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Spudcan Angle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Jack-up Platform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Qi-yi LIU Zhi-jie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476-481,共6页
Jack-up platforms of the Ocea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lways withstand the vertical gravity loads which are applied to the seabed by spudcan,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penetration de... Jack-up platforms of the Ocea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lways withstand the vertical gravity loads which are applied to the seabed by spudcan,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spudcan for its geometry. In fact, it is up to the deformation law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soil surrounding the spudcan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udcan foundation on the soil seab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baqus, the deformation law of soil around the spudcan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soil surrounding the spudcan foundation are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by use of static permissible slip-line fiel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udcan found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lower limit solution is deriv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effect of the spudcan angle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is investig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deduc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lower limit solution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spudcan angle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is revealed, and a prac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 is given to take the effect of the spudcan angle into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UDCAN lower limit analysis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failure modes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胶接界面黏结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伟 杨继 +2 位作者 袁春辉 夏旭 张锦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70,共8页
本文针对RN136N/HN136N双组分胶黏剂研究了钢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在10~90℃下的力学特性,首先基于内聚力模型对界面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其次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单搭接样件的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界面的破坏模式... 本文针对RN136N/HN136N双组分胶黏剂研究了钢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在10~90℃下的力学特性,首先基于内聚力模型对界面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其次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钢单搭接样件的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界面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等。结果表明:样件的破坏模式与温度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样件在30℃时的极限承载力最高,其极限承载力与界面黏结刚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仿真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还发现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整体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在较高的应力水平下,接头的中部会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力,两侧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胶接界面 内聚力单元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腔中空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潇 龚俊 +2 位作者 邵永波 黄伟峰 李紫君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101,共16页
为了提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的轴压性能,提出并设计了薄壁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multi-cavity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tubular,MCFDST)短柱,对其轴压力学性能进行... 为了提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的轴压性能,提出并设计了薄壁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multi-cavity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tubular,MCFDST)短柱,对其轴压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试件包括15个方套方MCFDST短柱试件和3个方套方CFDST短柱试件。以混凝土抗压强度、外钢管宽厚比、空心率和是否设置拉肋为参数,通过分析试件的变形、荷载−位移曲线、破坏现象和延性系数,探究了各参数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失效模式和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混凝土抗压强度从58 MPa提升至90 MPa,试件承载力提升46%,延性系数最高降低74%;外钢管宽厚比从39降低到29,试件承载力提升12.5%,延性系数明显增大;空心率从0.31增大到0.38,试件承载力提升了1.3%,延性系数仅提升1%;增设拉肋使构件承载力提升14.2%,延性系数最高提升282%。其次,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模型的正确性,并开展了大量有限元参数分析,讨论了现行规范对该短柱轴压承载力的适用性,发现日本规范AIJ的预测公式可以精确估计MCFDST短柱轴压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短柱 试验研究 轴压性能 失效模式 极限承载力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双层溶洞桩基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4
作者 雷勇 赵子朝 +1 位作者 李鹏甲 李金朝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目的】解决岩溶区穿越多层溶洞桩基承载力的取值问题。【方法】依据相似原理开展了穿越不同高度双层溶洞桩基承载力的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通过分析桩基与溶洞顶板及隔板的破坏模式,得到桩身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并总结出桩基极限承... 【目的】解决岩溶区穿越多层溶洞桩基承载力的取值问题。【方法】依据相似原理开展了穿越不同高度双层溶洞桩基承载力的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通过分析桩基与溶洞顶板及隔板的破坏模式,得到桩身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并总结出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结论】1)桩基极限承载力随溶洞洞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达到6倍桩径的临界洞高时,桩身破坏模式由桩顶材料受压鼓胀破坏转变为桩身屈曲失稳破坏。2)溶洞顶板与隔板的破坏模式与两侧基岩约束类型及桩侧摩阻力的大小有关。两端固支条件下溶洞顶板、隔板整体破坏模式类似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两端固支板受弯破坏。桩-岩接触处发生局部剪切、冲切组合破坏。3)在桩周岩土体不发生破坏的前提下,当溶洞洞高小于6倍桩径时,桩基发生桩顶材料受压鼓胀破坏,其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桩基自身材料的强度;当溶洞洞高大于或等于6倍桩径时,上层溶洞段桩身发生屈曲失稳破坏,其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桩身临空段的屈曲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岩溶桩基 极限承载力 模型试验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板剪力墙中U型抗拔锚固节点的承载性能
5
作者 刘依萍 董利 +3 位作者 郑维 曹学剑 张玲云 王小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1,共8页
夹板剪力墙抗侧力性能优异,其抗侧刚度和承载力是普通轻木剪力墙的2~3倍。然而,夹板剪力墙中常用的三角形抗拔锚固件(hold⁃down)会使端部墙骨柱偏心受拉,并易在顶部螺栓孔处发生断裂,严重制约墙体抗侧承载能力。采用U型锚固连接件能很... 夹板剪力墙抗侧力性能优异,其抗侧刚度和承载力是普通轻木剪力墙的2~3倍。然而,夹板剪力墙中常用的三角形抗拔锚固件(hold⁃down)会使端部墙骨柱偏心受拉,并易在顶部螺栓孔处发生断裂,严重制约墙体抗侧承载能力。采用U型锚固连接件能很好解决该不利破坏。对采用了不同紧固件形式和数量的4组U型锚固件节点进行单调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系数,并基于GB 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对其承载力和屈服模式进行理论计算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螺钉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6SH、10SH)均表现为螺钉弯曲和拔出破坏,而采用3根和5根螺栓连接(3BH和5BH)的U型hold⁃down节点则分别表现为螺栓弯曲和墙骨断裂破坏。采用螺栓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比采用螺钉连接的节点高81.5%和62.0%以上,但延性较后者低23.2%以上。采用3根螺栓连接的U型hold⁃down节点(3BH)充分利用了螺栓的屈服强度和弹塑性变形能力,综合性能表现最佳。基于GB 50005—2017能准确预测采用螺钉连接U型hold⁃down节点的屈服模式和承载力,但会低估32%~43%的螺栓连接U型hold⁃down节点承载力。研究得到的U型hold⁃down节点荷载⁃位移关系和力学性能指标可为后续的夹板剪力墙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锚固 轻木剪力墙 螺钉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焊接包管加固圆钢管构件轴压极限承载力研究
6
作者 孟文清 严珮珮 +3 位作者 崔邯龙 张亚鹏 张陆旭 王超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3,共10页
为研究间断焊接包管加固杆件的轴心受压性能,设计了13组试件进行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截面应变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对比了负载加固与非负载加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包管构件的破... 为研究间断焊接包管加固杆件的轴心受压性能,设计了13组试件进行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截面应变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对比了负载加固与非负载加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包管构件的破坏模式可分为整体失稳破坏和内管外伸段强度破坏;包管构件内外管协同工作、共同受力,内管和外管都在屈服后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负载加固与非负载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基本一致,相差2.2%,非负载加固试件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极限承载力最大提高了479.9%。根据试验结果对包管构件的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并用该模型分析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包管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包管构件极限承载力经验计算公式,且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焊接 包管加固 极限承载力 轴压 破坏模式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混凝土装配式桁架下弦K型节点力学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谢新颖 李晓峰 +2 位作者 金玉杰 马杏梓 华宇夫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1期43-48,共6页
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了环氧树脂混凝土装配式桁架下弦K型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和节点板的应力与应变分布情况,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混凝土下弦K型节点在下弦杆靠近节点板的两侧出现5条竖直裂缝,最终节点板左侧下... 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了环氧树脂混凝土装配式桁架下弦K型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和节点板的应力与应变分布情况,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混凝土下弦K型节点在下弦杆靠近节点板的两侧出现5条竖直裂缝,最终节点板左侧下弦杆处的竖直裂缝前后贯通,弦杆发生拉弯破坏,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为421.5 kN;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混凝土 装配式桁架 下弦K型节点 极限承载力 破坏形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座底板直连接型焊接空心半球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敬海 刘忻然 +3 位作者 何梦杰 闫翔宇 王彬 王丹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4,52,共10页
为研究支座底板直连接型焊接空心半球节点在受拉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8个试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了节点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受压工况下试件的破坏模式为半球先屈服支管后屈服、... 为研究支座底板直连接型焊接空心半球节点在受拉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8个试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了节点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受压工况下试件的破坏模式为半球先屈服支管后屈服、支管屈服和半球表面屈服,受拉工况下为半球先屈服后支管与半球相交处半球表面产生裂纹。节点承载力随半球直径、半球壁厚、支管直径及受力工况的不同而改变,受支管壁厚影响较小。在受力过程中,支管分别承受拉压力的节点试件在支管与半球相交区域的测点最先进入屈服状态,其余加载工况下试件最不利位置均为半球顶部。基于对218个有限元模型在受压和受拉工况下的参数化分析,非线性拟合提出了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考虑了加劲肋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给出承载力提高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座底板直连接型 焊接空心半球节点 静力加载试验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装配式框架结构静力试验研究
9
作者 孙涛 王帅 +2 位作者 段茗爔 刘畅 严仁章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3,33,共11页
为获得折叠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静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折展框架榀足尺试件,通过开展结构静力加载试验对单榀折展框架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变形特征、承载性能与破坏形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正常使用状态,进行静力加载时,有支撑的单... 为获得折叠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静力性能,设计了两个折展框架榀足尺试件,通过开展结构静力加载试验对单榀折展框架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变形特征、承载性能与破坏形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正常使用状态,进行静力加载时,有支撑的单榀框架结构整体变形处于弹性范围,水平作用下受推和受拉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增设支撑对折展框架的刚度影响较大;水平极限荷载作用下,有支撑的单榀框架结构在支撑连接处首先出现不可逆的塑性变形,单榀框架在边柱下端与下部拉条连接处发生局部破坏;上、下层梁柱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上层节点初始刚度明显弱于下层节点初始刚度,同层梁柱节点初始刚度基本相同;单榀框架的各关键点处等效应力在往复加载过程中推拉对称,结构总体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展框架 静力试验 极限承载力 节点刚度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T形件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博 叶俊 +3 位作者 刘念武 林晓阳 王震 汤慧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组成的连接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螺栓线位置与螺栓排列方式对试件初始刚度、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WAAM碳钢T形件相关几何参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辅助测量了T形件连接节点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WAAM碳钢T形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螺栓线与腹板翼缘连接处距离减小时,试件的初始刚度与极限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而失效模式均为预期的翼缘破坏,且螺栓未发生断裂。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和现有设计规程计算结果,对相关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进行评估,发现现有设计方法高估了试件的初始刚度,对破坏模式的预测较为准确,但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偏保守。最后,对已有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对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T形件 连接节点 初始刚度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局部外接节点静载试验及极限承载力计算研究
11
作者 谭映梁 祝兵 崔圣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了解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顶、底板为混凝土结构,腹杆为钢结构)外接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某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方案为背景,选取钢腹杆轴力最大节点设计、制作缩尺比为1∶3的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局部外接节点试... 为了解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顶、底板为混凝土结构,腹杆为钢结构)外接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某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方案为背景,选取钢腹杆轴力最大节点设计、制作缩尺比为1∶3的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局部外接节点试件(由混凝土弦杆、方形钢腹杆、节点板组成,原混凝土板简化为混凝土弦杆)并开展静载试验,分析外接节点试件静载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混凝土弦杆、节点板和钢腹杆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有效宽度法及撕裂面法与最大强度准则提出外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外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板拉剪断裂失效,极限承载力为设计荷载的5.71倍,承载能力满足要求;混凝土弦杆压应力沿加载方向逐渐减小,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节点板应力沿加载方向总体上先增后减,外露节点板是节点受力的关键构件;外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由节点板和钢腹杆中较弱者控制,采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外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 外接节点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静载试验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孔洞对木柱受压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钟慧娴 陈勇平 钟永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6,68,共9页
带孔洞木柱受压承载性能是古建筑木结构的研究重点之一。以古建筑常用树种落叶松(Larix sp.)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开孔方法来模拟木柱内部孔洞缺陷,基于数字散斑图像(digital speckle image correlation,DIC)和力学试验机联用技术,... 带孔洞木柱受压承载性能是古建筑木结构的研究重点之一。以古建筑常用树种落叶松(Larix sp.)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开孔方法来模拟木柱内部孔洞缺陷,基于数字散斑图像(digital speckle image correlation,DIC)和力学试验机联用技术,研究竖向孔洞对木柱受压承载性能的影响,结合宏观和微观力学性能来揭示带竖向孔洞缺陷木柱的受压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竖向孔洞横截面面积对木柱极限荷载的影响大于孔洞长度的影响;带竖向孔洞木柱受压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褶皱破坏,随着位移的增加,出现木材横纹撕裂和斜角度剪切破坏;木材纤维褶皱破坏和斜角度剪切破坏主要是木材管胞细胞壁屈曲导致,而木材横纹撕裂破坏主要沿木材管胞顺纹方向延展且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应变场分布图显示表明木柱孔洞端部位置的竖向应力、横纹应力和剪切应力均存在显著应力集中,验证了数字散斑方法预测古建筑木构件损伤位置的有效性。通过竖向孔洞对木柱受压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可为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修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孔洞木柱 受压承载性能 数字散斑图像(DIC) 竖向孔洞 极限荷载 破坏模式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角钢塔塔段模型加固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丽欢 任亚宁 +3 位作者 郜帆 刘春城 王梦 颜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2,共13页
角钢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角钢塔在强风、重覆冰以及强对流极端气象条件下容易发生承载力不足,造成倒塌事故,导致输电线路停电。针对运行中输电塔的主材和斜材提出了2种新型夹具来实现主材和斜材的加固设计,主材夹具... 角钢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角钢塔在强风、重覆冰以及强对流极端气象条件下容易发生承载力不足,造成倒塌事故,导致输电线路停电。针对运行中输电塔的主材和斜材提出了2种新型夹具来实现主材和斜材的加固设计,主材夹具由十字连接板、L型连接板、加劲肋和螺栓组成,斜材夹具由L型连接板、连接平板和螺栓组成,采用2种夹具将加固主材、加固斜材和原主材、原斜材进行可靠连接,且不破坏原主材和斜材构件,实现了无损加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输电塔加固前后塔段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可知,输电塔的失效模式由原来的主材与斜材发生压弯屈曲失稳,转变为受压斜材与横隔共同发生压弯屈曲失稳,加固后塔段主材和斜材的承载力大幅提升,加固主材及斜材与原主材及斜材的协同受力性能良好,加固后塔段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风荷载 加固 失效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温度循环后CFRP板-混凝土界面承载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少伟 郭喜旺 +1 位作者 郭蓉 陈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3,57,共8页
通过双面剪切试验,研究了-20~60℃的温度循环作用后CFRP板-混凝土界面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未经季节温度循环和经历50、100、150次季节温度循环后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界面破坏特征和界面极限承载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双面剪切试验,研究了-20~60℃的温度循环作用后CFRP板-混凝土界面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未经季节温度循环和经历50、100、150次季节温度循环后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界面破坏特征和界面极限承载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季节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环氧树脂胶由于后固化作用,其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及弹性模量升高,伸长率有所降低;季节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对混凝土和CFRP板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C30、C50混凝土强度界面破坏形式不同;随着季节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界面极限承载力增加。同时,在Naubauer&Rostasy模型、Chen&Teng模型和陆新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季节温度循环后界面极限承载力修正模型,结果发现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温度循环 CFRP板-混凝土界面 破坏形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基座对重力坝强震破坏模式的影响
15
作者 何卫平 刘聪宇 +1 位作者 乐明锴 姚惠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6,共7页
我国西南地区某重力坝工程的左岸非溢流坝段采用独特的方形基座设计,考虑到该地区面临较高强震风险,评估底部基座对重力坝强震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十分必要。采用声学单元模拟库水,以弹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非线性特征,构建... 我国西南地区某重力坝工程的左岸非溢流坝段采用独特的方形基座设计,考虑到该地区面临较高强震风险,评估底部基座对重力坝强震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十分必要。采用声学单元模拟库水,以弹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非线性特征,构建声固耦合-损伤模拟方法,并以Koyna重力坝为算例验证其可行性。随后以带基座坝段和常规坝段为对象,研究基座对重力坝强震破坏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带基座坝段与常规坝段均在上游折坡、坝踵、下游坝面区域出现破坏。底部基座对重力坝破坏过程的影响有:带基座坝段出现新的破坏区;底部基座有效减弱了坝踵破坏区的深度和面积;带基座坝段在下游坝面的破坏区出现2个发展方向。在抗震极限承载能力方面,常规坝段破坏区贯通对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50g~0.55g,带基座坝段提升至0.55g~0.60g,故底部基座设计提升了非溢流坝段的极限抗震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底部基座 声固耦合-损伤模拟方法 强震破坏模式 极限抗震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型钢-类地聚物泡沫混凝土柱轴压性能
16
作者 李艳春 韩爱红 +1 位作者 牛宏祥 谢艳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5,共11页
为抑制冷弯型钢柱的屈曲变形及提高其承载力,对冷弯型钢-类地聚物泡沫混凝土组合柱的受力性能采用试验、数值仿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构件的荷载-轴向位移曲线、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形式构件的破坏... 为抑制冷弯型钢柱的屈曲变形及提高其承载力,对冷弯型钢-类地聚物泡沫混凝土组合柱的受力性能采用试验、数值仿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构件的荷载-轴向位移曲线、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形式构件的破坏模式及承载力结果,探讨不同因素对构件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柱极限承载力相比拼合柱提高了1.4倍;板件宽厚比为60~100时,类地聚物泡沫混凝土利用率较高;泡沫混凝土密度每提高一个等级,组合柱的极限荷载约增加1.5%;从用钢量的角度考虑,设置对称单肋对组合柱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更明显。在试验和数值仿真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相关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对组合柱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发现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1])给出的计算方法可粗略估计组合柱极限承载力。最后,提出适用于组合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型钢-类地聚物泡沫混凝土 组合柱 破坏形态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筋吸水树脂混凝土板静力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杨秀明 穆锐 +1 位作者 任俊儒 张蕾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214,共6页
为研究BFRP筋吸水树脂混凝土板的静力抗弯性能,对其静态力学抗弯特性、裂缝扩展规律、破坏模式、挠曲变形及应力应变曲线进行静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抗弯刚度是导致试样静载力学行为不同的关键因素,3种试件抗弯刚度大小差异明显,即SP板... 为研究BFRP筋吸水树脂混凝土板的静力抗弯性能,对其静态力学抗弯特性、裂缝扩展规律、破坏模式、挠曲变形及应力应变曲线进行静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抗弯刚度是导致试样静载力学行为不同的关键因素,3种试件抗弯刚度大小差异明显,即SP板>BP板>BS板。由于钢筋是弹塑性材料,BFRP筋是线弹性材料,试件BS和BP呈弹性变形和破坏失效两阶段破坏模式;试件SP在混凝土开裂和钢筋屈服后,抗弯刚度逐渐小于BP试件,破坏前有显著的延性变形,最终呈弯曲破坏模式。试件BS、BP的整体挠曲变形大,残余变形小,开裂特征显著。同时,由于骨料咬合力和销栓力的不足,其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且脆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混凝土 静力抗弯性能 破坏模式 挠曲变形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头螺栓的多环实体拼装隧道管片承载性能及破坏模式
18
作者 周奇辉 张琼方 +2 位作者 王震 丁智 孙苗苗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5期128-136,共9页
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等工程中,其在外部围压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具有关键影响。为了分析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本文提出了外部围压加载模式的计算理论;建立了3环管片结构三... 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等工程中,其在外部围压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具有关键影响。为了分析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本文提出了外部围压加载模式的计算理论;建立了3环管片结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对正常使用荷载下管片的应力和变形响应进行了计算;对管片的屈曲模态进行了分析;对非线性极限承载性能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了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荷载模式下,结构最大应力值为单轴抗压强度的61.5%,变形后呈现非对称的椭圆形,变形较小,椭圆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构处于安全工作状态,不会出现稳定性问题。当荷载因子为2.90时结构破坏,此时应力最大值达到抗压极限强度,且出现较大的变形,椭圆度达到了2.23%,远远超过了规范要求,且此时混凝土单元出现大面积失效,而螺栓的最大轴向应力仅为屈服极限的20%,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在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混凝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管片 接触 实体-螺栓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搭接界面应力分析及强度预测方法
19
作者 刘运林 汪谱庆 +2 位作者 刘畅 陶俊伟 郭栋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钢筋搭接连接的可靠性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整体性的关键。钢筋搭接界面应力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劈裂应力与黏结应力,这两种应力达到材料强度的先后决定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钢筋搭接界面极限应力受到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 钢筋搭接连接的可靠性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整体性的关键。钢筋搭接界面应力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劈裂应力与黏结应力,这两种应力达到材料强度的先后决定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钢筋搭接界面极限应力受到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钢筋搭接长度、钢筋搭接间距等因素影响,其中搭接间距这一影响因素并未完全探明。因此,有必要确定合适的强度预测方法,如理论分析模型或拟合回归方程,对钢筋搭接黏结强度进行合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搭接连接 极限承载力 装配式建筑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板装配拼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操礼林 李爱群 +7 位作者 谢洪恩 林日长 焦常科 潘志宏 杜定发 秦道益 金来建 沈顺高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3-1258,共6页
提出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板一种新的横向拼接节点构造,对9根新型横向连接预制板试件进行试验研究与承载力分析,量测并分析试件的荷载、挠度及应变,观测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和破坏过程.试件的破坏形态包括弯曲破坏、受剪破坏及轴... 提出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板一种新的横向拼接节点构造,对9根新型横向连接预制板试件进行试验研究与承载力分析,量测并分析试件的荷载、挠度及应变,观测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和破坏过程.试件的破坏形态包括弯曲破坏、受剪破坏及轴向拉伸破坏等形式.试验表明,该新型横向连接节点连接可靠,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对新型横向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以及受拉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板 拼接节点 破坏形态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