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汪洋 欧敬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ASO患者106名,分为A组(不合并T2DM,n=40)及B组(合并T2DM,n=66)。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CRP和NLR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的CRP、NLR水平显著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平均血红蛋白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NLR、前白蛋白、白球比例均为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RP最具有诊断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和CRP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3,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RP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0.583~0.792),NLR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0.552~0.767),均对ASO合并T2DM患者具有明确诊断价值(P<0.01)。结论 CRP、NLR是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王贇 蔡丹 +2 位作者 欧敬民 龚宇蓉 邱明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9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匹配法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按1:2的比例及是否发生术...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9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匹配法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按1:2的比例及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31)和无并发症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高血压、术前肝功能异常、术前肾功能异常的比例均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术前肝功能异常、术前肾功能异常均是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偏高为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术前肝功能异常、术前肾功能异常均是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为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完善术前检查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辅助降低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序贯子宫动脉栓塞辅助下剖宫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光华 欧阳强 +8 位作者 俞炬明 范国平 欧敬民 邱明科 林霏开 孙会贞 张惠 汪希鹏 金敏菲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观察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及子宫栓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93例。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至... 目的观察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及子宫栓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93例。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至双侧髂内动脉。胎儿被成功取出后,即刻手推造影剂扩张球囊,阻断髂内动脉血流。随后手术过程中,如仍有持续不可控的出血,则予以明胶海绵行术中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的“一次栓塞”术。关腹后,髂内动脉造影发现子宫动脉存在再开通或者栓塞不完全的情况,给予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以加强“一次栓塞”的效果,称为“二次栓塞”。常规观察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及胎儿情况。结果所有93例剖宫产孕妇,均于剖宫产前成功预置双侧髂内动脉球囊。行术中和术后明胶海绵颗粒两次栓塞患者10例(10.8%),行腹部缝合术后单次栓塞患者83例(89.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且剖宫产出96例活胎。术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10 g/L,术后为97 g/L;术中失血中位数为1475 mL,输血中位数为1150 mL。术中确诊为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和穿透性植入患者分别为30例(32.3%)、49例(52.7%)和8例(8.6%)。子宫切除患者8例(8.6%)。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是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有效手段;子宫动脉“二次栓塞”技术是球囊阻断术剖宫产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 子宫动脉栓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