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区选举政治与政党重组发展前景初探——基于2024年选举结果的分析
1
作者 林冈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2期33-46,共14页
基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探讨该地区选举政治变化与政党重组前景。根据以往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阵营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合政党重组的分析概念,展望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探讨该地区选举政治变化与政党重组前景。根据以往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阵营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合政党重组的分析概念,展望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民党在2024年立法机构选举中扭转败局,民众党作为第三势力强势崛起,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两种可能性。如果国民党在下次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中获胜,台湾地区行之有年的两党体系可望得以延续,也就不会发生严格意义的政党重组;如果民众党在未来选举中继续得分,则意味着台湾地区可能从两党政治走向多党政治。台湾地区是否会发生公认的政党重组现象,还要根据国民党和民众党在未来选举中的表现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 政党政治 政党重组 国民党 民进党 民众党 第三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权政治与腐败:以台湾地区民进党执政时期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宗昊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2,共10页
"金权政治"一般来自政商关系的扭曲,出现了以权谋钱或以钱买权的现象,特别和执政者或官员的贪污腐败密不可分。台湾地区在之前民进党执政时期腐败严重,特别是陈水扁及其家族、亲信弊案缠身,多人遭法院判刑,迄今身陷牢狱。民... "金权政治"一般来自政商关系的扭曲,出现了以权谋钱或以钱买权的现象,特别和执政者或官员的贪污腐败密不可分。台湾地区在之前民进党执政时期腐败严重,特别是陈水扁及其家族、亲信弊案缠身,多人遭法院判刑,迄今身陷牢狱。民进党时期的金权政治源自台湾地区"少数政府"的政治局势,执政的民进党并未取得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的支持,仅凭行政权建构出的片面政商关系,沦为以地区最高领导人为核心的"个人化网络",并主要服务于地区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利益。扭曲的政商关系不但为陈水扁的家族、亲信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也干扰了政策过程,对台湾地区当时推动的金融改革带来严重弊端。台湾地区的负面经验值得借鉴,国内陆续推动的"从严治党"、"建构新型政商关系"和"简政放权"等措施有助于解决金权政治和贪污腐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权政治 腐败 政商关系 金融改革 陈水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3
作者 林冈 白玉 《闽台关系研究》 2025年第1期44-59,共16页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既凸显了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与政策上的不同,也展现了两个竞争对手在年龄、性别、族群、从政经历与性格上的差异。两个阵营在选举期间的政策辩论、人身攻击,以及对选举和司法公正性的不同认知,反映了美国极化...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既凸显了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与政策上的不同,也展现了两个竞争对手在年龄、性别、族群、从政经历与性格上的差异。两个阵营在选举期间的政策辩论、人身攻击,以及对选举和司法公正性的不同认知,反映了美国极化政治的加剧。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美关系将持续紧张,充满新的不确定性。虽然特朗普偏重于从经济利益的视角处理国际事务,但传统共和党势力和军工集团的利益,决定了自由意志主义者的孤立主义倾向不可能主导美国的外交政策思维及涉台政策走向。美国在继续打“台湾牌”的同时,会加深岛内的焦虑感。两岸关系正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选举 极化政治 中美关系 美国涉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混杂:台湾各色政党的保钓立场
4
作者 林冈 《社会观察》 2012年第9期55-56,共2页
由日本右翼分子挑起的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引起了台湾政界和民间社会的不同反应。统派和具有深蓝色彩的部分国民党人士,对两岸联合保钓较为热衷,李登辉和台联党却走向弃钓的立场。台湾两大政党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官方立场则居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政党 混杂 主权争端 右翼分子 民间社会 国民党 钓鱼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台湾地区选后两岸青年交流研究
5
作者 严志兰 王伟男 《台湾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23-34,共12页
自1987年两岸人员往来大门开启,两岸青年交流已经走过破冰期,目前正处于走向深水区的过渡阶段。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后两岸青年群体将在两岸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台湾地区青年群体在选后岛内政治版图演变中的影响力将日趋上升... 自1987年两岸人员往来大门开启,两岸青年交流已经走过破冰期,目前正处于走向深水区的过渡阶段。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后两岸青年群体将在两岸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台湾地区青年群体在选后岛内政治版图演变中的影响力将日趋上升;支持两岸青年交流的岛内社会民意中枢也在形成中;两岸青年群体将在缩小两岸认知差异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近二十年两岸青年交流经验进行梳理,本文归纳出在校学生型交流、职场青年型交流、公共平台型交流、新媒体网络型交流四种类型,分析了四种类型青年交流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从浅层走向深层的路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融合发展 台湾地区选后 两岸青年交流 类型 路径
原文传递
美国涉台政策的变化趋势
6
作者 林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18,共2页
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美国处理涉台事务的政策,即涉台政策,便成为广义上的对华政策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共同形塑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思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提出与实践,制约着美国涉台关系的发... 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美国处理涉台事务的政策,即涉台政策,便成为广义上的对华政策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共同形塑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思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提出与实践,制约着美国涉台关系的发展;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则使美国在摆脱了台海危机的周期性困扰后,将其涉台政策的重点由防"独"、促和、避战,转变为同步提升美台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台湾问题 对华政策 避战 中美关系 建立外交关系 大国关系 政治现实 军事关系 “两个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7
作者 王伟男 《同舟共进》 2015年第12期10-12,共3页
两岸关系发展具阶段性 历史终将铭记这一天: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自1949年两岸隔海对峙以来,在狮城新加坡实现首次会面,为确保2008年开启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能够持续下去,而共同做出最新的、迄今为止最大的努... 两岸关系发展具阶段性 历史终将铭记这一天: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自1949年两岸隔海对峙以来,在狮城新加坡实现首次会面,为确保2008年开启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能够持续下去,而共同做出最新的、迄今为止最大的努力。然而,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特别是自1979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性更多地受到岛内政局的深刻影响。虽然岛内政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但相较于这种影响,岛内政局在更大程度上是独立于两岸关系的。7年多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并没有阻止住岛内政局往波谲云诡的方向发展,即为实例。我们期待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能够开启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但我们也必须为两岸关系发展可能面临的新的阶段性转换,做好思想与物质上的各项准备。这需要从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性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历史 最高领导人 和平发展 1949年 2008年 阶段性转换 海峡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能否“触底反弹”
8
作者 林冈 《同舟共进》 2015年第12期7-9,共3页
2016年台湾地区将进行四年一度的“二合一”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由于国民党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溃败,而后又在决定党内候选人过程中曲折反复,再加上近年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发生了由“蓝大于绿”到“绿大于... 2016年台湾地区将进行四年一度的“二合一”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由于国民党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溃败,而后又在决定党内候选人过程中曲折反复,再加上近年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发生了由“蓝大于绿”到“绿大于蓝”的微妙变化,因此,外界均不看好国民党的选情,判断岛内的政党轮替可能性高,民进党还很可能首次掌控立法机构的多数席次,从而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立法机构 台湾地区 台湾民众 两岸关系 候选人 可能性 民进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冈 白玉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基于中国国家领导人有关“一国两制”方案的最初构想和新时期的理论阐述,针对港澳地区“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和两岸关系的发展现状,提出必须坚定“一国两制”的底线思维,以“两制”的高度包容性,化解台湾社会所存在的分离主义意识... 本文基于中国国家领导人有关“一国两制”方案的最初构想和新时期的理论阐述,针对港澳地区“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和两岸关系的发展现状,提出必须坚定“一国两制”的底线思维,以“两制”的高度包容性,化解台湾社会所存在的分离主义意识,增强台港澳地区对一个中国的政治认同;参照港澳地区先回归、再寻求制度磨合的经验,探讨两岸从制度面的求同存异入手,推动和平统一的独特路径,论证两岸和平统一后差异与融合并存的制度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两岸关系 制度建设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与金融:台湾地区发展经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宗昊 林冈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116,129,共8页
后进国家或地区常藉由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但产业政策是否能有效执行,政治基础的支持与金融体系的配合至关重要。文章先由"发展型国家"理论的文献着手,梳理出产业、金融与政治三者的密切关系,再从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出发,... 后进国家或地区常藉由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但产业政策是否能有效执行,政治基础的支持与金融体系的配合至关重要。文章先由"发展型国家"理论的文献着手,梳理出产业、金融与政治三者的密切关系,再从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出发,说明公权力部门是如何运用金融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实行威权统治与金融管制,台湾地区当局遂能排除社会的干扰,将资金引导至计划发展之产业,从而主导了工业化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台湾地区政治民主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利益开始介入政策过程,企业取得资金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公权力部门主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减弱,由主导逐渐转变为协调与配合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金融管制 金融自由化 发展型国家理论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2020年“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冈 周文星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8,共16页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进而展望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选举 政党政治 国民党 民进党 第三势力
原文传递
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趋同还是趋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冈 《台湾研究》 2015年第6期13-23,共11页
本文从两个面向探讨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其一是两党体系从非均衡状态(asymmetric)向均衡(symmetric)状态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二是政党政治的性质从冲突型(conflictual party system)到共识型(consensual party system)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两个面向探讨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其一是两党体系从非均衡状态(asymmetric)向均衡(symmetric)状态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二是政党政治的性质从冲突型(conflictual party system)到共识型(consensual party system)的发展方向。本文假定政党政治趋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两党权力关系的均衡性。如果反对党没有执政机会,就只能被边缘化或诉诸体制外的抗争手段,而无法接受政治妥协。然而,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均衡权力关系,未必能保证政党趋同的实现。这是因为导致趋异型政党体系的还有其他因素,包括社会分歧、政党的意识形态传统、既定政策纲领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体系 选举制度 社会分歧 国民党 民进党
原文传递
台湾回归中国是国际正义和国际法的伟大胜利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男 《两岸关系》 2015年第11期28-29,共2页
结束于70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非生即死的涅粲之举。中国抗战胜利一个重大而直接的结果,便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了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然而,1950年6月朝... 结束于70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非生即死的涅粲之举。中国抗战胜利一个重大而直接的结果,便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了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日本,都出现了“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至今阴魂不散。岛内分裂势力也以此谬论为依据,宣扬“台独”分裂理念。台湾地位真的未定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回归 国际正义 国际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国是 分裂势力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对政党政治与两岸关系的影响
14
作者 林冈 吴维旭 田弘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2022年台湾地区县市长和议员的选举结果,延续了国民党掌控大部分县市和民进党控制全台行政和立法机构的不对称局面。"九合一"的选举结果对国、民两党的内部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蔡英文的领导权威日益受到民进党内不同派系的挑... 2022年台湾地区县市长和议员的选举结果,延续了国民党掌控大部分县市和民进党控制全台行政和立法机构的不对称局面。"九合一"的选举结果对国、民两党的内部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蔡英文的领导权威日益受到民进党内不同派系的挑战,朱立伦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可望得到加强。在2024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能否对民进党发挥有力的制衡作用,在稳定两岸关系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是值得继续观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合一"选举 政党政治 政党轮替 "北蓝南绿" 国民党 民进党
原文传递
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代际差异分析
15
作者 王磊 林冈 《党政干部参考》 2016年第9期49-50,共2页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的选举中,国民党再次败北,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当选为新领导人,民进党同时掌控了台湾立法机构60%的席次,成为多数党。两岸关系的发展日益受到岛内政局变化的影响,而台湾统“独”走向不仅...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的选举中,国民党再次败北,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当选为新领导人,民进党同时掌控了台湾立法机构60%的席次,成为多数党。两岸关系的发展日益受到岛内政局变化的影响,而台湾统“独”走向不仅受台湾社会上层精英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民众 差异分析 政治认同 民进党主席 代际 民意代表 台湾地区 立法机构
原文传递
“九合一”选举及其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冈 王晓笛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3,共14页
论文分析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原因及其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国民党此次在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乡镇市民代表和村里长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席次分配均明显领先民进党。两党以外的第三势力唯有柯文哲当选台北市... 论文分析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原因及其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国民党此次在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乡镇市民代表和村里长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席次分配均明显领先民进党。两党以外的第三势力唯有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但在县市议员以下层次的选举中则有所长进。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状况的强烈不满,特别是中间选民在"韩流"和网络媒体的催化下,出现了大规模的板块挪动。这次选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的"二合一"选举结果,增加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合一”选举 政党政治 国民党 民进党 第三势力 中间选民
原文传递
两岸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叙述逻辑
17
作者 王晓笛 吴维旭 《现代台湾研究》 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
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现实使两岸尚未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国家认同分歧始终是国家统一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种认同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现代意义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突出地反映在民族共同体叙述的构建上。民族共同体叙述的... 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现实使两岸尚未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国家认同分歧始终是国家统一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种认同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现代意义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突出地反映在民族共同体叙述的构建上。民族共同体叙述的构建是一个由国家主导的动态过程,内地要从历史共识凝聚、文化认同再生以及未来愿景塑造三个层面,系统建构两岸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述框架。要发挥“媒介化社会”的传播优势,建立与台湾地区民众的动态联系,推进国家叙述在社会治理和现实利益层面的具体实践,逐步增强台湾地区同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根据实践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述的内容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记忆叙述 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家认同 两岸关系
原文传递
依法推动国家统一的思考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九元 岑娥 《台湾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着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台湾问题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在这一大背景下,依法推动国家统一成为新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实现和平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着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台湾问题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在这一大背景下,依法推动国家统一成为新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实现和平统一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的系统性梳理,着重从台胞权益保护、惩治“台独”和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等方面,阐释相关法律建设的进展与取得的实际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缺陷及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法推进国家统一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国家统一 法律完善
原文传递
民进党执政失败的根源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冈 储俊庚 《台湾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24-28,共5页
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执政长达8年,不但未能兑现“勤政清廉”的选前承诺,反而变本加厉推行政商勾结的“黑金政治”,结果在官司缠身、众叛亲离的境况下黯然下台。在这期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关系频... 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执政长达8年,不但未能兑现“勤政清廉”的选前承诺,反而变本加厉推行政商勾结的“黑金政治”,结果在官司缠身、众叛亲离的境况下黯然下台。在这期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关系频生危机,就连民进党当局当初颇为自得的美台关系,也因其执意推行“渐进台独”路线,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民进党人士郭正亮在10年前出版《民进党的转型之痛》一书时,也许没有料到民进党在执政后所遇到的难题和阵痛,远较先前的“转型之痛”为剧,更没想到当年戮力推动政党转型的施明德、许信良等领导人,会因党内斗争的惨烈而被迫出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进党 执政 最高领导人 失败 “黑金政治” 政党转型 台湾地区 经济持续
原文传递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冈 万东青 《台湾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6-10,共5页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 路径 2008年 2007年 重新执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