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膀胱电灼术治疗难治性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4
1
作者 伊庆同 吕坚伟 +5 位作者 傅琦博 蒋晨 李佳怡 吕婷婷 冷静 黄翼然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灼术治疗难治性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难治性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21)。试验组先行麻醉下水扩张,再对...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灼术治疗难治性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难治性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21)。试验组先行麻醉下水扩张,再对膀胱黏膜丝球样出血点密集处行经尿道膀胱电灼术。对照组单纯行麻醉下水扩张1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1周及1、3、6月的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ICSI)及问题指数评分(ICPI)、盆腔疼痛和尿急/尿频患者症状评分(PUF)、24h排尿次数及平均每次排尿量,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 56例患者治疗后均随访6月以上,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月的ICSI评分、ICPI评分、PUF评分、24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平均每次排尿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月的各项评分及24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平均每次排尿量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3、6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6%(31/35)、82.9%(29/35)、80%(28/35)和71.4%(25/3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经尿道膀胱电灼术能有效缓解难治性非溃疡型IC/PBS患者的临床症状,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电灼术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难治性 非溃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8
2
作者 伊庆同 吕坚伟 +5 位作者 王咏蕾 王珊娟 蒋晨 吕婷婷 冷静 邱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HNB)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难治性IC/PBS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电刺激检测仪定位穿刺针,准确定位双侧腹下交感神经...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HNB)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难治性IC/PBS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电刺激检测仪定位穿刺针,准确定位双侧腹下交感神经,注射2%利多卡因20 m L、甲基维生素B120.25 mg、曲安奈德20 mg。该治疗每2周1次,一个疗程3次。比较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评分(ICSI)及问题指数评分(ICPI)、24 h排尿次数及平均每次排尿量,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 78例患者均完成3次HNB,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79.5%、79.5%、67.9%、55.1%、30.8%、16.7%,患者疗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患者症状缓解维持时间为3~17(8.5±2.8)个月。治疗后患者膀胱区疼痛/酸胀缓解率高于尿频/尿急缓解率。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的VAS评分、ICSI评分、ICPI评分、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经皮穿刺HNB能缓解部分难治性IC/PB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损伤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下交感神经 神经阻滞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文静 吕坚伟 +1 位作者 吕婷婷 宋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12月,120例难治性OAB患者随机分为骶神经根磁刺激组(n=40)、索利那新组(n=40)和联合治疗组(n=40)。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三组排尿日记(日...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12月,120例难治性OAB患者随机分为骶神经根磁刺激组(n=40)、索利那新组(n=40)和联合治疗组(n=40)。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三组排尿日记(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急次数)、尿动力指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结果骶神经根磁刺激组2例、索利那新组1例、联合治疗组1例脱落。联合治疗组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急次数、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OABSS评分均优于骶神经根磁刺激组和索利那新组(P<0.05)。结论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骶神经根磁刺激 索利那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4
4
作者 伊庆同 吕坚伟 +2 位作者 蒋晨 吕婷婷 傅琦博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6-8,17,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6月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30例,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每天1次,每次20~30 min,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6月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30例,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每天1次,每次20~30 min,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患者治疗前后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评分、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ICPI)评分、盆腔疼痛和尿急/尿频症状(PUF)评分、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结果: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6.7%(23/30)、66.7%(20/30)、53.3%(16/30)和23.3%(7/30);ICSI评分、ICPI评分、PUF评分、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IC/PBS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非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调控术中不同疾病的参数设置研究
5
作者 顾寅珺 吕坚伟 +3 位作者 吕婷婷 蒋晨 冷静 薛蔚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控术(SNM)中不同疾病的参数设置对疗效的影响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117例接受SNM第二阶段永久刺激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种类将患者分为四组,即膀胱过度活动症组(n=9)、盆腔疼痛组(...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控术(SNM)中不同疾病的参数设置对疗效的影响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117例接受SNM第二阶段永久刺激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种类将患者分为四组,即膀胱过度活动症组(n=9)、盆腔疼痛组(n=31)、神经源性膀胱组(n=66)及排尿困难组(n=11)。统计分析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电极放置情况、刺激模式及第一阶段测试中最优化的电压、脉宽、频率等参数。结果:膀胱过度活动症组、盆腔疼痛组、神经源性膀胱组和排尿困难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1.11±14.09)岁、(57.62±14.13)岁、(53.36±22.42)岁和(55.09±19.42)岁;膀胱过度活动症组男1例,女8例;盆腔疼痛组男13例,女18例;神经源性膀胱组男34例,女32例;排尿困难组男7例,女4例。第一阶段最优化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组、盆腔疼痛组、神经源性膀胱组和排尿困难组电压分别为(1.91±1.56)V、(1.22±0.54)V、(1.47±0.81)V和(1.38±0.76)V,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脉宽分别为(262.50±81.37)μs、(270.00±68.68)μs、(286.15±65.83)μs和(265.00±77.78)μs,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频率分别为(11.87±5.41)Hz、(19.20±13.10)Hz、(29.79±9.51)Hz和(20.50±10.11)Hz,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频率方面明显高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盆腔疼痛及排尿困难患者,四组患者在电压及脉宽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今后SNM测试中可适当增加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频率,使患者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源性膀胱 盆腔疼痛 排尿困难 神经调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