器绕组高频等效模型频率响应的矩阵计算方法开展研究,基于等效电路的拓扑结构,给出了利用阻抗支路矩阵和导纳... 针对双绕组电力变压器梯形网络的仿真软件建模的非完整性以及现存等效电路频率响应算法多变量求解的低效率,围绕一种电力变压器绕组高频等效模型频率响应的矩阵计算方法开展研究,基于等效电路的拓扑结构,给出了利用阻抗支路矩阵和导纳支路矩阵来完整表示该等效电路的方法。其次,通过矩阵运算,推导了阻抗支路电流、导纳支路电流以及节点电压列向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节点电压列向量,获得等效电路的频率响应。最后,将矩阵算法与基于电路仿真得到的频响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线相关系数较大,吻合程度很高,对于不含高幅值谐振峰(-500dB以上)的曲线,相关系数为10,即两者完全吻合,而矩阵算法的计算耗时少于电路仿真运算。上述分析表明,在保证仿真模型完整性和精确性的同时,提出的矩阵算法由于仅有两次矩阵取逆运算且求取的未知量较少,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及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电路 频率响应 电路仿真 矩阵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多类型负荷协调控制模型 被引量:37
12
作者 唐学军 韩佶 +2 位作者 苗世洪 杨东俊 张雅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16-123,共8页
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影响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为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资源,需要考虑不同负荷对电价响应的差异性,并将其融入传统调度中。首先,基于电价弹性矩阵,对用户的电价响应行为建模。其次,分析不同负荷的电价响应特性,对负荷进行分类... 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影响了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为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资源,需要考虑不同负荷对电价响应的差异性,并将其融入传统调度中。首先,基于电价弹性矩阵,对用户的电价响应行为建模。其次,分析不同负荷的电价响应特性,对负荷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基于峰谷分时电价,以系统运行经济性为目标,考虑用户满意度约束,建立多类型负荷协调控制模型。并将模型转化为一个双层优化问题,利用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在一10机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类型负荷协调控制模型可充分挖掘不同负荷的需求响应能力,能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系统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 需求响应 控制模型 优化调度 峰谷分时电价 电价弹性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整数规划在水源地开采井最优布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远东 魏加华 +2 位作者 邵景力 张寿全 叶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新建水源地如何最优布井 ,对水源地开采运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 0 - 1整数规划及其求解方法 ,并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说明。作者应用 0 - 1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北京密怀顺平原区拟建水源地最优布井的地下水管理模型 ,采用响应矩阵... 新建水源地如何最优布井 ,对水源地开采运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 0 - 1整数规划及其求解方法 ,并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说明。作者应用 0 - 1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北京密怀顺平原区拟建水源地最优布井的地下水管理模型 ,采用响应矩阵法将地下水模拟模型和管理模型相耦合 ,运用分支 -定界法求出最优井位 ,并将优化井位与原拟定井位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0 - 1整数规划能很好地解决最优布井问题 ,对水源地规划、基坑降水、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整数规划 地下水管理模型 最优井位 响应矩阵法 水源地 基坑降水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验证性补偿多维IRT模型进行认知诊断评估 被引量:10
14
作者 詹沛达 陈平 边玉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47-1356,共10页
随着人们对测验反馈结果精细化的需求逐渐提高,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测量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认知诊断模型(CDMs)闪耀着光芒的同时,另一类能够在连续量尺上提供精细反馈的多维IRT模型(MIRTMs)似乎受到些许冷落。为探究MIRTMs潜在... 随着人们对测验反馈结果精细化的需求逐渐提高,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测量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认知诊断模型(CDMs)闪耀着光芒的同时,另一类能够在连续量尺上提供精细反馈的多维IRT模型(MIRTMs)似乎受到些许冷落。为探究MIRTMs潜在的认知诊断功能,本文以补偿模型为视角,聚焦于分别属于MIRTMs的多维两参数logistic模型(M2PLM)和属于CDMs的线性logistic模型(LLM);之后为使两者具有可比性,可对补偿M2PLM引入验证性矩阵(Q矩阵)来界定题目与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验证性的补偿M2PLM(CC-M2PLM),并通过把潜在特质按切点划分为跨界属性,以期使CC-M2PLM展现出其本应具有的认知诊断功能;预研究表明logistic量尺上的0点可作为相对合理的切点;然后,通过模拟研究对比探究CC-M2PLM和LLM的认知诊断功能,结果表明CC-M2PLM可用于分析诊断测验数据,且认知诊断功能与直接使用LLM的效果相当;最后,以两则实证数据为例来说明CC-M2PLM在实际诊断测验分析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反应理论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认知诊断模型 认知诊断 Q矩阵 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规划在矿山地下水疏放管理中应用——以淮南潘北煤矿西翼采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海涛 许光泉 朱代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3-763,共11页
长期以来,由于矿山地下水疏放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地下水资源大量浪费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目前,解决矿山采煤"疏水和保水"矛盾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对地下水资源的疏放进行合理优化和分配。为此,本文采用最... 长期以来,由于矿山地下水疏放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地下水资源大量浪费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目前,解决矿山采煤"疏水和保水"矛盾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对地下水资源的疏放进行合理优化和分配。为此,本文采用最优化方法,以安徽淮南潘北煤矿西翼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构建水文地质模拟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以水位和疏放量为约束条件,以最小疏放量为目标函数的目标规划管理模型。根据模型的最优解,对区内疏放水钻孔进行了重新分配和布置,使得A煤层的开采时间由22年后缩短为5年之内,地下水疏放量由2.31×107m3减少为1.19×10~7m^3,并经现场实际验证,该模型是正确、可行的。这将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矿山疏放水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疏放 目标规划 管理模型 响应矩阵法 水文地质模型 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矩阵的地下水管理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利 梁国华 聂相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2,共4页
分析了目前我国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的现状,针对我国沿海城市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问题,提出了建立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函数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大连市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针对现状开采井布局制定两个优化管理方案:一个是在满... 分析了目前我国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的现状,针对我国沿海城市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问题,提出了建立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函数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大连市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针对现状开采井布局制定两个优化管理方案:一个是在满足各约束条件下获取最大开采量;另一个是保持天然径流的10%排泄入海时,求取最优开采量.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与海水入侵的矛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海水入侵 响应矩阵 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基质对超高压杀灭枯草芽孢杆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瑀珑 王允祥 江汉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9,共7页
本研究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了食品基质对超高压杀灭枯草芽孢杆菌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由该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知,大豆分离蛋白(p<0.0001)、蔗糖(p<0.0001)、pH(p=0.0006)值对超高压灭活枯草芽孢杆菌影响显著,豆油影响不显著(p... 本研究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了食品基质对超高压杀灭枯草芽孢杆菌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由该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知,大豆分离蛋白(p<0.0001)、蔗糖(p<0.0001)、pH(p=0.0006)值对超高压灭活枯草芽孢杆菌影响显著,豆油影响不显著(p=0.8363);同时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01),实验误差小,以此模型作为食品超高压杀灭枯草芽孢杆菌的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基质 超高压杀菌 枯草芽孢杆菌 数学模型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刚体-楔形梁-质点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永安 邓子辰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49,共7页
研究了中心刚体-楔形梁-质点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动力学响应。楔形梁为Euler-Bernoulli梁,高度和宽度都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线性变化。利用广义Hamilton原理和一阶近似耦合模型得到了含有楔形梁完全耦合且时变的微分/代数控制方程。考虑了离... 研究了中心刚体-楔形梁-质点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动力学响应。楔形梁为Euler-Bernoulli梁,高度和宽度都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线性变化。利用广义Hamilton原理和一阶近似耦合模型得到了含有楔形梁完全耦合且时变的微分/代数控制方程。考虑了离心刚化效应,利用有限元得到了系统完全耦合的有限维方程。忽略轴向与横向位移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系统的一致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最后对楔形梁和等截面梁在有无端部质点的四种结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存在显著差异,重点比较了同等条件下楔形梁与等截面梁的差异指数,说明均匀梁和楔形梁的截面细微的差别能够导致系统频率和动力学响应的明显差别。指出实际系统中使用楔形梁模型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 HAMILTON原理 动力学建模 有限元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防雷系统瞬态电流分布的快速算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汲亚飞 杨宇 邹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07-2410,共4页
随着敏感设备的广泛应用,雷击建筑物引起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建筑物防雷系统暂态电流计算是雷击建筑物内部暂态电磁场计算的基础。为此研究雷击建筑物时防雷系统上暂态电流分布的快速计算方法。采... 随着敏感设备的广泛应用,雷击建筑物引起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建筑物防雷系统暂态电流计算是雷击建筑物内部暂态电磁场计算的基础。为此研究雷击建筑物时防雷系统上暂态电流分布的快速计算方法。采用传输线模型对防雷系统进行等效,并使用快速傅立叶正-逆变换(FFT-IF-FT)在频域内对模型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使用矢量矩阵束方法对暂态电流的频域响应进行外推,只需求解有限频率点上的计算即可求解整个频域内的电流瞬态响应。通过实例计算验证,采用频域外推与无外推两种情况下的暂态电流波形差别不大,而采用频域外推方法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系统 快速傅立叶正-逆变换 暂态电流 传输线模型 频域响应 矢量矩阵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自重影响水下隧道通风竖井的水平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向红 张鸿儒 陈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726-3731,共6页
在地震荷载下,竖井与围岩土水介质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问题。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以附加质量的形式考虑动水压力,将土体视为支撑结构的弹性地基,通过建立欧拉梁挠曲控制微分方程,并借助传递矩阵法求解沿隧道... 在地震荷载下,竖井与围岩土水介质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问题。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以附加质量的形式考虑动水压力,将土体视为支撑结构的弹性地基,通过建立欧拉梁挠曲控制微分方程,并借助传递矩阵法求解沿隧道轴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竖井的内力与变形。通过与整体系统的ANSYS计算结果对比可知,所提出的模型与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软土地基中竖井的动力特性。最后,对隧道与竖井接头刚度、自重影响下结构动内力沿竖井壁面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改变接头的连接刚度能显著降低结构内力,提高结构安全度;对于大断面竖井的振动特性,自重影响显著,工程抗震设计中应该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通风竖井 Winkler地基梁模型 传递矩阵法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