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MS的微泵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宇锋 陈文元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4年第5期33-40,55,共9页
基于微加工技术的微流体系统是微机电系统(MEMS)的一个重要分支,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工、电子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微流体系统中的微型泵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 MEMS 微泵 微加工技术 微机电系统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膜微型电磁驱动器的设计与制作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宇锋 陈文元 +2 位作者 陈晓梅 张卫平 王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12,共3页
主要讨论了一种微型电磁驱动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该驱动器结构简单,由 Parylene 振动膜和硅基片两层组成,将驱动线圈与硅片集成在一起。对平面电磁线圈的驱动特性和驱动器振动膜的形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关键尺寸进行优化。采用电镀工... 主要讨论了一种微型电磁驱动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该驱动器结构简单,由 Parylene 振动膜和硅基片两层组成,将驱动线圈与硅片集成在一起。对平面电磁线圈的驱动特性和驱动器振动膜的形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关键尺寸进行优化。采用电镀工艺在硅基片上电镀驱动线圈,在 Parylene 薄膜上电镀 NiFe 合金阵列,采用牺牲层工艺得到振动膜的悬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YLENE 制作工艺 柔性膜微型电磁驱动器 NiFe合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电磁驱动微泵的设计与制作工艺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宇锋 陈文元 崔峰 《新技术新工艺》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主要阐述了一种新型电磁驱动微泵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该微泵结构简单 ,由驱动线圈、硅橡胶振动膜和无阀泵泵体组成 ,采用硅加工工艺和非硅加工工艺 (电镀 )相结合进行制作。采用模压法和硅橡胶加工方法将振动膜直接做在一个硅片上 ;用电... 主要阐述了一种新型电磁驱动微泵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该微泵结构简单 ,由驱动线圈、硅橡胶振动膜和无阀泵泵体组成 ,采用硅加工工艺和非硅加工工艺 (电镀 )相结合进行制作。采用模压法和硅橡胶加工方法将振动膜直接做在一个硅片上 ;用电镀和硅体加工工艺制作驱动线圈和无阀泵泵体 ,然后将 3个基片键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硅橡胶 电镀 工艺 模压法 泵体 基片 微泵 电磁驱动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驱动柔性振动膜无阀微泵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宇锋 陈文元 崔峰 《微细加工技术》 2003年第4期60-64,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微泵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将电磁驱动器与大振幅振动膜相结合,得到流量大、易于控制的新型微泵。该微泵结构简单,由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胶)振动膜和无阀泵泵体组成,将硅加工工艺和非硅加工工艺(电镀)相结合。采用... 提出了一种新型微泵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将电磁驱动器与大振幅振动膜相结合,得到流量大、易于控制的新型微泵。该微泵结构简单,由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橡胶)振动膜和无阀泵泵体组成,将硅加工工艺和非硅加工工艺(电镀)相结合。采用电镀和硅橡胶加工方法将振动膜直接制作在一个硅片上;用电镀和体硅加工工艺将驱动线圈和无阀泵泵体制作在另一块硅片上,然后将两个硅片键合在一起。对该微泵的性能特点正进行着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 柔性振动膜 无阀微泵 硅橡胶 电镀 体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rylene薄膜的微型电磁驱动器的设计与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宇锋 陈文元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5-28,共4页
主要讨论了一种微型电磁驱动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该驱动器结构简单,由Parylene振动膜和硅基片两层组成,将驱动线圈与硅片集成在一起。分析了平面电磁线圈的驱动特性和驱动器振动膜的形变,对其关键尺寸进行优化。采用电镀工艺在硅基片... 主要讨论了一种微型电磁驱动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该驱动器结构简单,由Parylene振动膜和硅基片两层组成,将驱动线圈与硅片集成在一起。分析了平面电磁线圈的驱动特性和驱动器振动膜的形变,对其关键尺寸进行优化。采用电镀工艺在硅基片上电镀驱动线圈、在Parylene薄膜上电镀NiFe合金阵列,并采用牺牲层工艺得到振动膜的悬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 微驱动器 Parylene振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PCR芯片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牛志强 贾晓宇 +2 位作者 张卫平 李建华 陈文元 《微细加工技术》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设计了一种以PDMS为基底的微型PCR芯片,并用有限元软件对芯片做了详细的温度场分析,主要分析了微型PCR芯片温度场的均匀性和分布以及芯片升、降温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聚合物芯片温度分布均匀,有较高的升、降温速率,可以满足PCR... 设计了一种以PDMS为基底的微型PCR芯片,并用有限元软件对芯片做了详细的温度场分析,主要分析了微型PCR芯片温度场的均匀性和分布以及芯片升、降温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聚合物芯片温度分布均匀,有较高的升、降温速率,可以满足PCR反应的要求。通过一维热传导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芯片 PDMS 有限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CRGO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酶的固定化(英文)
7
作者 吴晓晨 张艳 +1 位作者 吴从宇 吴海霞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12年第S1期162-168,共7页
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可通过水热法一步复合在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表面,得到的复合物Fe3O4/CRGO用于固载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CRGO的表观形貌及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 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可通过水热法一步复合在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表面,得到的复合物Fe3O4/CRGO用于固载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CRGO的表观形貌及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显示:Fe3O4纳米颗粒随机分散在CRGO表面,Fe3O4 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约 260 nm。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研究Fe3O4/CRGO 复合物的酶固定化性能。HRP 的饱和固载量为23.3mg/g,固定化后的酶在重复利用10次后依然保留原始酶活性的70%。固载后的HRP显示出更宽的pH耐受范围及很好的重复利用性,表示 Fe3O4/CRGO复合物可作为固载酶的良好基底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辣根过氧化物酶 酶固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