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超特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建设:问题面向、技术应用与绩效改进
1
作者 吴建南 马太平 张阿城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8,157,共16页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成效的“最有感”体现,关键在于亮点应用场景的打造和创新。本文利用《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蓝皮书》103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揭示超特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的问题面向、技术应用与绩效改...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成效的“最有感”体现,关键在于亮点应用场景的打造和创新。本文利用《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蓝皮书》103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揭示超特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的问题面向、技术应用与绩效改进。研究发现:应用场景建设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社区与智慧城管是主要领域,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相对较少。政企协同是应用场景建设中广泛采取的合作方式,市民合供和智库参与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客观技术类型呈现多样化应用趋势,聚焦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监测技术;技术应用方式覆盖基础设施层、功能层和应用层,侧重于发挥不同技术组合效应为城市治理问题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现有案例中的应用场景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维度实现了绩效改进。本文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由宏观建设内容探讨拓展至微观应用场景分析,为超特大城市建设高绩效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数字化转型 应用场景 技术应用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行为-绩效”框架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上海市S公租房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传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4,共9页
相比由房屋产权衍生的社区利益关系所驱动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当前租售并举的住房模式下,如何有效调动无产权的租房群体参与到公租房等社区治理实践当中,既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又是亟待突破的社区治理理论困境。本文通过梳理上... 相比由房屋产权衍生的社区利益关系所驱动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当前租售并举的住房模式下,如何有效调动无产权的租房群体参与到公租房等社区治理实践当中,既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又是亟待突破的社区治理理论困境。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S公租房社区治理实践以及居住群体特征和诉求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借鉴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构建了"群体-行为-绩效"(GCP)分析框架,即以社区居住群体特征为基础,明确群体的行为诉求,以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社区服务满意度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而重塑城市新型社区治理逻辑框架。研究表明,虽然S公租房初步确立了社区治理结构,但针对居民有意愿参与社区治理,比较看重基层组织、认可市场组织、认同自我管理,要求建立社区治理网络平台以及愿意接受社区守则等诉求,社区治理当中还应充分考虑居住群体的行为诉求,在租购并举的住房模式下实现城市新型社区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社区 公租房群体 GCP框架 治理路径 社区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基层应急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熊竞 《上海城市管理》 2022年第1期47-54,共8页
超大城市的基层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实际考验中,发挥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谐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当然,与基层应急治理现代化目标而言,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基层应急治理为案例,分析了目前... 超大城市的基层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实际考验中,发挥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谐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当然,与基层应急治理现代化目标而言,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基层应急治理为案例,分析了目前基层应急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并从三个方面十个举措提出了推进浦东新区应急治理体系优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基层应急 治理现代化 浦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约谈管用吗?——来自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证据 被引量:39
4
作者 吴建南 文婧 秦朝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75,共10页
本文以因大气污染问题被环保部约谈的14个城市为对象,选取对照组城市,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环保约谈在当地开展后一个月、三个月与一年的效果。数据分析表明,环保约谈对被约谈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改善效果不佳,对SO2浓度的改善效... 本文以因大气污染问题被环保部约谈的14个城市为对象,选取对照组城市,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环保约谈在当地开展后一个月、三个月与一年的效果。数据分析表明,环保约谈对被约谈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改善效果不佳,对SO2浓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对PM2. 5的改善效果随时间增长而显现,对PM10、NO2和CO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O3的浓度不降反升。建议进一步巩固环保约谈制度基础,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主体地位,健全自上而下压力体系;在环保约谈中强化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的意识,而不是仅关注被考核污染物指标或关注度较高的污染物指标;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程度,拓宽媒体公众参与渠道,健全自外而内的压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约谈 大气污染治理 政策效果 双重差分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理念”框架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建南 陈子韬 +1 位作者 李哲 张阿城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1,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治理理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新技术体系”“新政府体系”“新治理模式”三个要素为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公共部门创新的理论视角,形成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治理理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新技术体系”“新政府体系”“新治理模式”三个要素为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公共部门创新的理论视角,形成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理念”框架。基于上海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情境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具有渐进调适的特征,在创新维度上逐渐实现技术向度、组织向度、社会向度的组合,在理念维度上逐步叠加运行向度、服务向度、参与向度。面向“数字中国”建设,建议进一步重视渐进调适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规划长期发展,强化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理念支撑、科学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数字化转型 公共部门创新 理念 渐进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上海十城区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郁 魏程瑞 戴思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共11页
文章基于前期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研究,从施压力、承压力、调控力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6-2015年间上海区县级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各区域公共服务... 文章基于前期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研究,从施压力、承压力、调控力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6-2015年间上海区县级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各区域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特点。文章发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虽然受到人口与经济社会活动等施压力的影响,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承压力和调控力的水平,取决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城市治理的水平。因此,在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病的治理过程中,应更为重视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来改善和解决各类城市发展问题,而非片面强调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超大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治理的街道城市设计 以上海徐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林 薛鸣华 《时代建筑》 2021年第1期56-61,共6页
面对城市管理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转型,文章探讨了精细化治理背景下街道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理念转变,通过对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相关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展现了上海以精细化治理为目标的街道城市设计方法与路径探索。文章... 面对城市管理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转型,文章探讨了精细化治理背景下街道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理念转变,通过对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相关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展现了上海以精细化治理为目标的街道城市设计方法与路径探索。文章提出精细化治理的街道城市设计全要素、多层次的技术方法,以及精细化、多元化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新时期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背景下,建立基于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街道城市设计方法与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街道 精细化 城市治理 历史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供给如何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8
作者 王郁 李竞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77,共21页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各类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与质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有着显...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各类公共服务供给规模与质量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有着显著的差异,民生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经济型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还分别通过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提高城市间居民收入差异的中介机制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也有显著区别,人口规模和非户籍人口比例在公共服务供给作用机制中的影响最为突出和普遍,民生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和普遍,而经济型公共服务的影响仅限于经济高增速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未形成。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共服务供给政策。针对中小城市,应全面加大各种类型公共服务的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而流动人口较多的大中型城市则应更大力度地推动户籍政策改革,使得流动人口获得更多的公共福利,以更有效地发挥民生型公共服务供给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作用机制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减量模式与机制探讨--以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思露 谷晓坤 +1 位作者 陶思远 刘瑞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针对工业用地“空间+产权”双重属性特征,以上海市首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试点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探索构建全流程的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祝桥镇建立了针对低效用地的“拆、转、留”并举的空间治理模式。减量化阶段的治... 针对工业用地“空间+产权”双重属性特征,以上海市首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试点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探索构建全流程的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祝桥镇建立了针对低效用地的“拆、转、留”并举的空间治理模式。减量化阶段的治理机制包括编制镇—村尺度的减量化专项规划、构建多级政府联合投入的减量化补偿资金保障体系等。企业用地转移的治理机制包括政府间建立合作网络关系、提供精细化企业转移服务等。最后提出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应从“单项主导”到“双向发展”转型,厘清各类产权主体的权益与补偿标准,从而建立多主体权利收益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工业用地 城市空间治理 减量化 产业转移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下乡如何嵌入乡村空间合作治理?——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天 周小平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合作治理 资本下乡 城乡融合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应急事件封闭管理下的城乡政区边界治理逻辑
11
作者 熊竞 《上海城市管理》 2025年第1期2-10,共9页
重大传染病等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肆虐常常始料未及,如何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快速扩散,切断传导或传播途径的“封城”“封区”等空间封闭管理,成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举措。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举措,空间封闭管控与政区边界紧密... 重大传染病等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肆虐常常始料未及,如何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快速扩散,切断传导或传播途径的“封城”“封区”等空间封闭管理,成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举措。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举措,空间封闭管控与政区边界紧密相关,然而依托政区边界进行封闭管理还存在诸多实践困境,尤其对以高复杂性与高流动性等为主要特征的超大特大城市而言,挑战更大。在阐释政区边界的属地化和一体化功能及其效应基础上,辨析了行政管控和社会主导的驱动机制,划分了政区边界治理的四类模式并提出了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事件 封闭管理 政区边界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城市治理主体:义利联结、角色演绎与协作优化--对上海市慈善信托实践的探索性思考
12
作者 张圣 姚慕宇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第4期54-61,共8页
慈善信托是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移植自西方、滋长于本土的创新工具,犹如一根杠杆撬动了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和民众这四类重要城市治理主体的义利诉求和行动力量,建构了“义利链”聚合的多主体协同治理。结合上海市慈善信托实... 慈善信托是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移植自西方、滋长于本土的创新工具,犹如一根杠杆撬动了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和民众这四类重要城市治理主体的义利诉求和行动力量,建构了“义利链”聚合的多主体协同治理。结合上海市慈善信托实践,多元城市治理主体演绎着慈善信托运作结构中的七类法定角色,映射着不同城市治理主体的差异化慈善功能。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多元城市治理主体间的彼此联系,促使各类主体更好地参与慈善信托运作,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建构多类慈善信托操作细则、完善慈善信托过程监管环节和慈善信托分类评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信托 城市治理主体 角色演绎 “义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更新类型体系研究与策略思考——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林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已成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城市更新在各地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探索成效;但由于存量更新内容任务多、方式方法因地性强等,一些地方部门在更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更新已成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城市更新在各地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探索成效;但由于存量更新内容任务多、方式方法因地性强等,一些地方部门在更新内涵理解、政策供给和保障实施方面,部分还存在认识模糊、行动踌躇等情况。在此背景下,亟需构建全国层面的指导性框架和地方层面有操作性的更新类型体系,以便为全面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更为科学化、精细化和系统性的实施策略。回顾上海城市更新历程,梳理解析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经验与行动特征,并初步构建全面涵盖不同类型城市更新对象的上海城市更新类型体系。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更新理念、规划引领和政策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推进城市更新的若干策略思考,以期为提升城市更新行动的协同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框架指引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类型体系 更新体系 城市更新行动 更新策略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志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4-68,共5页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城市治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迈上新台阶依然任重道远。为此,应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顶层设计,系统整合相关治理资源...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城市治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迈上新台阶依然任重道远。为此,应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顶层设计,系统整合相关治理资源和要素;加快建立更加科学的标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的精准性;充分发挥数字治理的优势和潜能,重视个体、局部和细节;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发展和应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治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治理 顶层设计 标准化建设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超大特大城市基层政区治理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竞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第6期54-60,共7页
超大城市成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载体,然而超大特大城市由于其高度的流动性、变动性、复杂性、风险性等特征,使得基层治理往往由于缺乏空间协同机制而变得捉襟见肘。行政区划作为空间治理工具,不仅可以助推超大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成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载体,然而超大特大城市由于其高度的流动性、变动性、复杂性、风险性等特征,使得基层治理往往由于缺乏空间协同机制而变得捉襟见肘。行政区划作为空间治理工具,不仅可以助推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论述现代化进程中超大特大城市重要性基础上,对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政区的治理困境和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政区 超大特大城市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之路——一项历时性的多维度考察 被引量:38
16
作者 袁方成 王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城市社区经历探索、转型、建设和治理四个阶段的发展,构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道路和发展图景。其中,社区自身的定位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中的辅助组织转向法定的基层自治组织,进而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城市社区经历探索、转型、建设和治理四个阶段的发展,构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道路和发展图景。其中,社区自身的定位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中的辅助组织转向法定的基层自治组织,进而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推进的基础单元;社区的核心功能从改革前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有限服务转向探索并建设适应于政府和社会双重转型过程的城市基层服务体系,进而推进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体制性转换;发展重点从着重于改善服务设施转向持续性地推动其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并赋权增能于居民和社区组织主体,从而发掘和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推进路径则沿循地方实践—经验采集—政策创制—试点探索—成效反馈—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的清晰思路。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特色道路彰显了宏大的现实蕴意和深刻的时代价值,也昭示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走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现代化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等值”理念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推进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熊竞 伋晓光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第3期56-60,共5页
超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有共性,但更有独特性和先兆性。“城乡等值”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乡村发展上取得诸多成绩的重要理念,借鉴这一理念并解读其核心要义,将对我国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参考。基于这一理念,上海在乡... 超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有共性,但更有独特性和先兆性。“城乡等值”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乡村发展上取得诸多成绩的重要理念,借鉴这一理念并解读其核心要义,将对我国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参考。基于这一理念,上海在乡村振兴上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等值 超大城市 乡村振兴 路径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完善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18
作者 方知慧 郑晓华 《秘书》 2021年第3期16-29,共14页
参与式治理是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通过居民的深度参与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文章从制度、平台、主体、资源四个自治要素入手,对上海市长宁区四个居民自治成功案例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对居委会... 参与式治理是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通过居民的深度参与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文章从制度、平台、主体、资源四个自治要素入手,对上海市长宁区四个居民自治成功案例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对居委会的深入访谈,剖析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赋权与任务转化路径、平台构建与机制完善路径、议题开发与行为塑造路径、挖掘整合资源路径的共同作用来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自治 参与式治理 城市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信息化治理形态研究——从数字社区到智慧社区 被引量:43
19
作者 张聪丛 王娟 +1 位作者 徐晓林 刘旭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5期143-155,共13页
[目的/意义]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进程中演化出的新形态和新概念,其相关研究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方法/过程]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智慧社区相关的国际研究成果进行分... [目的/意义]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进程中演化出的新形态和新概念,其相关研究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方法/过程]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智慧社区相关的国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本研究从概念内涵和研究范式明晰了社区信息化发展研究脉络,并进一步总结了智慧社区研究的动力机制、议题关切和热点趋势,以期为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和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数字社区 社区信息化 社区治理 路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学校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方曦 王奎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2,共10页
在我国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唯有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才能在思政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基于全国规模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的整体政治信任度处于... 在我国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唯有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才能在思政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基于全国规模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的整体政治信任度处于较高水准,特别是展示出了较高的制度自信。基于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校内组织与人际关系认同、校园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程度,以及对校园管理的满意度和参与情况三方面均与政治信任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通过增进校园中的组织认同与人际信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改善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环境、开放学校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中的公共参与,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信任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