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癜风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越 吴瑞勤 +1 位作者 韩菁 朱光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1期959-960,共2页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血清叶酸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浅表性淋巴管畸形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杰 韩菁 +3 位作者 吴瑞勤 宋珺 伍洲炜 施伟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1-311,共1页
患者女,21岁。因阴道流液18年,外阴、腹部及大腿皮疹10余年,于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从3岁开始无明显诱因阴道内间断流出乳白色液体,活动量大时液体流出量增多;7-8年前外阴出现水疱,破裂后亦流出乳白色液体,一般每年发生1~... 患者女,21岁。因阴道流液18年,外阴、腹部及大腿皮疹10余年,于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从3岁开始无明显诱因阴道内间断流出乳白色液体,活动量大时液体流出量增多;7-8年前外阴出现水疱,破裂后亦流出乳白色液体,一般每年发生1~2次:会阴区有时疼痛,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多发生于外阴部水疱破溃流液之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浅表性 外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汗腺汗囊瘤 被引量:1
3
作者 伍洲炜 徐明圆 +1 位作者 施伟民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27-829,共3页
患者女,55岁。主诉:小阴唇丘疹6年余。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发现左侧小阴唇内侧一约米粒大蓝褐色丘疹,未予诊治。6年来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于2016年1月8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疼痛及瘙痒等不适。
关键词 汗囊瘤 大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端无色素性黑素瘤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宝怡 伍洲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1-324,共4页
患者女,64岁。主诉:左足底快速增生的肉芽状斑块伴瘙痒1个月余。现病史:患者数年前发现左足底远端近拇趾处一黑色斑点,未予诊治。1个月前此部位被木屑刺伤,自觉足底皮损面积逐渐扩大,形成肉芽状增生性斑块伴瘙痒,于2017年2月28日来我院... 患者女,64岁。主诉:左足底快速增生的肉芽状斑块伴瘙痒1个月余。现病史:患者数年前发现左足底远端近拇趾处一黑色斑点,未予诊治。1个月前此部位被木屑刺伤,自觉足底皮损面积逐渐扩大,形成肉芽状增生性斑块伴瘙痒,于2017年2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及遗传病史:既往体健,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及其他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无色素性 肢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HPV分型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兰英 牛忆军 +3 位作者 宁镇 金乃洁 庄鸣华 郑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型情况及不同基因型别与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7例MSM尖锐湿疣患者肛周及肛管内皮损进行HPV基因分型研究,并随访高危型组,... 目的探讨上海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型情况及不同基因型别与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7例MSM尖锐湿疣患者肛周及肛管内皮损进行HPV基因分型研究,并随访高危型组,低危型组经CO2激光治疗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结果57例MSM尖锐湿疣患者肛周及肛管内皮损检测出56例HPV阳性,占98.2%,共检出11种HPV基因亚型,以HPV11(42例,占75%)和HPV6(30例,占53.6%)为主,检出病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1〉HPV6〉HPV16〉HPV18〉HPV33、59、cp8304〉HPV31、35。56例HPV阳性患者中低危型感染36例,占64.3%,均为HPV11和(或)HPV6;高危型感染20例,占35.7%,其中17例为低危型与高危型混合感染,占高危型感染的85%。56例患者经CO2激光治疗后随访6个月,高危型组复发率为95%,低危型组复发率为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男男性接触者尖锐湿疣HPV基因型主要以低危型HPV11、6为主,高危型感染大多合并低危型感染,高危型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低危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同性恋 男性
原文传递
雌激素、肼苯哒嗪和紫外线对SLE患者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施伟民 王上上 +2 位作者 肖琴 伍洲炜 徐金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20-622,共3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肼苯哒嗪、紫外线(UVB)照射诱导SLE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10例SLE患者和9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进行雌激素、肼苯哒嗪和UVB照射等干预.采用甲基转移酶(DNMT)激活/抑制法检测PBMC的DNMT1活... 目的 探讨雌激素、肼苯哒嗪、紫外线(UVB)照射诱导SLE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10例SLE患者和9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进行雌激素、肼苯哒嗪和UVB照射等干预.采用甲基转移酶(DNMT)激活/抑制法检测PBMC的DNMT1活性.结果 SLE患者DNMT1活性(0.36±0.24)较正常人对照(0.46±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干预后SLE患者DNMT1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0.32±0.18比0.46±0.17,t=1.725,P<0.05),肼苯达嗪干预后SLE患者DNMT1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0.33±0.13比0.46±0.17,t=1.739,P<0.05),UVB干预后SLE患者DNMT1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0.30±0.14比0.46±0.17,t=1.739,P<0.05).另外,肼苯达嗪干预的正常人DNMT1活性(0.38±0.12)也显著低于正常人(0.46±0.17)对照(P<0.05).结论 雌激素、肼苯哒嗪和UVB照射等因素具有抑制SLE患者DNMT1活性的作用,提示三个诱发因素可能通过改变DNMT活性来诱导SL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雌激素类 肼苯哒嗪 紫外线
原文传递
甲基结合蛋白MeCP2与mbd2在SLE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伍洲炜 吴瑞勤 +2 位作者 郑捷 徐金华 施伟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结合蛋白MeCP2及去甲基化酶mbd2基因的表达异常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方法检测SLE缓解期、活动期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MeCP2及mbd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活动期、缓解期... 目的探讨甲基结合蛋白MeCP2及去甲基化酶mbd2基因的表达异常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方法检测SLE缓解期、活动期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MeCP2及mbd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活动期、缓解期及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MeC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缓解期患者PBMC中mb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t=12.8,P〈0.01);SLE活动期患者PBMC中mbd2表达显著高于SLE缓解期(t=20.0,P〈0.01)。SLE患者PBMC中mbd2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737,P=0.0001)。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mbd2的表达与MeC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0,P=0.0222)。结论在正常情况下,MeCP2和mbd2的表达相互制约,在SLE患者中这种关系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甲基-CpG-结合蛋白质2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