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骨性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滑液中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庄志杰 卫晓恩 +1 位作者 石印玉 曹月龙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不同中医证型滑液中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PG)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包括瘀血阻络(C组)、肾虚寒凝(D组)、肾虚髓亏(B组)3种证型各20例;10名正常人(A组)。收...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不同中医证型滑液中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PG)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包括瘀血阻络(C组)、肾虚寒凝(D组)、肾虚髓亏(B组)3种证型各20例;10名正常人(A组)。收集以上患者和正常人的关节滑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滑液样本中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的水平。结果:OA患者滑液中P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组滑液中PG水平最高,HA比另两组(B、D组)较高。D组PG水平次之,HA也降低。而在B组PG和HA均明显降低。结论:膝OA患者滑液中PG与HA含量在不同证型之间有差异,可将滑液中PG和HA含量作为中医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蛋白多糖 透明质酸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老年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骏 匡勇 +1 位作者 史萌 乔琼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找出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骨科老年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的资料,全面评估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骨科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具有临床特点,年龄、基础...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找出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骨科老年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的资料,全面评估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骨科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具有临床特点,年龄、基础疾病、骨科疾病、卧床时间、手术、全麻气管插管与获得性肺炎有密切的联系。结论充分认识老年骨科卧床病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对引起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有足够的关注,有利于获得性肺炎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肺炎 骨科 卧床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对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常跃文 朱文俊 +1 位作者 顾伟 冯俊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评估量表(SF-36)评分、椎管最狭窄处椎管面积与脊髓前后径、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医师协会评分(JOA)颈椎病评分及颈部障碍指数(NDI)]及并发症风险。结果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41.85±18.35)min、平均住院时间(10.18±1.58)d短于常规组的(159.46±21.42)min、(12.03±1.82)d,显微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0.65±7.28)mL少于常规组的(103.52±1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2.82±0.53)分、SF-36评分(79.56±5.68)分优于常规组的(3.51±0.60)、(72.3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上比较[(138.24±24.32)mm^(2)与(123.62±18.74)mm^(2),(5.42±0.46)mm与(4.7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上比较[(25.21±3.37)°与(28.6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常规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JOA、NDI评分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型OPLL患者实施ACDF治疗过程中借助显微镜提供清晰视野,并对骨化灶采用磨钻磨除、打薄处理,能更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近期疼痛和关节功能状况,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显微镜 椎管面积 脊髓前后径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脊柱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周学军 田晓舜 +2 位作者 胡江滔 李选民 史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4022-4024,共3页
目的:探究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我院90例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手术方式分为PLIF... 目的:探究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我院90例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手术方式分为PLIF组(n=45)和MIS-TLIF组(n=45)。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影像学评估指标(椎间隙高度、Cobb角)、融合情况、并发症。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短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Cobb角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和PLIF治疗多节段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相似,均可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椎间融合,但MIS-T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早期疼痛及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针理念下针灸治疗肢体疼痛验案举隅
5
作者 韦宋谱 汪文林 王学宗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1期14-16,共3页
颊针疗法为王永洲教授经数十年临床研究总结而出的一种新的针法体系。该针法体系在全息理论指导下在面颊部取穴,具有取穴少、定位精确、身心同调等优点,临床使用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随王永洲教授学习此针法,并在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颊针疗法为王永洲教授经数十年临床研究总结而出的一种新的针法体系。该针法体系在全息理论指导下在面颊部取穴,具有取穴少、定位精确、身心同调等优点,临床使用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随王永洲教授学习此针法,并在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现选择浙江康复医院针灸科收治的肢体疼痛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针灸 背部疼痛 顽固性臀部疼痛 双手麻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方对去势大鼠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翔 赵咏芳 +3 位作者 石印玉 詹红生 曹月龙 徐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9-432,413,共5页
目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从VitD代谢的角度探讨健脾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运用骨组织病理学、血液生物化学等方法综合观察健脾方对模型大鼠骨密度、尿吡啶酚(PYD)和血清骨钙... 目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从VitD代谢的角度探讨健脾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运用骨组织病理学、血液生物化学等方法综合观察健脾方对模型大鼠骨密度、尿吡啶酚(PYD)和血清骨钙素(BGP)的影响;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健脾方对模型大鼠血清1,25(OH)2D3和小肠、肾脏组织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方能升高模型大鼠的骨密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清1,25(OH)2D3的含量(P<0.05),同时能上调模型大鼠小肠、肾脏VDR 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方能增强机体对血清1,25(OH)2D3反应敏感性,上调小肠与肾脏VDR mRNA的表达,调节VitD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OS《肩袖疾病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解读 被引量:35
8
作者 周琳 郑昱新 +1 位作者 王海生 顾新丰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肩袖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以往尸体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肩袖损伤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50%,近年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万人接受过肩袖疾病相关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肩袖疾病今后会逐渐成为重要的社... 肩袖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以往尸体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肩袖损伤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50%,近年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万人接受过肩袖疾病相关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肩袖疾病今后会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肩袖疾病 AAOS 解读 肌肉骨骼疾病 人口老龄化 流行病学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软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1
9
作者 曹月龙 郑昱新 +1 位作者 石印玉 史美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比较养血软坚胶囊以及市售中成药抗骨质增生胶囊、西药氨基葡萄糖(商品名维骨力)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时的疗效、安全性.方法本试验设计为二家医院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医院1为随机、双盲、阳性中成药抗骨质增生胶囊对照,患者分... 目的比较养血软坚胶囊以及市售中成药抗骨质增生胶囊、西药氨基葡萄糖(商品名维骨力)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时的疗效、安全性.方法本试验设计为二家医院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医院1为随机、双盲、阳性中成药抗骨质增生胶囊对照,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养血软坚胶囊5粒,每日3次,每粒含药物0.21 g、赋形剂0.14 g,对照组服用抗骨质增生胶囊5粒,每日3次,每粒含药物0.35 g.所有治疗药物均采用双盲、双模拟法完整封装;医院2为随机、西药软骨保护剂氨基葡萄糖对照.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养血软坚胶囊3粒,每日3次,每粒含药物0.35 g;对照组服用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每日3次,每粒0.375 g.所有患者在停用既往非甾类抗炎药(NSAID)或止痛治疗后2~7 d以及服用受试药物治疗后0、2、4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调查问卷,根据标准疗效判定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养血软坚胶囊在改善OA的症状和体征上有显著效果.最大抗炎和镇痛作用出现在2~4周.对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与市售中成药抗骨质增生胶囊及西药维骨力相当.养血软坚胶囊及各对照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治疗前后,二家医院患者疼痛积分分别下降50%和62%,僵硬积分下降54%和67%,功能积分改善52%和63%.结论养血软坚胶囊是治疗OA的有效中药药物,对OA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与市售中成药抗骨质增生胶囊及西药氨基葡萄糖相似.由于能改善生理功能,养血软坚胶囊治疗的止痛效果是有临床意义的.同时服用的剂量较对照中药制剂可减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软坚胶囊 膝骨关节炎 安全性 评价 对照试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郑昱新 张琥 +3 位作者 刘印文 周国林 顾新丰 张如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选择6个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从中选择... 目的分析影响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选择6个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从中选择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结果从COX模型分析中可见,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骨折移位程度和年龄,而骨折块大小、骨折块是否粉碎对预后影响不明显,性别和有无合并损伤对预后并无影响。结论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求关节脱位复位良好,同时应尽可能将肱骨大结节骨折解剖复位。必要时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顾莉华 徐玉萍 +5 位作者 王蓓琳 郑昱新 刘印文 顾新丰 詹红生 石印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规范性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术,术后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及中药熏洗,通过膝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8例患者均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规范性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术,术后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及中药熏洗,通过膝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均良好,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1.6±3.5)分,优良率达97.4%。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微创术 康复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创结合芒硝外敷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仲翔 匡勇 +1 位作者 谈绎文 顾新丰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骨折的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急诊病例(Gustilo-Anderson,ⅢB)33例。31例保肢成功,分为A、B两组。A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1~55岁。急诊清创缝合后每天换药1~2次,通过两次清创,Ⅱ期植...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骨折的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急诊病例(Gustilo-Anderson,ⅢB)33例。31例保肢成功,分为A、B两组。A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1~55岁。急诊清创缝合后每天换药1~2次,通过两次清创,Ⅱ期植皮或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B组:15例(男11例,女4例),根治性清创(皮肤、肌肉),常规充分筋膜间室减压,修复撕脱的骨膜,I期皮肤回植,包扎加用芒硝外敷,术后1周开始换药。术后评估两组脱套皮肤I期手术的存活率、累计手术次数、是否使用游离皮瓣、术后前2周累计换药次数,术后48h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结果:A组16例保肢成功,上肢10例,下肢6例,脱套皮肤平均存活率(77.88±4.21)%,其中5例运用游离皮瓣。B组15例,上肢10例,下肢5例,通过两次少量植皮愈合,平均皮肤存活率(97.53±3.09)%,无感染截肢和死亡病例。B组皮肤存活率优于A组(P<0.01),前2周换药累计次数B组少于A组(P<0.01),感染率和累计手术次数B组少于A组(P<0.01),所有患者随访大于3个月。结论:根治性清创结合芒硝外敷治疗四肢严重开放骨折,简便易行,适合突发事件(如地震)同时出现大量患者时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创伤和损伤 骨折 开放性 中药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改善胫骨旋转不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磊 房雷 +4 位作者 陈晓 史萌 周琳 徐盛明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髓内钉内固定术(INT)和3D打印辅助MIPO 3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后胫骨旋转不良的程度和发生率。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单侧胫骨骨折患者(年龄16~6... 目的比较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髓内钉内固定术(INT)和3D打印辅助MIPO 3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后胫骨旋转不良的程度和发生率。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单侧胫骨骨折患者(年龄16~60岁),不论分型按入组先后顺序依次分入MIPO组、INT组和3D打印辅助MIPO(3D-MIPO)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9.18±9.10)、(39.28±9.23)和(39.07±10.40)岁。术后CT扫描双侧膝、踝关节层面,测量患侧和健侧旋转角并计算其差值,其差值绝对值>10°定义为胫骨旋转不良。比较并分析3组患者在治疗胫骨骨折后胫骨旋转不良的程度和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发生,个别患者伤口出现渗液经换药或清创后愈合。MIPO组旋转角平均差值为(6.85±3.82)°,其中内旋9例、外旋51例,确诊胫骨旋转不良7例,发生率为11.67%;INT组旋转角平均差值为(6.34±3.44)°,其中内旋10例、外旋50例,确诊胫骨旋转不良6例,发生率为10.00%;3D-MIPO组旋转角平均差值为(3.96±2.24)°,其中内旋8例、外旋52例,确诊胫骨旋转不良1例,发生率为1.67%。3组旋转角平均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0,P<0.01),3D-MIPO组胫骨旋转不良发生率低于MIPO组和IN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3D打印辅助完成术前钢板塑形可降低MIPO后胫骨旋转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接骨板内固定 三维打印 胫骨骨折 旋转不良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骏 张如明 +3 位作者 匡勇 张琥 史萌 乔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合并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包括合并症的类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等。结果实验组中行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均顺利进... 目的探讨合并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合并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包括合并症的类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等。结果实验组中行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术后出现单一并发症23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和肺部感染高发。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有8例,其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84.7%获得随访,优良率72.2%。对照组中适合手术但未行手术的42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5例,死亡3例,78.5%获得随访,优良率42.4%。结论围手术期的全身状况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藻酸钙修复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骏 侯筱魁 +1 位作者 李旭 张如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36-5638,共3页
目的:拟利用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再与可降解藻酸钙材料复合构建具有较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软骨,以期获得良好的软骨间整合。方法:雄性12个月龄的崇明山羊18只,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动物实验... 目的:拟利用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再与可降解藻酸钙材料复合构建具有较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软骨,以期获得良好的软骨间整合。方法:雄性12个月龄的崇明山羊18只,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研究室提供。制备藻酸钙凝胶的氯化钙、藻酸钠为Gibco公司产品。从羊髂嵴抽取8mL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以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过夜。18只山羊均于双膝股骨内髁负重区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造模后分为3组,6只/组:转染细胞-藻酸钙组将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悬于1.2%藻酸钠中,调整细胞密度为5×1010L-1,吸取5mL注入骨软骨缺损处,随后缓慢滴入过量的2.5%氯化钙,使氯化钙与藻酸钠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藻酸钙凝胶。复合对照组同法注入未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藻酸钙凝胶,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转染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移植后组织形态学检查及缺损评分。结果: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并分泌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及Aggrecan。移植后24周,转染细胞-藻酸钙组缺损获得类透明样软骨修复,复合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为纤维组织或纤维样软骨修复。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第12,24周复合对照组、转染细胞-藻酸钙组骨软骨缺损组织形态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转染细胞-藻酸钙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复合对照组(P<0.05);转染细胞-藻酸钙组缺损评分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验成功将组织工程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经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使人转化生长因子β1持续高效发挥作用,并逐步转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且分泌软骨基质,与藻酸钙复合修复骨软骨缺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人转化生长因子β 1 骨软骨修复 组织工程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外斜肌筋膜皮瓣下移修复肿瘤性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如明 张琥 +3 位作者 顾新丰 史萌 常跃文 沈敬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38-1040,104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覆盖肿瘤切除后,腹股沟和下腹壁区缺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2月,治疗4例患者。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全部病例均为多...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覆盖肿瘤切除后,腹股沟和下腹壁区缺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2月,治疗4例患者。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手术后复发。切口起于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区的内上角,沿中线走行至剑突后转向外上方,经由乳晕下方至腋后线。切开腹直肌前鞘的内缘,向外侧掀起腹直肌前鞘和续接的全腹外斜肌及其表面皮肤,形成具有宽大蒂部的肌筋膜皮瓣。然后,将皮瓣下移,覆盖在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区。裸露的供区,利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弹性,直接缝合。切除的范围从18×15~22×18cm,平均310cm^2。转位的肌筋膜皮瓣从30×17~37×20cm,肌筋膜皮瓣平均下移11cm以上。所有的创面均一期闭合,仅1例3×3cm区游离植皮。结果:4例转位的肌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下缘裂开,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1例。无腹壁疝出现。结论:应用全腹外斜肌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和下腹壁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斜肌筋膜皮瓣 腹股沟和下腹壁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谈绎文 郑昱新 +1 位作者 詹红生 张旻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15-218,共4页
三维步态分析可检测膝骨关节炎(OA)患者在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方面明显而特异的改变,较影像学评估及自我评估量表能提供更翔实而客观的静动态数据,反映膝OA严重度和日常活动能力,并对病程进展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保守治疗和手术... 三维步态分析可检测膝骨关节炎(OA)患者在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方面明显而特异的改变,较影像学评估及自我评估量表能提供更翔实而客观的静动态数据,反映膝OA严重度和日常活动能力,并对病程进展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该文就膝OA患者三维步态分析指标改变、膝OA严重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病程进展评估、疗效评估、影响因素评估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9
18
作者 卫晓恩 洪海平 +1 位作者 沈卫国 徐玉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寻求严重粉碎性桡骨头骨折重建桡骨头的治疗手段,推广使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新技术。[方法]临床应用5例,男2例,女3例,平均37.4岁(29~48岁),均为新鲜桡骨头骨折,MasonⅢ型4例,MasonⅣ型1例。所有患者伤后3~11 d(平均6 d)均Ⅰ... [目的]寻求严重粉碎性桡骨头骨折重建桡骨头的治疗手段,推广使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新技术。[方法]临床应用5例,男2例,女3例,平均37.4岁(29~48岁),均为新鲜桡骨头骨折,MasonⅢ型4例,MasonⅣ型1例。所有患者伤后3~11 d(平均6 d)均Ⅰ期行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手术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MasonⅢ型骨折病例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主被动功能操练。MasonⅣ骨折的1例患者同时行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修复,术后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功能锻炼。手术后按照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观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7~50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时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平均92.2分,优3例,良2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极桡骨头假体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更符合现代关节外科假体设计的理念,是治疗严重粉碎桡骨头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 骨折 人工关节 假体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整复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X线观察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立 詹红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观察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经颅椎动脉多普勒超声和颈椎侧位X线摄片的变化 ,探讨其治疗颈性眩晕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 16例 ,观察手法治疗的效果及手法治疗... 目的 观察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经颅椎动脉多普勒超声和颈椎侧位X线摄片的变化 ,探讨其治疗颈性眩晕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患者 16例 ,观察手法治疗的效果及手法治疗前后患者经颅椎动脉多普勒超声和颈椎侧位X线摄片椎体间的位移变化 ,并和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前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 (48.6± 3.1)cm/s ,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群 (P <0 .0 5 ) ;仰卧整复手法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 (39.2± 3.5 )cm/s ,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5 )。治疗前颈椎侧位X线摄片示C3 ,4间的位移为 (3.18±0 .4 2 )mm ,C4,5间的位移为 (3.4 6± 0 .2 6 )mm ;治疗后分别为 (2 .2 5± 0 .35 )mm和 (3.2 8± 0 .35 )mm ,C3 ,4间的位移明显减少 (P<0 .0 5 )。手法治疗效果评价 :10例痊愈 ;4例显效 ;2例有效。结论 仰卧整复手法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整复法 治疗 颈椎 颈性眩晕 经颅多普勒 X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卫晓恩 庄志杰 +1 位作者 石印玉 曹月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38-13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与正常人比较,探索建立早期骨关节炎滑液中生化指标判断标准。方法:选择2002-01/2003-0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平均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与正常人比较,探索建立早期骨关节炎滑液中生化指标判断标准。方法:选择2002-01/2003-0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平均年龄47岁。无明显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狭窄影像学表现,患者知情并同意。按年龄分为30~39岁组,平均年龄35.1岁;40~49岁组,平均年龄44.9岁;≥50岁组,平均年龄65.4岁。选择同期无关节疾患的正常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参与者均知情同意,平均年龄38.7岁。收集患者和正常人的关节滑液2~5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滑液样本中蛋白多糖的水平。结果:纳入患者60例,正常者1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不同年龄段骨关节炎组与正常组关节滑液中蛋白多糖含量:正常对照组滑液中蛋白多糖水平为(29.8±8.4)μg/L,30~39岁组升高[(94.9±74.2)μg/L,40~49岁达到最高[(288.7±118.6)μg/L,P<0.01],≥50岁组明显降低[(178.6±126.1)μg/L],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30~39岁组(P<0.01)。结论: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蛋白多糖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早期骨关节炎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 关节 蛋白聚糖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