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FRICTION ANALYSIS AND STRESS OSCILLATION SUPPRESSION WITH A SIMPLE INTERFACE ELEMENT
1
作者 Lei Xiaoya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0年第1期33-41,共9页
A simple interface element for analyzing contact friction problems is developed. Taking nodal displacements and contact stresses as unknowns, this element can simulate frictional slippage, decoupling and re-bonding of... A simple interface element for analyzing contact friction problems is developed. Taking nodal displacements and contact stresses as unknowns, this element can simulate frictional slippage, decoupling and re-bonding of two bodies initially mating or having gaps at a common interface.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load incremental theory. The geometric and static constraint conditions on contact surfaces are treated as additional conditions and are included in stiffness equations. This simple ele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implementation into standard finite element programs and fast speed for convergence as well as high accuracy for stress distribution in interface. Undesirable stress oscillations are also investigated whenever large stress gradients exist over the contact surfaces. Exact integration or the conventional Gauss integration schem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polation function matrix of the interface element is found to be the source of the oscillations. Eigenmod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tress behavior of an interface element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the Newton-Cotes integration scheme. Finally, the test example of a strip footing problem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friction interface element stress oscillation eigenmod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复杂裂隙网络岩质边坡三维稳定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玉福 刘建设 +1 位作者 龚文平 李馨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7,共5页
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控于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二维稳定性计算结果往往忽略结构面切割的空间效应,无法准确反映其真实稳定性情况。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提出了考虑复杂裂隙网络分布的岩质边坡三维稳定性计算方法,该模拟方法假定... 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控于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二维稳定性计算结果往往忽略结构面切割的空间效应,无法准确反映其真实稳定性情况。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提出了考虑复杂裂隙网络分布的岩质边坡三维稳定性计算方法,该模拟方法假定岩体由岩块和裂隙面组成,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无厚度摩擦接触界面单元模拟,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得岩质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及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分析含多条裂隙面三维边坡稳定性;二维平面应变模型无法准确反映真实三维边坡失稳问题,忽略三维效应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易出现过于保守设计的情况;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小前处理网格剖分难度,对于解决含复杂裂隙网络岩质边坡三维数值模拟问题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裂隙网络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三维模型 无厚度摩擦接触界面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摩擦单元的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87
3
作者 雷晓燕 杜庆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32,共10页
本文在Katona的基础上提出以新接触摩擦单元直接取节点接触应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模拟两物体间的摩擦滑动、张开和闭合过程。接触单元的几何和静力约束条件在刚度方程中作为补充方程。运用虚位移原理导出了适用的等效单元刚度-约... 本文在Katona的基础上提出以新接触摩擦单元直接取节点接触应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模拟两物体间的摩擦滑动、张开和闭合过程。接触单元的几何和静力约束条件在刚度方程中作为补充方程。运用虚位移原理导出了适用的等效单元刚度-约束矩阵,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称化方法,使该单元具有容易与标准有限元程序联接和计算稳定的优点。计算的结果与理论解非常吻合。作为应用实例,还研究了节理对混凝土坝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节理 接触摩擦单元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中的接触力元 被引量:5
4
作者 黎勇 冯夏庭 +1 位作者 栾茂田 王泳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12-1115,共4页
阐述了多体系统中物体间的相对距离、接触的类型及其接触方式的判断法则,建立了物体间接触的力学控制方程及接触的传递与转换的实现方法·基于广义有限单元的物理覆盖的接触,以Coulomb摩擦接触准则为基础建立了接触力元,当非连续界... 阐述了多体系统中物体间的相对距离、接触的类型及其接触方式的判断法则,建立了物体间接触的力学控制方程及接触的传递与转换的实现方法·基于广义有限单元的物理覆盖的接触,以Coulomb摩擦接触准则为基础建立了接触力元,当非连续界面上的应力状态不违背Coulomb摩擦接触准则时,两侧的广义有限单元接触在一起,具有连续性;当非连续界面上的应力状态违背Coulomb摩擦接触准则时,两侧的广义有限单元具有非连续性,将产生相互滑移或脱离,分别相当于切向流动和法向流动·它可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合理地处理多体间的接触提供了力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 计算力学 多体系统 接触力元 界面 摩擦接触 广义有限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土机理与加筋补强地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再强 陈存礼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0-133,共4页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加筋补强地基进行了模拟数值分析.在分析中采用了接触单元模拟土与土工织物之间的界面特性,并采用梁单元来模拟土工织物.通过对拉拨试验的模拟以及陕西某电厂灰场应急灰坝的有限元分析,证明分析方法符合实际.
关键词 加筋补强地基 接触单元 拉拨试验 变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接触单元在粘钢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志平 杨林德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024-1027,共4页
通过采用ANSYS中摩擦接触中的面-面接触单元对粘钢加固梁和双向板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粘钢加固梁的界面应力分布和解析解进行对比以及粘钢加固双向板的弯矩、剪力分布和差分解进行对比,其结果均较吻合;有限元结果表明:沿粘结剂和混凝土... 通过采用ANSYS中摩擦接触中的面-面接触单元对粘钢加固梁和双向板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粘钢加固梁的界面应力分布和解析解进行对比以及粘钢加固双向板的弯矩、剪力分布和差分解进行对比,其结果均较吻合;有限元结果表明:沿粘结剂和混凝土交界面的应力与沿钢板和粘结剂交界面的应力分布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接触 有限元方法 粘钢 界面应力分布 弯矩和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材料悬臂梁孔边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清 盖秉政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68-571,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双材料悬臂梁孔边界面裂纹问题.在界面裂纹尖端的周围,使用了由8节点二维等参单元退化而产生的四分之一节点奇异单元来模拟裂尖应力的奇异性.在有限元分析中,考虑了裂纹面的接触作用.应用最小二乘... 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双材料悬臂梁孔边界面裂纹问题.在界面裂纹尖端的周围,使用了由8节点二维等参单元退化而产生的四分之一节点奇异单元来模拟裂尖应力的奇异性.在有限元分析中,考虑了裂纹面的接触作用.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Ⅱ型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结果表明:孔的尺寸对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面接触压力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减少.忽略裂纹面的摩擦作用,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可能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裂纹 接触 摩擦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雷晓燕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6,共10页
本文在Katona ̄[2]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接触摩擦单元。这种单元能够模拟具有初始裂缝或无初始裂缝两物体间的摩擦滑动、张开和闭合过程。运用虚位移原理和结合考虑接触面上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接触摩擦问题增量形式的... 本文在Katona ̄[2]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接触摩擦单元。这种单元能够模拟具有初始裂缝或无初始裂缝两物体间的摩擦滑动、张开和闭合过程。运用虚位移原理和结合考虑接触面上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接触摩擦问题增量形式的有限元刚度矩阵和荷载向量。在程序设计中,这种新单元可用标准的有限元集成规则组装到有限元程序中。作为实际应用的例子,文章研究了轮轨相互作用问题,并与不考虑接触摩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文中提出的单元是有效的,具有算法简单和收敛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机关系 接触摩擦单元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单元分析黏钢加固的界面应力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志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文章通过采用ANSYS中面-面接触单元对黏钢加固梁和双向板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黏钢加固梁的界面应力分布和解析解进行对比以及黏钢加固双向板的弯矩、剪力分布和差分解进行对比,其结果均较吻合;有限元结果表明应力在黏结层变化很大,对沿... 文章通过采用ANSYS中面-面接触单元对黏钢加固梁和双向板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黏钢加固梁的界面应力分布和解析解进行对比以及黏钢加固双向板的弯矩、剪力分布和差分解进行对比,其结果均较吻合;有限元结果表明应力在黏结层变化很大,对沿着黏结剂和混凝土交界面的应力和沿着钢板和黏结剂交界面应力并不相同,在混凝土界面的应力远大于钢板界面的应力,而所有的解析解都假设沿黏结层厚度方向应力均匀分布,因而无法得到黏接层和钢板界面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接触 有限元方法 黏钢 界面应力分布 弯矩和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硬质合金微槽车刀刀——屑接触摩擦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宏婉 袁森 +2 位作者 陈海虹 任仲伟 占刚 《工具技术》 2018年第10期67-71,共5页
刀—屑接触界面的应力应变状态对金属切削过程尤其是刀具的摩擦磨损研究有着重要影响,摩擦模型是该区域应力应变的数学表达形式。本文基于有限元仿真平台,重点分析微槽车刀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界面的摩擦状态,确定出刀—屑接触总长度... 刀—屑接触界面的应力应变状态对金属切削过程尤其是刀具的摩擦磨损研究有着重要影响,摩擦模型是该区域应力应变的数学表达形式。本文基于有限元仿真平台,重点分析微槽车刀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界面的摩擦状态,确定出刀—屑接触总长度和内外摩擦区各自的范围,对比分析了原车刀和微槽车刀的刀—屑接触界面摩擦状态,从而获得两车刀相应的摩擦模型。研究发现:微槽的置入使得刀—屑粘结摩擦区长度缩短,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第二变形区内的主要发热区缩小,进而发热量也相应减小。研究结果为金属切削过程刀—屑接触摩擦模型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微槽车刀 刀—屑接触界面 摩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