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在职成年人口腔保健与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程岚 束蓉 +5 位作者 顾晶晶 谢玉峰 刘晓峰 葛琳华 金鸿莱 王柏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不同职业在职成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和牙周健康状况,初步探讨口腔卫生习惯对牙周病流行情况的影响程度。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400名上海市不同职业在职成年人的口腔卫生习惯,检测简化口腔... 目的:调查上海市不同职业在职成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和牙周健康状况,初步探讨口腔卫生习惯对牙周病流行情况的影响程度。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400名上海市不同职业在职成年人的口腔卫生习惯,检测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松动度(Mobility,M)及余留牙数等指标以评价牙周健康状况。结果:上海市不同职业在职成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状况及牙周健康状况有极显著差异;上海市成年人人群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2.16±0.99,牙龈炎为中度流行(GI=1.23±0.50),牙周健康者比率为5.75%,牙周炎的患病率为71.5%。结论:上海市在职成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状况与职业存在相关性;其牙周健康状况与职业也存在相关性;调查结果证实口腔卫生习惯是影响口腔卫生状况以及牙周病流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习惯 牙周健康状况 上海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澈 宋忠臣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144-1148,共5页
慢性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更常伴随慢性牙周炎的发生,牙周局部刺激因素也可加重其症状。流行病学上二者均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在发病机... 慢性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更常伴随慢性牙周炎的发生,牙周局部刺激因素也可加重其症状。流行病学上二者均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在发病机制上慢性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都与免疫、遗传和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慢性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口腔扁平苔藓 炎症 牙菌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与口腔黏膜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好好 宋忠臣 《口腔生物医学》 201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牙周炎不仅影响牙周健康,也与一些累及牙龈部位的口腔黏膜疾病有关。一方面由于黏膜病变的存在,在局部口腔卫生欠佳的影响下会加重牙周炎症,影响牙周病变的进展。另一方面,二者在微生物和免疫的病因机制上也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就牙周炎... 牙周炎不仅影响牙周健康,也与一些累及牙龈部位的口腔黏膜疾病有关。一方面由于黏膜病变的存在,在局部口腔卫生欠佳的影响下会加重牙周炎症,影响牙周病变的进展。另一方面,二者在微生物和免疫的病因机制上也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就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口腔白斑等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口腔黏膜病 口腔扁平苔藓 天疱疮 类天疱疮 口腔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和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束蓉 宋忠臣 +6 位作者 葛琳华 顾晶晶 程岚 谢玉峰 李超伦 刘晓峰 刘大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及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及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PCR)检测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时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比例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各项指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g占总菌的比例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a占总菌的比例与基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慢性牙周炎,并能降低致病菌P.g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临床指标 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钴化学模拟低氧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忠臣 束蓉 +2 位作者 李希庭 胡景超 张秀丽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低氧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的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模拟低氧作用于人PDLCs,用MT... 目的:研究低氧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的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模拟低氧作用于人PDLCs,用MTT法检测人PDLCs的活力,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观察低氧处理后人PDLCs中HIF-1α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氧使人PDLCs存活率降低,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低氧促进HIF-1α蛋白的表达,而HIF-1α mRNA的水平未见影响(P>0.05);低氧使Caspase-3 mRNA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低氧抑制人PDLCs增殖,这与低氧诱导HIF-1α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提示低氧在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低氧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HIF-1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董家辰 宋忠臣 +3 位作者 束蓉 李松 林智恺 张秀丽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观察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100、200、400μmol/L的CoCl2作用于细胞,采用MTT法观察CoCl2对PDLCs增... 目的:观察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100、200、400μmol/L的CoCl2作用于细胞,采用MTT法观察CoCl2对PDLCs增殖的影响,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oCl2模拟低氧对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证实,培养细胞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00μmol/L及400μmol/L的CoCl2均能抑制PDL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RUNX2、Ⅰ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对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低氧 氯化钴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冲牙器对牙龈炎症患者口腔卫生维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文韬 王依玮 +3 位作者 钱洁蕾 孙梦君 谢玉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的菌斑控制方法(巴斯刷牙法)与其联合便携式冲牙器对牙龈炎和轻度慢性牙周炎成人患者光滑面菌斑控制和牙龈炎症控制效果的差别,明确冲牙器在口腔卫生维护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78例牙龈炎和轻度慢性牙周炎...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的菌斑控制方法(巴斯刷牙法)与其联合便携式冲牙器对牙龈炎和轻度慢性牙周炎成人患者光滑面菌斑控制和牙龈炎症控制效果的差别,明确冲牙器在口腔卫生维护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78例牙龈炎和轻度慢性牙周炎成人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使用牙刷(对照组)和牙刷联合便携式冲牙器(实验组)。在基线、2周和6周后测量患者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 index,G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菌斑百分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连续口腔卫生维护2周后,PLI、BI、GI和菌斑百分率均较基线时降低(均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6周后,PLI、BI、GI和菌斑百分率均较基线时降低(均P<0.05)。连续口腔卫生维护2周及6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光滑面和邻面的BI较基线时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光滑面和邻面的BI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便携式冲牙器可以在牙周治疗和维护期间辅助患者实现更好的口腔卫生,帮助患者达到并维持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冲牙器 菌斑指数 菌斑百分率 出血指数 牙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β和MMP-8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葛琳华 束蓉 沈敏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在牙周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受到关注。该实验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龈沟液IL-1β和MMP-8的含量变化,评价PeriowaveTM光敏抑菌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 目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在牙周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受到关注。该实验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龈沟液IL-1β和MMP-8的含量变化,评价PeriowaveTM光敏抑菌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1次PDT]、B组(SRP+2次PDT)和C组(SRP),PDT治疗选用PeriowaveTM光敏抑菌系统(675nm的二极管激光和0.01%亚甲蓝),治疗时以0.01%亚甲蓝作为光敏剂,二极管激光用140mW的功率照射60s。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1β和MMP-8的含量。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6周时,A、B、C3组龈沟液IL-1β和MMP-8的含量与治疗前的基线相比,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周,A、B2组IL-1β及B组MMP-8含量变化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RP和SRP与PDT联合治疗在控制炎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中IL-1β和MMP-8的含量,但控制炎症的效果维持时间更长。因此,PDT可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光动力疗法 IL—1β MMP-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切牙扇形移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晓峰 潘晓岗 束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通过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对切牙病理性移位治疗前、后牙周支持组织临床测量指标的变化,对成人牙周病正畸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21例患者唇向散开且两侧病损对称的52颗切牙,随机分为嵴上纤维环切组和非... 目的:通过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对切牙病理性移位治疗前、后牙周支持组织临床测量指标的变化,对成人牙周病正畸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21例患者唇向散开且两侧病损对称的52颗切牙,随机分为嵴上纤维环切组和非环切组,环切组进行嵴上纤维环切术后正畸治疗,测量牙周病临床指标,前牙区定位摄片观察牙槽骨高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嵴上纤维环环切组与非环切组患牙的PD、CAL、CEJAC和RL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SBI、TM计数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2组松动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及CEJ至牙槽嵴顶距离均降低,表明正畸治疗有助于牙周病临床参数的改善;牙根长度变化不明显,说明正畸压入未造成牙根吸收。与非环切组相比,环切组的CAL、TM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CEJAC的下降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令嵴上纤维环切术更有效地增加牙槽骨高度及牙周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病理性切牙移位 嵴上纤维环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弛晶 尹元正 束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状况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 目的:观察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状况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研究数据采集完成后,以SAS6.12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牙周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状况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有所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糖控制较好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下降不明显。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后,短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基础治疗有助其糖代谢水平的改善,但血糖控制良好者,基础治疗对其糖代谢水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畸形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博 于洪波 +4 位作者 孙良龑 沈国芳 王旭东 房兵 郭秋曼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 :评价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 :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畸形3例,伴不同程度上或下前牙区牙槽骨吸收,平均年龄31岁。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综合治疗计划。系统性牙周治疗后,行牙槽骨再生正畸治... 目的 :评价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 :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畸形3例,伴不同程度上或下前牙区牙槽骨吸收,平均年龄31岁。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综合治疗计划。系统性牙周治疗后,行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结合定期牙周检查与维护,矫治结束后随访2~3 a。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面型及咬合关系获良好改善,牙槽骨吸收区域骨量增加明显且远期效果稳定,术区正畸牙移动到位且未见医源性牙周并发症。结论:针对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畸形患者,牙槽骨再生正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再生正畸 成人 牙周炎 锥形束CT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附着水平高度评估牙周膜剩余面积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仲恺 尹元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检测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及不同附着水平与剩余牙周膜面积间的变化规律,探讨牙周附着丧失与牙周支持能力及牙周病预后判定间存在的可能联系。方法:收集除第三磨牙外不同牙位的离体牙420颗,在釉牙骨质界根方牙面涂以成膜材料以模拟牙周... 目的:检测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及不同附着水平与剩余牙周膜面积间的变化规律,探讨牙周附着丧失与牙周支持能力及牙周病预后判定间存在的可能联系。方法:收集除第三磨牙外不同牙位的离体牙420颗,在釉牙骨质界根方牙面涂以成膜材料以模拟牙周膜,在模拟膜表面平行于釉牙骨质界处描记出不同附着水平的高度线,经扫描仪扫描剥离的模拟牙周膜,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29.0和Scion Image4.0.3和SAS6.12软件包进行面积数据分析。结果: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对应不同附着水平间的数值变化规律满足一次函数的回归检验(P<0.001)。根据所得回归直线,当附着丧失超过5.37mm时,各牙位剩余牙周膜面积多降至原有面积的50%以下。结论:各牙位根面牙周膜面积随附着丧失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规律与一次函数曲线最为拟合;多数牙位的附着水平在丧失超过5.37mm时,其剩余牙周膜面积已不足正常值的一半,不再具备提供额外牙周支持力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 剩余牙周膜面积 附着水平 釉牙骨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p-IRAK1和p-IкB-α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颖 束蓉 +1 位作者 张明珠 李超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cells,HPDLCs)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下表达磷酸化IRAK1(phospho-IRAK1,p-IRAK1)和磷酸化IкB-α(phospho-I...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cells,HPDLCs)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下表达磷酸化IRAK1(phospho-IRAK1,p-IRAK1)和磷酸化IкB-α(phospho-IкB-α,p-IкB-α)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HPDLCs受大肠杆菌LPS(1μg/ml)刺激2.5、5、10和15min后表达p-IRAK1和p-IkB-α的水平;同时检测1∶100滴度的抗TLR4单克隆抗体对HPDLCs在1μg/mlLPS刺激下表达p-IRAK1和p-IкB-α的影响。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PS刺激HPDLCs 5min后,HPDLCs表达p-IRAK1和p-IкB-α的水平最高,条带灰度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条带的比值分别由0.054、0.19增加到0.785、0.809(P<0.05)。抗TLR4单克隆抗体预处理的HPDLCs在LPS刺激下表达p-IRAK1和p-IкB-α的水平均降低,条带灰度与GAPDH条带的比值分别由0.82、0.874降低到0.099、0.201(P<0.05)。结论:TLR4参与了HPDLCs受LPS刺激后的信号传导过程,可能介导了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内毒素 p-IRAK1 p-Iκ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r:YSGG激光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琳华 束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评价Er,Cr:YSGG牙周袋内清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9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分为A组:Er,Cr:YSGG激光牙周袋内清创;B组: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牙周袋内清创。比较A、B组治疗后6、12周PD、BOP、CAL的变化及治疗疼痛... 目的:评价Er,Cr:YSGG牙周袋内清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9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分为A组:Er,Cr:YSGG激光牙周袋内清创;B组: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牙周袋内清创。比较A、B组治疗后6、12周PD、BOP、CAL的变化及治疗疼痛程度VAS值。结果:基线PD≥4mm的位点治疗后6周和12周PD、CAL和BOP与基线相比,均有非常明显下降(P<0.01)。且基线时PD≥6mm的位点,治疗后12周激光组PD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光组的VAS值明显低于手工器械组(P<0.01)。结论:Er,Cr:YSGG激光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袋内壁清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Cr YSGG 慢性牙周炎 牙周袋内清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彦玢 束蓉 刘大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观察比较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微生态的总体变化,为临床诊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时... 目的: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观察比较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微生态的总体变化,为临床诊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时的临床指标变化,并采集治疗前后同一位点的龈下菌斑,提取总DNA,扩增不同的16S rDNA片段,DGGE分离,硝酸银染色,对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出聚类树形图。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与基线相比,牙周状况均明显改善。基线和治疗后6周时,2个区间的DNA片段的条带数目无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证实同一患者基线时和基础治疗后6周时的龈下菌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不同的DNA片段所得到的条带图谱聚类树形图存在类似结果。结论:同一患者在基础治疗后形成的龈下菌群有类似于治疗前水平的趋势。DGGE能够观察龈下菌群的组成变化,适用于分析大量微生物标本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基础治疗 龈下菌群 16S RD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内磷脂酶C-γ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隽 胥春 +1 位作者 郝轶 刘晓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内磷脂酶C-γ1(PLC-γ1)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原代和传代培养,获得性状稳定的人牙周膜细胞,使用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仪对细胞进行1%、10%和20%动态牵张应变加载。加载不同时间,通过...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内磷脂酶C-γ1(PLC-γ1)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原代和传代培养,获得性状稳定的人牙周膜细胞,使用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仪对细胞进行1%、10%和20%动态牵张应变加载。加载不同时间,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PLC-γ1水平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加载牵张应变初期,细胞内的PLC-γ1水平维持较低水平;随着牵张应变加载时间的延长,牙周膜细胞内的PLC-γ1水平逐渐升高。50min时,PLC-γ1水平达到各应变组的最高值(P<0.01)。随着加载时间的继续延长,60min时,各应变组的PLC-γ1水平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牵张应变可引起细胞内PLC-γ1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磷脂酶C-Γ1 机械牵张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釉原蛋白基因转染牙周膜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光 束蓉 +3 位作者 孙颖 程岚 宋忠臣 张秀丽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釉原蛋白(human amelogenin,hAm)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初步探讨釉原蛋白基因修饰种子细胞用于牙周组织工程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方... 目的:构建含有人釉原蛋白(human amelogenin,hAm)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初步探讨釉原蛋白基因修饰种子细胞用于牙周组织工程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取hAm编码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FUAmW,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聚乙烯亚胺(polytheylenimine,PEI)法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取重组慢病毒FUAmW FUGW,感染hPDLCs,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e protein,GFP)表达,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通过RT-PCR检测hPDLC中hAm基因的表达。结果:测序证实,RT-PCR产物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Am编码序列一致,双酶切证实目的片段插入重组质粒。293T细胞及hPDLCs感染72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FCM测得GFP感染2种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69.46%和33.99%。RT-PCR证实重组慢病毒FUAmW感染的细胞能表达hAm基因。结论:成功构建含有人釉原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经293T细胞包装,得到重组慢病毒可感染牙周膜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原蛋白 重组慢病毒载体 牙周膜细胞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缓释系统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侗樑 董家辰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59-962,共4页
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生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因其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水凝胶缓释系统与生长因子结合后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黏... 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生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因其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水凝胶缓释系统与生长因子结合后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黏附,并有效地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及成牙骨质细胞分化。该文就水凝胶于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牙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进 尹元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牙周组织细胞复合培养模拟牙周组织再生环境,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规律,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Transwell嵌套中实现与人牙周膜成...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牙周组织细胞复合培养模拟牙周组织再生环境,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规律,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Transwell嵌套中实现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间的复合培养,分别于复合培养第2、4、6、8和10天,以细胞计数手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共存条件下2种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与单独培养的2种牙周组织细胞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条件下,2种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条件。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速率逐渐超越牙龈成纤维细胞(第6天起),并在第8天细胞数量上超过牙龈成纤维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对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吲哚酚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欣怡 陈慧文 +1 位作者 胡苡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索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炎症因子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hPDLCs;采用四甲基偶... 目的·探索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炎症因子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hPDLC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IS(按0、62.5、125、250、500、1000μmol/L分组)对hPDLCs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hPDLCs胞内ROS的表达。结果·在24、48、72 h时,125μmol/L的IS可抑制hPDLCs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可促进hPDLCs炎症因子IL-1β、IL-6、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胞内ROS水平。结论·IS可通过抑制hPDLCs活性、促进炎症因子表达和提高胞内ROS水平,从而在慢性肾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慢性肾衰竭 硫酸吲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