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纤维细胞参与皮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韦俊 陆树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6-798,共3页
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在时空调控下的多环节相互作用。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中的主要修复细胞,通过合成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 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在时空调控下的多环节相互作用。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中的主要修复细胞,通过合成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以及转化为能收缩创面的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方式在创面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一直是创面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成纤维细胞 皮肤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 分泌细胞外基质 外周血 修复细胞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组织张力对组织胶原排列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英开 王西樵 +2 位作者 韦俊 青春 陆树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9-782,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张力的变化对胶原排列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三种不同张力的胶原凝胶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细胞形态、走行方向及胶原的排列结构;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组织张力的变化对胶原排列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三种不同张力的胶原凝胶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细胞形态、走行方向及胶原的排列结构;免疫荧光检测Fb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排布。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单层培养基质(monolayer gels,MG)及锚着基质(anchored gels,AG)张力高,张力分布各向异性,Fb呈长梭形,极性明显,胶原纤维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尤以MG更为明显;游离基质(floating gels,FG)张力低,张力分布各向同性,Fh为多角形或星形,胶原纤维呈网状排列;免疫荧光检测显示,MG及锚着基质中Fb表达大量沿细胞长轴排列的α—SMA,尤以MG明显,游离基质中Fh少有α—SMA表达。MG及锚着基质中Fh细胞形态、走行方向、α-SMA的表达及胶原的排列结构近似于肉芽组织,游离基质则近似于正常皮肤组织或重塑完成后的创面组织。结论皮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组织的力学性质是相对应的,组织的排列结构是组织力学性质的体现,两者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强度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抗有丝分裂药物和放射疗法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西樵 刘英开 +4 位作者 韦俊 王志勇 姜育智 青春 陆树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9-802,共4页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后局部过度修复的结果,以局部皮肤发红、表面充血、组织隆起、质地坚硬、同时伴有痒痛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现象。病理性瘢痕一旦形成,往往经历长短不一的时间才能逐渐成熟。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抗有丝分裂 治疗作用 放射疗法 病理性瘢痕 药物 皮肤发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