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1
作者 蔡珏 张雅丽 《世界感染杂志》 2007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386例出院病人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医院感...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386例出院病人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13.9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老年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SE、hs-CRP、TNF-α、IL-8、MMP-9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许乐宜 孔令军 +3 位作者 龚立 蔡佩浩 费智敏 王静予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老年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 目的探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老年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8例,双盲法数字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降血压、营养细胞、依达拉奉及尼莫地平等常规用药,观察组(29例)则常规用药基础联合m NGF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评价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4w后hs-CRP、TNF-α、IL-8、MMP-9、NSE、NIHSS评分、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hs-CRP、TNF-α、IL-8、MMP-9、NSE、NIHSS评分、血肿量及水肿面积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w后Barthel指数、S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SIS评分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采取m NGF治疗效果良好,可减轻炎症反应,血肿吸收及缓解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鼠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合并颞肌敷贴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乐宜 王静予 +3 位作者 孔令军 邱锋 张珏 费智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合并颞肌敷贴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颞肌组和减压组,每组40例,减压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治疗,颞肌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合并颞肌敷贴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颞肌组和减压组,每组40例,减压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治疗,颞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颞肌敷贴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梗死体积、脑损伤因子[B型脑钠肽(BNP)、S100β蛋白(S100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颞肌组和减压组治疗后MCA、ACA、PC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颞肌组治疗后MCA、ACA、PC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颞肌组和减压组治疗后BNP、S100β明显低于治疗前,颞肌组治疗后血清BNP、S100β明显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颞肌组和减压组治疗7 d、14 d后梗死体积、NIHSS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颞肌组治疗7 d、14 d后梗死体积、NIHSS得分明显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颞肌组GOS良好率明显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骨瓣减压合并颞肌敷贴可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梗死体积、脑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可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减压 颞肌敷贴 大面积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利水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予 孔令军 +1 位作者 许乐宜 费智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利水方药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利水方药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LPO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SOD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利水法可通过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改善脑梗死术后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活血利水法 神经功能缺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脂质过氧化物(L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淼 王珂 费智敏 《系统医学》 2016年第5期78-80,共3页
探讨颅脑损伤的发病趋势和危害性,总结中医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及积极意义。检索万方数据库2013年1月—2016年3月关于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的文章,检索词"颅脑损伤,后遗症,针刺疗法"。对... 探讨颅脑损伤的发病趋势和危害性,总结中医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及积极意义。检索万方数据库2013年1月—2016年3月关于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的文章,检索词"颅脑损伤,后遗症,针刺疗法"。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颅脑损伤、发病趋势、危害性、作用机制、用穴规律、治疗方法的文章。纳入标准: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收集到57篇关于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中医针刺治疗文章,纳入11篇。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针刺能显著改善显著改善脑皮质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摄氧能力,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促进功能恢复。针刺对治疗脑损伤功能恢复有着确切的疗效,是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催醒的重要手段。该研究现就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治疗相关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新靶标?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洁 费智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临床疗效仍不乐观。有半数以上的小RNA(MicroRNA,miRNA)定位于癌基因相关区域,其中miRNA-21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临床疗效仍不乐观。有半数以上的小RNA(MicroRNA,miRNA)定位于癌基因相关区域,其中miRNA-21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miRNA-21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作为诊治神经胶质瘤新靶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基因治疗 MI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蔡珏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386例出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54例...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386例出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13.9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陈昕灏 田君 +4 位作者 刘德志 魏成侠 沈卓婴 王文静 卢根娣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4期2600-2607,共8页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与验证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上海某三...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与验证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断为首发IS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408例患者,分为训练集(n=286)与内部验证集(n=122),选取2022年3月于另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n=5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首发IS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C统计量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构建的模型为Y=e^(z)/(1+e^(z)),其中z=-9.346+0.101×年龄+0.039×Hcy+0.248×NIHSS评分+1.499×颞叶梗死+1.626×气虚血瘀证。模型ROC下面积AUC为0.853(95%CI:0.807~0.898),最佳截断值为0.503,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87.1%,准确率为80.1%。内外验证C统计量分别为0.842(95%CI:0.817~0.867)、0.735(95%CI:0.643~0.826),Brier得分均<0.25,校准曲线及DCA曲线均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协助医护人员筛查首发缺血性PSCI高危人群,为早期识别和管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书国伟 张珏 +7 位作者 费智敏 陈丽 蔡佩浩 王静予 邱峰 孔令军 许乐宜 龚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绘制诊断GCS<9和诊断GCS<13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轻、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BIS值分别为81.29±7.29、69.32±8.50、45.79±12.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值与GCS值呈线性正相关(R2=0.825,P<0.01),回归方程BIS=4.23×GCS+22.22。诊断GCS<9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963,截断点BIS=63.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32,特异度=0.933);诊断GCS<13的ROC曲线:AUC=0.933,截断点BIS=71.6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05,特异度=0.851)。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BIS值与GCS值呈显著正相关,作为一种连续、实时、客观的方法,BIS可成为新型的脑损伤程度评估和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双频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电针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佩浩 顾国山 +1 位作者 许乐宜 沈知彼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1-693,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电针组42例,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电针治疗,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30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功能锻炼,...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电针组42例,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电针治疗,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30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电针治疗。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电针组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早期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学 高血压/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针灸疗法 偏瘫/针灸疗法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许乐宜 孔令军 +5 位作者 王静予 邱峰 龚立 蔡佩浩 张珏 费智敏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3例,根据是否发生TCI分为TCI组和无T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3例,根据是否发生TCI分为TCI组和无T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血压、血糖、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式等,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因素的差异及各因素与TC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疝形成、低血压、脑干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颅度骨折、血小板数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评分、血浆黏度、脑血管痉挛、应用脱水剂、应用止血药物均可影响TCI的发生(P<0.05),而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糖尿病、开颅手术、颅外感染、出入量、吸烟、饮酒对TCI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疝形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IC评分≥5分、大量应用脱水剂为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升高为TC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CI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TCI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创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血清NLRP3、S-100b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邱锋 蔡佩浩 +3 位作者 龚立 王静予 孔令军 许乐宜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人S-100b蛋白(S-100b)联合检测对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人S-100b蛋白(S-100b)联合检测对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25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治疗的患者,依照患者术后30 d内颅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29)和未感染组(n=296),分析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的血清NLRP3、S-100b水平,再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两个血清指标对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9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36株阳性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3株(63.89%);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3 d、切口皮下积液、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3 d、未发生切口皮下积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前1 d的血清NLRP3、S-100b水平分别为(113.83±10.02)pg/mL、(1.05±0.14)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97.08±9.71)pg/mL、(0.77±0.1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LRP3、S-100b联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明显高于NLRP3、S-100b指标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738、0.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感染组患者血清NLRP3、S-100b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颅内感染 临床特点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弹性对分叉颈动脉个体化病例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晓宁 费智敏 +2 位作者 张珏 王炜哲 曹兆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4-1559,共6页
目的基于颈动脉的壁面弹性变形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影响,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分叉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CT医学影像三维重建,得到1例真实人体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该模型分别以刚性壁面和弹性壁... 目的基于颈动脉的壁面弹性变形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影响,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分叉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CT医学影像三维重建,得到1例真实人体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该模型分别以刚性壁面和弹性壁面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壁面位移、壁面应力、时间平均壁面剪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刚性模型与弹性模型的差异。结果相对刚性模型而言,尽管颈动脉内的速度分布和壁面剪应力分布趋势差异不大,但颈动脉内速度有显著下降、壁面剪应力也有大幅降低。在该例数值计算中,最大流动速度约下降14%,而TAWSS则下降了11.8%。壁面变形导致的血流扰动使得颈动脉内的流动更加复杂。结论弹性壁面对分叉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更合理地模拟心血管内的流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与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邱锋 蔡佩浩 +4 位作者 费智敏 顾国山 王静予 孔令军 许乐宜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与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患者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8...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与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患者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观察组的颅内压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20.97%低于对照组的39.5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的MMSE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9例(62.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例(43.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较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尽早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 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重症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急性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书国伟 张珏 费智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估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程度的可行性,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B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共收集330例ABI患者的...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估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程度的可行性,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B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共收集330例ABI患者的GCS和BIS值,分别计算轻、中、重程度ABI的BIS平均值(BISMEAN),BIS和GCS数值行双变量直线回归,分别绘制诊断非轻度ABI(GCS<13)和诊断重度ABI(GCS<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轻、中、重度ABI患者的BISMEAN分别为75.46±12.94、64.30±12.56、50.37±16.90,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和GCS数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446, F=264.374,P<0.01),回归方程BIS=2.96 GCS+33.77。诊断非轻度ABI(GCS<13)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5(P<0.01),最佳截断点BIS=72.7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689,特异度=0.840);诊断重度ABI(GCS<9)的ROC曲线: AUC=0.846(P<0.01),截断点BIS=65.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721,特异度=0.861)。结论 ABI患者的BIS和GCS数值显著相关。BIS可有效地评估ABI程度,连续、实时的BIS监测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晓宁 费智敏 +2 位作者 施圣贤 张珏 曹兆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1-964,F0003,共5页
目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个体化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三维流动数... 目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个体化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以壁面剪切应力、壁面压力、血流轨迹和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CAS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CAS术后颈动脉内的流动速度、颈内与颈外动脉的流量分配比例、壁面剪切力和壁面压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血液流动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评估CAS的效果更为直观且合理,并能够在术前为个体病例提供最优的指导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费智敏 张珏 +8 位作者 书国伟 蔡佩浩 王静予 邱锋 孔令军 许乐宜 龚立 王夏飞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SEP持续变化。9例(17.0%)应用MDS协助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行,夹闭后3个(5.3%)瘤体内仍存在血流信号,调整瘤夹至无血流信号。6例(11.3%)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调整瘤夹位置至MDS恢复正常。术后50例DSA检查未见瘤体残留,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通畅,与术中SEP和MDS监测结果一致。术后1个月随访,死亡2例;其余患者GOS 5分者41例,4分8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SEP和MDS是一种无创、方便、有效的术中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 术中监测 动脉瘤 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费智敏 张珏 +3 位作者 书国伟 蔡佩浩 王静予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方法分析10例经3D-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病例,术前模拟手术体位的3D-CTA确认瘤颈位置及指向,辨认瘤颈附近有无分支动脉,以便制定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方法分析10例经3D-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病例,术前模拟手术体位的3D-CTA确认瘤颈位置及指向,辨认瘤颈附近有无分支动脉,以便制定手术方案。术中行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辅助神经内窥镜观察,如确认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的分支血管有密切关系,使用常规夹由颈内动脉两侧与颈内动脉长轴垂直方向将其夹闭,如无分支血管则使用套圈夹平行颈内动脉长轴夹闭,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多枚瘤夹,重塑血管。结果术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者8例,4分者1例,3分者1例,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3D-CTA和(或)DS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永久性失明1例。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各种辅助手段及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手术夹闭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腹侧动脉瘤 手术夹闭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救治重度颅脑对冲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佩浩 邱锋 +2 位作者 费智敏 孔令军 王夏飞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866-1867,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常同时发生急性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病死率较高。对于重度广泛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和缩短ICU住院时间,已得到共识。但近年来国内亦有学者...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常同时发生急性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病死率较高。对于重度广泛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和缩短ICU住院时间,已得到共识。但近年来国内亦有学者提出平衡去骨瓣的概念。我科采用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伤 颅脑 预见性平衡去骨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CT血管成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静予 许乐宜 +5 位作者 龚立 孔令军 邱锋 蔡佩浩 杨烁慧 费智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3D-CTA检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图像模拟成手术入路,并在此模拟入路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将术中实际情况与模拟图像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3D-CTA检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图像模拟成手术入路,并在此模拟入路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将术中实际情况与模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21例手术均按术前模拟方案实施并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手术中所见的解剖关系与术前对虚拟现实状态的观察高度一致。结论利用基于3D-CTA的虚拟现实技术将脑血管图像模拟成手术入路,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并能反映病灶的供应动脉和空间关系,为手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成像 虚拟现实 脑血管疾病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