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动力响应研究
1
作者 刘博 张显涛 +5 位作者 李刚 齐欣 刘瀚昱 张一帆 刘旭东 付登锋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共12页
薄膜式光伏平台具有结构质量轻、湿表面面积大的结构特性,在迎浪拖航时极易产生速度的快速变化,进而导致拖缆的较大瞬时张力,给拖航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用CFD与势流方法对流载荷与波浪载荷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利... 薄膜式光伏平台具有结构质量轻、湿表面面积大的结构特性,在迎浪拖航时极易产生速度的快速变化,进而导致拖缆的较大瞬时张力,给拖航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用CFD与势流方法对流载荷与波浪载荷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利用OrcaFlex软件建立了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时域分析模型,针对迎浪迎流状态下不同航速的薄膜式光伏单平台及双平台两种拖航方案下的拖航动力响应展开了模拟。结果表明,在迎浪迎流条件下,双平台拖航方式相较单平台拖航具有更好的平均阻力特点与动力响应特性。同时,适当地提高拖航速度可有效降低因平台随波浪反向运动而导致的瞬时拖缆载荷最大值。研究成果可为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提供一套运动响应预报方法,并为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式光伏平台 海上拖航 海上光伏 OrcaFlex 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天线航天器刚-柔-热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复合控制研究
2
作者 陈呈 刘翔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7,共15页
大型空间薄膜天线在深空探测、天基预警、对地观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薄膜天线具有大、轻、柔的显著特征,其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十分复杂且突出.与此同时,由于天线工作性能的需求,天线在轨运行时必须保持极高的指向精度和形面精... 大型空间薄膜天线在深空探测、天基预警、对地观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薄膜天线具有大、轻、柔的显著特征,其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十分复杂且突出.与此同时,由于天线工作性能的需求,天线在轨运行时必须保持极高的指向精度和形面精度.这就要求我们对薄膜航天器进行精细的动力学分析与有效的主动控制设计.该文针对一类平面张拉式薄膜天线进行刚-柔-热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复合控制问题的研究.首先,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薄膜天线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型降阶.然后,基于非线性降阶模型并考虑空间热环境的影响,采用混合坐标法建立了航天器的刚-柔-热耦合动力学模型.最后,采用合力合成控制方法结合拉索作动的非线性振动控制策略,对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非线性振动进行了同步、复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天线 刚-柔-热耦合动力学建模 非线性振动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能量捕获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扬 张显涛 肖龙飞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696,共8页
传统双稳态波能装置已被证实在规则波中可以通过添加“自适应”特性,来解决由阱内振荡引起的低能量吸收问题。本文以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能量捕获性能情况。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 传统双稳态波能装置已被证实在规则波中可以通过添加“自适应”特性,来解决由阱内振荡引起的低能量吸收问题。本文以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能量捕获性能情况。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装置的运动控制方程,探究在不同装置参数下,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和传统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以及线性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能量捕获性能表现。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装置参数可以使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显著提升能量捕获性能,而且与线性和常规双稳装置相比,更适应于实际海况中波浪能量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自适应双稳态 能量捕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与GAN深度学习模型近壁面湍流场超分辨率重构的精细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昊恺 陈耀然 +2 位作者 周岱 陈文礼 曹勇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1-2242,共12页
由城市抗风减灾的目标出发,城市边界层的高保真再现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高精度的近地风场,有望实现真实环境下城市建筑风致效应的准确预测.传统的基于气象模型的城市风场模拟方法存在预测耗时长、成本昂贵、求解尺度过高等... 由城市抗风减灾的目标出发,城市边界层的高保真再现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高精度的近地风场,有望实现真实环境下城市建筑风致效应的准确预测.传统的基于气象模型的城市风场模拟方法存在预测耗时长、成本昂贵、求解尺度过高等缺陷.为更准确、高效地预测边界层的空间变化,研究利用超精度卷积神经网络(SRCNN)与生成对抗神经网络(SRGAN),在空间上将低精度的近壁面湍流场超精度重构成高精度的风场.利用近壁面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的公共数据库训练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重构性能.为寻求合适的超精度模型生成方式,研究围绕训练样本量及网络深度,开展详细的敏感性分析,确定合适的训练网络及其较优的训练参数设置.同时,基于经不同下采样因子处理的低精度流场输入,分析模型在近壁面湍流重构中的适用范围.研究发现,对比于SRCNN模型,SRGAN模型对近壁面湍流内小尺度结构的重现效果更佳.当基于4层卷积残差块、300样本量开展训练时,所生成的SRGAN模型可在较低的训练代价下实现较优的重构效果.当进行10倍超精度重构时,SRGAN模型可保证较理想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边界层风场的准确重构提供技术支撑,为城区建筑物风致效应的高效预测提供精确的入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超精度生成对抗神经网络 超精度卷积神经网络 超精度重构 城市边界层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偏差对多螺栓复合材料接头螺栓载荷和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朋 李志敏 +3 位作者 郑丞 杨礼睿 王淼 刘涛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本研究建立了考虑间隙的复合材料双搭接结构的半解析模型,描述了几何偏差对螺栓载荷和应力分布的影响.首先,从典型复合螺栓接头中提取螺栓/孔局部结构作为代表单元,建立考虑随机几何偏差与接触状态的螺栓/孔对的局部刚度模型.基于Reddy... 本研究建立了考虑间隙的复合材料双搭接结构的半解析模型,描述了几何偏差对螺栓载荷和应力分布的影响.首先,从典型复合螺栓接头中提取螺栓/孔局部结构作为代表单元,建立考虑随机几何偏差与接触状态的螺栓/孔对的局部刚度模型.基于Reddy高阶剪切板理论,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板有限元分析模型.将螺栓/孔对的局部刚度模型与层合板全局刚度模型相结合,形成了综合考虑螺栓/孔间隙和孔拉伸变形的多螺栓复合材料接头装配力学分析模型.随机螺栓/孔组合间隙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螺栓间隙设置可以得到更均匀的钉载分布,为多螺栓接头的排孔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多螺栓连接 几何间隙 局部/全局刚度 螺栓荷载分布 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的新突破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智焕 谢威 +1 位作者 刘若楠 张卫东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艇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展现出了新的突破,为未来海上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俄乌战争中无人艇海上作战的实际案例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艇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海上作战模式展现出了新的突破,为未来海上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俄乌战争中无人艇海上作战的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价值、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俄乌战争 海上作战 新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有限元理论的DMB方法及其在复杂超大型浮体上的应用
7
作者 陈永强 张显涛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1,共9页
[目的]将有限元理论融入离散模块梁单元(DMB)方法,优化集中质量刚度矩阵的求解方式,以使DMB方法更易于处理复杂超大型浮体(VLFS)问题。[方法]使用三维势流理论进行水动力分析并给出水弹性方程;引入有限元理论,将每个子模块离散为若干微... [目的]将有限元理论融入离散模块梁单元(DMB)方法,优化集中质量刚度矩阵的求解方式,以使DMB方法更易于处理复杂超大型浮体(VLFS)问题。[方法]使用三维势流理论进行水动力分析并给出水弹性方程;引入有限元理论,将每个子模块离散为若干微小梁单元以求解刚度阵,并基于子结构法和矩阵理论推导集中质量刚度矩阵;处理复杂边界条件时,根据边界约束模式,采用划零置一法或是直接在刚度阵中增加约束项进行处理;处理复杂连接条件时,首先更改节点编号,然后再根据连接件的特点建立连接件约束矩阵并将其融入总刚度阵中。[结果]使用DMB方法计算复杂超大型浮体的位移响应时,在边界条件选取固定端和弹簧−阻尼端、连接件选取铰接、刚性连接和弹簧阻尼连接等情况下,所得结果与直接法吻合较好。[结论]研究表明,融合有限元理论的DMB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准确地处理复杂超大型浮体在多种复杂工况下的水弹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模块梁单元 超大型浮体 固定端 弹簧−阻尼端 弹簧阻尼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菌生物强化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渗滤液RO浓液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8
作者 袁春波 朱宇楠 +3 位作者 张楚 刘伟 楼紫阳 张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6,共14页
针对传统生物工艺处理RO浓液耐盐性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耐盐菌强化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以提升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对比活性污泥、耐盐菌剂、活性污泥+耐盐菌剂的3种体系对RO浓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 针对传统生物工艺处理RO浓液耐盐性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耐盐菌强化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耦合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以提升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对比活性污泥、耐盐菌剂、活性污泥+耐盐菌剂的3种体系对RO浓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处理前后有机物成分变化以及微生物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较单独厌氧活性污泥和耐盐菌体系,厌氧强化体系有机氮的转化率分别提高了42%和37%;较单独好氧活性污泥和耐盐菌体系,好氧强化体系总氮去除率提升了37%和77%.气质联用分析显示,原水有机物经生物和臭氧氧化处理后促使一些不饱和键断裂,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处理后,水质指标可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Flavobacterium可能在厌氧强化体系高盐条件下的氨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Truepera、Paracoccus是好氧强化体系高盐条件下总氮高效去除的关键功能菌属.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氨化基因npr是Flavobacterium菌属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证实测序结果推测;好氧强化体系中nap、nar、nir、nor反硝化基因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单独体系,揭示了强化体系总氮高效去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浓液 耐盐菌 生物强化 微生物群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潜式养殖网箱全耦合数值模型及其在规则波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9
作者 毕鑫嗣 张显涛 +3 位作者 朱云龙 周春华 张雪燕 王瀚彬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7,共12页
随着水产养殖从近海至深远海的发展,具有抵抗恶劣海况能力的新型半潜式养殖网箱被相继设计和制造,研究其水动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势流理论和莫里森模型,结合三维面元法和有限元法建立半潜式养殖网箱主体框架-网衣-系泊系统... 随着水产养殖从近海至深远海的发展,具有抵抗恶劣海况能力的新型半潜式养殖网箱被相继设计和制造,研究其水动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势流理论和莫里森模型,结合三维面元法和有限元法建立半潜式养殖网箱主体框架-网衣-系泊系统全耦合数值模型,在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后,分析规则波下网箱的水动力响应与结构应力响应,重点关注网箱各部分的相对运动。结果表明,网箱的运动由慢漂运动和波频运动两部分组成,其中慢漂运动会造成平衡位置的偏置;在波浪传播方向上,框架中同一高度处的节点几乎不发生相对运动,而不同高度处的节点由于竖向梁的旋转和弯曲而存在相对错位;侧向网衣中心区域存在较大的结构变形,从而导致了柔性网衣与主体框架存在较大的相对运动。此外,还分析了波浪参数和网衣密实度对网箱运动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半潜式养殖网箱数值模拟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网箱 全耦合数值模型 水动力响应 结构响应 相对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渗滤液RO浓液的氧化特性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正义 张千 +5 位作者 楼紫阳 刘伟 朱宇楠 袁春波 于潇 赵天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62-5371,共10页
腐殖质的去除效率是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RO浓液中有机物的关键,活性炭负载金属铈催化剂(Ce-AC)催化臭氧氧化可有效提高腐殖质的去除效率。本文通过XRD、SEM和EDS等手段对Ce-AC催化剂进行表征,对比不同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RO浓液... 腐殖质的去除效率是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RO浓液中有机物的关键,活性炭负载金属铈催化剂(Ce-AC)催化臭氧氧化可有效提高腐殖质的去除效率。本文通过XRD、SEM和EDS等手段对Ce-AC催化剂进行表征,对比不同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RO浓液COD去除及可生化性的影响,通过降解产物光谱分析明晰腐殖质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铈氧化物是以CeO_(2)萤石晶型的形式负载在AC上,负载后的AC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减少,平均孔径增加。催化剂Ce-AC对COD和UV_(254)的去除效果最好,为44.7%和67.3%,出水可生化性显著提升,B/C比从0.06提升到0.47。紫外-可见光谱表明,体系代表腐殖质的芳香类化合物降解效率明显;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体系中腐殖质类物质被极大程度地降解,荧光区域积分的结果表明腐殖质类物质的去除效率达到了66.7%;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腐殖质类物质被氧化分解成了相对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和有机胺、硫和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Ce-AC催化剂 臭氧氧化 渗滤液RO浓液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与概率性能感知的边缘计算环境多工作流卸载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堉银 郑万波 +5 位作者 马勇 刘航 夏云霓 郭坤银 陈鹏 刘诚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8,共9页
移动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分布式和泛在计算模式,其将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任务转移到附近的边缘服务器,有效缓解了移动终端资源不足的问题,显著减小了用户与计算处理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开销。然而,如果多个用户同时提出计算密集型任... 移动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分布式和泛在计算模式,其将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任务转移到附近的边缘服务器,有效缓解了移动终端资源不足的问题,显著减小了用户与计算处理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开销。然而,如果多个用户同时提出计算密集型任务请求,特别是流程化的工作流任务请求,边缘计算环境往往难以有效地进行响应,并会造成任务拥塞。另外,受任务负载、电力供给、通信能力的实时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边缘服务器本身的性能总是处于波动和变化中,从而为保证任务执行效能和用户感知服务效率带来了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Q网络(DQN)与概率性能感知机制的边缘计算环境多工作流调度方法。首先对边缘云服务器的历史性能数据进行概率分析,然后利用获得的性能概率分布数据驱动DQN模型,不断迭代优化,生成多工作流的卸载策略。在实验验证环节,基于边缘服务器位置数据集、性能测试数据和多个科学工作流模板,在反映不同系统负载水平的多个场景下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工作流执行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调度 边缘计算 概率分布模型 强化学习 深度Q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性能感知演化博弈策略的“云+边”混合环境中任务卸载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鹰 郑万波 +4 位作者 魏嵬 夏云霓 李晓波 刘诚武 谢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02-3308,共7页
针对“中心云服务器+多个边缘服务器”构成的“云+边”混合环境中多任务卸载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性能感知演化博弈策略的任务卸载方法。首先,在一个“中心云服务器+多个边缘服务器”构成的“云+边”混合环境中,假设其中... 针对“中心云服务器+多个边缘服务器”构成的“云+边”混合环境中多任务卸载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性能感知演化博弈策略的任务卸载方法。首先,在一个“中心云服务器+多个边缘服务器”构成的“云+边”混合环境中,假设其中分布的边缘服务器具有时变波动的性能,采用一种基于概率性能感知演化博弈策略的任务卸载方法对边缘云服务器的历史性能数据进行概率分析,以获得演化博弈模型;然后,生成服务卸载的演化稳定策略(ESS),使每个用户都能在获得高满意度的前提下进行任务的卸载。基于云边缘资源位置数据集和云服务性能测试数据集进行模拟实验,在24个连续时间窗口上进行不同方法的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个性能指标上都优于传统的贪婪(Greedy)算法、遗传算法(GA)和基于纳什均衡的博弈论算法等任务卸载方法。该方法的平均用户期望达成度相较于三个对比方法分别提升了13.7%、117.0%、13.8%,平均卸载时延分别降低了6.5%、24.9%、8.3%,平均货币成本分别降低了67.9%、88.7%、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卸载 移动边缘计算 演化博弈论 概率服务质量 演化稳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流作用下半潜式养殖网箱立柱和网衣耦合水动力数值研究
13
作者 陈诚 王瀚彬 +1 位作者 张雪燕 张显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4,共9页
为满足水产养殖场向深远海扩张的趋势,近年来一系列新型网箱概念被提出。该文以半潜式网箱的基本组成单元,立柱—网衣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均匀流下的水动力耦合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网衣结构进行建模,采用k-ε... 为满足水产养殖场向深远海扩张的趋势,近年来一系列新型网箱概念被提出。该文以半潜式网箱的基本组成单元,立柱—网衣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均匀流下的水动力耦合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网衣结构进行建模,采用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测量了仅立柱、仅网衣和立柱—网衣组合结构的升阻力特性,初步揭示了立柱和网衣之间的水动力耦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网衣结构的存在总会使立柱所受阻力增加,这主要与立柱前侧表面压强增大有关;相反,立柱结构的阻塞作用会影响网衣区域的局部流场,使网衣所受阻力增大,其对网衣升力的影响主要与来流角度有关。该研究表明,对新型半潜式网箱等海洋结构物进行水动力分析时,应当考虑立柱和网衣之间的水动力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网箱 立柱—网衣组合结构 多孔介质模型 升阻力特性 耦合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转速参考模型的线控转向主动回正控制
14
作者 刘书翰 吴晓东 +2 位作者 梁登宇 高森祺 黄刚 《汽车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解决传统主动回正控制中各车速下合适的回正转速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正转速参考模型和滑模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回正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时间窗的主动回正状态判断机制,根据轮胎回正力矩建立了回正转速参考模型,并基... 为解决传统主动回正控制中各车速下合适的回正转速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正转速参考模型和滑模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回正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时间窗的主动回正状态判断机制,根据轮胎回正力矩建立了回正转速参考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了主动回正滑模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主动回正状态判断机制能准确切换系统状态,回正转速参考模型真实性高,且滑模控制策略能有效保障转向盘对参考回正转速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主动回正控制 滑模控制 主动回正状态判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协作高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兵 《当代党员》 2023年第10期42-43,共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当前,重庆把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当前,重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上海交通大学于2017年和2020年建设了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和重庆研究院,以“地方有需求、交大有能力”为指引,统筹科研、人才、资本与载体四大要素,在顶层设计、技术研发、科技成果、金融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逐步建设成为契合地方发展需求、协作高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 金融服务 重庆研究院 顶层设计 成渝地区 深度融合
原文传递
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配比对面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康 王伟涛 +2 位作者 魏新林 张杰 王元凤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研究马铃薯全粉对马铃薯全粉-小麦粉混合面团品质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反映马铃薯全粉-小麦粉混合面团质构品质的6个指标(硬度、黏着性、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回复性)进行降维分析,对混合面团的质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经过主... 研究马铃薯全粉对马铃薯全粉-小麦粉混合面团品质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反映马铃薯全粉-小麦粉混合面团质构品质的6个指标(硬度、黏着性、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回复性)进行降维分析,对混合面团的质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经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代表着硬度相关指标的信息,为"硬度因子";主成分2代表着弹性相关指标的信息,为"弹性因子"。混合面团的主成分1贡献率为65.51%,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22.11%,累计贡献率为87.62%。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增加,混合面团质构品质总得分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受主成分1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马铃薯全粉 面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