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ebral complications after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A case report
1
作者 Chao Han Zhan-Yun Ren +1 位作者 Zhen-Huan Jiang Yi-Feng Lu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25年第13期29-34,共6页
BACKGROUND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surge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e past decade.Continuous epidural space irrig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principal reason for cerebr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BACKGROUND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surge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e past decade.Continuous epidural space irrig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principal reason for cerebr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UBE surgery.We present a case of mental symptoms during the general anesthesia awakening period due to pneumocephalus.CASE SUMMARY A 70-year-old woman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underwent UBE surgery stabl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Uncontrollable hypertension occurred immediately after transfer to the postoperative care unit,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heart rate and tachypnea.During the recovery process,the patient responded to external stimuli but was confused and unable to complete command actions.Neck stiff-ness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uscle strength on the left side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de-cerebrate rigidity.An urgent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showed pneumocephalus compressing the brainstem.After receiving analgesia and sedation treatment,the patient was conscious three hours later and recovered rapidly.She was discharged on the fifth postoperative day and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with no surgical or brain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Cerebral complications emerging during the general anesthesia awakening period following UBE surgery are not entirely due to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Pneumocephalus induced by dural injury may also be a potential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 Cerebral complication PNEUMOCEPHALUS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robot combined with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ology:A case report
2
作者 Yan-Dong Liu Duo-Fang Xu +4 位作者 Qiang Deng Yan-Jun Zhang Tie-Feng Guo Ran-Dong Peng Jun-Jie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7期3235-3242,共8页
BACKGROUND This reported procedure combines the orthopedic surgical robot with the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utilizing the UBE's wide viewing field and operating space to perfo... BACKGROUND This reported procedure combines the orthopedic surgical robot with the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utilizing the UBE's wide viewing field and operating space to perform minimally invasive decompressive fusion of the lesioned segment,and the orthopedic surgical robot's intelligence and precision to perform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lacement.The advancement of this procedure lies in the superposition of advantages and offsetting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new technologies,and the maximum effect of treatment is achieved with maximum minimization of invasiveness and precision under the monitoring of imaging instruments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patients,and this review reports a case of multiple-segment lumba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via robot-assisted UBE for reference.CASE SUMMARY A 44-year-old patient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Combining various clinical data,we diagnosed the patient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radiculopathy,lumbar spondylolisthesis,and lumbar spinal stenosis.We developed a surgical plan of"UBE decompression+UBE-LIF+orthopedic surgery robot-assisted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for internal fixation".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 We present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multiple-segment lumba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via robot-assisted UB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Therefore,the technique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edic robot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Decompression fusion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scopic Thyroid Lobectomy via Axillary-Breast-Shoulder Approach versus Open Thyroid Lobectomy 被引量:1
3
作者 Donyarat Reunmarkkaew Pichit Sittitrai 《Surgical Science》 2018年第1期8-16,共9页
Introduc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thyroid lobectomy via axillary-breast-shoulder approach (ET via ABS) with a conventional open thyroid lobectomy (OT). Methods:... Introduc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thyroid lobectomy via axillary-breast-shoulder approach (ET via ABS) with a conventional open thyroid lobectomy (OT).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20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benign thyroid nodules were treated with ET via ABS and another 2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 OT.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ai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ccurred between groups except the mean ages of the OT group and the ET via ABS group were 55 and 44 years, respectively (p = 0.015).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almost the same in both groups (116 min in the OT group and 114 min in the ET via ABS group).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T group than in the ET via ABS group (p = 0.042) but postoperative drainage was detected more in the ET via ABS group (p p = 0.026). The hospital stay was three days in OT group and four days in ET via ABS group (p = 0.909).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matoma, hoarseness, dysphagia, and prolonged subcutaneous emphysema were detected only in the ET via ABS group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More pati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treatment in the ET via ABS group than in the OT group. Conclusion: The ET via ABS is as safe and effective as the OT for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thyroid nodules. With less early postoperative pain and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thi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pproa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ho concern about cosmetic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xillary-Breast-Shoulder APPROACH unilateral Thyroid Nod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应激指标及激素水平影响的比较
4
作者 赵墨 翟书鹏 +1 位作者 李宇船 周国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276-278,303,共4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4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免疫功能...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4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免疫功能、激素水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各应激反应指标、激素水平、CD8+均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显微镜手术,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肿瘤全切率更高、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对垂体瘤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有效地降低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 显微镜手术 内镜手术 应激反应 激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
作者 林劲华 杨裕豪 +4 位作者 林振 查丁胜 李镇宏 郑力恒 吴昊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双通道(PELD、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计算机分别检索不同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关于UBE与PELD治疗LDH的临床对照试验。通过RevMan 5.4软件对提取出的数据进...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双通道(PELD、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计算机分别检索不同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关于UBE与PELD治疗LDH的临床对照试验。通过RevMan 5.4软件对提取出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有: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并发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透视次数。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纳入1089名患者,其中UBE组纳入536例患者,PEID组纳入553例患者。UBE组术后1~3个月腰痛VAS评分[WMD=0.21,95%CI(-0.14,0.29),P<0.01],术后1~3个月下肢痛VAS评分[WMD=0.12,95%CI(0.01,0.23),P=0.03],术后1周ODI[WMD=4.04,95%CI(0.73,7.34),P=0.02],术后1~3个月ODI[WMD=-0.71,95%CI(-1.36,-0.06),P=0.03],术后至少6个月的ODI[WMD=-0.69,95%CI(-1.25,-0.14),P=0.01],术后脑脊液漏[OR=2.96,95%CI(1.05,8.37),P=0.04],髓核残留[OR=0.25,95%CI(0.08,0.77),P=0.01],手术时长[WMD=22.06,95%CI(12.86,31.26),P<0.01],术中出血量[WMD=43.91,95%CI(24.70,63.12),P<0.01],术后住院时间[WMD=2.03,95%CI(0.82,3.24),P=0.001],其余纳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BE与PELD技术都是治疗LDH行之有效的微创术式,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然而UBE技术需要克服学习曲线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META分析 临床疗效 微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马恩腾 周奕洁 +2 位作者 赵加庆 王大巍 耿晓鹏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5年第1期209-214,21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ACDF)与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老年CSM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ACDF)与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老年CSM患者,其中23例行MOEA-ACDF治疗(设为MOEA-ACDF组),20例行M-ACDF治疗(设为M-ACDF组)。采用单因素比较评估MOEA-ACDF及M-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M-ACDF组相比,MOEA-ACDF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颈托摘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明显减小(P<0.05)。2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影像测量上,2组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OEA-ACDF组压迫物残余率减小(P<0.05)。结论MOEA-ACDF及M-ACDF均可有效治疗CSM,但MOEA-ACDF可能是创伤更小、术后压迫物残余更少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脊髓型颈椎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系统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内镜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陈康 何仁建 +1 位作者 罗园超 杨富国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共纳入51例,采用UBE技术治疗;B组共纳入48例,采用PEID治疗。记录两组病例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均发生因硬膜囊撕裂1例,无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种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及PEI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PEID并发症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 老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观察
8
作者 陶瑜晶 叶丙霖 +6 位作者 桑廷瑞 陈伟国 赵恒 张万乾 谢芋涛 任毅 杨建霞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下UBE-TLIF手术治疗LSS患者32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男15例,...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下UBE-TLIF手术治疗LSS患者32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男15例,女17例,责任阶段为L_(2-3)患者7例,L_(3-4)患者6例,L_(4-5)患者10例,L_(5)-S_(1)患者9例,平均病程(39.24±12.15)个月,平均年龄(63.00±7.21)岁。对手术时长、患者下地活动起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予以记录。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60~220)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 mL;术后下床时间6~48 h,中位时间27 h。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硬膜撕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出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3 d、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改良ODI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优17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3.7%。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复发。结论采用UBE-TLIF具有手术操作灵活、视野清晰、术中探查范围广、创伤小的优点,可有效进行椎管减压,是治疗LSS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D与PE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9
作者 吕岩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龙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49,UBED)和B组(n...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龙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49,UBED)和B组(n=49,PELD)。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腰背部、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背部、腿部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ODI评分低于B组,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D与PELD技术治疗LDH的均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而与PELD相比较,UBED治疗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好,但UBED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 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张同昱 张玉民 王献印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和单通道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94例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双通道组(UBE)和参考组(PELD),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参考组相比,双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切...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和单通道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94例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双通道组(UBE)和参考组(PELD),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参考组相比,双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长,X线透视次数较少,术中失血量较高(P<0.05)。两组的VAS评分、ODI指数、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治疗LDH的效果、安全性与PELD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单通道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邹玉彬 谢建新 +4 位作者 王金鑫 徐丹枫 吴冰 阮杨光 何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组(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43例)和PTE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8例)。比较...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组(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43例)和PTE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DI评分: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PTED均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可靠的微创方法,均可实现腰椎管减压,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2
作者 王娟 余晶晶 胡晨辰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90例老年LDH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UBE组(n=45)与开放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90例老年LDH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UBE组(n=45)与开放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腰椎侧弯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B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缩短(P<0.05);UBE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放组延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ODI、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冠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1 d、3个月的VAS评分较开放组均降低(P<0.05)。住院期间,UB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UBE技术治疗老年LDH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但UBE技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行性脊柱侧弯 腰椎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在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滑脱手术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13
作者 耿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滑脱手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镇江三五九医院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及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均给予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滑脱手...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滑脱手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镇江三五九医院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及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均给予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滑脱手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行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硬膜外血肿)发生风险。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环境、护理文书、行为规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理护理、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安全管理评分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在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腰椎滑脱手术中有助于改进手术相关指标,减轻疼痛并增强腰椎功能,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 腰椎滑脱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14
作者 徐海亮 丁亚杰 王青梅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兰考第一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收入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均31例。对照组使用全椎板切除术,研究组... 目的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兰考第一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收入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均31例。对照组使用全椎板切除术,研究组使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痛程度、疼痛情况以及腰椎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8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时,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功能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脂肪浸润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海 庄皓翔 +2 位作者 苏楠 杨雍 费琦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科室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89例。根据腰椎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分为三组:A组22例(正常),0%~...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科室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89例。根据腰椎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分为三组:A组22例(正常),0%~10%脂肪浸润;B组36例(轻微),10%~50%脂肪浸润;C组31例(严重),>50%脂肪浸润。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方面,三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C组术后3 d的腰痛VA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均显著高于A、B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Fischgrund标准结果显示,优39例,良39例,可11例,优良率为87.6%,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严重的腰椎退变患者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手术,其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恢复相对较慢,但对总体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脂肪浸润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微创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技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静 仲蓉 +2 位作者 张进 蒋鹏 吴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6期118-122,136,共6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6...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63例。丙泊酚组使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瑞马唑仑组使用瑞马唑仑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 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及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全麻诱导前1 min(T_(0))、诱导后1 min(T_(1))、插管后1 min(T_(2))、手术开始后1 min(T_(3))及内固定植入时(T_(4))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拔管后5 min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 d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低血压及术后7 d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及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HR低于T_(0)时;T_(2)时高于T_(0)~T_(1)时;T_(3)时低于T_(0)、T_(2)时;T_(4)时高于T_(1)、T_(3)时,低于T_(2)(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MAP低于T_(0)时;T_(2)时高于T_(1)时;T_(3)时低于T_(0)~T_(2)时;T_(4)时低于T_(0)~T_(2)时,高于T_(3)时(P<0.05)。T_(3)~T_(4)时,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马唑仑组术后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RAS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QoR-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瑞马唑仑组QoR-15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 术后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对气滞血瘀型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椎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元龙 宋寒冰 +5 位作者 张伟 吕金柱 朱求亮 娄云龙 章学超 章重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40-46,共7页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对气滞血瘀型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椎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的气滞血瘀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对气滞血瘀型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椎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的气滞血瘀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元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椎体结构指标(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腰椎功能相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间歇性跛行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P<0.05)。术后第14天,2组血清TNF-α、MCP-1、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MCP-1、IL-1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2组血清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PT、APTT、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观察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2组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2组VAS、ODI、间歇性跛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ODI、间歇性跛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与对照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可有效缓解气滞血瘀型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改善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气滞血瘀型 复元活血汤 腰椎功能 椎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UBE技术与常规PELD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海波 李亚龙 安帅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该院2019...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该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开展脊柱内镜减压术的73例LSS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UBE组42例,均选择UBE减压术;PELD组31例,均选择PELD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疗效和椎管减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脊柱内镜减压术,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PELD组(P<0.05)。UBE组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PELD组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1年时的优良率为92.9%,PELD组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硬膜囊横截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且UBE组患者术后的硬膜囊横截面积及其术后增加值均显著大于PELD组(P<0.05)。结论 PELD和UBE手术均是治疗LSS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减压术式,但UBE手术减压更为彻底,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艳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6-2928,共3页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GUA)与开放甲状腺手术(O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甲状腺手术组(OT组,82例)、无充...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GUA)与开放甲状腺手术(O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甲状腺手术组(OT组,82例)、无充气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组(GUA组,57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并发症等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总淋巴结数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GUA组住院时间比OT组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UA组较OT组疼痛评分低、美容满意度评分高、瘢痕自我关注度评分低(P<0.05)。结论GU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地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满足患者对美容的需求,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 开放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