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凌草甲素诱导结直肠癌细胞SW-1116凋亡与衰老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丰厚 郭竹英 +1 位作者 徐芒华 王世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在体内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Ori(0、6.25、12.5、25、50和100μmol/L)处理结直肠癌细胞SW-1116及其建立的裸鼠移植瘤模型,CCK-8法检测Ori对SW-1116细胞的抗增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在体内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Ori(0、6.25、12.5、25、50和100μmol/L)处理结直肠癌细胞SW-1116及其建立的裸鼠移植瘤模型,CCK-8法检测Ori对SW-1116细胞的抗增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Ori处理SW-1116后细胞周期的改变及细胞的凋亡;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Ori诱导SW-1116细胞衰老;软琼脂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Ori对SW-1116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观察Ori对SW-1116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Ori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SW-1116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衰老和克隆形成能力。Ori还显著抑制SW-1116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随着Ori剂量的增加裸鼠移植瘤中的细胞凋亡与衰老增加。结论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Ori具有抗结直肠癌的活性,可能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一个新的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结直肠癌 生长抑制 凋亡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鹏高 方勇 +3 位作者 郭竹英 徐芒华 王仕婷 高丰厚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的凋亡抑制作用,同时探讨其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Cell-counting kit-8检测冬凌草甲素对HCT-116和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烟酸...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的凋亡抑制作用,同时探讨其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Cell-counting kit-8检测冬凌草甲素对HCT-116和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烟酸己可碱(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lodine,PI)荧光染色法,观察冬凌草甲素诱导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总NO检测试剂盒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冬凌草甲素处理HCT-116和HT-29细胞时,细胞内NO与ROS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ROS阻断剂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HCT-116、HT-29细胞后再加入冬凌草甲素,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明显抑制HCT-116和HT-29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和PI双荧光染色发现冬凌草甲素可诱导HCT-116和HT-29细胞的凋亡。虽然冬凌草甲素不能改变HCT-116、HT-29细胞内的NO水平,但是可提高HCT-11和HT-29细胞内ROS水平;ROS阻断剂NAC可阻断冬凌草甲素诱导HCT-116和HT-29细胞凋亡。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提高ROS水平诱导HCT-116和HT-29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冬凌草素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和Ang-2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竹英 徐芒华 +1 位作者 矫强 龚圣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各4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Ang-2和CD34表达;CD34染色热点处计算MVD。分析VEGF和A...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各4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Ang-2和CD34表达;CD34染色热点处计算MVD。分析VEGF和Ang-2表达、MVD、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就41例胃癌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结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VD分别为51.91±15.38和30.76±10.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标本(71%)MVD为51.93±16.36,阴性表达标本MVD为31.52±5.18(P=0.0014);Ang-2阳性表达标本(63%)MVD为51.83±5.23,阴性表达标本MVD为32.20±4.77(P<0.01)。相关分析显示,VEGF、Ang-2、MVD与癌肿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多重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是胃癌重要预后因素(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Ang-2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通过VEGF和Ang-2高表达而诱导的高MVD对判断胃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CD133 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鹏 吴巨钢 +3 位作者 伍宏彪 王世婷 俞继卫 姜波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D133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 目的探讨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D133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CD133 mRNA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783±0.1411和0.0381±0.0919(P=0.000);肿瘤直径>5 cm者胃癌组织CD133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0.4393±0.1484)vs(0.3343±0.1212)](P=0.04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4266±0.1320)vs(0.2395±0.0309)](P=0.004),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正相关(r=0.466,P=0.008;r=0.464,P=0.009);Ki-67低表达者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Ki-67高表达者[(0.4364±0.1398)vs(0.3164±0.1174)](P=0.02),Ki-67表达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负相关(r=-0.461,P=0.009)。结论胃癌组织CD133 mRNA的表达与反映淋巴转移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及反映肿瘤增殖状态的Ki-67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mRNA 淋巴转移 新生物/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LPS诱导的体外培养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矫强 郭竹英 +2 位作者 徐芒华 王世婷 高丰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槲皮素对脂多糖(LPS)所致肝细胞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胶原酶灌流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40 mg/L LPS诱导损伤,同时用0.5-10μmol/L浓度槲皮素进行干预,作用24 h后,四甲...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槲皮素对脂多糖(LPS)所致肝细胞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胶原酶灌流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40 mg/L LPS诱导损伤,同时用0.5-10μmol/L浓度槲皮素进行干预,作用24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PI-AnnexinV染色检测肝细胞的增殖凋亡比例、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含量,ELISA、RT-PCR方法检测TNF-α表达。结果:40 mg/L LPS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抑制率达27%,细胞总凋亡率30.2%,培养上清液LDH含量增加20倍,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给予0.5-10μmol/L槲皮素后,各项指标有明显下降,且呈量效关系。结论:0.5-10μmol/L槲皮素拮抗LPS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肝细胞 脂多糖类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世婷 矫强 +2 位作者 徐芒华 徐旨梅 郭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sTNF-αR-Fc)对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和sTNF-αR-Fc处理组...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sTNF-αR-Fc)对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和sTNF-αR-Fc处理组(注射sTNF-αR-Fc和脂多糖)。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变化并记录死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肝脏及心脏组织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平均动脉压和生存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sTNF-αR-Fc处理组TNF-α、IL-6水平下降,生存率提高(P<0.05)。结论sTNF-αR-Fc可以显著降低脂多糖所致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水平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受体-IgG1Fc段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感染性休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手术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敖华飞 郭竹英 高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并评估手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证实的45例OSAHS病人作为治疗组,选择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治疗组相匹配的无OSAHS者为对...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血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并评估手术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证实的45例OSAHS病人作为治疗组,选择45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治疗组相匹配的无OSAHS者为对照组。用超敏ELISA法检测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组手术治疗后1年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前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1年,上述指标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TNF-αI、L-6和Hs-CR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结论手术治疗可有效逆转OSAHS病人血中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白介素-6/血液 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IP3信号通路介导1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世婷 郭竹英 +1 位作者 徐芒华 高丰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IP3信号通路在1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IPC)中的作用,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心脏IPC保护作用减弱的机制。方法将8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1型糖尿病4周(D-4w)组(n=40)和8周(D-8w)组(n=40),并...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IP3信号通路在1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IPC)中的作用,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心脏IPC保护作用减弱的机制。方法将8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1型糖尿病4周(D-4w)组(n=40)和8周(D-8w)组(n=40),并进一步将两组各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Cont)组、1型糖尿病缺血再灌注(IR)组、IPC组、CGRP(IPC+CGRP)组和IP3抑制剂wortmanin(IPC+WMN)组5个亚组;另取1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Cont)组。采用Langendorff方法建立离体心脏体外灌流模型,灌流期间外源性给予CGRP或wortmanin(WMN)。采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各组大鼠离体心脏左室功能,记录冠脉流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GRP含量;生化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的活性;NBT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N-Cont组大鼠相比,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CGRP含量随着时间进行性降低,且心脏基础左心功能降低,冠脉流出液中LDH和CK活性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IR组与D-Cont组相比,左心功能更为降低,心肌损伤明显;IPC可改善D-4w IR心肌损伤情况,而对D-8w IR损伤无保护作用;IPC+CGRP组与IPC组相比,其左心功能明显改善;IPC+WMN组可阻断IPC对D-4w组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结论CGRP及IP3信号通路参与1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的IPC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IP3信号通路 1型糖尿病 心脏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世婷 郭竹英 +2 位作者 徐芒华 矫强 高丰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rhTNFR:Fc组、LPS组和rhTNFR:Fc+LPS组。给药后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rhTNFR:Fc组、LPS组和rhTNFR:Fc+LPS组。给药后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比,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TNF-α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结果:LPS注射后大鼠死亡率及肺湿重/干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可见大鼠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含量及生物活性增高;rhTNFR:Fc+LPS组大鼠死亡率降低,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血清TNF-α生物活性显著低于LPS组(P<0.05)。结论:rhTNFR:Fc通过中和TNF-α,降低TNF-α生物活性,有效减轻LPS引起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rhTNFR 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片长期给药后对大鼠灌服氯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沛 王世明 +1 位作者 郭竹英 原永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26-1331,共6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制剂银杏叶片长期给药后对大鼠灌服氯沙坦(Los)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Los单用组,GBE+Los联合用药组。试验第1天起,联合用药组大鼠灌胃给予GBE 100mg/kg,共14d。单用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纯净...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制剂银杏叶片长期给药后对大鼠灌服氯沙坦(Los)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Los单用组,GBE+Los联合用药组。试验第1天起,联合用药组大鼠灌胃给予GBE 100mg/kg,共14d。单用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纯净水。第15天,单用药组大鼠灌胃给予Los 10mg/kg,GBE+Los联合给药组大鼠同时灌胃给予GBE 100mg/kg和Los 10mg/kg。于Los给药后0.5、1、2、3、4、6、8、10、12、24h从大鼠眼眦静脉丛取血。HPLC法测定血浆中Los及其活性代谢产物EXP3174的浓度,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用GBE后,Los的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XP3174的tmax显著缩短(P<0.05),Cmax、AUC0-8和AUC0-∞显著增加(P<0.01),CL显著降低(P<0.05),t1/2、MR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BE能够影响EXP3174的体内代谢,但对Los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氯沙坦 细胞色素P450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敖华飞 郭竹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SSHL,突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10例为病例组,另选110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其相匹配的无突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技术为基础...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SSHL,突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10例为病例组,另选110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其相匹配的无突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总量(t Hcy)。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溶酶原激活剂抑剂因子-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用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突聋组血浆t Hcy水平(17.82±4.2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71±3.59)μmol/L,P<0.01。病例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分别为(23.4±2.5)U/mL和(0.8±0.2)U/mL;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平均浓度是(5.6±1.1)g/L。对照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分别为(12.8±1.9)U/mL和(6.5±2.5)U/mL;血浆Fg的平均浓度是(2.8±0.6)g/L。结论在突聋患者中血浆t Hcy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血浆t Hcy、t-PA和Fg的检测有可能作为突聋患者治疗观察和愈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同型半胱氨酸 凝血 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敖华飞 郭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叶酸降低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作用及其使用的最适剂量。方法以10次随机抽样获得的210例SS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患者每天口服不同剂量的叶酸(0.2、0.4、0.8、2.0、5.0、10.... 目的探讨叶酸降低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作用及其使用的最适剂量。方法以10次随机抽样获得的210例SS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患者每天口服不同剂量的叶酸(0.2、0.4、0.8、2.0、5.0、10.0、15.0 mg,A^G组)及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6、B12。采用荧光偏振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血浆tHcy水平。另以210例有血浆tHcy检测资料的非SSHL者作为对照组。就SSHL组与对照组以及SSHL组中A^G组的t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HL组血浆tHcy水平为(18.07±1.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3±1.33)μmol/L(P<0.001)。A^G组的tHcy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2%、19%、22%、23%、24%、29%和26%;A^G组在听力恢复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SHL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在降低SSHL患者tHcy水平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10 mg/d是值得推荐的口服最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荧光偏振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MIP-2和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钏 方勇 +3 位作者 倪涛 俞为荣 徐鹏 郭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小鼠腹腔灌洗液中提取巨噬细胞,分别用高糖型(含葡萄糖25.5 mmoL/L,高糖组)和正常糖型(含4.5 mmol/L葡萄糖,正常...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小鼠腹腔灌洗液中提取巨噬细胞,分别用高糖型(含葡萄糖25.5 mmoL/L,高糖组)和正常糖型(含4.5 mmol/L葡萄糖,正常组)D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点(0、2、4、8、12、24、48 h)收集上清及细胞,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技术检测MCP-1、MI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巨噬细胞MIP-2、MCP-1蛋白和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养后4 h时,高糖组MIP-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以后逐渐下降;培养后8 h时,高糖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开始显著增高,12 h时达高峰,24、48 h时略有下降。结论高糖环境可使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IP-2、MCP-1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高糖可能通过刺激创面局部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并导致炎症细胞持续存在而影响其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肝脑组织TNF-α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矫强 郭竹英 +2 位作者 徐芒华 徐旨梅 王世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6-908,922,共4页
目的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比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创伤性休克大鼠各脏器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股骨创伤法建立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各脏器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表达的情... 目的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比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创伤性休克大鼠各脏器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股骨创伤法建立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各脏器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表达的情况。结果各脏器TNF-α表达水平在创伤后有显著差异。结论TNF-α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在不同脏器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临床上应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探针-液相杂交-非变性PAGE检测非编码小RNA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跃辉 刘立宾 +4 位作者 徐芒华 郭竹英 姜斌 李伟 高丰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建立生物素标记探针-液相杂交-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非编码小RNA(sRNA)的方法。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sRNAU6寡核苷酸探针经非变性PAGE电泳后转印至尼龙膜上,然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耦联链霉亲和素进行检测。从细胞... 目的建立生物素标记探针-液相杂交-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非编码小RNA(sRNA)的方法。方法将生物素标记的sRNAU6寡核苷酸探针经非变性PAGE电泳后转印至尼龙膜上,然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耦联链霉亲和素进行检测。从细胞中提取总RNA,用已标记U6探针优化液相杂交退火条件及杂交缓冲液;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并计算BEAS-2B、A549细胞中sRNAU6与miRNA145的含量。结果将Biotin-11-dUTP成功标记至寡核苷酸上,随着寡核苷酸浓度增加,检测信号强度越强,10μmol/L时达到最强。采用水浴反应条件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仪梯次降温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杂化链无明显差异;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杂交缓冲液优于Tris-HCl、DEPC水;BEAS-2B、A549细胞5μgRNA中U6含量接近;BEAS-2B细胞中miRNA145绝对含量高于A549细胞。结论成功建立并优化了sRNA检测新方法 ,为简单、易行、可靠地检测sRNA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小RNA 生物素化探针 液相杂交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THP-1细胞CD147表达及MMP-9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汉伟 李静 +1 位作者 王景 高丰厚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82-483,共2页
目的观察芍药苷干预THP-1细胞CD147表达及MMP-9分泌的影响。方法用THP-1细胞作为模型,采用West Blot检测THP-1细胞CD147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MMP-9分泌的变化,以探讨芍药苷治疗狼疮肾炎的可能机制。结果芍药苷可抑... 目的观察芍药苷干预THP-1细胞CD147表达及MMP-9分泌的影响。方法用THP-1细胞作为模型,采用West Blot检测THP-1细胞CD147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MMP-9分泌的变化,以探讨芍药苷治疗狼疮肾炎的可能机制。结果芍药苷可抑制THP-1细胞CD147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减少MMP-9分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药苷可有效抑制THP-1细胞CD147表达及减少MMP-9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芍药苷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catenin-EGFP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在毛囊干细胞中的表达
17
作者 杨鹏高 胡孝辉 +3 位作者 高丰厚 俞为荣 徐鹏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构建人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毛囊干细胞并予以鉴定。方法提取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β-catenin基因全部序列,采用TA克隆技术获取基因亚克隆pUCm-T-β-ca... 目的构建人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毛囊干细胞并予以鉴定。方法提取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β-catenin基因全部序列,采用TA克隆技术获取基因亚克隆pUCm-T-β-catenin,AgeⅠ酶切连接pGC-FU载体构建β-catenin融合EGFP共表达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β-catenin-EGFP。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经RT-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FT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质粒再转染FT293细胞进行慢病毒质粒包装,荧光显微镜观察,Real-time PCR测定病毒滴度。包装后慢病毒质粒感染体外分离和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的人毛囊干细胞,RT-PCR鉴定,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结果RT-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在转染pGC-FU-β-catenin-EGFP的FT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证实细胞表达β-catenin;质粒包装后荧光显微镜观察FT293细胞见大量绿色荧光时测得病毒滴度为2.0×108TU/mL。在感染慢病毒质粒的人毛囊干细胞,当感染复数为10时,感染后48h的感染效率可达80%以上,感染后3周的感染效率仍维持在80%-90%。结论成功构建β-catenin-EGFP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人毛囊干细胞且表达稳定、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Β-连环蛋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人毛囊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多脏器TNF-α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18
作者 郭竹英 龚圣济 +3 位作者 矫强 徐芒华 徐旨梅 王世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2-815,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TNF-α在创伤性休克大鼠多脏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NF-α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56只,体质量20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和休克1、2、4、8、24h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的死... 目的研究TNF-α在创伤性休克大鼠多脏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NF-α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56只,体质量200~3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和休克1、2、4、8、24h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的死亡率,分别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肝、脑组织的TNF-αmRNA和肝、脑、肺、肾组织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复苏组大鼠均无死亡,休克1h组死亡率为1/8,2h和4h组死亡率为2/8,8h组死亡率为4/8,24h组死亡率为5/8;TNF-αmRNA表达在休克后2h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高于脑组织(p〈0.05);肺、肝、肾组织的TNF-α蛋白表达在休克1h后即开始升高(P〈0.05),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趋势不明显,但复苏组的肝、脑组织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以低血容量表现为主,主要不是由TNF-α介导的;而后期则与TNF-α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TNF-Α 脏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脂联素受体的表达
19
作者 郭竹英 王世婷 +1 位作者 徐芒华 高丰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9-1453,共5页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1-DM)和2型糖尿病(2-DM)大鼠肺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1-DM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模,普通饮食,8周后处死)、72 h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模...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1-DM)和2型糖尿病(2-DM)大鼠肺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1-DM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模,普通饮食,8周后处死)、72 h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模,普通饮食,72 h后处死)、2-DM组(高脂饮食配合一次性腹腔内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建模,8周后处死)和对照组(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等容量枸橼酸缓冲液,普通饮食)。分别检测血清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以及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AdipoR1和AdipoR2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DM组和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1-DM组(P<0.05);1-DM组和2-DM组肺组织AdipoR1表达及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DM组和2-DM组肺组织有基膜增厚、血管堵塞等病理学改变。结论肺组织脂联素受体表达以AdipoR1为主,高血糖可引起肺损伤、肺AdipoR1表达及SOD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受体 脂联素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郭竹英 徐芒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造模高血脂后随机分成缺血预适应组(IP),缺血-再灌注组(I/R)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取缺氧前及复灌后冠脉流出液测肌酸激酶(CK)活性,心肌组织测脂质过氧化产物...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造模高血脂后随机分成缺血预适应组(IP),缺血-再灌注组(I/R)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取缺氧前及复灌后冠脉流出液测肌酸激酶(CK)活性,心肌组织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转移酶(GSH-Px),线粒体测ATP酶活性。结果IPC组较I/R组冠脉流出液中的CK生成减少,MDA明显降低,SOD、GSH-Px活性增强,Na+-K+-ATPase、Ca2+-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同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 高血脂 ATP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