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兰兰 李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研究组再予以...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研究组再予以关节镜检查。比较两组T2mapping伪彩图图像及膝关节不同区域软骨T2*值,对比研究组不同程度病变患者膝关节不同区域软骨T2*值,分析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对研究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T2mapping伪彩图图像软骨形态及色阶信号存在明显差异;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膝关节股骨内、外侧踝和内、外胫骨平台T2*值均显著升高(P<0.05);伴随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增加,患者膝关节股骨内、外侧踝和内、外胫骨平台T2*值明显升高(P<0.05);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准确性、灵敏性均为95%,漏诊率为5%。结论 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还可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 灵敏度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董兰兰 李燕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予以关节镜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前者...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予以关节镜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前者结果为准,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患者不同关节损伤情况的诊断结果,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并关节镜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关节炎症检出率与软骨损伤分级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关节损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3%、93.62%、69.23%,且其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高(Kappa值=0.6465,P<0.001)。关节镜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关节炎症检出率和软骨损伤分级评估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中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其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均较高,于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检查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关节损伤程度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参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价值
3
作者 芦琳 王百爽 +1 位作者 徐婧媛 杨红莉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参数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8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n=72)...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参数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8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n=72)和N-END组(n=110),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DWI相关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SWI相关参数[相位值(PV)],采用偏相关性分析DWI、SWI相关参数与EN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SWI相关参数预测END的价值,并采用危险度分析多模态MRI参数高、低值对END的影响。结果END组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史所占比例均高于N-E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患者入院当天的ADC、rADC、PV分别为(0.61±0.20)×10^(-3) mm^(2)/s、(30.34±9.11)%、-0.78±0.24,明显低于N-END组的(0.84±0.25)×10^(-3) mm^(2)/s、(40.12±12.04)%、-0.5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变量后,ADC、rADC、PV与END仍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741、-0.802、-0.70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PV联合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95%CI:0.888~0.966),联合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各参数单一及两两预测价值;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PV低值患者发生END风险分别是高值的3.205(95%CI:1.997~5.146)倍、4.100(95%CI:2.373~7.083)倍和2.338(95%CI:1.513~3.615)倍。结论DWI、SWI相关参数变化与ACI患者发生END密切相关,多模态MRI联合应用对ACI患者EN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END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案,并对后续临床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态MRI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