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输入输出时滞过程解耦控制的解析设计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涛 张卫东 欧林林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7,59,共8页
针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双输入输出时滞过程,基于标准内模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解析设计解耦控制器矩阵的新方法.其突出优点是能够使标称系统各路输出响应之间完全解耦,并且能够在线以单调的方式整定控制器参数来适应对象的未建模动态,从而... 针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双输入输出时滞过程,基于标准内模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解析设计解耦控制器矩阵的新方法.其突出优点是能够使标称系统各路输出响应之间完全解耦,并且能够在线以单调的方式整定控制器参数来适应对象的未建模动态,从而实现显著解耦调节.同时,对于实际中最常见的被控过程的加性和乘性不确定性,分析了控制系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由此给出了基于谱半径判据的直观判定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相对于近期其它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入输出过程 时滞 H2最优性能指标 鲁棒稳定性 单调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回路控制系统PI/PID控制器的解析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涛 张卫东 顾诞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2-1156,共5页
针对化工双输入输出时滞过程,基于常用的双回路控制结构提出一种解析地设计PI/PID控制器的方法.根据鲁棒控制H2最优性能指标,提出实际期望实现的系统传函矩阵中的对角元.考虑到两个闭环之间的耦合作用,引入动态解调因子设计最优双回路... 针对化工双输入输出时滞过程,基于常用的双回路控制结构提出一种解析地设计PI/PID控制器的方法.根据鲁棒控制H2最优性能指标,提出实际期望实现的系统传函矩阵中的对角元.考虑到两个闭环之间的耦合作用,引入动态解调因子设计最优双回路控制器,采用数学有理逼近的方法得到其实际可执行的PI/PID形式.分析了控制系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给出基于谱半径的稳定判据.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相对于近期发展的数值化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路控制结构 双输入输出过程 时滞 H2最优性能指标 鲁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输入双输出过程解耦内模控制 被引量:6
3
作者 靳其兵 袁琴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11,共4页
针对双输入双输出稳定过程,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内模控制设计方法。综合解耦和稳态误差两方面因素,利用对象传递函数模型行列式的静态增益及次对角元素与同行相应主对角元素之商的不合理部分(即不稳定极点和纯超前部分)的逆来设计控制器,... 针对双输入双输出稳定过程,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内模控制设计方法。综合解耦和稳态误差两方面因素,利用对象传递函数模型行列式的静态增益及次对角元素与同行相应主对角元素之商的不合理部分(即不稳定极点和纯超前部分)的逆来设计控制器,简化了多时滞问题的处理。对Wood-Berry蒸馏塔过程设计内模控制器,并将其转化为能在DCS上实施的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解耦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入双输出过程 解耦 内模控制 Wood—Berry蒸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解耦控制器的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培颖 张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782,共5页
基于传统的解耦方法和内模控制理论,提出一种采用单位反馈结构的PID/PI解耦控制器的解析设计方法,通过适当地添加补偿项,消除控制器中可能包含的不稳定因素,使得这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适用于含有多时滞和右半平面零点的双输入双输出系... 基于传统的解耦方法和内模控制理论,提出一种采用单位反馈结构的PID/PI解耦控制器的解析设计方法,通过适当地添加补偿项,消除控制器中可能包含的不稳定因素,使得这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适用于含有多时滞和右半平面零点的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数值化求解方法的局限性,可在线调节解耦控制器的控制参数,使系统达到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能.同时,对于存在乘性不确定性的被控过程,分析了控制系统满足标称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并由此确定出控制器参数的调节范围.将这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应用在四容(阶)水箱试验中,仿真验证了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PID/PI控制器 解析 双输入双输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解耦内模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美盛 李令言 周杰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11年第5期24-26,42,共4页
针对双输入双输出滞后开环稳定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稳态误差为零的基础上,利用过程传递函数矩阵的伴随矩阵和过程传递函数矩阵对角主元素的最小相位部分逆的乘积来设计解耦控制器,简化了解耦控制器的... 针对双输入双输出滞后开环稳定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稳态误差为零的基础上,利用过程传递函数矩阵的伴随矩阵和过程传递函数矩阵对角主元素的最小相位部分逆的乘积来设计解耦控制器,简化了解耦控制器的设计和多时滞问题的处理。利用该方法针对一实例进行了解耦内模控制器设计和仿真研究,通过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在过程模型和过程失配时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解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入双输出过程 时滞 解耦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动态法在四水箱液位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增嵘 王京 +1 位作者 李东海 胡轶超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12-219,共8页
针对实际生产中常见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基于单位反馈闭环控制结构,根据前馈补偿的思想设计全解耦控制器矩阵,结合二自由度PID/PI预期动态法(DDE)鲁棒性强的特性,设计PID/PI解耦控制方案。同时,对于实际中常见的加性和乘性不确定性干扰... 针对实际生产中常见的双输入双输出过程,基于单位反馈闭环控制结构,根据前馈补偿的思想设计全解耦控制器矩阵,结合二自由度PID/PI预期动态法(DDE)鲁棒性强的特性,设计PID/PI解耦控制方案。同时,对于实际中常见的加性和乘性不确定性干扰,分析了控制系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给出了基于谱半径判据的判定方法。本文借助英国Feedback 33-040s Coupled Tanks四水箱实验装置,对四水箱液位实时控制设计PI解耦控制器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使系统各路输出响应之间实现有效解耦,可对水箱液位进行有效控制,显著地提高了多变量关联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箱 预期动态法 双输入双输出过程 解耦 鲁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tuning of FOPI Controllers for TITO Processes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Gargi Baruah Somanath Majhi Chitralekha Mahan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CSCD 2019年第5期589-603,共15页
In this paper, the auto-tuning of a fractional order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FOPI) controller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for two-input two-output(TITO) processes. The proposed method first identifies a... In this paper, the auto-tuning of a fractional order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FOPI) controller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for two-input two-output(TITO) processes. The proposed method first identifies an unknown TITO plant into fractional order TITO model with time delay. Furthermore, decoupling the TITO process into two fractional order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SISO)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 makes it easier for designing the decentralized FOPI controllers.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is a generalization of both integer order and fractional order TITO systems depending on the value of the order of the model. On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e non-requirement of a-priori information of gain and phase crossover frequencies of the system while tuning the controller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oth by simulation of a class of TITO process models as well as by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coupled tank system(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TUNING fractional order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 (FOPI) two-input two-output (TITO) robust RELAY with HYSTERESIS model reduction coupled TANK system(CTS)
原文传递
双输入双输出时滞过程的IMC-PI控制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诚 姚亮 +1 位作者 刘志远 张井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56,共4页
针对双输入双输出(TITO)时滞过程,根据内模控制(IMC)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控制设计方法.通过在被控过程前串联其伴随矩阵实现了标称系统的完全解耦,解耦后各控制通道的等效模型均为原被控过程的行列式,因此各通道可采用同一形式的控制... 针对双输入双输出(TITO)时滞过程,根据内模控制(IMC)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控制设计方法.通过在被控过程前串联其伴随矩阵实现了标称系统的完全解耦,解耦后各控制通道的等效模型均为原被控过程的行列式,因此各通道可采用同一形式的控制器.为了便于控制器的设计,基于最小时间乘以误差绝对值积分(ITAE)准则将等效广义过程模型简化为一阶加时滞的形式,导出了一种内模比例积分(IMC-PI)控制器,并基于最大灵敏度指标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鲁棒整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多变量时滞过程控制器设计的复杂度,可使系统同时获得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解耦控制 双输入双输出 时滞过程 鲁棒性 灵敏度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