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结节肺癌病理类型与影像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简红 陈群慧 +5 位作者 朱莉 赵晓菁 罗清泉 叶剑定 张杰 廖美琳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的≤20 mm微小结节的161例患者,观察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影像学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的≤20 mm微小结节的161例患者,观察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影像学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特征的病理类型的预测临界值。方法特定专家组根据既定的读片顺序分析影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Pearson相关分析,ROC预测临界值。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影像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结节最大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中实性病变所占比例)、血供、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其中以结节密度、结节最大径与病理亚型相关性最高。ROC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的临界值为13.50 mm,结节密度的临界值为37.5%,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7和0.841。结论最大径和密度可能是判断微小肺癌侵袭性病理类型的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小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手术切除Ⅰ期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后意义
2
作者 艾星浩 何卫中 +2 位作者 李子明 邵晋晨 陆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完全手术切除Ⅰ期肺腺癌患者的病理亚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接受完全手术切除的Ⅰ期肺腺癌153例,按WHO2004年版肺癌病理分类标准进行亚型分类,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病理亚型与生存之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完全手术切除Ⅰ期肺腺癌患者的病理亚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接受完全手术切除的Ⅰ期肺腺癌153例,按WHO2004年版肺癌病理分类标准进行亚型分类,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病理亚型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153例Ⅰ期肺腺癌以腺癌混合亚型最多见,占53.59%(82例);腺癌单一亚型占39.87%(61例),按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乳头样腺癌、腺泡样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oalveolar carcinoma,BAC)和实性腺癌伴黏液形成(solid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SACM),分别占27.45%(42例)、5.88%(9例)、3.92%(6例)和2.61%(4例);还有10例变异型腺癌,包括9例黏液性腺癌(5.88%)和1例胎儿型腺癌(0.65%)。术后3年生存率以BAC和胎儿型腺癌最高(100%),SACM最低(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含SACM成分(9例)与不含SACM成分(144例)腺癌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胸膜侵犯和T分期无明显差异,但含SACM成分的肺腺癌术后3年生存率(54.55%)要低于含SACM成分的肺腺癌(7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肿瘤组织中含有SACM成分是Ⅰ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学 预后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ERβ在非吸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生存期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简红 朱雷 +4 位作者 邵晋辰 赵艺 李传佳 虞永锋 张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0-916,共7页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信号传导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存在争议,体外实验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β与肺内组织的异常增生相关,ERβ在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ER...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信号传导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存在争议,体外实验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β与肺内组织的异常增生相关,ERβ在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ERα和ERβ在非吸烟NSCLC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有组织学病理诊断的144例非吸烟的NSCLC组织及其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表达状况并分析与临床特点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α阳性表达率为7.6%,仅在腺癌中表达,ERα表达状态与生存期无关。ERβ表达率为52.1%,Ⅰ、Ⅱ期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ERβ表达阳性和阴性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43和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Rβ表达阳性和阴性的女性MST分别为45和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在腺癌中ERβ阳性和阴性表达的MST分别为46和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ERβ在早期非吸烟NSCLC中表达增高,是女性、腺癌生存期良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吸烟 非小细胞肺癌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治疗肺腺癌骨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箴 杨顺芳 +1 位作者 何卫中 陆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8-364,共7页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制剂是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用药之一。唑来膦酸在体外和体内能抑制小细胞肺癌瘤株的生长,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常用的抗癌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本文用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的免疫缺陷小鼠动物实验... 背景与目的:双膦酸盐制剂是肺癌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用药之一。唑来膦酸在体外和体内能抑制小细胞肺癌瘤株的生长,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常用的抗癌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本文用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的免疫缺陷小鼠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比较唑来膦酸钠联合紫杉醇与单用紫杉醇、单用唑来膦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荷瘤鼠的实验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双膦酸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接种于40只等体重的NIH-BNX小鼠左心室,制成骨转移瘤治疗模型。②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唑来膦酸钠(B组)、紫杉醇(P组)、唑来膦酸钠联合紫杉醇(B+P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每组10只。接种后第8天开始用药,治疗5周。③每只小鼠每周称体重2次,记录生存情况。至第8周放血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水平;ECT核素骨扫描和X线摄片检测骨转移部位和数量;HE染色病理检查可疑转移部位及未转移的全脊柱的骨和骨髓结构;观察小鼠肺部、肝、淋巴结和肾上腺有无转移结节,用膨胀压片法计数肺部转移灶数,HE染色病理切片检查。结果:①核素显像和X线摄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转移均有显著差异(P=0.013,P=0.036),以B+P组骨转移鼠数较少;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转移鼠数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P=0.058),以P组、B+P组骨转移较少;骨转归生物标记物-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检测显示B+P组血清N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7);B+P组未见肺转移(P=0.036);②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组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logrank=0.022)。结论:唑来膦酸钠与紫杉醇联合处理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培养的肿瘤细胞 SCID小鼠 移植瘤 骨转移 唑来膦酸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