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选收期刊标准最新资料介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劲薇 李成 袁培国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7-118,共2页
世纪之交摆在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面前的课题是:如何有效地促成一批国内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得放弃以往惯用的期刊评估模式,了解和认识国际权威检索编辑出版机构的运作方式和收入期刊的原则。当今国际上最... 世纪之交摆在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面前的课题是:如何有效地促成一批国内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得放弃以往惯用的期刊评估模式,了解和认识国际权威检索编辑出版机构的运作方式和收入期刊的原则。当今国际上最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由总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期刊标准 最新资料 引文分析 我国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编辑出版 同行评审 选择期刊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一个有待破解的悖论——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1,共21页
近年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热议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对必要性的肯定和对有效性的怀疑常集于论者一身,意味着有悖论隐藏其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竞争与对抗加剧、国家科研投入大增、量化排行榜走红、出版商大肆介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学... 近年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热议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对必要性的肯定和对有效性的怀疑常集于论者一身,意味着有悖论隐藏其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竞争与对抗加剧、国家科研投入大增、量化排行榜走红、出版商大肆介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学术期刊平添了学术评价的基础、行政权力的依凭、商业利益的来源等新标签。面对如此变局,欧美学界的应对就是推行匿名审稿制,对内维护学术发表的公平,对外阻隔各种权力的侵蚀,与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并无必然关联。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不尽相同的背景下,匿名审稿制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升期刊质量、促进评价改革、改善学术生态、重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直至指望它祛除科研体制“痼疾”。但这些期望,大多是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必备的条件,于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匿名审稿制悖论”——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的条件需要匿名审稿制的有效结果来创造。该悖论并非真悖论,只是在特定的学术生态中现身,而对匿名审稿制基本意义——看得见的公平的遮蔽、对评判标准——提升质量抑或维护公平的错位,造成了该悖论的无解。若能恢复其被遮蔽的意义,从看得见的公平出发,逐步改善学术生态,则有望解悖。匿名审稿制只是同行评议的一个缩影,匿名审稿制悖论何尝不是同行评议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匿名审稿 学术期刊 学术评价 学术共同体 匿名审稿制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收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险思考
3
作者 唐庆霞 王健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4,共6页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讲,风险收益通常主要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所带来的超出正常投资收益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风险收益 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 不确定性 社会进程 风险因素 超额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取教训 办好学报 被引量:1
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1年第4期1-1,共1页
本刊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朔的几个理论问题》(以下简称《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和来稿,对《几个理论问题》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们指出文章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本刊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朔的几个理论问题》(以下简称《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和来稿,对《几个理论问题》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们指出文章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歪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性质,违背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超出了百家争鸣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造 学报 社会主义制度 四项基本原则 错误观点 党的性质 百家争鸣
原文传递
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排行榜谈起 被引量:83
5
作者 朱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159,共11页
近年来,每一新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布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强烈震动,"以刊评文"盛行使学术评价的危机正在显现。危机的表象是被异化和简化成排行榜的学术评价大行其道,在危机的背后是评价... 近年来,每一新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布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强烈震动,"以刊评文"盛行使学术评价的危机正在显现。危机的表象是被异化和简化成排行榜的学术评价大行其道,在危机的背后是评价机构与评价对象间双重的信息不对称,危机的后果则是学术批评的式微与学术诚信的缺失。面对危机,却难觅具有操作性的"以刊评文"的替代方案。尽管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基本已成学界共识,但如何才能体现公正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学术民主,由学术共同体的代表根据"民意"来进行评价,并有效地接受学术共同体的监督。因此,表达"民意"和进行监督的平台至关重要,最合适的平台无过于学术期刊。真正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平台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专题)边界清晰、开放、通畅传播这三个特征,而目前却鲜有这样的平台。因此,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的综合性期刊占据多数的现状,建立起以开放的专业(专题)期刊为主并能通畅传播的学术期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核心期刊 “以刊评文” 学术共同体
原文传递
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热潮的冷思考
6
作者 朱剑 《新华文摘》 2009年第23期156-162,共7页
学术国际化与学术体制 何谓“学术国际化”?笔者没有找到现成的定义。按照“国际化”的逻辑,因为学术研究也是以知识产品(专著、论文、报告等)的形式呈现其最终成果的,所以,以科学的方法、普世的价值观念、无障碍的语言、规范的... 学术国际化与学术体制 何谓“学术国际化”?笔者没有找到现成的定义。按照“国际化”的逻辑,因为学术研究也是以知识产品(专著、论文、报告等)的形式呈现其最终成果的,所以,以科学的方法、普世的价值观念、无障碍的语言、规范的样式在国际公共学术平台上展示和交流学术研究过程及其创新成果,能为国际学术界所接受或应用,这应该就是学术国际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国际化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评价 学术期刊 冷思考 学术研究 科学的方法 国际学术界
原文传递
《金融的逻辑》书评:两篇——美式金融手段来龙去脉
7
作者 郑作时 《新华文摘》 2009年第23期162-162,共1页
作为陈志武的读者,我已经不是头一次读他的作品了。他的“为什么”系列书中,我渎了相当多的作品。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以“为什么”为题,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世界的好奇和追问,考... 作为陈志武的读者,我已经不是头一次读他的作品了。他的“为什么”系列书中,我渎了相当多的作品。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以“为什么”为题,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世界的好奇和追问,考验着想象力与真知的边界。但显然,《金融的逻辑》一书,才体现陈志武作为金融学家的真正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手段 逻辑 美式 书评 养儿防老 金融学家 陈志武 中国人
原文传递
“三大核心”:拿什么来取而代之
8
作者 朱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3期189-190,共2页
所谓“三大核心”,一般指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制作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以及南京大学社科评价中心制作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 所谓“三大核心”,一般指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制作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以及南京大学社科评价中心制作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与评价机构的“缠斗”已不下20年,之所以至今难分胜负,是因为评价机构有着自己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更因为其以排行榜为主要形式的产品(“三大核心”)满足了行政权力的偏好,得到了行政权力事实上的采信,成功地将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议驱逐出了评价领域;但评价机构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因为专业能力的缺乏,其理论、数据和算法及结果都有经不起推敲之处,更因为其排行榜在学术评价实践中的运用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锲而不舍的抵制和讨伐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动力和炮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 社会科学评价 评价机构 评价中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