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半乳糖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与脑海马结构电生理以及突触形态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原淑娟 张志雄 +2 位作者 吴定宗 邱虹 丁文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172-175,共4页
背景:学习记忆障碍是衰老的主要表现之一,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动物模型,长期D-半乳糖处理可引起动物神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目的:对D-半乳糖引起拟衰老改变时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进行观察,并结合其体内诱导海马齿状回... 背景:学习记忆障碍是衰老的主要表现之一,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动物模型,长期D-半乳糖处理可引起动物神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目的:对D-半乳糖引起拟衰老改变时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进行观察,并结合其体内诱导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以及海马CA3区突触形态学的变化予以探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8/2001-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取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11只/组。D-半乳糖(上海化学试剂二厂),Morris水迷宫(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所提供,自制)。方法:正常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D-半乳糖组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mg/kg,连续给药6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以Morris水迷宫潜伏期作为判定标准;应用体内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电位,测量高频刺激前后单脉冲刺激诱发的电位幅值变化,将高频刺激前的记录作为基线值,进行组间比较;应用透射电镜结合图像分析对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水迷宫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长时程增强各时段群体电位峰值潜伏期的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用χ2检验,用XY-540型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对电镜突触照片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测试成绩以及长时程增强诱导率、群体电位的变化。②次要结局: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22只,水迷宫测试中无脱落,其后在电生理实验中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各有1只死亡,最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用于电镜观察。①两组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成绩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寻找水下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14.77±10.10),(51.36±12.45)s,P<0.05]。②高频刺激前正常组与D-半乳糖组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比较:两组群体电位幅值及群体电位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1.05±0.47),(0.91±0.41)mV;(5.46±2.09),(5.38±2.26)ms;P>0.05]。③两组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比较:与正常组比较,高频刺激后D-半乳糖组明显降低(80%,20%,χ2=7.20,P<0.01)。④两组高频刺激后不同时间段的群体电位比值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于高频刺激后20,30,60min均明显降低(1.104±0.196,0.919±0.162;1.354±0.212,0.999±0.219;1.236±0.174,0.875±0.311;P<0.05)。⑤两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各参数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海马CA3区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40.60±18.26),(26.35±8.15)nm,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17.69±6.28),(26.95±5.67)nm,P<0.05],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265.13±76.50),(229.13±90.68)nm,P<0.05]。结论: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损害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使长时程增强增幅降低,并可显著影响大鼠脑海马CA3区的突触超微结构。提示D-半乳糖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的抑制和对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影响,是其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 迷宫学习 长时程增强 突触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原淑娟 张志雄 +2 位作者 邱虹 王柏松 丁文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D-半乳糖处理后衰老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10/2003-0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14只/组。正常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连... 目的:探讨电针对D-半乳糖处理后衰老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10/2003-0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14只/组。正常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连续6周;模型组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mg/kg,连续6周;电针组每天皮下注射同剂量D-半乳糖,第18天开始电针,电针穴位根据动物“针灸穴位图谱”选择百会、大椎,采用电流强度5mA、频率10Hz的断续波,15min/d,至第6周末结束。凋亡细胞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蛋白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线粒体形态的改变用体视学方法分析。结果:4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海马锥体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正常组核周边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丰富,核大而圆,染色质密度均一,核仁明显。模型组粗面内质网大量增生,线粒体嵴变短、不规则或消失,溶酶体数量增加,细胞内出现自嗜体,核不规则固缩,染色质向核膜凝集成块,有核仁裂解现象,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完整,提示模型组神经细胞有凋亡样形态学改变。电针组与正常组接近,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的肿胀不明显,溶酶体数量有所下降,核结构接近正常。②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线粒体比表面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变小,电针组基本无变化(25.02±14.66,21.03±10.75,23.87±14.00,P<0.05,P>0.05)。③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线粒体平均轴比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变大,电针组基本无变化(1.57±0.72,2.04±0.83,1.63±0.69,P<0.05,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④凋亡阳性细胞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电针组略高(0.25±0.11,1.07±0.31,0.50±0.34,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⑤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检测结果:与正常组Bax比较,模型组呈过表达,电针组略高(66.4±12.8,140.4±41.0,77.1±18.1,P<0.05),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Bcl-2比较,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电针组略低(157.0±59.7,56.9±15.3,108.5±25.8,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⑥Bax与Bcl-2积分吸光度检测结果:与正常组Bax比较,模型组呈过表达,电针组略高(4.2±2.1,10.6±5.9,7.5±5.7,P<0.05),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Bcl-2比较,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电针组升高(8.0±1.7,1.2±0.8,13.9±4.1,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时,大鼠脑海马组织中存在凋亡阳性神经细胞增加的现象。电针干预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强,线粒体形态得到改善,凋亡阳性细胞率也有所下降,但对促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调节不很明显。因而推断电针是通过调节Bcl-2蛋白的表达来抑制D-半乳糖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元 半乳糖 衰老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对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Ⅰ_(Ca-L)和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爱华 张志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模拟缺血游离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探讨GBE50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单酶酶解法分离游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模拟缺血游离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探讨GBE50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单酶酶解法分离游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缺血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的ICa-L(n=9,P<0.01),使豚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增加(n=10,P<0.01),而50mg·mL-1GBE50减轻缺血对ICa-L的抑制效应(n=6,P>0.05),减少缺血后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增加(n=10,P>0.05)。结论GBE50可减轻心肌缺血区域与非缺血区域电生理的异质性,维持缺血后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稳定性,并减轻缺血后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介导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E50 模拟缺血 心室肌细胞 全细胞膜片钳 L型钙电流 游离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利青 张占刚 徐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索改进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分离纯化方法,以获取数量多、功能活性稳定的小胶质细胞。方法:在Miriam Mecha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稍加改良,采用直立手摇法进行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细胞铺板后再采用差速贴壁法进一步... 目的:探索改进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分离纯化方法,以获取数量多、功能活性稳定的小胶质细胞。方法:在Miriam Mecha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稍加改良,采用直立手摇法进行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细胞铺板后再采用差速贴壁法进一步得到更纯的小胶质细胞。使用台盼蓝法进行细胞计数;采用CD11b免疫荧光方法对纯化的小胶质细胞进行纯度鉴定;采用原代小胶质细胞吞碳粒实验对其功能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改进的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取大约1×106个/培养瓶(75 cm2,10 ml)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达到98%,并且其吞噬活性也非常强。结论:改进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操作时间短,获得细胞数量多、稳定性好、纯度高、功能活性强,且可第二次收获细胞,对于离体条件下进行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培养方法 分离纯化 鉴定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对抑郁大鼠行为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妍 夏趁意 +6 位作者 包怡敏 郝莉 徐颖 王星禹 高崎 顾慧芬 张志雄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大鼠行为、血清和海马内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GBE50防治抑郁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mg/kg)以及GBE50(35、70和140mg/kg)组。采用孤养...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大鼠行为、血清和海马内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GBE50防治抑郁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mg/kg)以及GBE50(35、70和140mg/kg)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每日给予一种应激刺激,共21d。在应激的同时每日灌胃给药,每周监测体重,造模结束后进行糖水偏爱度实验检测,之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海马组织,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血清和海马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各用药组体重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但GBE50各剂量组体重较模型组有增长的趋势。模型组糖水偏爱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和GBE50(70和140mg/kg)组明显降低。模型组血清和海马内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海马内IL-10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GBE50各剂量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氟西汀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海马内GBE50(70和140mg/kg)组以及氟西汀组这些促炎症细胞因子以及IL-10的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抑郁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表现出对糖水的异常偏爱,其血清和海马内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升高,同时血清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降低,而海马内IL-10水平升高;GBE50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逆转抑郁大鼠这些血清和海马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这可能是GBE50抗抑郁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抑郁 糖水偏爱度 炎症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小胶质细胞活化对海马长时程增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占刚 付岩 +2 位作者 杨拼 董献文 徐颖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神经炎症假说,认为是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炎症介质持续释放,并损伤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等临床表现。其中神经元突触结构的破坏导致突触可塑性下降,... 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神经炎症假说,认为是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炎症介质持续释放,并损伤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等临床表现。其中神经元突触结构的破坏导致突触可塑性下降,出现长时程增强(LTP)改变,表现为高频刺激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幅值减小、持续时间缩短等现象。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本身及其释放的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a、一氧化氮等都参与了疾病中LTP损伤的病理过程。本文对近几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LTP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活化 长时程增强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银杏酮酯(GBE50)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富群 高崎 +2 位作者 王丹丹 朱国琴 张志雄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8,共5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NLRP3炎症小体作用,探索GBE50抗抑郁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GBE50组)。经3周应激刺激...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NLRP3炎症小体作用,探索GBE50抗抑郁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GBE50组)。经3周应激刺激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造模,并剔除造模不成功老鼠。然后对照组、模型组给予1%CMC灌胃,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mg/kg)灌胃,GBE50组给予GBE50(100mg/kg)灌胃,持续3周,最后对各实验组进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并运用Western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激活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糖水偏爱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BE50(100mg/kg)可以明显增加抑郁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BE50(100mg/kg)可以明显增加抑郁大鼠强迫游泳的挣扎时间。Western结果显示:CUMS可以明显增加模型组NLRP3、ASC、Caspase-1、IL-1β、TLR4、P2X7、P-IKKα/β、P-NF-κB的蛋白表达,而GBE50(100mg/kg)治疗后NLRP3、ASC、Caspase-1、IL-1β、TLR4、P2X7、P-IKKα/β、P-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GBE50(100mg/kg)可以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而其作用机制与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抑郁症 NLRP3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