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女性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祝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调查2010~201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妇女罹患子宫颈癌的现状并分析该区域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三门峡市肿瘤登记处2010~2015年子宫颈癌数据,分析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和平均发病年龄等指标。结果三门峡... 目的调查2010~201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妇女罹患子宫颈癌的现状并分析该区域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三门峡市肿瘤登记处2010~2015年子宫颈癌数据,分析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和平均发病年龄等指标。结果三门峡市2010~2015年间,女性子宫颈癌粗发病率为9.78/10万,中标发病率为5.36/10万,世标发病率为6.65/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46.8岁。其发病率与年龄呈倒U型关系,集中于围绝经期前后。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为2.33/10万,中标死亡率为1.11/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8/10万。≥80岁组死亡率达到最高峰。结论三门峡市区女性子宫颈癌发病率随年度变化有增高趋势,与发病年龄呈倒U型分布,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流行病学 死亡率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4
2
作者 权丽丽 刘艳 曲丽霞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20例妇科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LESS组和CLS组,每...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20例妇科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LESS组和CLS组,每例60组,对比分析两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切口疼痛率、术后并发症危险程度等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身高、子宫大小、孕产次、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U-LESS组的手术时间(52.7±10.1)min(t=1.221,P=0.225)、术中出血量(25.5±18.3)mL(t=1.542,P=0.126)、术后切口感染率1.7%(χ~2=0.26,P=0.61)及术后排气时间(19.7±3.8)h(t=1.88,P=0.063),与C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平均住院时间(6.1±0.4)d(t=-17.652,P=0.001)、切口疼痛率5.0%(χ~2=4.23,P=0.04)、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Z=2.546,P=0.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LESS组少于CLS组;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项安全、美观、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卵巢切除术 输卵管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孟江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12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则以品管圈理念为指导进行健康宣教。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12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则以品管圈理念为指导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宣教前后不同时间的治疗认知度、情绪状态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宣教前两组患者的治疗认知度及情绪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治疗认知度及情绪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宣教效果较好,对患者治疗认知度及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更好,患者对其认可程度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妇科手术 围手术期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
4
作者 程会芳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既往剖宫产史因子宫肌瘤需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B组40例行子宫下段剖官产术,观察子宫全切除术的...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既往剖宫产史因子宫肌瘤需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B组40例行子宫下段剖官产术,观察子宫全切除术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感染率和腹腔粘连程度。结果 A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18±3.05)min、(215.36±75.32)m L、(62.39±12.26)min、(20.59±6.28)h、(6.85±1.28)d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腹腔Ⅱ-Ⅳ级粘连发生率为82.5%显著高于6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半段剖宫产手术比,手术时间长,术后腹内粘连率相对较高,医生应根据手术指征采用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妇科手术 新式剖宫产术 手术时间 粘连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陈美玲 张丹丹 +1 位作者 杨彩红 杨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0-083,共4页
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生殖内分泌科60例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4月~2023年4月,依据是否同意行PRF治疗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促排卵治疗,研究... 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生殖内分泌科60例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4月~2023年4月,依据是否同意行PRF治疗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促排卵治疗,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以PRF治疗,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子宫内膜厚度(7.59±0.40)mm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60.00% vs 33.33%)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I、RI、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RF样本中PLT、TGF-β、PDGF-AB/BB含量高于全血样本(P<0.05)。结论 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患者进行PRF治疗更好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获取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不孕症 薄型子宫内膜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联合踝泵运动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秦琳 代宇洁 +3 位作者 刘丽婷 曹丽 张景云 赵兆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1期3667-3670,3674,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联合踝泵运动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联合踝泵运动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联合踝泵运动,比较2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等。结果干预前,2组DD、FIB、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D、FIB、FD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15.00%(9/60),高于对照组的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57/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联合踝泵运动能有效改善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凝血功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下肢 深静脉血栓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踝泵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位示踪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7
作者 曲新霞 喇慧 王珂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多部位示踪技术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宫颈注射组、宫体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分别在相应部位注射吲哚菁绿,明确前哨淋巴结的部位及数量,将... 目的探讨多部位示踪技术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宫颈注射组、宫体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分别在相应部位注射吲哚菁绿,明确前哨淋巴结的部位及数量,将其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再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三组SLN敏感度、准确度、假阴性率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检出SLN的51例患者中有18例明确发生淋巴结转移(宫颈注射组3例,宫体注射组4例,联合注射组11例)。联合注射组有1例为腹主动脉旁区域淋巴结转移,属于早期高危型子宫内膜癌,为子宫内膜样癌。联合注射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宫颈组与宫体组,假阴性率低于宫颈组与宫体组(P<0.05)。结论联合宫颈与宫体作为注射部位能更有效识别盆腔区域SLN,且准确度更高,为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积极的指导,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示踪技术 前哨淋巴结 早期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权丽丽 曲丽霞 张志萍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939-29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8)和开腹组(n=41),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开腹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8)和开腹组(n=41),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开腹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范围、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6.8%(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根治术 腹腔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权丽丽 曲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EM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75例EM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抽取75例EM术后未复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种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EM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75例EM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抽取75例EM术后未复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种可能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既往EM药物治疗史(OR=2.373)、既往EM手术史(OR=5.783)、手术分期(OR=1.879)、左侧发生病变(OR=2.048)为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药物治疗(OR=0.708)、术后妊娠(OR=0.674)为保护因素。结论既往EM药物治疗、既往EM手术、手术分期高、左侧发生病变、术后未使用药物治疗、术后未妊娠是E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0
作者 喇慧 韦贞汁 +1 位作者 曲丽霞 权丽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祝莉 曲丽霞 权丽丽 《癌症进展》 2017年第9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 目的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情况、肿瘤宫旁浸润情况及患者术前化疗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宫颈癌患者,3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11.7%。临床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Ⅰ期的3.283倍;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4 cm的2.332倍;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1/2的1.823倍;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739倍;宫旁浸润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672倍。结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珂 权丽丽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6期3028-302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13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组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13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组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66±21)m L比(160±37)m L、(4.9±0.9)d比(6.3±1.2)d、5.0%(3/60)比15.7%(11/70),P<0.05或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肌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剔除术 腹腔镜 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会芳 曲丽霞 权丽丽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5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3)。两组患者均进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3)。两组患者均进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SIL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发热率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伤口美容调查问卷表统计两组患者的伤口美容满意度,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发热率均低于本组术后24 h,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24 h,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美容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SILS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提高伤口美容满意度,且有利于患者术后体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癌 传统腹腔镜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2、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喇慧 权丽丽 张玉琼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8期1871-1873,18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作为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30例良性妇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HMGA2、C...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作为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30例良性妇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HMGA2、CA125、HE4水平及不同病理类型卵巢上皮癌患者HMGA2、CA125、HE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GA2、CA125、HE4诊断卵巢上皮癌的临床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HMGA2、CA125、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及黏液性癌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且浆液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黏液性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A2、CA125、HE4联合诊断卵巢上皮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5,大于三者单独诊断的AUC(0.925、0.944、0.936)。结论HMGA2联合CA125、HE4诊断卵巢上皮癌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价值,能够作为卵巢癌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卵巢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晓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63-665,共3页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生理位置沿阴道方向下垂,子宫颈外口可降到坐骨棘水平下方,甚至子宫脱出阴道口以外,在中老年妇女人群中较为常见,无分娩生育期女性其发生率大约为2%,而在产后的中老年妇女中其发生率高达50%[1]。
关键词 子宫脱垂 子宫骶韧带 临床效果 悬吊术 腹腔镜 中老年妇女 治疗 生育期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T与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晓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35-836,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447例可疑宫颈病变者,均进行TCT检测、HPV-DNA检测及病理学活检,分别分析TCT、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计算TCT、...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447例可疑宫颈病变者,均进行TCT检测、HPV-DNA检测及病理学活检,分别分析TCT、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计算TCT、HPV-DNA、TCT+HPV-DNA早期筛查宫颈病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787,P<0.01);HPV-DNA检查结果也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438,P<0.01);TCT单独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6%、55.6%及82.1%,而HPV-DNA筛查分别为92.3%、45.9%及78.3%,TCT+HPV-DNA联合筛查分别为94.6%、76.3%及89.0%。结论 TCT联合HPV-DNA筛查宫颈病变可提高筛查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液基薄层细胞学 人乳头状瘤病毒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晓霞 曲丽霞 王娜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9期2020-2023,204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单孔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孔组患者给予单孔腹...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单孔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孔组患者给予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共性模块(FACT-G)]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单孔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与传统组患者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患者FACT-G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尽管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术中出血量更少,应激反应轻微,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单孔腹腔镜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肛门病患者术前衰弱状态与手术体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惠琴 焦倩 孟江平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2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及患者术前衰弱程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手术的174例老年肛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手术体位舒适...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及患者术前衰弱程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手术的174例老年肛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FRAIL衰弱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与其衰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总分为(61.560x0E䥺SymbolqB@0x0F11.34)分,FRAIL衰弱量表平均得分为(1.37±1.0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体位舒适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衰弱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508、-0.347、-0.206、-0.263、-0.43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术前衰弱状态是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肛门手术体位舒适性与患者术前衰弱状态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不适,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病 老年患者 手术体位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曲丽霞 权丽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8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6月行LAVH与TVH手术病例共5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11例(TVH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15...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6月行LAVH与TVH手术病例共5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11例(TVH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215例(LAVH组),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麻醉费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手术时间:TVH组为(52±21)min、LAVH组为(89±32) min。②手术麻醉费用:TVH组(1 679±247)元、LAVH组(2 245±12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中出血量:TTVH组为(135±75)ml、LAVH组为(153±128)ml。④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VH组(21±15)h,LAVH组(23±17)h。⑤住院时间:TVH组(5.3±1.5)d、LAVH组(5.5±1.7)d。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TVH组为1.39%、LAVH组为1.28%。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与TVH均为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的优点。LAVH可全面了解盆腔解剖关系,利于术中分离粘连及处理附件疾病。应根据手术指征、术者经验、盆腔解剖关系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陪伴式导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邵丽 吕娜 许夏 《包头医学》 2021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陪伴式导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住的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观... 目的:观察全程陪伴式导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住的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采取全程陪伴式导乐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差异性,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能够改善初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陪伴式导乐护理 初产妇 产程时间 疼痛程度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