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亮亮 金桂兰 +3 位作者 彭官良 郑铁骑 邢翔飞 奚炜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0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探讨茶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茶多糖低剂量组、茶多糖高剂量组、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糖,24 h尿蛋白及血... 目的探讨茶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茶多糖低剂量组、茶多糖高剂量组、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糖,24 h尿蛋白及血清中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提取肾脏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对肾脏组织中SOD1、SOD2、SOD3、GPX1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茶多糖各剂量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下降。同时,茶多糖给药组还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内SOD、GPX活性,降低MDA含量,上调肾脏组织中SOD1和GPX1 mRNA的表达。结论茶多糖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发病过程中的生化指标,这可能与其上调SOD1、GPX1mRNA的表达,提高肾脏组织中SOD和GPX的活性以及降低MDA含量,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糖尿病肾病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地区人群CYP2C19和PON1基因型分布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奚炜 贾亮亮 +4 位作者 金桂兰 邢翔飞 彭官良 徐帮 闫喜明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6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研究宜昌地区人群CYP2C19和PON1基因型分布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就诊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266例。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2(rs4244285,c.681G>A)、CYP2C19*3... 目的研究宜昌地区人群CYP2C19和PON1基因型分布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就诊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266例。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2(rs4244285,c.681G>A)、CYP2C19*3(rs4986893,c.636G>A)、CYP2C19*17(rs12248560,c.-806C>T)和PON1(rs662)基因型。结果宜昌地区本院就诊患者CYP2C19*2、*3、*17基因主要以野生型为主,其中CYP2C19*2 GG型占比46.24%,CYP2C19*3 GG型占比87.22%,CYP2C19*17 CC型占比99.35%。PON1基因以GA型为主,占比47.74%。CYP2C19*2的3种基因型在男性和女性间分布不同(P<0.05),女性CYP2C19*2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266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度≥2患者的占比49.2%,对这部分人群临床药师给予了增加氯吡格雷使用剂量或换为替格瑞洛的用药建议。结论2018年宜昌地区在该院就诊的患者中,49.2%的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在抗血小板方案上需要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或者换药。这些患者中,女性CYP2C19*2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高于男性,因此,临床在进行治疗时需要重视这类人群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基因型 PON1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曾晓 闫喜明 赵倩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治疗性血管新生已经成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多项研究表明,补血活血类中药(如三七、丹参、降香、鸡血藤、银杏叶)、补气益气类中药(如黄芪、人参、红景天)、通络活血类中药(如葛根)和补肾固本类中药(如骨碎补)单体均有一定的促血... 治疗性血管新生已经成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多项研究表明,补血活血类中药(如三七、丹参、降香、鸡血藤、银杏叶)、补气益气类中药(如黄芪、人参、红景天)、通络活血类中药(如葛根)和补肾固本类中药(如骨碎补)单体均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多数单味中药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是通过VEGF激活下游PI3K/Akt或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银杏叶可通过JAK2/STAT3途径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丹参有效成分中的一部分可促进血管新生,另一部分可抑制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管新生 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4
作者 徐佩 付伟 +5 位作者 金桂兰 李娟 赵恒 袁梦瑚 刘东 彭官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1-2064,I0001,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的现状,对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提出建议,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其他地区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 目的了解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的现状,对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提出建议,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其他地区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明确管理重点,提出合理建议。结果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人员配备、重点环节管控、牵头单位辐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与新时期药学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结论县域医共体应通过健全管理组织、加强人才建设、完善核心制度、设立监测指标、提升辐射能力等措施,构建完善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建立对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评价和正向反馈,提升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 药事管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淫羊藿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亮亮 胡月琴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淫羊藿治疗心力衰竭(H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淫羊藿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HF的潜在治疗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淫羊藿治疗HF...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淫羊藿治疗心力衰竭(H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淫羊藿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HF的潜在治疗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淫羊藿治疗HF的“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和Metascape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及靶点富集分析。依据AutoDock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淫羊藿治疗HF的潜在有效活性成分23个,潜在作用靶点70个。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淫羊藿可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p53、Ca^(2+)及PPAR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创伤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细胞迁移正调控、细胞运动正调控等方面生物学过程。分子对接预测提示,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有6种,结合能从低到高依次为8-(3-甲基丁-2-烯基)-2-苯基色酮、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脱水淫羊藿素、8-异戊烯基黄酮,这些活性成分与PTGS2核心靶点稳定结合,从而发挥治疗HF的作用。结论:淫羊藿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淫羊藿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使用吉非替尼致肝损伤的病例分析
6
作者 徐佩 张觅 +1 位作者 熊欣 黄露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1例68岁左肺恶性肿瘤男性患者盲试吉非替尼片(250 mg,po,qd)29 d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0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93 U·L^(-1),碱性磷酸酶100 U·L^(-1),总胆红素18μmol·L^(-1),谷氨酰转肽酶60 U·L^(-... 1例68岁左肺恶性肿瘤男性患者盲试吉非替尼片(250 mg,po,qd)29 d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0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93 U·L^(-1),碱性磷酸酶100 U·L^(-1),总胆红素18μmol·L^(-1),谷氨酰转肽酶60 U·L^(-1),国际标准化比值1.81,多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符合中度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医生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对患者进行护肝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临床药师全面动态评估患者的状况,对患者肝损伤与吉非替尼进行关联性分析评价,判断患者肝损伤很可能由吉非替尼引起。临床药师针对1例盲试靶向药患者的用药开展了分析,对后续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对盲试药物作了讨论,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宜昌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娜 闫喜明 +1 位作者 陈进兵 金桂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1(ABCB1)等位基因在宜昌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其与甲氨蝶呤(MTX)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2019年6月宜昌某三甲医院基因检测室进行MTHFR C677T... 目的探讨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1(ABCB1)等位基因在宜昌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其与甲氨蝶呤(MTX)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2019年6月宜昌某三甲医院基因检测室进行MTHFR C677T、MTHFR A1298C、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检测的RA患者病例64例,回顾性分析相关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疗效的影响。结果64例RA患者中MTHFR C677T基因位点CC、CT、TT型分布频率为46.88%,40.62%,12.50%;MTHFR A1298C基因位点AA、AC、CC型分布频率为78.13%,18.75%,3.12%;ABCB1 C3435T基因位点CC、CT、TT型分布频率为51.56%,34.38%,14.06%,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MTHFR C677T、MTHFR A1298C、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未观察到明显相关性。64例RA患者中至少发生一个基因位点改变为51例,基因突变率为79.69%,基因突变的发生可能影响红细胞沉降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数值改变。结论相同地区同种疾病患者间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MTHFR、ABCB1基因多态性的改变可能与小剂量MTX的治疗效果或毒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基因多态性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8
作者 金桂兰 李雪怡 +3 位作者 王柯玉 林宁 邢翔飞 龚大春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6期9-12,共4页
目的制备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胶囊,并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CCD-RSM)法优化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15M、HPMCK100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十六醇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累积释放度(Q)与制剂漂浮性能为评价指标,采用CCD-RSM法... 目的制备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胶囊,并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CCD-RSM)法优化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15M、HPMCK100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十六醇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累积释放度(Q)与制剂漂浮性能为评价指标,采用CCD-RSM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HPMCK15M35mg,HPMCK100M100mg,PVPK3011mg,十六醇14mg。按优化的处方制得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起漂时间<1min,续漂时间>8h,Q8h>75%;Q2h,Q4h,Q8h的实测值分别为(28.8±0.7)%,(54.8±0.5)%,(79.7±1.1)%,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1.0%,3.6%,2.6%。结论经CCD-RSM法优化的处方制得的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漂浮性能良好,且能持续缓慢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螺环酮 胃漂浮缓释胶囊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累积释放度 漂浮性能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慢性心律失常使用尼非卡兰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危佳 刘艳波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尼非卡兰治疗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并研究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心脏科病房围手术期心律失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使用尼非卡兰,对照组使用胺碘酮、利多...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尼非卡兰治疗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并研究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心脏科病房围手术期心律失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使用尼非卡兰,对照组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典型药物,用于治疗电复律无效的心律失常,统计其复律效果、平均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制定给药方案。结果临床统计分析显示,对电复律无效的观察组复律百分比为64.58%(31/48),对照组复律百分比为52.08%(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统计两组平均复律时间,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副作用平均发生率观察组6.25%(3/48),少于对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非卡兰复律成功率高于其他药物,复律时间快于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慢性心律失常 尼非卡兰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梦瑚 顾鸣宇 +1 位作者 谭月晴 高君伟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663-1669,共7页
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为一类在2型糖尿病中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疗效确切、给药方便、总体耐受性好,但目前尚未被批准用于1型糖尿病。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DPP-4抑制剂可以辅助胰岛素改善血糖、保护胰岛β细... 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为一类在2型糖尿病中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疗效确切、给药方便、总体耐受性好,但目前尚未被批准用于1型糖尿病。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DPP-4抑制剂可以辅助胰岛素改善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减少胰岛素剂量,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和体质量。因此,DPP-4抑制剂可能可作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辅助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免疫机制使胰岛β细胞免受摧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 1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胰高血糖素
原文传递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危佳 宋书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治疗。...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血尿酸达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18.91±48.42)、(342.56±67.63)μ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达标率为82.5%(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4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3/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痛风 疗效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片致酮症酸中毒的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梦瑚 钱凤丹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索达格列净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收治的2例使用达格列净片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病例,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2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服用达格列净片后第6日、第1日开始无明显... 目的探索达格列净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收治的2例使用达格列净片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病例,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2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服用达格列净片后第6日、第1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服药后第7日、第6日辅助检查示酮症酸中毒,经停药、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结论达格列净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医务人员应引起重视,在高危人群中使用该类药物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片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林华清 李诗梅 +4 位作者 朱海龙 邢翔飞 奚炜 金桂兰 龚大春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8-1114,共7页
目的:通过对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的研究,建立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BAX Plus C18(100 mm×4.6 mm,3.5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A)-甲醇(B)(20∶... 目的:通过对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的研究,建立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BAX Plus C18(100 mm×4.6 mm,3.5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A)-甲醇(B)(20∶8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6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主成分与已知杂质及其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分离良好;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质量浓度分别在0.062 82~3.141μg·mL-1、0.062 46~3.12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n=6),校正因子分别为1.21和1.0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8.4%,RSD分别为1.6%和5.1%;检测重复性(n=6)RSD分别为1.2%和3.0%;中间精密度试验RSD(n=12)分别为1.0%和3.2%;杂质Ro16-8652、杂质Ro40-1021待测溶液在12 h内均稳定。经检测表明,稳定工艺的3批产品中,单个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均不大于0.2%,总杂质均不大于0.6%。结论:本法可用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杂质Ro16-8652和杂质Ro40-1021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