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LC7A11和ACSL4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俞娟 黄琦 +2 位作者 张亮 沈慧 沈李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表达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表达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记为ACI组,将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SLC7A11和ACSL4水平。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将60例ACI患者分为轻症组(n=41)和重症组(n=19),根据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将60例ACI患者分为良好组(n=47)和不良组(n=13),比较不同组别ACI患者血清SLC7A11和ACSL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LC7A11,ACSL4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LC7A11,ACSL4及两者联合对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SLC7A11水平(16.88±3.19 ng/ml)低于对照组(25.13±5.61 ng/ml),ACSL4水平(40.01±4.23 ng/ml)高于对照组(23.29±5.7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02,18.205,均P<0.05)。重症组ACI患者血清SLC7A11水平(15.16±3.91 ng/ml)低于轻症组(17.68±2.41 ng/ml),ACSL4(42.08±5.02 ng/ml)水平高于轻症组(39.05±3.40 ng/ml),不良组ACI患者血清SLC7A11水平(14.25±2.95 ng/ml)低于良好组(17.61±2.85 ng/ml),ACSL4水平(43.54±3.87 ng/ml)高于良好组(39.03±3.78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0,2.747;3.735,3.789,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LC7A11水平与ACI患者NISS及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16,-0.378,均P<0.05),而血清ACSL4水平与NISS及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1,0.415,均P<0.05)。血清SLC7A11和ACSL4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95%CI)为0.810(0.688~0.9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9%,92.31%,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2.176,1.974,P=0.030,0.048)。结论 血清SLC7A11和ACSL4两者联合对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神经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血清HMGB1、Hcy水平与疾病分期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春鹏 傅俊 +4 位作者 王雯 郑丽霞 范靓丰 袁闻 陈胜会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V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期分为发作组48例和间歇组52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V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期分为发作组48例和间歇组52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HMGB1、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cy诊断VM患者疾病分期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M患者疾病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间歇组和发作组血清HMGB1、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间歇组相比,发作组血清HMGB1、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HMGB1、Hcy联合检测诊断VM患者疾病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HMGB1、Hcy单独诊断的AUC(Z=2.505、4.940,P=0.012、<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MGB1、Hcy是VM患者疾病分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VM患者血清HMGB1、Hcy呈高表达,与疾病分期具有一定的关系,有望成为诊断疾病分期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同型半胱氨酸 疾病分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9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00例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将...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00例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将其分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50)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50)。对这两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的情况、空腹血糖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脑梗死灶分布的情况和脑梗死区域血管狭窄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相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空腹血糖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甘油三酯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相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中患有皮质下梗死、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和脑梗死区域血管狭窄的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有皮质下梗死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69,95%CI为1.399-13.569,P=0.01)。结论 :导致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患有皮质下梗死。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 皮质下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小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4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6期3048-3049,共2页
临床纳入收治的高血压小卒中患者90例,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各45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BPV)、血压变异系数等情况。结果恶化组24h CV_(SBP)、24h CV_(DBP)、d CV_(SBP)、d CV_(DBP)的检测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 临床纳入收治的高血压小卒中患者90例,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各45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BPV)、血压变异系数等情况。结果恶化组24h CV_(SBP)、24h CV_(DBP)、d CV_(SBP)、d CV_(DBP)的检测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n CV_(DBP)、n CV_(SBP)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分析显示:24h CV_(SBP)和d CV_(SBP)为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小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可能与血压变异性(BPV)有关,在卒中急性期和临床二级预防中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卒中 血压变异性 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波 龚洁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炎症介质水平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以及S100B蛋白(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睡眠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指标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波 龚洁芹 沈李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LDL)、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AIS...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LDL)、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AIS静脉溶栓患者(溶栓组)106例、未溶栓患者(未溶栓组)3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5例。将溶栓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静脉再通分为再通组41例和未通组65例,依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5例,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对比不同分组情况下4种血清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6例溶栓患者静脉再通率为38.68%(41/106);再通组血清Lp-PLA2、LDL、Aβ_(1-42)、sICAM-1水平均低于未通组(P<0.05);对照组、溶栓组、未溶栓组血清LpPLA2、LDL、Aβ_(1-42)、s ICAM-1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4种血清指标随溶栓患者病情加重而上升,且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高水平血清Lp-PLA2、LDL、Aβ_(1-42)、sICAM-1是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联合预测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血清Lp-PLA2、LDL、Aβ_(1-42)、sICAM-1水平在AIS患者中呈高表达,可作为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低密度脂蛋白 β淀粉样蛋白1-42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H/DWI不匹配在判断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中的作用
7
作者 秦汝渭 沈李奎 +2 位作者 陈寒春 向海涛 龚洁芹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VH)/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中的作用。【方法】127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并给予机械取栓术治疗,术后评估其血管再通...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VH)/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中的作用。【方法】127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并给予机械取栓术治疗,术后评估其血管再通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27例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98例完全血管再通(A组),29例无/部分血管再通(B组),血管再通率为77.17%;A组与B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闭塞部位、发病至磁共振检查时间、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侧支循环良好占比高于B组,3个月Rankin修订量表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患者FVH评分、FVH/DWI不匹配占比高于B组,DWI梗死体积小于B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FVH/DWI不匹配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呈正相关(r s=0.415,P=0.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情况、3个月Rankin修订量表评分、FVH/DWI不匹配是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FVH/DWI不匹配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更高,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影像诊断 球囊取栓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IL-18、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8
作者 张亮 陈胜会 郑丽霞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炎性小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进展...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炎性小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0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纳入参照组,另外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纳入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清IL-18、NLRP3、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8、NLRP3、Hcy、CR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下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18、NLRP3、Hcy、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NLRP3 神经功能 丁苯酞注射液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李继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二聚体水平、头颅CT及头颅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结果 6例患者均为青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以急性起病的头痛为单一临床表现,头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部位以额颞部和枕部居多,性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疼痛。6例患者中4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正常。5例患者起病时头颅CT平扫可见横窦密度增高,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头颅MRI+CEMRV检查证实为CVST,受累静脉窦多为横窦、乙状窦。经抗凝治疗后6例患者头痛均缓解,预后良好。结论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极为少见,因此,对初发的进行性加重的孤立性头痛患者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即使D-二聚体检测正常,仍需尽早行头颅MRI+CE-MRV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此类患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头痛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抗抑郁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胜会 李春鹏 龚洁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在小鼠体内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分别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4.3 mg/kg)、中剂量(8.6 mg/kg)和高剂量(17.2 mg/kg)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鼠游泳不动时间以及利血平致小鼠体温下降作用的影响。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可以...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在小鼠体内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分别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4.3 mg/kg)、中剂量(8.6 mg/kg)和高剂量(17.2 mg/kg)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鼠游泳不动时间以及利血平致小鼠体温下降作用的影响。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并拮抗利血平诱导的体温下降。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抑郁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海龙 沈海林 +7 位作者 杜红娣 房志伟 王莺 赵世伟 严玖龙 周振堰 李振凯 李继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提高MRI在该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腰椎穿刺确诊的6例自发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头颅的MRI变化,包括: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硬脑膜最大厚度、垂体高度、小脑扁桃...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提高MRI在该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腰椎穿刺确诊的6例自发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头颅的MRI变化,包括: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硬脑膜最大厚度、垂体高度、小脑扁桃体距枕骨大孔距离。结果患者通过治疗症状好转后复查MRI改变: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缩小(6例)、硬脑膜变薄或消失(6例)、垂体肿胀后高度减低(3例)、小脑扁桃体位置增高(4例)。结论头颅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和随访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慧 龚洁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6期3045-3046,共2页
临床纳入90例收治的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神经功能等,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一般资料情况发现,患者预后情况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临床纳入90例收治的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神经功能等,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一般资料情况发现,患者预后情况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有关(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均为影响超高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超高龄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下降、感觉障碍等,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超高龄 后循环缺血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与失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龚洁芹 陈胜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141-142,共2页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和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程度为中到重度,在特定情况下不能缓解,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则成为慢性疼痛[1]。失眠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往往被临床忽视,...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和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程度为中到重度,在特定情况下不能缓解,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则成为慢性疼痛[1]。失眠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往往被临床忽视,导致失眠发展为慢性,久治不愈。因此,对慢性疼痛合并失眠的患者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慢性疼痛与失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6例)和大剂量组(49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6例)和大剂量组(49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瑞舒伐他汀的使用剂量为10 mg/次,大剂量组患者瑞舒伐他汀的使用剂量为20 mg/次。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1个月及治疗结束3个月时,大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小剂量组患者(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陈胜会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5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借助临床常用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给予... 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借助临床常用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6.01±0.86)分、疼痛评分为(0.83±0.33)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0.55±1.52)分、疼痛评分为(2.45±0.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文拉法辛 慢性疼痛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帕金森综合征的甲亢性肌病一例
16
作者 龚洁芹 李继珍 沈慧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本例为一位7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而就诊,但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最终诊断为慢性甲亢性肌病,予他巴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本例患者病史较长,多处就诊,临床表现类似... 本例为一位7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而就诊,但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最终诊断为慢性甲亢性肌病,予他巴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本例患者病史较长,多处就诊,临床表现类似帕金森综合征,按帕金森治疗后疗效欠佳,但仔细查体后可发现甲亢表现,这类患者常常就诊于神经内科,临床上容易误诊,故对于此类患者需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排查有无其他全身疾病所致的肌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甲亢性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沈慧 龚洁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8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同型... 目的:研究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将检测的结果及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中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相关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鹏 王轶男 +3 位作者 李继珍 樊红彬 徐凯 耿德勤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评估早期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全面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探讨抑郁等相关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早期PD患者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和Yahr分期、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操作智商(PIQ... 目的评估早期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全面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探讨抑郁等相关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早期PD患者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和Yahr分期、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操作智商(PI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较高教育水平、较年轻和发病年龄较早的患者SECF、WAIS-RC测验得分较高,疾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相关。患者出现执行功能减退而并非全面认知功能减退,并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当把患者分为较低教育水平组(≤5年学校教育,n=21)和较高教育水平组(>6年学校教育,n=20),PIQ得分仅在较低教育水平组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结论非痴呆PD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可能使执行功能减退程度恶化,特别是对于较低教育水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 执行功能 教育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行为方式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丽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行为方式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青年颈性眩晕病例48例,同时选取49名健康体检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其生活行为方式,对2组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青年颈性眩晕患者在看书(电视)姿势及持续... 目的探讨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行为方式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青年颈性眩晕病例48例,同时选取49名健康体检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其生活行为方式,对2组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青年颈性眩晕患者在看书(电视)姿势及持续时间、网络游戏、搓麻将、手机使用、电脑工作、开车、锻炼、睡眠时间等8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存在一定风险,应尽早采取措施,改善不良生活行为,降低青年颈性眩晕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颈性眩晕 生活行为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波 龚洁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治疗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治疗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米氮平治疗,B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分表(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3周、8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A组患者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B组32.5%(P<0.05)。结论:大剂量米氮平联合百适可治疗焦虑状态伴抑郁症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状态 抑郁症状 睡眠障碍 米氮平 百适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