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慢性胆石症伴胆道感染60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炯 张静喆 +1 位作者 顾宏刚 林天碧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胆石症伴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气郁与肝阴不足型,肝胆气郁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肝阴不足型采用一贯煎加减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胆石症伴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气郁与肝阴不足型,肝胆气郁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肝阴不足型采用一贯煎加减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B超检查结果。结果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ALT、γ-GT和BUN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慢性胆石症伴胆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石症 老年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晓强 方邦江 张静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7期124-126,共3页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10余年来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文献,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1993-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慢性胰腺炎,中医药,治疗...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10余年来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文献,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1993-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慢性胰腺炎,中医药,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侧重临床报道胰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文章,并查找全文,核对其详细的治法和方药。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篇关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的文章,3篇关于目前研究概况的文章,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资料综合:11篇文章从肝脾论治,11篇从胆胰论治,2篇从中药制剂论述,3篇从中医其他疗法论述(包括推拿等),4篇从总体论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胰腺炎大多不离肝胆(胰)脾,治法以通为主,其中又以从肝脾论治最常见。结论:中医药疗法通过整体调理,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选择中医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中医药疗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红片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细胞因子调节和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培庭 张静喆 +8 位作者 高炬 章学林 王志刚 沈平 宋华荣 李培成 严敏瑜 姜维洁 陈同钧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2,共4页
观察锦红片对急性胆道感染时细胞因子的调节和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理。建立SD大鼠急性胆管炎模型 ,分为模型组、锦红片治疗组、抗生素治疗组、单纯结扎组与假手术组 ,观察血生化、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病理、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 :... 观察锦红片对急性胆道感染时细胞因子的调节和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理。建立SD大鼠急性胆管炎模型 ,分为模型组、锦红片治疗组、抗生素治疗组、单纯结扎组与假手术组 ,观察血生化、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病理、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 :锦红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细菌的移位 ,对抗内毒素血症 ,并有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 ,减轻急性胆道感染对肝肾损伤的作用 ,能保持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急性炎症反应时的相对稳定 ,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提示锦红片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和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观察锦红片对急性胆道感染时细胞因子的调节和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理。建立SD大鼠急性胆管炎模型 ,分为模型组、锦红片治疗组、抗生素治疗组、单纯结扎组与假手术组 ,观察血生化、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病理、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 :锦红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细菌的移位 ,对抗内毒素血症 ,并有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 ,减轻急性胆道感染对肝肾损伤的作用 ,能保持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急性炎症反应时的相对稳定 ,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红片 清热通下法 胆道感染 细胞因子 肠黏膜屏障 大鼠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应注重中医辨证论治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培庭 张静喆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5-146,共2页
胆石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应该承认,手术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部分胆结石病人的确通过手术治疗而获痊愈.但同时也应看到,胆石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胆石病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相当一部分胆石病人因其结石病理的特殊性而致手... 胆石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应该承认,手术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部分胆结石病人的确通过手术治疗而获痊愈.但同时也应看到,胆石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胆石病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相当一部分胆石病人因其结石病理的特殊性而致手术效果不理想,甚至还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这在肝胆管结石的病人中尤为显著,对于针对胆结石病所采取的无限制扩大的手术方式尚存争议;另有部分病人或因机体条件不能耐受手术或因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种种限制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胆结石 治疗 医学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培庭教授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学林 张静哲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共2页
朱培庭教授,男,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 朱培庭教授,男,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主任,胆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结石 中医药疗法 朱培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模型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章学林 梁晓强 +4 位作者 顾宏刚 马恩伟 林天碧 孙逊 张静喆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升清胶囊组(n=13)。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升清胶囊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升清胶囊组(n=13)。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升清胶囊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中,升清胶囊组小鼠予升清胶囊0.22 g/(kg.d)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石率、血脂含量、血清钙离子浓度、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73.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升清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清胶囊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升清胶囊组小鼠肝脏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胶囊可通过降低小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改善血清和肝脏的生化学相关指标,从而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胶囊 胆固醇结石 小鼠 胆固醇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胶囊对胆色素结石豚鼠肝细胞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顾宏刚 张静喆 +3 位作者 章学林 刘建文 李婷 朱培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防治胆色素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胆色素结石豚鼠肝细胞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含升清胶囊药物血清;建立脂多糖刺激下体外培养原代肝细胞高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防治胆色素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胆色素结石豚鼠肝细胞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含升清胶囊药物血清;建立脂多糖刺激下体外培养原代肝细胞高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的实验模型,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于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升清胶囊能降低脂多糖刺激引起的NF-κB蛋白的表达;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升清胶囊对脂多糖刺激引起的NF-κB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也越强。结论:疏肝利胆中药升清胶囊能降低脂多糖刺激引起的NF-κB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胆色素结石成石及胆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豚鼠 胆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肝柔肝中药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平 方邦江 +2 位作者 朱培庭 张静喆 裴新军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20只。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20只。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养肝柔肝中药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用药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大体情况、胆结石生成情况以及胆囊细胞[Ca2+]i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胆囊细胞[Ca2+]i明显降低,养肝柔肝中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豚鼠行为学体征,降低胆结石的成石率,而且可提高胆囊细胞[Ca2+]i。结论:胆囊细胞[Ca2+]i降低是导致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提高胆囊细胞[Ca2+]i,增强胆囊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减轻胆汁淤滞,可能是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固醇 中药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肝柔肝法逆转豚鼠成石胆汁致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静喆 袁作彪 +4 位作者 高炬 章学林 沈平 焦拥政 朱培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养肝柔肝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逆转成石胆汁致石性的机制。方法 将 6 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 ,每组 2 0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加养肝利胆颗粒 ,4周后处死取材 ,检测胆囊成石率、胆汁总胆汁... 目的 探讨养肝柔肝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逆转成石胆汁致石性的机制。方法 将 6 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 ,每组 2 0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加养肝利胆颗粒 ,4周后处死取材 ,检测胆囊成石率、胆汁总胆汁酸 (TBA)、胆汁总胆红素 (TBIL)、胆汁结合胆红素 (CB)、胆汁非结合胆红素 (UCB)、胆汁钙离子 ,并进行胆汁胆红素组分HPLC分析。结果  (1)正常组成石率为 5 % ,模型组为 81.2 5 % ,治疗组为 31.2 5 % (P <0 .0 5 )。 (2 )模型组胆囊胆汁中TBIL、CB、UCB及Ca2 + 均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TBA低于正常组 ,治疗组TBA低于正常组 ,Ca2 + 高于正常组 (P <0 .0 5 )。(3)模型组单结合胆红素 (MCB)值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双结合胆红素 (DCB)低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P <0 .0 1) ,治疗组DCB值低于正常组 ,各组UCB的完整峰面积 (IPA)值无明显区别。 (4)模型组的MCB百分比和UCB百分比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DCB百分比低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MCB百分比也高于正常组 ,同时DCB低于正常组。结论 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囊色素性结石的成石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肝柔肝法 豚鼠 胆汁 治疗 胆石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胶囊下调胆囊结石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炯 张静喆 +2 位作者 邹长鹏 方邦江 梁晓强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升清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升清胶囊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致石饮食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升清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升清胶囊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致石饮食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升清胶囊组和熊去氧胆酸组豚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造模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胆囊成石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升清胶囊可降低造模豚鼠的成石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正常对照组、升清胶囊组、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的顺序,各组豚鼠胆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半定量分级逐级升高,升清胶囊组与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药升清胶囊可下调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胆固醇结石 豚鼠 升清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宁蛋白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表达及养肝柔肝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炬 方邦江 +8 位作者 朱培庭 张静喆 张奕缨 裴新军 李炯 张丽朵 陈宝瑾 梁晓强 王佑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西药组)。后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 目的: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西药组)。后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中药组、西药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胆结石生成情况,胆囊组织Cap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养肝柔肝中药组能有效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P<0.05)。模型组动物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虽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5,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且养肝柔肝中药组Cap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但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胆囊平滑肌组织Cap蛋白的水平,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养肝利胆颗粒剂 胆固醇 调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和胆石病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晓强 方邦江 张静喆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关键词 胆囊 胆管 结石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嗣博 方邦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颗粒组和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组。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 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颗粒组和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组。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养肝利胆颗粒组予养肝利胆颗粒1.81g/(kg·d),UDCA组予UDCA 30.12 mg/(kg·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变化和胆囊成石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含量。结果:养肝利胆颗粒能明显改善胆结石豚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学体征,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模型组豚鼠成石率(82.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豚鼠成石率分别为27.78%和38.89%,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浆CCK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结石的成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养肝利胆颗粒能提高豚鼠血浆CCK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养肝 利胆 胆石症 胆囊收缩素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晓强 方邦江 +1 位作者 裴新军 张静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与胆石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单纯胆结石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两组研究对象。采用清晨肘前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和空腹C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两组对象除胆石病外...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与胆石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单纯胆结石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两组研究对象。采用清晨肘前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和空腹C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两组对象除胆石病外其他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C肽在胆结石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石病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系数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胆石病的发病学机理可能涉及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病 胰岛素抵抗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C肽 胰岛素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结石豚鼠胆囊平滑肌细胞IP_3含量的变化及养肝柔肝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炬 方邦江 +7 位作者 朱培庭 张静喆 陈浩 张英兰 郭全 田雨 曹敏 邹长鹏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7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组织三磷酸肌醇(IP3)含量的变化,探讨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组织三磷酸肌醇(IP3)含量的变化,探讨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胆结石生成情况、胆囊组织IP3含量进行观察。结果养肝柔肝中药组能有效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P<0.01)。模型组动物胆囊平滑肌细胞IP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养肝柔肝中药可明显升高胆结石豚鼠胆囊平滑肌细胞内IP3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胆囊平滑肌组织IP3的水平,激活肌醇脂质IP3/Ca2+信号转导系统,使胆囊平滑肌细胞内Ca2+释放增加进而促进胆囊的收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养肝柔肝 三磷酸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培庭 张静喆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炎 胆结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晔斌 余奎 张静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者不易表现为肝阴亏虚证,有运动习惯患者不易表现为热毒炽盛证等其他证型。结论:胆石病的证型表现与饮食规律与否、早晚餐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等有相关性,不同类别胆石病的主要证型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病 流行病学 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感染与肠黏膜屏障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永奇 张静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7-39,共3页
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急性胆源性感染"、"肠黏膜屏障"、"凋亡"为关键词,检索1998年1月—2011年2月有关急性胆源性感染与肠黏膜屏障的文献。纳入标准:(1)急性胆源性感染... 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急性胆源性感染"、"肠黏膜屏障"、"凋亡"为关键词,检索1998年1月—2011年2月有关急性胆源性感染与肠黏膜屏障的文献。纳入标准:(1)急性胆源性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2)急性胆源性感染的中、西医治疗;(3)肠黏膜屏障与细胞凋亡。根据纳入标准,粗选128篇关于急性胆源性感染与肠黏膜屏障的文献,精选69篇,最后纳入分析45篇。结果显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密切相关,JNK信号通路是影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主要通路。急性胆源性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入血,二次激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SIRS发生而影响预后。"清"、"下"中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其分子学机理尚未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感染 肠黏膜屏障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在肝胆系统疾病的应用
19
作者 杨吉勇 张静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24,共3页
玉米须(Corn Silkor Stigma Maydis)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药物,其"味甘、淡,性微温",玉米须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压、降脂,抗菌,利胆、排石,止血,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现仅就... 玉米须(Corn Silkor Stigma Maydis)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药物,其"味甘、淡,性微温",玉米须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压、降脂,抗菌,利胆、排石,止血,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现仅就玉米须在肝胆疾病方面应用作综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临床应用 肝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裴新军 张静喆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6期1201-1203,共3页
现在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是胰岛素抵抗(IR)产生的始发部位。脂肪组织除了能调节人体能量代谢平衡外,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等。在已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中,瘦素、TNF-α和脂联素等与IR密切... 现在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是胰岛素抵抗(IR)产生的始发部位。脂肪组织除了能调节人体能量代谢平衡外,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等。在已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中,瘦素、TNF-α和脂联素等与IR密切关联。瘦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TNF-α的分泌与胰岛素调节的葡萄糖代谢存在高度负相关。脂联素对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和正常的糖代谢是必需的。同时,亦有一些细胞因子与IR的关系有待证实。本文就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 瘦素 脂联素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