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DS负调控uPAR/uPA信号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EMT
1
作者 谭拓 夏红 +4 位作者 苏坚 杨晶 刘芳 苏波 苏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89-694,704,共7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受体(uPAR)的表达。基因转染技术构建uPAR过表达细胞。实验分为SW480组、SW480+DADS组...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受体(uPAR)的表达。基因转染技术构建uPAR过表达细胞。实验分为SW480组、SW480+DADS组、uPAR组、uPAR+DADS组。迁移、侵袭实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分子mRAN及其蛋白的表达。裸鼠实验验证DADS对uPAR过表达SW480细胞移植瘤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PAR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成功构建稳定uPAR过表达SW480细胞。uPAR过表达上调uPA、uPAR表达,而DADS下调uPA、uPAR表达。uPAR过表达增强细胞迁移、侵袭能力,DADS抑制uPAR过表达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DADS通过下调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上调E-cadherin、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3表达抑制SW480细胞EMT。裸鼠实验结果显示,DADS可体内抑制uPAR过表达SW480细胞EMT。结论DADS通过负调控uPAR/uPA信号体内外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人结肠癌细胞 upar/upa信号 侵袭 EMT 体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滑膜uPA,uPAR,tP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茂强 史晨辉 +5 位作者 李宽新 胡文浩 王永明 刘维钢 董金波 李洪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OA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uPA,uPAR,tPA的表达。结果40例OA滑膜中阳性表达uPA31例(775%)、uPAR22例(55%)、tPA37例(9...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OA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uPA,uPAR,tPA的表达。结果40例OA滑膜中阳性表达uPA31例(775%)、uPAR22例(55%)、tPA37例(925%)。10例对照滑膜中阳性表达uPA2例(20%)、uPAR1例(10%)、tPA8例(80%)。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滑膜衬里层细胞。结论uPA系统可能参与介导软骨降解。促进OA的发生发展;而tPA可能与OA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 upa upar 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uPAR、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茜 吴秋良 +2 位作者 梁小曼 区穗芳 谢秀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4-696,F002,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测定...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uPA、uPAR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4%和48%。uPA和uPAR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m23H1基因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中uPA和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uPA和nm23H1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upa upar NM23-H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uPA、uPAR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祝淑钗 王亚飞 +3 位作者 沈文斌 李娟 苏景伟 王玉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uPA、uPA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uPA、uPA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影...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uPA、uPA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uPA、uPA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59例食管癌组织中uPA、uPA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7%、77.97%,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8%、43.9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部CT扫描显示食管病变层面椎前三角形间隙消失者uPA蛋白强阳性表达率为70.37%,明显高于三角形间隙存在者的4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发生远处转移者uPA蛋白阳性表达率比无远处转移者也显著升高,分别为100%和68.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进一步分析发现uPA、uPAR蛋白表达与食管癌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而uPA、uPAR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食管癌中uPA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upa upar 免疫组化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增生片对兔骨关节炎滑膜病理形态及uPA、uPA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尹学永 谷宁飞 +2 位作者 王志文 马敬习 于杨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7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片治疗骨关节炎是否与改变滑膜组织形态以及下调尿激酶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有关。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抗骨增生片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片治疗骨关节炎是否与改变滑膜组织形态以及下调尿激酶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有关。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抗骨增生片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灌胃4周后,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uPA、uPAR的表达情况。结果抗骨增生片组滑膜组织病理总积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抗骨增生片组uPA、uPAR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抗骨增生片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与抑制uPA、uPAR的表达,抑制滑膜炎症的进一步发展,修复滑膜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 抗骨增生片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信号通路与uPA在乳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艳春 曾宪旭 +3 位作者 王睿 赵艳 李柏林 宋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多种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3种信号分子p-p38、p-Akt、p-Erk及uPA表达与... 背景与目的: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多种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3种信号分子p-p38、p-Akt、p-Erk及uP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与uP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p38MAPK通路对乳腺癌uPA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p-p38和uPA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p38、p-Akt、p-Erk和uPA在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CF-7中p-p38及uPA蛋白表达及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uP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p38、p-Akt、p-Erk、u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7%、95.0%、93.3%、60.0%。p-p38与uPA表达存在正相关(r=0.316,P<0.05),并与乳腺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p-Akt、p-Erk与uP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Akt和p-Erk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p-p38及uP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CF-7。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可降低uPA蛋白表达水平,且随着SB203580浓度升高uP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乳腺癌中p-p38和uP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显著相关(分别为log-rank=4.98、5.40,P=0.0256、0.0201)。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上调uPA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的恶性进展,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p-p38和uPA的表达可辅助用于乳腺癌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信号通路 upa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滑膜uPA、uPAR、PAI-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宽新 王鑫 +5 位作者 史晨辉 赵瑾 董金波 刘维钢 王永明 李洪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28-731,共4页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其抑制剂(PAI-1)在OA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A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结果显示:36例OA滑膜中阳性表达uPA 29例(80.56%)、uPAR 25例(69.44%)P、AI-1...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其抑制剂(PAI-1)在OA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A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结果显示:36例OA滑膜中阳性表达uPA 29例(80.56%)、uPAR 25例(69.44%)P、AI-1 27例(75.00%)。21例对照滑膜中阳性表达uPA 6例(28.57%)、uPAR 6例(28.57%)、PAI-1 3例(14.29%)。实验组与对照组间3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实验组按年龄及软骨破坏程度分组,按年龄分组3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软骨破坏程度分组3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滑膜衬里层细胞。结论:uPA系统可能参与介导软骨降解、促进OA的发生发展;而PAI-1则通过抑制uPA活性延缓O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 upa upar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及nm23-H1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闵大六 徐晓丽 +1 位作者 孙孟红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nm2 3 H1的表达并探讨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 sion两步法检测 6 9例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和nm2 3 H1表达的分布情况 ,观察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nm2 3 H1的表达并探讨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 sion两步法检测 6 9例乳腺癌组织中uPA、uPAR和nm2 3 H1表达的分布情况 ,观察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uPA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胞质 ;uPAR和nm2 3 H1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细胞胞膜及胞质 ,多数癌旁乳腺上皮细胞呈nm2 3 H1阳性表达 ;高分化乳腺癌 (Ⅰ级 )uPA和uPAR表达阳性率 (30 0 %和 2 5 0 %)低于中低分化乳腺癌 (Ⅱ、Ⅲ级 ) (分别为 6 8 1%、72 7%和 70 0 %、74 1%) (P <0 0 5 ) ;nm2 3 H1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uPA和uPAR的表达阳性率 (73 2 %和 75 6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5 7%和35 7%) (P <0 0 5 )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nm2 3 H1的表达阳性率 (2 4 4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5 0 0 %) (P <0 0 5 ) ;uPA、uPAR和nm2 3 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均无关 ;(3)uPA阳性表达的癌组织其nm2 3 H1表达阳性率 (15 0 %)低于uPA阴性表达的癌组织 (6 2 1%) (P <0 0 5 )。结论 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uPA、uPAR和nm2 3 H1可以作为乳腺癌侵袭与淋巴结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组织 upa upar NM23-H1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为uPA/uPAR的表达高峰。结论 创伤促进了uPA/uPA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乌龙丸对兔骨关节炎滑膜病理形态及uPA、uPA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志文 谷宁飞 +2 位作者 赵鑫 鲍际鹏 王建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50-1752,共3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 麝香乌龙丸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及其相关基因uPA、uPA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波 孙锁柱 +1 位作者 吴西钊 王新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研究AP-1及其相关基因uPA、uPAR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肺癌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AP-1、uPA、uPAR的表达情况,利用CMIAS2000型多功能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各病例中c-jun... 研究AP-1及其相关基因uPA、uPAR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肺癌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AP-1、uPA、uPAR的表达情况,利用CMIAS2000型多功能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各病例中c-jun、c-fos、uPA、uPAR蛋白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DAO)和积分光密度(DIO).c-jun、c-fo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及其共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二者在NSCLC的表达显著强于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中二者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腺癌中表达最强,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最弱;c-jun、c-fos与肺癌分级、合并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正相关.uPA、uPAR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合并分期呈显著正相关;uPAR与肺癌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uPA、uPAR参与了肺癌侵袭转移,AP-1信号传导通路在该过程中起了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P-1 upa upar 平均光密度 积分光密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和uPA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茂源 霍钢 +1 位作者 冯清林 李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1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uPA...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1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uPA和uPAR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uPA和uPARmRNA表达水平,并用t检验、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uPA和uPAR的表达差异性。结果在所检测的肿瘤中,31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及非侵袭垂体腺瘤的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和36.67%(P<0.05)、uPAR为58.06%和30.00%(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组中uPA的相对表达量为0.5468±0.0464和0.4462±0.0305(P<0.05)、uPAR为0.6463±0.0314和0.5464±0.0471(P<0.05)。检测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uPA和uPA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并且两个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性(r=0.525,P<0.05)。结论 uPA和uPA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说明其可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upa upar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uPAR在人胚胎毛囊隆突区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强国 符刚 +3 位作者 宋川 连小华 杨恬 向明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毛囊干细胞所在部位隆突区形态及uPA/uPAR表达。方法通过HE染色,确定毛囊隆突区的部位及大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毛囊干细胞的隆突区部位uPA/uPAR的表达。结果在球形毛钉期,毛囊隆突区最为明显;位于毛囊... 目的研究人胚胎毛囊干细胞所在部位隆突区形态及uPA/uPAR表达。方法通过HE染色,确定毛囊隆突区的部位及大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毛囊干细胞的隆突区部位uPA/uPAR的表达。结果在球形毛钉期,毛囊隆突区最为明显;位于毛囊隆突区的干细胞有uPA/uPAR的表达。结论球形毛钉期是研究人毛囊干细胞的较佳期;uPA/uPAR的表达与毛囊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间信号传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毛钉期 隆突区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向明 陈耀平 王宁菊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580-58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水平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评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50例和健康女性体检者20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水平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评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50例和健康女性体检者20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uPA、uPAR水平随原发肿瘤的增大、腋淋巴结的转移以及分期而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增高,与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判定的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upa upar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其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立 芮静安 +2 位作者 王少斌 陈曙光 曲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结果 HCC中uPA和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12 / 16 )和 6 8.8% (1/ 16 )。在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间uPA和uPA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和基质细胞胞浆且主要位于癌侵犯的边缘。非癌组织仅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 ,对照组无特异性阳性染色。在ELISA中 ,癌与非癌组织uPA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3± 0 5 7)ng/mg蛋白和 (1 2 6± 0 14)ng/mg蛋白 ,uPAR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5± 0 2 1)ng/mg蛋白和 (3 15± 0 2 3)ng/mg蛋白 ,有显著性差异 (t=18.96 3,P =0 .0 0 0 ;t=13.6 93 ,P =0 .0 0 0 )。且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中其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 (P <0 0 5 )。  结论 uPA和uPAR在肝细胞癌表达较高并与其进展和侵袭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受体 肝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意义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与肝纤维化和癌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詹灵凌 吕小平 +3 位作者 李山 姜海行 覃锦耀 唐劲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变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A组)、肝硬化组(B组)及肝硬化并发肝癌组(C组)用ELISA方法测定uPA和uPAR值,同时测定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变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A组)、肝硬化组(B组)及肝硬化并发肝癌组(C组)用ELISA方法测定uPA和uPAR值,同时测定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结果各组除LN外,uPA、uPAR、HA、ⅣC值由高到低:C组>B组>A组;uPA、uPAR与HA、ⅣC、LN的相关性:(1)B、C组uPA和uPA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4、0.651(P均<0.05)。(2)B组uPA与HA呈正相关r=0.514(P<0.05)。(3)C组uPA与HA、ⅣC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5、0.698(P均<0.05)。结论B、C组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的表达是互动的正向调节;由肝硬化到肝癌,纤维化不断进展;uPA及uPAR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进行性加剧和肝癌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 肝硬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uPA和uPA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宝芹 邵雪斋 方艳秋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1-892,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CD87)的表达及血浆uPA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及34例良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血浆中uP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u...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CD87)的表达及血浆uPA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及34例良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血浆中uP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血浆中uPA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均高于良性血液病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PA表达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观察组r1=0.614,对照组r2=0.921;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uPA水平及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表达均升高,二者具有协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监控和预后分析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负荷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uPA、uPAR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洪新 梅元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观察超负荷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超负荷糖尿病大鼠模型,之后做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脑梗死体积计算并且采用免... 目的 观察超负荷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超负荷糖尿病大鼠模型,之后做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脑梗死体积计算并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的方法检测超负荷血糖大鼠和正常大鼠脑缺血3h再灌注2 4 h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R(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表达,并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超负荷血糖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超负荷血糖组,超负荷血糖组梗死面积明显大于非超负荷血糖组;同时,前者u PA、u PAR的表达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超负荷血糖加重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超负荷血糖诱发的u PA、u PAR的表达增高可能是其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负荷血糖 upar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Wistar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链脲佐菌素 腹腔内注射 大脑中动脉 大鼠脑缺血 正常对照组 大鼠模型 体积计算 梗死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触须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及uPA和uPAR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强国 符刚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 建立小鼠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 (uPA uPAR)的表达。方法 建立以毛囊真皮鞘细胞为滋养层 ,培养外根鞘细胞并对uPA uPAR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外根鞘细胞在此滋养层上... 目的 建立小鼠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 (uPA uPAR)的表达。方法 建立以毛囊真皮鞘细胞为滋养层 ,培养外根鞘细胞并对uPA uPAR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外根鞘细胞在此滋养层上生长较好 ,并有uPA uPAR的表达。结论 毛囊真皮鞘细胞是外根鞘细胞较好的滋养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外根鞘细胞 真皮鞘细胞 upa/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和uPAR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治疗前后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嘉 赵松颖 +4 位作者 郭慧梅 薛华 化罗明 郭明 庞艳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74-1775,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包括M1 4例,M2 1...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包括M1 4例,M2 15例,M3 13例,M4 15例,M5 13例)uPAR(CD87)及uPA表达情况,将治疗前患者定义为治疗前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定义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中uPA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uPA表达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治疗前r1=0.874,治疗后r2=0.943;P<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前uPAR(CD87)及uPA表达高于治疗后,并且二者具有协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监控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