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以三明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孟庆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0-73,共4页
优秀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其挖掘并充分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高校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责任。三明地区拥有丰富的优秀地方文化,如闽学文化的“推己及人、崇... 优秀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其挖掘并充分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高校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责任。三明地区拥有丰富的优秀地方文化,如闽学文化的“推己及人、崇德向善”、红色文化的“舍己为人、勇于奉献”、工业文化的“不甘后人、开拓创新”和生态文化的“天人合一、和谐共赢”,要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丰富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多方协同联动等路径的有效实施,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地方文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石雪梅 《高教学刊》 2017年第22期180-182,共3页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重要任务及灵魂所在。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欠...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重要任务及灵魂所在。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欠缺或教育教学的方式单调枯燥等现象,导致教育效果不显著。当前应结合我国时代特点,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及特点,帮助其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连生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于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形成了...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于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领导和参与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理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常态
4
作者 陈永宝 李继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8期00022-00023,共2页
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多倾向于“唯恩格斯主义”、“唯斯大林主义”的苏俄模式的客观理性或主观理性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在苏东巨变后,由于其解释力的下降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众多境况下的失语。其原因是客观理性狂妄与主观理性的自... 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多倾向于“唯恩格斯主义”、“唯斯大林主义”的苏俄模式的客观理性或主观理性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在苏东巨变后,由于其解释力的下降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众多境况下的失语。其原因是客观理性狂妄与主观理性的自大无法适应当下的世界发展,要求其作出改变。在此背景下,关系理性以一种扬弃的态度出现在人们视野,试图通过对前两者的批判和总结,挖掘出一条适合当代发展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寻回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这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客观理性 主观理性 关系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化创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5
作者 欧阳秀敏 邹晓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化创造思想蕴含着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科学转变的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阐明在创造无产阶级文化的过程中,唯有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性斗争,才能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解放。面对新时代的新...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化创造思想蕴含着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科学转变的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阐明在创造无产阶级文化的过程中,唯有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性斗争,才能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解放。面对新时代的新境遇与新问题,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创造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领导,坚持推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发展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与恩格斯 文化创造思想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6
作者 范文文 范连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数字时代,我们必须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机制与其消极危害,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引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牢牢掌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导权,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 数字时代,我们必须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机制与其消极危害,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引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牢牢掌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导权,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历史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
7
作者 廖海花 《科技传播》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上呈现传播形式多样化、娱乐化,传播内容碎片化、细节化,传播手段隐蔽性、诱导性,传播效果放大化、裂变化。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侵蚀民众的历史认同和价值共识。...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上呈现传播形式多样化、娱乐化,传播内容碎片化、细节化,传播手段隐蔽性、诱导性,传播效果放大化、裂变化。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侵蚀民众的历史认同和价值共识。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应占领自媒体平台的舆论高地,牢牢把握网络传播的话语权,营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媒介环境;善于运用自媒体,用唯物史观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论调,提升民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加强自媒体平台监管,提升民众媒介素养,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历史虚无主义 传播特点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9
8
作者 苗圃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三明红色文化是指三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三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红色器物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应在文化的多维视角下,从文化记忆、文化传播... 三明红色文化是指三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三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红色器物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应在文化的多维视角下,从文化记忆、文化传播与文化衍生等方面来发掘、保护与传承三明红色文化。三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主要是构建体制、政策上的基础保障,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合理借鉴其他成功的红色文化发展模式,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 红色文化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跟与渐离:乡城迁移家庭教育期望的演变特征
9
作者 戴红宇 辛治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转移逐步由流动趋向迁移,并由对城市经济资源的追求拓展到对城市教育文化资源的追求。乡城迁移家庭中的父母由于生产方式变化,基于对城市教育相对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在家庭教育期望上呈现出对城市中产家庭的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转移逐步由流动趋向迁移,并由对城市经济资源的追求拓展到对城市教育文化资源的追求。乡城迁移家庭中的父母由于生产方式变化,基于对城市教育相对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在家庭教育期望上呈现出对城市中产家庭的紧跟。同时,城市教育内部的教育竞争压力,也使他们由于能力不足而在家庭教育期望上呈现出对城市中产家庭的渐离。乡城迁移家庭在教育期望上呈现出的紧跟与渐离的演变特征,一方面是出于对城市化的“教育成功”及社会阶层提升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竞争的消极应对。乡城迁移家庭代表了底层民众向上流动的可能路径,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资源的直接供给,引导其更好地融入城市之中,为儿童的教育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期望 乡城迁移家庭 家庭教育 教育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子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贯通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绍西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2-65,共4页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必然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朱子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似的大众化社会基础,朱子理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必然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朱子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似的大众化社会基础,朱子理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践行模式是二者的贯通与互动的基础。我们应该重视朱子理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有效途径促进朱子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互动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理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动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区红色标语研究现状、热点分析及未来展望——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邹晓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过程中的创新产物,是红军宣传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也是创造苏区精神的典范之作。借助Cite Space6.2.R3软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 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过程中的创新产物,是红军宣传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也是创造苏区精神的典范之作。借助Cite Space6.2.R3软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苏区红色标语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绘制网络知识图谱对文献发文量、作者及合作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旨在对苏区红色标语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红色标语 Cite 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觉视域下苏区红色文化传承探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丽斌 陈德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4-138,共5页
红色文化传承是对红色文化的再生产,是红色文化自我完善和深层次积累的过程。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三明市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也面临着红色文化传承思想认识不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文... 红色文化传承是对红色文化的再生产,是红色文化自我完善和深层次积累的过程。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三明市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也面临着红色文化传承思想认识不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文化自觉,引导人们对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认可、内化并能在实践中自觉的去传承红色文化,促进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满活力,扩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三明苏区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海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160-164,共5页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干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传授;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为了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思想政治...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干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传授;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为了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在大学生心中筑牢主流、摈弃历史虚无主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守土尽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历史虚无主义 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融入高校“概论”课的研究——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节的教学为例
14
作者 李玉珠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01-105,共5页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蕴含着自然万物与人平等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相生共荣的生态和谐观、倡导仁爱自然万物的生态道德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具有通约性。把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以恰当的方式和相应的途径融入高校&qu...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蕴含着自然万物与人平等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相生共荣的生态和谐观、倡导仁爱自然万物的生态道德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具有通约性。把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以恰当的方式和相应的途径融入高校"概论"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要求,也有助于传承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生态伦理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髙校“概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丽斌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其文化存在的自我意识和对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更是对弘扬文化的一种责任和担当。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来源...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其文化存在的自我意识和对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更是对弘扬文化的一种责任和担当。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来源、基本原则和价值指向上都具有高度契合性。努力提升红色文化自觉,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开拓——基于扶贫攻坚中“人”之视角
16
作者 王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12,141,共6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之命题,以一种历史科学基础之上的初步检验而被承认,并借以新的时代力量被不断地推动着。而这种推动自然涵括着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之论域客观原则的联系中,从理论与实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之命题,以一种历史科学基础之上的初步检验而被承认,并借以新的时代力量被不断地推动着。而这种推动自然涵括着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之论域客观原则的联系中,从理论与实践维度进一步推动着社会主义历史真义与现实价值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以自身内在的全部活力与形态在向前跃进的同时,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不仅仅以更为有力地去批判贫穷这一现象,并且将这种批判之努力带入到一个更深层次与更高境界之中。由此,"人"在积极摆脱"座架"于自身贫穷的外在系统之束缚与内在精神之迷失时,也向"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真正地占据而迈进着,并且历史性地开辟了与之前"非人"历史决裂之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扶贫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缘起与当代启思——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谈起
17
作者 戴红宇 刘春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6-24,共9页
孔飞力从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的视角揭示了近代中国国家的建构,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源的。现代语境下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道德,经历了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国民身份的认同两个向度的历程。在国家与... 孔飞力从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的视角揭示了近代中国国家的建构,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源的。现代语境下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道德,经历了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国民身份的认同两个向度的历程。在国家与国民概念的转变与冲突过程中,“公共利益”成为消解中西方文明差异、文化差异的中介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在注重国家的道德控制的同时,也应注重民众的道德参与。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应转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通过培养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道德参与能力,丰富现实内容和实现路径,使之贴近现实生活和道德实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控制 道德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化时期土地制度变革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8
作者 范连生 王勤 《天中学刊》 2023年第6期124-131,共8页
土地制度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基本制度,又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合作化时期,党利用土地找到发展工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土地制度变革推进工业化建设。土地制度变革不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始终与国家工业化总战... 土地制度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基本制度,又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合作化时期,党利用土地找到发展工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土地制度变革推进工业化建设。土地制度变革不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始终与国家工业化总战略密切联系着,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影响。深层透视中国共产党在合作化时期主导的土地制度变革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我国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协商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19
作者 郑丽珍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1-96,共6页
我国民主党派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于优化农村基层的协商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协商存在社会氛围不浓、党派主体性不够彰显以及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推进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协商,必须创新... 我国民主党派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于优化农村基层的协商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协商存在社会氛围不浓、党派主体性不够彰显以及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推进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协商,必须创新农村基层社会对民主党派的认同机制,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完善和创新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协商的相关制度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 民主党派 农村基层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明市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20
作者 李玉珠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24-30,44,共8页
建设乡村生态文化对于树立乡村生态文明新理念,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三明市乡村生态文化的建设仍存在着乡村生态制度落实不够、村民的生态意识偏淡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不足等问题。为推进三... 建设乡村生态文化对于树立乡村生态文明新理念,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三明市乡村生态文化的建设仍存在着乡村生态制度落实不够、村民的生态意识偏淡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不足等问题。为推进三明市乡村生态文化的建设,必须完善和严格落实乡村生态制度,加大乡村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村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市 乡村生态文化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