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Fenton法处理制药中间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清松 张艳 +3 位作者 李瑞萍 张艺 黄应平 李莉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电-Fenton法对麻醉药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1-苄基-4-氨甲酰基-4-苯胺基哌啶(简称酰胺,AMIDE)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的模式下,当pH为3、电解电压为3 V、投加H_2O_2浓度为10 mmol/L时,室温... 采用电-Fenton法对麻醉药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1-苄基-4-氨甲酰基-4-苯胺基哌啶(简称酰胺,AMIDE)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的模式下,当pH为3、电解电压为3 V、投加H_2O_2浓度为10 mmol/L时,室温下电解浓度为20 mg/L的酰胺废水60 min后,酰胺的去除率高于99%,TOC去除60%。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HPLC检测酰胺的降解产物,说明电-Fenton法能使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环结构破坏,快速而完全地转化为小分子,但不能使其全部矿化。本研究可为电-Fenton法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Fenton法 阳极氧化 制药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酶法处理麦秆木质纤维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栋 龚大春 +3 位作者 田毅红 曾晶 李德莹 黄应平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2期50-53,共4页
试验研究了稀硫酸常压预处理对纤维素酶水解麦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秆在温度为8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4%、固液比(质量体积比,g/ml,下同)为12∶5的条件下水解4 h,再在温度为50℃、pH值为5.2、酶量/干物质为25 FPU/g、MgSO4/干物质... 试验研究了稀硫酸常压预处理对纤维素酶水解麦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秆在温度为8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4%、固液比(质量体积比,g/ml,下同)为12∶5的条件下水解4 h,再在温度为50℃、pH值为5.2、酶量/干物质为25 FPU/g、MgSO4/干物质为0.1 mg/g条件下水解12 h,葡萄糖得率为34.5%。经酸法—酶法处理的麦秆比未经酸处理直接酶解的麦秆的葡萄糖得率提高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酸预处理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麻醉药品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艺 李义勇 +3 位作者 李瑞萍 黄应平 贾漫珂 李莉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0-784,共5页
从宜昌人福药业废水处理池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麻醉药芬太尼衍生物合成废水的菌株M1,经过对其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并对其降解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反萃取后水相(COD... 从宜昌人福药业废水处理池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麻醉药芬太尼衍生物合成废水的菌株M1,经过对其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并对其降解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反萃取后水相(COD为22 550 mg/L)的稀释倍数为10时,M1降解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富集培养液用量3%,最佳菌悬液(3 g菌丝体/菌悬液)接种量10%,经过大约6 d的降解,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97%,最终COD值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0 mg/L)。此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生物降解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龚大春 田毅红 +2 位作者 李德莹 龚美珍 涂志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近年来以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乙醇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使纤维素乙醇的开发更具商业化前景。重点介绍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原料预处理方法、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法降解、有效可靠的发酵菌种的选育及木质纤维素乙醇制备工艺... 近年来以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乙醇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使纤维素乙醇的开发更具商业化前景。重点介绍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原料预处理方法、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法降解、有效可靠的发酵菌种的选育及木质纤维素乙醇制备工艺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堆素 生物乙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风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苏香萍 胡格华 +3 位作者 吴军 邹坤 郭志勇 龚大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对排风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研究其内生真菌抗菌活性。方法先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分离纯化排风藤内生真菌,然后依据《微生物分类学》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最后用牛津杯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实验。结果从排风藤的果、叶、... 目的对排风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研究其内生真菌抗菌活性。方法先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分离纯化排风藤内生真菌,然后依据《微生物分类学》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最后用牛津杯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实验。结果从排风藤的果、叶、茎中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即丝核菌属11种,青霉属2种,曲霉属2种,地霉属1种,枝孢属1种和根霉属1种。结论 18株内生真菌中有两个菌株的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较强,为获得具有药效活性的化合物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风藤 内生真菌 分离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苏香萍 龚大春 +1 位作者 陈国华 周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0-3332,共3页
目的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方法从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个方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 目的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方法从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个方面,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混合菌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接种比例为1∶1.0,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为1∶3.0,发酵时间为4 d,装量为50 ml/1000ml三角瓶。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FPA酶活、CMC酶活、β-G酶活分别:5.29,9.33,49.91 IU/ml,分别是单菌发酵的2.28~2.47倍、2.39~2.45倍、1.38~2.09倍。结论混合菌发酵产生的各酶活性均高于各种菌单独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黑曲霉 混合发酵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格华 苏香萍 +3 位作者 潘虹 李洋 龚大春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99-102,109,共5页
目的:从三峡地区丘陵地带采集样品中分离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以刚果红为显色剂,采用CMC-Na固体培养基初步筛选产酶的微生物,然后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经过单因素实... 目的:从三峡地区丘陵地带采集样品中分离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以刚果红为显色剂,采用CMC-Na固体培养基初步筛选产酶的微生物,然后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该菌珠的产酶条件.结果: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X3),经初步鉴定其为曲霉属,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h、初始pH值6、装量为15mL/250mL三角瓶.在此条件下FPA酶活为2.413IU/mL、CMC酶活为2.406I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10.633IU/mL,分别是菌株X3初始酶活的1.04倍、2.20倍和1.19倍.结论:通过产酶条件优化后,菌株X3各酶活分别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筛选分离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梅朋森 张丽萍 +2 位作者 潘家荣 王奇 黄应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18-722,共5页
本文综述了土壤在环境处理中应用研究的进展。介绍土壤作为环境污染物处理材料在吸附、絮凝、催化等功能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土壤作为催化功能材料的高级氧化体系对污染物的降解;并就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引用文献49篇。
关键词 土壤 污染治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酶催化酯化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龚美珍 田毅红 +3 位作者 李德莹 赵国振 曾晶 龚大春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85,共4页
采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油酸与甲醇进行甲酯化反应合成生物柴油。通过考察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进程,确定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研究酶的用量、反应时间、催化介质有机溶剂、底物甲醇的抑制、水分的抑制和两种底物... 采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油酸与甲醇进行甲酯化反应合成生物柴油。通过考察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进程,确定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研究酶的用量、反应时间、催化介质有机溶剂、底物甲醇的抑制、水分的抑制和两种底物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过程的影响,得到酯化工艺的最佳条件是:在石油醚体系中,4%wt固定化脂酶,温度为40℃,油酸与甲醇摩尔比为1∶1.5,甲醇分3次流加,反应时间为24h,酯化率可以达到95%。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仍具有90%的转化率。酯化后产物经气质联用仪分析,脂肪酸甲酯的纯度可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定化脂肪酶 油酸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钨稀土杂多酸盐催化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大春 田毅红 +1 位作者 黄和 周百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1,共4页
在乙醇蒸气空速为50h^(-1)、反应温度170℃条件下,稀土杂多酸盐YbSiW_(12)O_(40)·13H_2O催化乙醇脱水性能最好,转化率84.6%,选择性99%,催化剂连续使用600min仍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通过红外和TG-DTA手段对催化性能最好的十二钨... 在乙醇蒸气空速为50h^(-1)、反应温度170℃条件下,稀土杂多酸盐YbSiW_(12)O_(40)·13H_2O催化乙醇脱水性能最好,转化率84.6%,选择性99%,催化剂连续使用600min仍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通过红外和TG-DTA手段对催化性能最好的十二钨稀土杂多酸盐YbSiW_(12)O_(40)·13H_2O进行了初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钨稀土杂多酸盐 热稳定性 乙醇脱水 生物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香萍 龚大春 +1 位作者 陈国华 周媛 《酿酒科技》 2010年第9期21-24,共4页
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以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因素为考察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 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以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因素为考察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接种比例为1∶1、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为1∶3.0、发酵时间为4 d、装量为50 mL/1000 mL三角瓶。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FPA酶活、CMC酶活、β-G酶活分别为5.29 IU/mL、9.33 IU/mL和49.91 IU/mL,分别是单菌发酵的2.28~2.47倍、2.39~2.45倍、1.38~2.09倍。混合菌发酵产生的各酶活性均高于各种菌单独发酵产生的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黑曲霉 混合发酵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发酵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金婷 董玲玲 +2 位作者 李志军 曾晶 龚大春 《酿酒科技》 2009年第3期125-128,共4页
考察添加剂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培养基中添加油酸、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麦芽糖、羧甲基纤维素(CMC)、水杨素和水解淀粉等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油酸和1%SDS均可使酶活提高1倍以上。在木质... 考察添加剂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培养基中添加油酸、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麦芽糖、羧甲基纤维素(CMC)、水杨素和水解淀粉等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油酸和1%SDS均可使酶活提高1倍以上。在木质纤维素酶的水解过程中,在酶液中添加Mg2+、K+、Co2+、Tween80、聚乙二醇(PEG)等均对酶有激活作用;当底物浓度为30%,酶量1.0FPA/mL,PEG6000浓度0.14%,Co2+浓度为0.06%,搅拌速度120r/min条件下,能得到较高的糖浓度(85g/L)。乙醇发酵过程,发现木糖、葡萄糖单独发酵得酒精度分别为0.7g/100mL和4.3g/100mL;木糖-葡萄糖分步发酵的酒精浓度可达5.1g/100mL,而木糖-葡萄糖同步发酵得酒精浓度仅为4.4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 酶水解 糖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的发酵动力学研究与分批补料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玲玲 黄瑞 +1 位作者 郭金玲 龚大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0-1705,共6页
在里氏木霉发酵产木聚糖酶工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关于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底物消耗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并依据发酵动力学过程特点设计了分批补料方案,研究了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生物量、p H值、氨基氮、酶量等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 在里氏木霉发酵产木聚糖酶工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关于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底物消耗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并依据发酵动力学过程特点设计了分批补料方案,研究了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生物量、p H值、氨基氮、酶量等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批补料发酵可提高发酵过程的生物量,避免菌体过早衰亡,在120 h后分批补料发酵可以延长菌体产酶时间,提高单位发酵体积的发酵酶活,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木聚糖酶 发酵动力学 分批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T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昌远 黄祥平 +6 位作者 万兰芳 王昭 赵雯雯 刘亚威 毛峰 刘栓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流变相法制备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对TiO2的晶型、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流变相法制备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对TiO2的晶型、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为8.4 nm,比表面积为423.7 m2/g.光催化实验表明,样品在可见光(λ>420 nm)下反应180 min后,能将罗丹明B(RhB)降解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比表面积 锐钛矿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法—酶法处理麦秆木质纤维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曾晶 龚大春 +2 位作者 田毅红 王栋 李德莹 《农产品加工(下)》 2007年第10期7-9,21,共4页
研究了碱预处理麦草秸秆和纤维素酶酶水解碱预处理的麦草滤渣对糖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碱预处理麦草的各因素分析,以木质素去除率为目标,得到碱水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质量分数为1%,温度为90℃,时间为2.5h,固液比为1∶12。... 研究了碱预处理麦草秸秆和纤维素酶酶水解碱预处理的麦草滤渣对糖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碱预处理麦草的各因素分析,以木质素去除率为目标,得到碱水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质量分数为1%,温度为90℃,时间为2.5h,固液比为1∶12。在此条件下,碱水解后木质素的去除率为43.8%。在最佳的碱处理条件下,酶解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pH值为4.8,硫酸镁质量浓度为0.5g/L,酶用量为25FPU/g干物质,酶解纤维素的糖化率最高为80.1%。比未处理麦秆酶解的糖化率提高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碱预处理 纤维素酶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消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登霞 杨静 +2 位作者 赵小蓉 顾彦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88-94,共7页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富营养化水体中一些藻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而常规的水处理方法难以将其彻底去除.因此,研究出绿色无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效降解MCs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富营养化水体中一些藻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而常规的水处理方法难以将其彻底去除.因此,研究出绿色无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高效降解MCs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微囊藻毒素处理的方法技术,着重阐述了高级氧化技术(AOPs),包括TiO2光催化、Fenton光催化氧化法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原理与应用.引用文献5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高级氧化技术 TIO2光催化 Fenton及类Fenton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环类碱性药物在亲水作用色谱中保留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瑞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采用以高纯硅胶为色谱柱,水-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亲水作用色谱模式,通过改变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类型及浓度、酸类型、缓冲液pH值及离子强度,探讨了蒽环类碱性药物在该色谱模式下的保留机理.结果表明,在所考察条件下,溶质的保留机理主要为... 采用以高纯硅胶为色谱柱,水-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亲水作用色谱模式,通过改变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类型及浓度、酸类型、缓冲液pH值及离子强度,探讨了蒽环类碱性药物在该色谱模式下的保留机理.结果表明,在所考察条件下,溶质的保留机理主要为吸附及离子交换混合保留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 高纯硅胶 蒽环类碱性药物 保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思湖底泥污染物覆土缓释可行性研究
18
作者 赵小蓉 邵颂晶 +4 位作者 高婷 苏青青 罗玉红 刘德富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覆土法对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中污染物缓释的可行性.通过监测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浓度水平监控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过程,发现底泥覆土之后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浓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与覆土材料自身向...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覆土法对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中污染物缓释的可行性.通过监测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浓度水平监控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过程,发现底泥覆土之后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浓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与覆土材料自身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氮源、磷源和有机质浓度水平相当.结果表明,覆土可以明显抑制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因此通过覆土以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 底泥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生物转化工艺研究
19
作者 龚大春 田毅红 +3 位作者 李德莹 曾晶 李瑞平 黄应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1期41-43,共3页
采用厌氧生物转化技术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制备沼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城市生活垃圾用量为194.5g、原料与沼泥比例为1.7的条件下,4d内产气量达到2108mL,日均比产气速率为11.3mL·(g TS·d)^-... 采用厌氧生物转化技术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制备沼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城市生活垃圾用量为194.5g、原料与沼泥比例为1.7的条件下,4d内产气量达到2108mL,日均比产气速率为11.3mL·(g TS·d)^-1,甲烷含量为68.4%。厌氧生物转化过程每隔4~6d采用分批补料方式,有利于连续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厌氧生物转化 沼气 分批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君子 李方桥 +2 位作者 黄啟亮 卢君 汪淑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纳米TiO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机制以及TiO2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展望了TiO2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TiO2复合材料 光催化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