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组织SIRT-1、PLAGL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宋晓娜 卫兰 杨文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565-1566,共2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组织SIRT-1、PLAGL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卵巢癌患者,分析癌组织SIRT-1、PLAGL2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ox分析显示,FIGO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SIRT-1、P... 目的分析卵巢癌组织SIRT-1、PLAGL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卵巢癌患者,分析癌组织SIRT-1、PLAGL2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ox分析显示,FIGO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SIRT-1、PLAGL2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IRT-1、PLAGL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SIRT-1 PLAGL2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术后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颖 田春桃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2461-246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合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术前诊断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合并EC...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合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术前诊断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合并EC的高危因素。结果84例术前诊断AEH的患者中,15例(17.9%)全子宫切除术后诊断EC。年龄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预测AEH合并EC的敏感指标,而绝经状态、高血压、糖尿病不是预测EC的指标。15例伴发的EC均为早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未见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随访11例患者7~61个月,1例发现复发。结论术前诊断AEH的患者,特别是高龄、高BMI的患者,子宫切除术后易合并EC。伴发的EC往往是早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法在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薛江波 杨迪 +2 位作者 杨文君 赵亚蒙 严君凯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入的96例乳腺癌患者,对其均开展两项临床... 目的探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入的96例乳腺癌患者,对其均开展两项临床检验方案(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检测结果与一致性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96例研究样本中,HER2(3+)34例(35.42%),HER2(2+)59例(61.46%),HER2(1+)3例(3.12%),在阳性率情况方面,具体数据为35.42%。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显示,HER2扩增例数共计44例(45.83%),未扩增例数共计52(54.17%),同时在部分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中显示HER2和17号染色体着丝粒信号共同有扩增现象。3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阴性样本,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出未扩增的情况,两者间的符合率:100.00%;59例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且检查结果显示为HER2(2+)的样本中,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呈现出扩增的情况10例,两者间的符合率:16.95%;34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阳性(3+)样本,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检测结果均呈现出扩增的情况,两者间的符合率:100.00%;两种检测方案一致性较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7,P<0.05)。结论乳腺癌HER2的临床检验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其基因扩增情况的价值较为理想,一致性较优,可进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荧光原位杂交法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颖 郭海龙 景洪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大体检查、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情况。结果纳入的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大体检查、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情况。结果纳入的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性病变,呈结节状。镜下可见肿瘤内大小不等的实性巢状、梁状结构,被间质致密的纤维组织分割成小叶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质淡红染,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9例患者肿瘤均弥漫高表达CKAE1/AE3和CK5/6,不同程度表达CD5(弥漫表达或片状表达),8例患者表达CD117。5例患者肿瘤标本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随访9~91个月,仅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IT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预后较好。CD5和CD117可作为ITT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胸腺 肿瘤 甲状腺内胸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迪 郭凤华 杨文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来源。方法对35例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进行分析,单纯卵巢癌4例,盆腔多脏器累及31例,观察其在大体与镜下形态及合并的病变。结果 35例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中,卵巢均... 目的探讨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来源。方法对35例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进行分析,单纯卵巢癌4例,盆腔多脏器累及31例,观察其在大体与镜下形态及合并的病变。结果 35例卵巢/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中,卵巢均有受累,88.6%累及多个脏器,其中网膜17例,阑尾浆膜面17例,子宫浆膜面12例,输卵管浆膜面及伞端18例。结论卵巢癌可能是盆腔浆液性腺癌多脏器受累的表现之一,提示至少部分卵巢癌与盆腔癌有相似的来源,为继发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 临床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学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颖 田春桃 郭海龙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性癌(BSC)临床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6例BSC进行临床病理学、遗传学、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BS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56岁,中位年龄39岁。巨检:肿瘤界限清楚,直径1.2~2....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性癌(BSC)临床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6例BSC进行临床病理学、遗传学、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BS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56岁,中位年龄39岁。巨检:肿瘤界限清楚,直径1.2~2.6 cm,中位直径1.9 cm。镜检:肿瘤和乳腺组织间界限清,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微囊和腺管状结构;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质丰富,淡红染或透明;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6例患者肿瘤弥漫高表达CK7、Mammaglobin、S100和GATA3,Ki-67增殖指数5%~15%。3例肿瘤行RT-PCR检测ETV6-NTRK基因融合,均为阳性。结论BS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具有惰性临床过程,预后较好,诊断需结临床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免疫表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泌性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遗传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内副脾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艳丽 潘伯驹 +3 位作者 杨霄彦 曹娟娟 弓淑娟 吴焕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内副脾(IPA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IPAS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1例为体检无意发现,2例为出现进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就诊,1例因发现CA199升高就诊。胰腺CT及... 目的探讨胰腺内副脾(IPA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IPAS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1例为体检无意发现,2例为出现进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就诊,1例因发现CA199升高就诊。胰腺CT及PET-CT均提示:胰尾部占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可能。大体检查胰腺组织内见被膜完整的灰红组织,切面与正常脾组织相似,与胰腺组织分界明显;镜下为白髓和红髓组成的脾组织,呈轻度淤血改变,脾小体清晰可见。结论 IPAS比较罕见,影像学上易被误诊为胰腺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PNET,最终需病理确诊。IPAS大体与周围胰腺界清,镜下与正常脾组织结构相同,在极罕见情况下,IPAS中可出现表皮样囊肿。细针穿刺对IPAS的术前诊断有较大帮助,IPAS与表皮样囊肿占位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诊断明确时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副脾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8
作者 杨迪 刘颖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42-42,44,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道我院首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作临床病理分析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防。结果巨检示:灰红色结节状肿物,切开呈囊实性,实性区切面呈灰红色,局部区域呈灰黄...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道我院首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作临床病理分析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防。结果巨检示:灰红色结节状肿物,切开呈囊实性,实性区切面呈灰红色,局部区域呈灰黄、灰白色,均质状。镜下示:肿瘤由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合并有甲状腺组织构成,瘤细胞呈梁状、或岛屿状分布,胞质丰富,核小,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像不易查见。免疫组化示:滤泡区甲状腺球蛋(TG)、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阳性;类癌区细胞角蛋白(CK)、铬素A(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阳性,抑制素(inhibin-a)阴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病变局限于年轻患者,行单侧病变卵巢切除即可;年龄较大者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必要时补充化疗,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 肿瘤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比分析
9
作者 王飞刚 吕军鹏 苗红艳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究89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结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3例女性T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TCT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9例TCT检查异常中,40例非典型... 目的 探究89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结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3例女性T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TCT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9例TCT检查异常中,40例非典型且不明确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8例非典型且不除外高度上皮病变的鳞状细胞(ASC-H),2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例鳞状细胞癌(SCC);TCT诊断SCC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TCT对HSIL诊断符合率76.92%,比LSIL的40.74%高(P<0.05);TCT检查异常结果显示LSIL及以上阳性41例(46.07%),病理诊断阳性47例(52.8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例TCT检查异常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TCT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有效补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液基薄层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10
作者 田春桃 刘颖 +2 位作者 薛凌飞 张冬 张晓彤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PED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PED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PED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PED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ED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15±0.023,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为0.201±0.063,正常肠黏膜组织为0.821±0.076(F=9.324,P=0.025),而且结直肠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肠黏膜组织,结直肠癌组织PED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P均<0.001)。结直肠癌患者中,PEDF蛋白低表达组患者占比为68.33%(82/120),高表达组患者占比为31.67%(38/120)。结直肠癌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7.449,P<0.001;χ^(2)=50.612,P<0.001)。PEDF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82个月,低于高表达患者的46.89个月(Log-rankχ^(2)=18.140,P<0.001)。结论PEDF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中PEDF低表达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结直肠癌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通过EMT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春桃 刘颖 张晓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8期1944-1948,共5页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0、6.0和12.0μmol/L剂量的索拉非尼,对照组给予不含索拉非尼的培养...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0、6.0和12.0μmol/L剂量的索拉非尼,对照组给予不含索拉非尼的培养基中培养。干预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用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性、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转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低、中、高剂量组卵巢癌细胞Vimentin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 d内索拉非尼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倍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低、中、高剂量组侵袭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低、中、高剂量组划痕愈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索拉非尼通过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以改变EMT,进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索拉非尼 上皮间质转化 增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kyrin在结直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颖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 s,Gankyrin)在结直肠癌(colorecta l carcinoma,CRC)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ankyrin在94例CRC和87例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与CR...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 s,Gankyrin)在结直肠癌(colorecta l carcinoma,CRC)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ankyrin在94例CRC和87例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Gankyrin在正常肠黏膜、腺瘤和CR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1/94),47.1%(41/87),70.2%(66/94,P<0.001)。Gankyrin在CRC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Gankyrin不仅参与CRC的早期发生,也与CRC的恶性进展有关,有望成为CRC诊断和防治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 结肠 直肠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燕敏 魏院锋 +5 位作者 赵莉莉 金珊 张璐 陶林 邹泓 庞丽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8岁,肾上腺双侧巨大实性占位。镜下正常肾上腺固有结构消失,瘤细胞呈弥漫性片状分布,以小圆蓝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TIA-1、Granzyme B、CD56、CD2、CD3,Ki-67增殖指数为90%,EBER原位杂交结果阳性,符合肾上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少见,其中以继发性多见,原发性罕见。病理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则更为罕见,其治疗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预后差。熟悉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EBV的存在与否,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NK/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晚期患者EGFR-T790M原发性和继发性突变分析
14
作者 杨迪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采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符合入组标准的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外周血ctDNA样本中EGFR-T790M原发性和继发性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级扩增阻碍突变系统(super ARMS)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样本进行E... 目的采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符合入组标准的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外周血ctDNA样本中EGFR-T790M原发性和继发性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级扩增阻碍突变系统(super ARMS)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样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重点动态检测EGFR-T790M的突变情况。结果原发性EGFR-T790472000M突变率6.77%,明显低于继发性EGFR-T790M突变率50.9%,且在非吸烟(82.14%vs.18.51%)、脑转移(72.72%vs.45.45%)、EGFR-19del(73.77%vs.22.44%)患者中继发性EGFR-T790M突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继发性EGFR-T790M突变主要集中在服用第1代或第2代EGFR-TKI药物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64.55%vs.1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性EGFR-T790M突变率明显升高多见于有脑转移患者(20.83%vs.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代EGFR-TKI对原发性和继发性EGFR-T790M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4.2个月和9.3个月。结论在非吸烟、脑转移、EGFR-19del且TKI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易引起EGFR-T790M的突变,动态检测EGFR-T790M的突变状态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790M原发性和继发性突变 非小细胞肺腺癌 三代EGFR-T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亚型感染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娟娟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6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Ⅰ级47例,CINⅡ级50例,CINⅢ级35例,宫颈癌33例。患者行HPV...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6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Ⅰ级47例,CINⅡ级50例,CINⅢ级35例,宫颈癌33例。患者行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的HPV感染率、病毒载量结果。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66.06%(109/165),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1.52%(19/165)。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59.57%、76.00%、82.86%和100.00%。宫颈病变程度越高,HPV病毒载量越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结论HPV亚型感染以高危型为主,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病毒载量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三叶因子1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娟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2年第3期21-23,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经基维生素D3(25-OH-D3)、三叶因子1(TFF1)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37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化疗前后25-OH-D3... 目的:探讨血清25-经基维生素D3(25-OH-D3)、三叶因子1(TFF1)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37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化疗前后25-OH-D3、TFF1表达水平的变化和不同疗效患者与对照组的25-OH-D3、TFF1表达水平。结果:①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与对照组相比,25-OH-D3表达水平降低,TFF1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相比,25-OH-D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FF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疾病部分缓解患者与疾病稳定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相比,25-OH-D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FF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病情进展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相比,25-OH-D3、TFF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不同疗效患者相比,25-OH-D3、TFF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不同疗效乳腺癌患者相比,25-OH-D3、TFF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3与TFF1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25-OH-D3的表达水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TFF1的表达水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三叶因子1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IT、CD15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宋晓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302-3305,共4页
目的 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白细胞分化抗原155(CD15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 目的 观察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白细胞分化抗原155(CD15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GIT、CD155表达情况,随访1 a观察预后情况。采用Cox生存回归分析TIGIT、CD155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失访1例,最终纳入62例。62例患者癌组织中TIGIT阳性32例,CD155阳性43例,TIGIT阳性表达率、CD155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62例患者术后1 a内发生预后不良16例,占25.81%,预后不良患者癌组织中TIGIT、CD155阳性表达率、TNM分期Ⅲ期占比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TIGIT为阳性、CD155为阳性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HR>1,P<0.05)。结论 TIGIT、CD155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会增加患者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 白细胞分化抗原155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基因分型特点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曹娟娟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特点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妇科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进行HPV检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及活检。分析高危型HPV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特点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妇科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进行HPV检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及活检。分析高危型HPV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共582例受试者纳入研究,180例高危型HPV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0.93%,其中HPV52、16、58型检出率最高;582例受试者中共30例(5.15%)患者存在宫颈病变;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组、低级别病变组HPV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炎性组(P<0.05);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组HPV感染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病变组(P<0.05)。结论本院就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定期进行HPV的筛查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19
作者 杨迪 刘颖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复习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初级医师误诊漏诊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光镜检查。结果 1例误诊为高分化腺癌,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复习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初级医师误诊漏诊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光镜检查。结果 1例误诊为高分化腺癌,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2例漏诊。结论异位妊娠时子宫内膜变化多种多样,对病理变化缺乏充分的认识会造成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子宫内膜 病理检查 误诊 漏诊 原因
原文传递
2865例妇科TCT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杨迪 刘颖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妇女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TCT患者2 865例,有异常者经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证实,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2 865例TCT...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妇女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TCT患者2 865例,有异常者经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证实,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2 865例TCT患者中,ASC 150例(5.23%),LSIL34例(1.19%),HSIL21例(0.73%),SCC6例(0.21%),HPV感染12例(0.42%),滴虫2例(0.07%),念珠菌16例(0.56%)。结论 TCT作为宫颈病变初筛手段,能够发现大量宫颈癌前病变,结合阴道镜下组织活检,能大大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 宫颈上皮内病变 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