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精神类疾病患者常用药物TDM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余爱萍
孙隽钰
+3 位作者
谢海燕
鲁雯
郭晓霞
史云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5种常用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1例精神类疾病患者2种心境稳定剂(丙戊酸、卡马西平)和3种抗精神类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的TDM结果,比较TDM前、后5种药物在控率的差...
目的探讨5种常用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1例精神类疾病患者2种心境稳定剂(丙戊酸、卡马西平)和3种抗精神类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的TDM结果,比较TDM前、后5种药物在控率的差异。结果丙戊酸、卡马西平TDM前的在控率分别为31.15%、33.33%,TDM后总在控率分别提升至81.53%、81.82%;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TDM前的在控率分别为24.35%、67.32%、68.75%,TDM后总在控率分别提升至62.61%、83.01%、83.13%;与TDM前比较,5种药物TDM后的在控率均明显升高(P<0.05)。丙戊酸TDM后在控率的提升幅度(50.38%)显著高于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的提升幅度(38.26%、15.69%、14.38%)(P<0.05);卡马西平TDM后在控率的提升幅度(48.49%)显著高于奥氮平、帕利哌酮的提升幅度(15.69%、14.38%)(P<0.05)。结论 TDM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口腔和肠道菌群的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阳
裴志恒
+8 位作者
林萍
沈银忠
刘莉
陈军
汤阳
邵家胜
齐唐凯
汤一苇
卢洪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传统传染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曾一度被控制,但随着艾滋病的流...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传统传染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曾一度被控制,但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又死灰复燃,出现全球恶化趋势。艾滋病/MTB感染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患其他传染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口腔异味、咳嗽、咳痰(咳血)、皮疹、眩晕、淋巴结肿大、消瘦、失眠和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等,同时还伴有焦虑、头痛、盗汗、腹泻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口腔异味
抗结核治疗
肠道菌群
TUBERCULOSIS
感冒样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
HIV感染
原文传递
题名
精神类疾病患者常用药物TDM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余爱萍
孙隽钰
谢海燕
鲁雯
郭晓霞
史云
机构
衢州市第三医院
检验
科
多伦多
大学
理
科
学院生命
科
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
出处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5种常用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1例精神类疾病患者2种心境稳定剂(丙戊酸、卡马西平)和3种抗精神类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的TDM结果,比较TDM前、后5种药物在控率的差异。结果丙戊酸、卡马西平TDM前的在控率分别为31.15%、33.33%,TDM后总在控率分别提升至81.53%、81.82%;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TDM前的在控率分别为24.35%、67.32%、68.75%,TDM后总在控率分别提升至62.61%、83.01%、83.13%;与TDM前比较,5种药物TDM后的在控率均明显升高(P<0.05)。丙戊酸TDM后在控率的提升幅度(50.38%)显著高于氯氮平、奥氮平、帕利哌酮的提升幅度(38.26%、15.69%、14.38%)(P<0.05);卡马西平TDM后在控率的提升幅度(48.49%)显著高于奥氮平、帕利哌酮的提升幅度(15.69%、14.38%)(P<0.05)。结论 TDM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Keywords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分类号
R446.1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口腔和肠道菌群的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阳
裴志恒
林萍
沈银忠
刘莉
陈军
汤阳
邵家胜
齐唐凯
汤一苇
卢洪洲
机构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
上海市
公共
卫生
临床
中心
出处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l0001003-002)
文摘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传统传染病,曾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曾一度被控制,但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又死灰复燃,出现全球恶化趋势。艾滋病/MTB感染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患其他传染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口腔异味、咳嗽、咳痰(咳血)、皮疹、眩晕、淋巴结肿大、消瘦、失眠和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等,同时还伴有焦虑、头痛、盗汗、腹泻等症状。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口腔异味
抗结核治疗
肠道菌群
TUBERCULOSIS
感冒样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
HIV感染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精神类疾病患者常用药物TDM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余爱萍
孙隽钰
谢海燕
鲁雯
郭晓霞
史云
《检验医学》
CAS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口腔和肠道菌群的意义
孙阳
裴志恒
林萍
沈银忠
刘莉
陈军
汤阳
邵家胜
齐唐凯
汤一苇
卢洪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