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乙型肝炎病毒的激活情况: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季冬梅 曹军宁 +6 位作者 洪小南 孙慧 李军民 王健民 陈芳源 王椿 邹善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8-612,共5页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激活的发生率、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HBV激活的相关性。结果:23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9例HBsAg阳性,205例HBsAg阴性。11例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8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7例(38.9%)发生HBV激活,其中3例(16.7%)死于肝功能衰竭。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P=0.026)。205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HBsAg阳性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激活风险。以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后发生HBV激活的可能性较低,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药物疗法 类R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少飞 林军 +4 位作者 师晓琴 许程 姜丹 童茵 周梦云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10—2020年在两所医院诊断累及乳腺的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技术对相关抗原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乳腺淋巴瘤常表现为单侧孤立性无痛性肿块,病理形态上肿瘤...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10—2020年在两所医院诊断累及乳腺的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技术对相关抗原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乳腺淋巴瘤常表现为单侧孤立性无痛性肿块,病理形态上肿瘤性淋巴样细胞呈弥漫性或结节状生长,病理分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免疫组化主要表达B细胞标记,无EBER阳性表达,FISH检测未显示C-MYC及BCL-2基因易位,少数病例显示BCL-6基因易位。结论乳腺淋巴瘤在临床和影像表现上无明显特殊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临床治疗上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需要多中心更多病例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肝脏并发症研究状况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肃 高彦荣 +2 位作者 王椿 姜杰玲 万理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关键词 移植 肝功能损害 药物性肝损 肝静脉闭塞症 肝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成林 陈蔚 +11 位作者 姚永华 王椿 李军民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侯建 梁爱斌 刘立根 朱琦 韩秀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3596-3599,360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骨髓衰竭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R-CHOP方案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程志祥 邹善华 +7 位作者 李锋 李军民 王健民 陈芳源 曹军宁 王椿 魏征 程韵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R—CHOP方案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并与CHOP方案作比较。方法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507例初发DLBCL患者进入本研究,分为CHOP及R—CHOP两组。CHOP组接受6个疗程CHOP方案... 目的观察R—CHOP方案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并与CHOP方案作比较。方法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507例初发DLBCL患者进入本研究,分为CHOP及R—CHOP两组。CHOP组接受6个疗程CHOP方案,R—CHOP组患者接受至少4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之后两个疗程采用R—CHOP方案或CHOP方案治疗。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mg/m2,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mg/m2、阿霉素50mg/m2、长春新碱1.4mg/m2(最大剂量2.0mg/m2)、泼尼松60—100mg。结果411例可分析病例中,CHOP组224例,其中完全反应(CR)160例(71.43%),总有效率(ORR)为87.95%;R—CHOP组187例,其中CR144例(77.01%),ORR为95.19%。R—CHOP组较CHOP组的ORR显著提高(P=0.007)。CHOP组中位随访时间35.2个月,R—CHOP组中位随访时间28.1个月,随访至终点时,CHOP组预期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84.8个月,R—CHOP组尚未达到中位PFS,两组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OS)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的PFS及O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HOP组不良反应与CHOP组类似。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初治DLBCL,具有更高的缓解率,延长PFS时间和提高OS率,同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抗体 单克隆 CD20 多中心研究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髓系肿瘤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隽 蔡宇 +6 位作者 姜杰玲 万理萍 白海涛 朱骏 李肃 宋献民 王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9-633,共5页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龄髓系肿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接受allo-HSCT的30例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4例,中位年龄58(50~67)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8例,慢性粒...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龄髓系肿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接受allo-HSCT的30例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4例,中位年龄58(50~67)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8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移植时6例患者完全缓解,其余均为未缓解。亲缘全相合(MRD)12例,非血缘全相合(MUD)6例,单倍型12例。18例患者采用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12例采用了清髓性预处理方案。 结果5例患者在预处理期死亡,24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位植活时间分别为14(10~18)、15(10~19)d。6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均为Ⅱ度),8例(32%)患者发生慢性GVHD(中、重度慢性GVHD各1例)。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7例,肺部感染7例,皮肤带状疱疹5例,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中位随访7(0.5~38)个月,存活21例,预计2年总生存(OS)率为62.5%(95%CI 39.2%~85.8%),无白血病生存率为59.2%(95%CI 26.9%~91.5%)。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时的合并症指数是影响OS的唯一因素。 结论allo-HSCT是高龄髓系肿瘤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隽 王椿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42-445,共4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大多数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患者诊断明确后,在诱导化疗缓解后需要接受高剂量巩固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旦复发,应该积极寻找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综述了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外周T细胞淋...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大多数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患者诊断明确后,在诱导化疗缓解后需要接受高剂量巩固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旦复发,应该积极寻找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综述了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效果分析
8
作者 施汪添翼 杨隽 +4 位作者 蔡宇 万理萍 牛家华 王椿 姜杰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6期333-339,共7页
目的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 目的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匹配资料接受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HSCT)的15例患者以及接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的14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评价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预处理方案以替尼泊苷、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包括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所有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以及MUD-HSCT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结果移植后MUD-HSCT组和MSD-HSCT组各有1例患者21d内死亡,不能评价,其余患者成功植入.Haplo-HSCT+脐带血组、MUD-HSCT组和MSD-HSCT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d(10~18d)、12d(9~16d)和12d(9~14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1d(9~18d)、12d(10~23d)和12d(9~14d).Haplo-HSCT+脐带血组、MUD-HSCT组和MSD-HSCT组100d发生Ⅱ~Ⅳ级急性GVHD分别有10、3、3例,2年发生慢性GVHD分别有6、4、3例;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6%、66.2%和26.7%,预计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7.9%、42.9%和55.4%,以上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与MUD-HSCT或MSD-HSCT疗效类似.在缺乏匹配供者的情况下,可推荐其用于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肿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胎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