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鸣 曹霞 +4 位作者 房笑 王旭东 张丽莉 郑家伟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概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发展和特点,探讨了如何构建口腔颌面外科学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法,讨论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案,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挑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腔医学线上继续教育的调查和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毛丽霞 朱敏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口腔医学线上课程的开展及效果,为今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575名2020年2-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加口腔继续教育线上学习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分布、参加...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口腔医学线上课程的开展及效果,为今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575名2020年2-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加口腔继续教育线上学习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分布、参加线上课程次数、使用的平台软件及媒体工具、今后更倾向的课程培训方式、线上培训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线上课程内容偏好。结果:参加线上学习人员中私立医院或诊所医生人数较公立医院多,占53.04%;41.91%的医生参加过10次以上线上培训课程;69.57%的学员选择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常用的线上教育平台有微信、腾讯会议和钉钉等;67.13%的学员今后更倾向于线上培训课程;线上教育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学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错过直播可听录播以及花费少是其最大的优势,但也存在课程流畅性不足,与老师互动性不强等问题。结论:线上教学作为新型的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模式,有其优势也面临着挑战。线上理论知识传授与线下临床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口腔医学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口腔医学 继续教育 线上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钛合金内植物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寿雨薇 金诗韵 蔡鸣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近十年来3D(three-dimentional)打印钛合金内植物凭借其钛合金本身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个体化设计优势以及精准医学的特点在医学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在口腔颅颌面外科以及整复外科领域中。它解决了传统术式中普遍存在的供区伤害过... 近十年来3D(three-dimentional)打印钛合金内植物凭借其钛合金本身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个体化设计优势以及精准医学的特点在医学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在口腔颅颌面外科以及整复外科领域中。它解决了传统术式中普遍存在的供区伤害过大、自体骨形状修整时间过长、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效果一般等问题。本文就目前成品钛合金内植物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状况、3D打印技术概述以及三维打印钛合金内植物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 内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吴锦阳 张诗雷 +3 位作者 沈国芳 桂海军 杨华伟 徐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导航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深部异物留置取出术的适应条件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口腔颌面部外伤后异物留置于深部间隙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行异物取出术,术前进行三维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异物进行空间定位,并将CT的Di... 目的:探讨光学导航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深部异物留置取出术的适应条件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口腔颌面部外伤后异物留置于深部间隙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行异物取出术,术前进行三维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异物进行空间定位,并将CT的Dicom数据导入STN导航系统中,用于术前手术规划和术中导航。术中观察导航系统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评价导航技术对口腔颌面部深部间隙异物取出的有效性。结果:在光学导航技术辅助下,5例留置的异物均能通过微创入路顺利定位和取出,术中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术后亦未发现感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主诉症状均缓解,功能和面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光学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尤其在解剖位置复杂和危险的区域,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微创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导航技术 异物 口腔颌面外科 深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袁卫军 李丽 +3 位作者 杨霞 刘婷 单瑛 朱怡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正颌患者术后进食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口腔颅颌面科的正颌手术住院患者,分为鼻饲组(术后拔出鼻插管后2 h,经胃管进食流... 目的:探讨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正颌患者术后进食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口腔颅颌面科的正颌手术住院患者,分为鼻饲组(术后拔出鼻插管后2 h,经胃管进食流质超过24 h)和口饲组(术后拔出鼻插管后2 h,经口进食流质)。采用患者一般状况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调查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正颌患者102例,平均年龄(24.1±4.4)岁;63.7%为女性;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3.8%;55.9%为在职人员,28.4%是学生;82.4%为未婚。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口饲组和鼻饲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得分分别为35.2±9.295和31.36±7.5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在功能受限、能力限制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3 d,可提高营养液摄入量,尤其是术后第1天和第2天,鼻饲营养液量显著高于口饲量(P<0.01)。结论:正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3 d,可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术后营养液摄入量,为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生活质量 胃管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牙颌面畸形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6
作者 郑佳丽 张沁 +3 位作者 王旭东 单瑛 刘婷 袁卫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牙颌面畸形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12月在我院行正颌手术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一般临床资料、营养指标等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牙颌面畸形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12月在我院行正颌手术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一般临床资料、营养指标等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入组应用ERAS干预措施的患者79例(观察组),以及同数量的作为对照组的非ERAS患者79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通过t检验、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评估ERAS措施对正颌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中位数为23(21,28)岁。女性患者较多(63.3%)。就诊原因中,仅因功能原因就诊与仅因面型原因就诊的患者比例为1∶7.7。95.6%患者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有基础疾病及用药史的患者均少于10%。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19%,术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达27.8%。术后患者体质量下降(1.40±2.02)kg。两组术后营养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数值)、手术当日进食量、术后第1日进食量、术后第2日进食量及术后进食总量等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及就诊原因是患者术后第1日血红蛋白数值的影响因素。结论正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增加,ERAS措施能够改善患者部分术后营养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营养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阶段口腔颌面创伤管理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天嘉 刘婷 +5 位作者 罗淞元 余丽雅 肖燕 朱敏 张诗雷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短期内已扩散至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的防控措施可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有效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口腔颅颌面科承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短期内已扩散至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的防控措施可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有效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口腔颅颌面科承担着颌面部创伤急诊的工作,因诊疗操作的特殊性,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严格的防控措施尤其重要。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评估以及门急诊诊疗操作规范、围术期全方位防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创伤门急诊护理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婷 袁卫军 +2 位作者 王旭东 肖燕 余丽雅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然处于严峻阶段。由于口腔颌面创伤处理的特殊性及紧迫性,门急诊创伤工作医务人员承担着潜在的感染风险,切实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护理工作在整个口腔颌面创伤的诊救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然处于严峻阶段。由于口腔颌面创伤处理的特殊性及紧迫性,门急诊创伤工作医务人员承担着潜在的感染风险,切实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护理工作在整个口腔颌面创伤的诊救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何协同团队,在积极应对急症的情况下,正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是目前护理工作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门急诊创伤护理工作经验为例,初步讨论了口腔颌面门急诊创伤护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创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欢 格桑 +2 位作者 吴小燕 次旦扎西 乌丹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的9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病年龄、职业、感染原因、好发部位等。结果:90例患者中,儿童、学生及... 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的9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病年龄、职业、感染原因、好发部位等。结果:90例患者中,儿童、学生及农牧民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以第一、二恒磨牙为主要病灶牙;单间隙感染71例,占78.89%;多间隙感染19例,占21.11%;下颌下间隙受累最多。结论: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病年龄较早,应及早对儿童及父母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并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临床特点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睿阳 刘凯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 正颌外科是一种通过切开畸形的上下颌骨骨段,将牙-颌骨复合体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以建立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并改善面部外形的外科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内镜、压电手术刀、激光、导航和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器械的微创正颌外科凭借着其创伤小、精确度高等优势,逐渐成为正颌外科领域中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前,微创正颌外科的临床应用尚未得到系统性阐述。鉴于其对正颌外科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该文将对微创正颌外科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评述与展望,旨在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微创 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内液化区域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表观弥散系数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司家文 胡启凡 +4 位作者 黄圣运 邹虎威 史俊 张东升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结内液化部分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转移淋巴结在DW-MRI影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25例OSCC患者的DW-MRI影像资料,分别选取和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 目的:研究结内液化部分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转移淋巴结在DW-MRI影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25例OSCC患者的DW-MRI影像资料,分别选取和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转移淋巴结的ADC值,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ADC值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中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者11例,共检出15个转移淋巴结,其中8个转移淋巴结内发生明显局部液化,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SMLN组)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淋巴结(LMLN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872.1±22.65)×10-6 mm2/s(n=15)、(1073±16.99)×10-6mm2/s(n=8)。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SMLN组与LMLN组ADC值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OSCC转移淋巴结内的液化区域可以造成选区内平均ADC值升高,如果在测量ADC值时选区内包含明显液化区域,则可能降低DW-MRI对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结转移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敏娇 司家文 +3 位作者 张剑飞 王旭东 沈国芳 于洪波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称性及手术精确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虚拟设计、板和导板三维打印以及正颌手术。偏颌畸形患者术后对称性明显改善,术后CT模型与术前设计比较,最大差异度<2 mm。结论:利用数字化模型外科可进行手术设计,模拟,预测,并且可以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外科 牙颌面畸形 虚拟设计 正颌手术 三维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米晓晖 刘加强 吴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 :评价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 :纳入110例患者,男42例,女68例;年龄15~36岁,上颌第二磨牙已完全萌出,拍摄全牙列锥形束CT(CBCT)及口腔曲面体层片。分别根据2种影像数据观察上颌尖牙、上颌... 目的 :评价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 :纳入110例患者,男42例,女68例;年龄15~36岁,上颌第二磨牙已完全萌出,拍摄全牙列锥形束CT(CBCT)及口腔曲面体层片。分别根据2种影像数据观察上颌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是否突入上颌窦。以CBCT观察结果为金标准,收集四格表资料,计算口腔曲面体层片进行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牙根进入上颌窦的发生率。结果: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牙根是否突入上颌窦的敏感度分别为上颌尖牙100%,上颌第一前磨牙100%,上颌第二前磨牙96%,上颌第一磨牙99%,上颌第二磨牙96%。特异度分别为上颌尖牙94%,上颌第一前磨牙92%,上颌第二前磨牙84%,上颌第一磨牙55%,上颌第二磨牙67%。结论:口腔曲面体层片判断上颌牙根是否进入上颌窦的敏感度高,但是对于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判断的特异度较低。正畸临床不能以之作为上颌后牙支抗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曲面体层片 锥形束CT 上颌窦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胥雷 孙红霞 +1 位作者 姚侃 卢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 :探讨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3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轻、中、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监测、鼻阻检查,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于当天试戴即刻口腔矫治器并行... 目的 :探讨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3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轻、中、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监测、鼻阻检查,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于当天试戴即刻口腔矫治器并行PSG监测,治疗后完成舒适度调查问卷表。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用即刻口腔矫治器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于治疗前,平均血氧饱和度(MSa 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均高于治疗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患者年龄、BMI、治疗前AHI、切牙间距离(配戴矫治器后上、下切牙间的水平距离)及覆盖距离(牙尖交错位时切牙覆盖距离)的变化对即刻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即刻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回归方程^у=67.956-0.731x1-1.954x2+0.411x3+9.263x4(x1:年龄,x2:BMI,x3:未配戴即刻矫治器前AHI,x4:切牙间距离),P<0.01,即回归效果显著,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为0.472。结论:即刻口腔矫治器的应用不仅可以预测患者的初步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颌面坚强内固定(十九)数字化外科技术在口腔颅颌面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旭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6-509,共4页
数字化医学突破了传统医学的框架,给医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尤其在口腔颅颌面外科领域.口腔颅颌面部重要的血管神经较多,解剖复杂,兼及面容美观,对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数字化医学突破了传统医学的框架,给医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尤其在口腔颅颌面外科领域.口腔颅颌面部重要的血管神经较多,解剖复杂,兼及面容美观,对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有助于深入分析复杂病变、制定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并预测手术效果,从而为复杂畸形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手术虚拟设计的临床转化,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技术获得手术导板,或者术中实时导航技术,指导手术医师精准地实现术前制作的虚拟手术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部 数字化 坚强内固定 口腔 外科技术 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33例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超 代杰文 +3 位作者 张文斌 吴锦阳 沈舜尧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33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33例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7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的软件设计治疗方案,术中在该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病变部分切除及轮廓修整术;对照组16例,用传统方法进行病变部分切除及轮廓修整术。术后1周和3个月拍摄颅颌面部CT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手术区域与相应术前模拟设计区域的偏差、2组病例术后颅颌骨的对称性进行测量,应用SAS 6.2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并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以镜像模型为参考模型,导航组中手术区域的平均偏差值为(2.1285±1.2957)mm,非导航组为(4.4814±2.1940)mm,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术后模型与术前模拟设计相比的平均偏差为(2.1400±1.2482)mm。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的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轮廓修整术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能更好地恢复患者颅颌骨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颅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轮廓修整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弘朴 余婧爽 +2 位作者 姜腾飞 李祥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生物力学性能与锻造的成品化钛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成品化钛板数据,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EBM)进行...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生物力学性能与锻造的成品化钛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成品化钛板数据,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EBM)进行三维打印制作。将成品化钛板、SLM钛板和EBM钛板分别进行三点弯曲的静态力学检测和洛氏硬度检测。获取检测数据后,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测试均顺利完成,方差分析显示,其屈服载荷结果为SLM>EBM>成品化,最大载荷结果为SLM>EBM>成品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洛氏硬度检测结果为SLM>成品化>EBM,两两比较显示,2种方式的洛氏硬度值与成品化钛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打印的钛合金接骨板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其力学强度和硬度基本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颅颌面接骨板 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 电子束熔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阻塞对大鼠颅颌面肌肉及呼吸肌影响的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蕙珺 王晓玲 +4 位作者 唐艳梅 薛晓晨 朱妍菲 于倩 朱敏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人体正常的呼吸模式为鼻呼吸。当鼻腔气道阻塞时,人体会适应性地将呼吸模式转变为口呼吸。口呼吸会引起颅颌面一系列软硬组织的改建,最终形成临床上常见的颅颌面畸形。用大鼠建立鼻阻塞的动物模型进行相关机... 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机能,人体正常的呼吸模式为鼻呼吸。当鼻腔气道阻塞时,人体会适应性地将呼吸模式转变为口呼吸。口呼吸会引起颅颌面一系列软硬组织的改建,最终形成临床上常见的颅颌面畸形。用大鼠建立鼻阻塞的动物模型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基于"Moss功能基质理论",由鼻阻塞所引起的颌骨姿势性改变导致颅颌面肌肉及呼吸肌的相关改建,通过肌肉的力学传导,引起髁突周围生长发育微环境的变化,可以调控髁突的生长发育,最终引起颅颌面骨骼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阻塞 大鼠 颅颌面 肌肉 呼吸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变化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嘉忻 徐淑桦 +3 位作者 牟思璇 杜常欣 王雪纯 朱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方法,探讨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变化。方法:将18例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硬石膏模型导入G...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方法,探讨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变化。方法:将18例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硬石膏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进行变化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配戴口腔矫治器平均为(6.57±1.98)a,治疗前、后部分牙变量有统计学差异。总体牙变化趋势在单颗牙变化上表现为上颌前磨牙段压低,上颌后牙颊倾和下颌后牙近中移动;在上颌表现为上颌牙弓长度减小,上颌后牙段牙弓增宽以及上颌牙弓深度减小,下颌在治疗前、后颌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颌间关系表现为上、下前牙覆盖显著减小,其余变量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存在的个别变量的变化,应定期随访,谨慎选择适应证。总体上导致牙变化的副作用轻微,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扫描模型 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的表面及内部形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弘朴 应王君子 +3 位作者 余婧爽 姜腾飞 李祥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表面及内部形态与标准型的接骨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标准型接骨板数据,分别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 E... 目的:利用2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并将其表面及内部形态与标准型的接骨板进行比较。方法:获取标准型接骨板数据,分别运用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和电子束熔融技术(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进行三维打印制作。将未抛光的SLM钛板、EBM钛板和已抛光的SLM钛板、EBM钛板,连同标准型钛板分别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和内部缺陷测试。获取结果后,进行形态学描述,并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维打印的颅颌面接骨板具有较大的粗糙度。通过对表面打磨和抛光,能够显著降低其表面粗糙度。经过表面处理后,其粗糙度满足国家行业标准,并且与标准型接骨板的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异。内部缺陷检测结果显示,3种接骨板内部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缺陷,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结论:三维打印钛合金颅颌面接骨板具有较好的表面及内部形态,其表面粗糙度和内部缺陷基本满足国家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颅颌面接骨板 选择性激光融化技术 电子束熔融技术 表面及内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