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性文化观中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英翠 黄倩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第22期68-72,共5页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严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已然成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模式亟需创新。文章以间性文化...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严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已然成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模式亟需创新。文章以间性文化观为基础,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分析实体,从留学生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学术适应三个维度分析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探索。研究及实践发现,通过有效的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留学生跨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机制及平台建设,可避免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减少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困难,使留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持续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观 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庞倩茹 蔡小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7期200-201,共2页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实例,对现行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对学院379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实例,对现行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对学院379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现行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能有效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课程体系 构建与实施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资源运用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视觉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对数据与算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联合华为公司推出的“智能基座”系列课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利用先进的云计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接近实际工程实践的学习...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对数据与算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联合华为公司推出的“智能基座”系列课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利用先进的云计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接近实际工程实践的学习体验。以若干学期的“计算机视觉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参与学生人数、成绩特征变动等数据,分析了云计算资源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群体对于相关课程内容的感兴趣程度,验证了相关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基础”课程 云计算 新工科 智能基座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深度融合协同探索面向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74
4
作者 仝月荣 陈江平 +2 位作者 张执南 熊夏青 李翠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4-198,共5页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与产业界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系统化的深度合作,以新技术为牵引共建联合人才中心及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共建层次化、进阶式发展的课程体...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与产业界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系统化的深度合作,以新技术为牵引共建联合人才中心及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共建层次化、进阶式发展的课程体系及多元的教学模式,将竞赛作为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立大创校企课题和产学研项目,形成课赛结合、产学研结合、共建共享教学基地的培养形式。实践表明,产教深度融合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面向新工科的良性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新工科 工程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资源设计及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与制造Ⅱ”课程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振峰 郭为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1-54,共4页
上海市精品课程“设计与制造II”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升级、教学目标优化及教学思想革新的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降低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的沉浸式... 上海市精品课程“设计与制造II”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升级、教学目标优化及教学思想革新的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降低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的沉浸式、可视化、工程化及交互性功能,促使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看”向“主动做”转换。通过对500名三年级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报告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虚拟仿真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先进性及时代性的教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设计与制造Ⅱ课程 课程资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基础科研投入产出与教师背景特征关系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戴智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6-151,共6页
为研究高校教师背景特征对基础研究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影响,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以高阶理论为支撑,以200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一流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在职教师人口统计学背景、教育背景、学科背景... 为研究高校教师背景特征对基础研究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影响,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以高阶理论为支撑,以200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一流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在职教师人口统计学背景、教育背景、学科背景、职务背景、海外交流背景下基础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务背景中教师职称和海外交流背景对论文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而项目背景中项目量级和经费投入对论文产出并无显著影响。另外,还分析了显著性产生的原因,结合实证研究和建设实践,提出了高校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背景特征 高校教师 一流学科建设 高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闭环反馈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卓越计划2.0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执南 诸葛洵 王丽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主动式"理论+实践"项目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于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实践中,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快速更新、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满足产业前沿技术需求,以课程为导向项目式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和机遇。... 主动式"理论+实践"项目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于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实践中,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快速更新、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满足产业前沿技术需求,以课程为导向项目式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和机遇。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为中心,从企业、导师、助教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基于多层次闭环反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项目管理与规划能力、企业需求理解与把控能力以及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产教融合 项目式教学
原文传递
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获国际吸收吸附热泵Georg Alefeld纪念奖
8
作者 《制冷技术》 2021年第4期26-26,共1页
8月22—25日,由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主办的第21届国际吸收吸附热泵大会(ISHPC 2021)线上召开,《制冷技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获国际吸收吸附热泵GeorgAlefeld纪念奖(GeorgAlefeld MemorialAward)。此次授奖主要是表彰王如竹教... 8月22—25日,由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主办的第21届国际吸收吸附热泵大会(ISHPC 2021)线上召开,《制冷技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获国际吸收吸附热泵GeorgAlefeld纪念奖(GeorgAlefeld MemorialAward)。此次授奖主要是表彰王如竹教授在吸收吸附热泵领域,为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推动做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制冷技术 学术创新 热泵 人才培养 产业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及职业发展调研报告——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9
作者 顾希垚 阮海涛 +1 位作者 李灿 郭莉 《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5X期86-87,共2页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良好学术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校科学研究和学术道德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作者通过网络等媒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良好学术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校科学研究和学术道德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作者通过网络等媒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学术道德方面开展了相关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良好学术氛围的渴望、读研的目的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情况,同时也发现学生中存在如学术道德不高、实习实践缺少、睡眠和健康状况差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高校研究生生活状况的缩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的分析,寻找出我国科研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科研发展的情况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科研 职业发展 素养
原文传递
工科本科生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效评析与优化路径——以上海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登极 杨光 王丽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1-55,共5页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工科本科生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对已毕业和高年级即将毕业的该专业本科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对现有本科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成效评析。总体而言,现有实践类课程体系对学生...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工科本科生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对已毕业和高年级即将毕业的该专业本科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对现有本科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成效评析。总体而言,现有实践类课程体系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帮助较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较高。其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数量过多、重复性过大、难以获取科研前沿知识等,并提出以下优化路径:适当删减重复度较高的课程;增加校企合作或实验室指导的项目式教学方式;合理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的学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本科生 实践类课程体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
原文传递
国内外一流工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体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锦泱 刘松恺 +1 位作者 夏天成 陈明 《高教学刊》 2021年第19期27-30,35,共5页
机械工程是历史最古老、对社会经济服务面最大的传统工科专业,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中的核心专业,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发展学科之一。文章通过国内外一流工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体系的情况调研,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一流高校... 机械工程是历史最古老、对社会经济服务面最大的传统工科专业,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中的核心专业,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发展学科之一。文章通过国内外一流工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体系的情况调研,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一流高校在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方向设置、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及教学理念方面的差异性,并借鉴国外一流工科院校在机械工程专业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秀经验,为我国工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改革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专业体系 课程设置 一流工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型船用核动力工程仿真器系统初步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景辉 邢宏传 +2 位作者 张荣华 杨燕华 徐济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3-536,共4页
基于船用核动力装置安全管理、开发研究的需求及核电站仿真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研制微机型船用核动力工程仿真器系统的重要意义。按软件工程的思想,从仿真器系统的功能设计、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三方面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基于船用核动力装置安全管理、开发研究的需求及核电站仿真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研制微机型船用核动力工程仿真器系统的重要意义。按软件工程的思想,从仿真器系统的功能设计、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三方面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并对日本核动力舰船"陆奥"号的回路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模拟设计。该系统的实现将进一步提高船用核动力装置的优化设计、安全运行和科学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核动力 工程仿真器 系统设计 安全运行 自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频率梳动力学行为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佳豪 邵磊 张文明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10期18-31,共14页
光学频率梳在精确测量和时频标准领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光学频率梳向着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出微型光学频率梳、微型光机械耦合频率梳等新型技术.借鉴光子和声子之间的共性,纯粹基于机械振动的微机械频率梳为传感器技... 光学频率梳在精确测量和时频标准领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光学频率梳向着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出微型光学频率梳、微型光机械耦合频率梳等新型技术.借鉴光子和声子之间的共性,纯粹基于机械振动的微机械频率梳为传感器技术、量子信息通信和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机械频率梳的形成机理和数值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阐述了微机械频率梳基于参数激励、内共振、碰撞效应、负耗散、负非线性摩擦等多种激发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现状.此外,本文还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微机械频率梳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了解微机械频率梳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最后,本文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频率梳 非线性振动 幅频调制 动力学行为 精确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动力舱罩的隔声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亮 雷博 郑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6期239-244,共6页
面向工程机械动力舱罩“散热-降噪”平衡的需求,设计一种新型的动力舱罩双层周期结构,并结合某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整机噪声特性研究,应用有限单元法对新型动力舱罩的声传递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内,改进的动力舱罩在不降... 面向工程机械动力舱罩“散热-降噪”平衡的需求,设计一种新型的动力舱罩双层周期结构,并结合某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整机噪声特性研究,应用有限单元法对新型动力舱罩的声传递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内,改进的动力舱罩在不降低动力系统通风散热性能前提下表现出良好隔声性能。最后通过“混响室-消声室”法及实车测试测量动力舱罩改进结构和具有相同开孔面积的单层板传递损失,验证了改进动力舱罩双层周期结构对提高隔声薄弱频段内声传递损失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工程机械 动力舱罩 周期结构 隔声性能 降噪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RT算法与三维碰撞检测的冗余机械臂高效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瑞雪 蒋序帆 +3 位作者 尹旭悦 骆晓萌 韦乃琨 祁超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了解决冗余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和避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RRT)算法与三维碰撞检测的高效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改进算法生成无碰撞的平滑路径,对机器人姿态进行求解,并通过碰... 为了解决冗余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和避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RRT)算法与三维碰撞检测的高效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改进算法生成无碰撞的平滑路径,对机器人姿态进行求解,并通过碰撞检测验证路径的可行性。改进的RRT算法采用基于概率的控制机制来优化随机点生成策略,结合路径平滑算法减少路径节点,同时引入三维碰撞检测技术以确保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二维和三维复杂场景中均能显著提升路径规划效率,成功率和路径平滑性明显优于传统算法。研究成果可为冗余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机械臂 路径规划 改进RRT算法 三维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学科发展概略
16
作者 孟雁 张玲玲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科肇始于1913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机械设计教学科研的高校之一。本文全面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初创时期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较为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的经历;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从学...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科肇始于1913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机械设计教学科研的高校之一。本文全面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初创时期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较为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的经历;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从学习苏联模式到独立自主开展教学科研的过程;展示了改革开放后改造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更新教学内容,建设新型机械设计课程体系,“机械设计及理论”入选国家重点学科的突破;概括了在国家及上海市学科建设计划支持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阶段,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设计领域适应时代需求及学科发展趋势,从向西方学习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学科建设 机械工程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动力工程系统设计定量评估的方法
17
作者 戎璐 张维竞 徐筱欣 《动力工程》 CSCD 2000年第6期996-999,共4页
针对目前动力工程系统设计评估与优化研究的需要 ,以现有的校核标准为基础 ,利用模糊教学工具和层次分析法 ,发展了一套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进而针对定量评估中的关键问题 ,提出了利用截集数据点确定定量评估曲线参数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动力工程 定量评估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乘用车电动化对动力电池关键金属材料的需求研究
18
作者 谢航 张书瑞 +1 位作者 张庭婷 谢晓敏 《汽车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导致其对锂、钴、镍、锰等电池材料的需求剧增。为评估相关资源的供应风险,基于Gompertz曲线模型和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对两种电池技术发展情景下中国2023—2050年新能源乘用... 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导致其对锂、钴、镍、锰等电池材料的需求剧增。为评估相关资源的供应风险,基于Gompertz曲线模型和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对两种电池技术发展情景下中国2023—2050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材料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磷酸铁锂电池路线(LFPR)下,2050年锂、钴、镍、锰的需求将分别达到238、169、362、158千吨;在三元锂电池路线(NMCR)下,2050年锂、钴、镍、锰的需求将分别达到242、201、1084、187千吨。当前中国锂、钴、镍的产能将难以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2050年的回收锂、回收钴和回收镍将至少能分别满足86.5%、93.5%和65.8%的新增需求。鉴于国内目前还缺乏有关废电池回收的全面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标准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关键金属 回收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赋权二级院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大学校院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9
作者 梁淑红 陈雪轲 康晓艺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0期1-8,共8页
大学赋权二级院系,最重要的是把办学资源的配置权以适当的方式让渡给院系,从而促进院系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以B市29所大学为样本,以大学校院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人、财、物和学科等资源在校院之间的配置情况为因变量,研究大学校... 大学赋权二级院系,最重要的是把办学资源的配置权以适当的方式让渡给院系,从而促进院系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以B市29所大学为样本,以大学校院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人、财、物和学科等资源在校院之间的配置情况为因变量,研究大学校院资源配置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经过因子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后发现,学校层次、教职员工规模、学校办学经费预算、生均经费和院系内设机构运行5个因素与大学校院资源配置呈正相关关系。大学赋权二级院系,要从必要性、可行性和诱致性三个方面,综合考量和研判学校的办学层级、办学规模、办学经费、二级院系的治理能力以及学术群体的力量等因素,做出科学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院关系 办学资源 资源配置 影响因素 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远程状态信息采集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何创新 李彦明 刘成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2,共5页
远程状态信息采集是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基础与根本保证。在研究了工程机械CAN总线控制系统及现场状态信息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大量特性各异的状态信息,提出了具有统一格式的分类采集方法与混合组态传输方法,以及参数化设计与远程... 远程状态信息采集是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基础与根本保证。在研究了工程机械CAN总线控制系统及现场状态信息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大量特性各异的状态信息,提出了具有统一格式的分类采集方法与混合组态传输方法,以及参数化设计与远程设置方法,使之对不同设备不同状态信息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最后应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DSP/BIOS开发了远程状态信息采集控制器,并在起重机远程监控系统中成功应用,为工程机械远程监控、远程故障预测与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CAN总线 远程监控 DSP/B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