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史青 王雪莉 +1 位作者 张彬 奚政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免疫标记的表达特点及其对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例肾脏EAML临床资料进行复习,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免疫标记的表达特点及其对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例肾脏EAML临床资料进行复习,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由典型性的上皮样细胞组成,细胞核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可见,有坏死和出血;淋巴结内未见上皮样肿瘤细胞累及。免疫标记:瘤细胞vimentin、SMA、HMB-45、Melan-A、CD68均阳性;而CK(AE1/AE3)、EMA、S-100、CD10、CD34、CD117、ER、PR、Ki-67和p53均为阴性。患者手术后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肿瘤以上皮样细胞增生特征为主,临床表现和组织学表现易与肾脏肿瘤及其他肿瘤相混,寻找经典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结构和肿瘤细胞表达HMB-45和SMA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而细胞的不典型性、核分裂、出血和坏死可能只表明肿瘤的恶性潜能;淋巴结受累、肾静脉瘤栓均不是恶性的诊断依据;远处转移才是恶性的证据。Ki-67和p53对患者的预后可能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儿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史青 庞芸 +1 位作者 陶琨 陆洪芬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对2001年—2006年收集的4例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表型检测。结果: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迅... 目的:探讨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对2001年—2006年收集的4例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表型检测。结果: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迅速且伴不规则发热及肝脾肿大;组织学特征是淋巴结结构破坏,上皮样大细胞浸润淋巴窦,瘤细胞较大,细胞核偏位,形态多样,类似马蹄形、肾形。患者的肿瘤细胞均表达ALK-1、EMA和K i-1。结论:对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1、K i-1、EMA的表达情况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雪莉 奚政君 +3 位作者 史青 张忠德 吴湘如 殷敏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胸片均为肺旁囊实性肿块。1例3岁因感冒摄片发现左上肺囊性占位。另1例出生后即出现气促,胸片见右肺占位。镜下可见原始的恶性小细胞表面被覆呼吸道上皮呈多囊性或实性结构,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除纤维肉瘤特点外,还向横纹肌肉瘤等分化。免疫组化:恶性小细胞未见上皮抗体表达;梭形细胞desm in、vim entin、MSA呈阳性表达。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应与肺母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肺母细胞瘤 小儿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历年小儿尸检数及尸检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忠德 杨雁 +3 位作者 王进进 庞芸 陈莲 石树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6-908,911,共4页
关键词 小儿 围产期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脏疾病谱变迁:单中心1136例儿童肾活检数据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晓娥 王平 +10 位作者 郝胜 康郁林 匡新宇 钮小玲 冯丹 张彬 李治 金晶 朱光华 黄文彦 吴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科8年间儿童肾脏组织病理学疾病变化特点和流行病学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肾组织活检的1136例患儿资料,所有肾组织标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时间相同的... 目的: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科8年间儿童肾脏组织病理学疾病变化特点和流行病学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肾组织活检的1136例患儿资料,所有肾组织标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时间相同的两个阶段进行横断面对比分析,即第一阶段(P1):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561例;第二阶段(P2):2014年1月~2017年12月共575例。结果:(1)一般情况:1136例患儿行肾活检平均年龄8.08±3.57岁(10个月~18岁),男女比例为1.52∶1。0~2岁、3~6岁、7~11岁和12~18岁分别为69例、330例、522例和21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07%、29.05%、45.95%和18.93%。占所有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3.1%(1136/8652)。(2)根据病理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最主要的肾脏疾病(占74.47%),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最为常见(26.48%),其次为轻微病变(25.30%)、IgA肾病(24.23%)、系膜增生性肾炎(10.4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02%)、IgM肾病(3.31%)和膜性肾病(2.96%)。继发性肾脏疾病(22.27%)中,紫癜性肾炎(Henoch-Sch 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75.10%)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21.74%)为主要的病理类型。遗传性肾脏病占肾活检的2.90%,主要的病理类型为Alport综合征(81.82%)和薄基膜肾病(15.15%)。(3)病理谱变迁:与P1期相比,P2期0~2岁肾活检比例升高(P<0.05),遗传性肾病检出率增加(P<0.01),IgA肾病(P<0.01)和IgM肾病(P<0.01)有增多趋势,而HSPN比例则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儿童肾脏疾病中仍以原发性肾脏病为主,MCD和IgA肾病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IgA肾病和IgM肾病近四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HSPN和LN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主要的病理类型,HSPN有下降趋势。遗传性肾脏病近四年检出率明显增多,可能与婴幼儿肾穿刺比例增加及对该类疾病重视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组织病理 肾活检 儿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CT、MRI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秀军 奚政君 +4 位作者 李婷婷 王雪莉 任翔 樊红梅 张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HI)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FHI患儿的临床、CT、MR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5例FHI中,单灶13例、双灶2例,共17个病灶,CT、MRI表现为皮下型、皮肤型和混合型病灶分别占58...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HI)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FHI患儿的临床、CT、MR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5例FHI中,单灶13例、双灶2例,共17个病灶,CT、MRI表现为皮下型、皮肤型和混合型病灶分别占58.82%(10/17)、17.65%(3/17)和23.53%(4/17)。皮下型、混合型病灶呈"云雾征"(包括"淡云征"及"浓云征"),其中"淡云征"病灶以成熟脂肪细胞为主,"浓云征"病灶的成熟脂肪细胞、致密纤维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三相成分构成比较一致。皮肤型病灶呈"倒峦征",以原始间叶细胞为主。结论 FHI的CT、MRI表现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特点,可较好地反映其组织病理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迷芽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庆煜 陈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迷芽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2015-08月-2020-05月间确诊的10例神经胶质迷芽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临床特点:1...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迷芽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2015-08月-2020-05月间确诊的10例神经胶质迷芽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临床特点: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从16天到三岁,平均年龄11.6个月,平均病程约10.6个月。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实性肿块,病变部位咽部4例,软腭1例,舌背1例,鼻背1例,鼻腔1例,面部皮下1例,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外方1例。CT检查表现为面部皮下、鼻背、舌背类圆形软组织影,右侧胸锁乳突肌后外侧团块影,软腭、鼻腔、鼻咽部富血管性占位性病变。颅底骨质连续,无缺损。病理学检查:10例均为单发肿块,肿瘤大小从1.0 cm×1.0 cm×1.0 cm到3.3 cm×2.9 cm×1.8 cm,周界清楚,无包膜,切面呈灰粉色,实性,质韧。镜下可见病变主要由大量神经胶质组成,混杂在正常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本组10例病例中,神经胶质均表达GFAP及S-100,其中4例表达NeuN1。10例患者均行肿物手术切除,术后随访2~60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转移。结论神经胶质迷芽瘤常发生于婴幼儿头颈部,手术完整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迷芽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患儿胃窦部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沈鸣 苗芸 +8 位作者 乔蓉 胡志红 王锐萍 贾福妹 田国力 董庆元 刘家应 罗冰清 庞芸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92-893,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或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黏膜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通过胃镜确诊 ,并进行胃窦部黏膜病理检查和Hp检测 ,同时取胃液进行白细胞介素 (IL 8)、过氧化物酶 (MPO)...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或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黏膜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通过胃镜确诊 ,并进行胃窦部黏膜病理检查和Hp检测 ,同时取胃液进行白细胞介素 (IL 8)、过氧化物酶 (MPO)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Hp抗体。对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根据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炎症均重于Hp阴性者。Hp感染能够增加胃液内IL 8、MPO含量。胃液内IL 8、MPO含量随着胃窦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IL 8与MPO之间有较强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中 ,IL 8表达能较确切地反映胃黏膜的病变程度。炎症因子在Hp引起的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间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敏 王雪莉 +2 位作者 郑月 李红 张泓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 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瘤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瘤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瘤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较伯基特淋巴瘤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甲胎蛋白临床诊断肝母细胞瘤行新辅助化疗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雪莲 蒋莎义 +5 位作者 杨静薇 邵静波 刘江斌 吕志宝 吴于淳 王雪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和肝脏影像学的临床诊断行经验性新辅助化学治疗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80例原发肝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母细胞瘤50例和非肝母细胞瘤30例。分析血清AFP对...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和肝脏影像学的临床诊断行经验性新辅助化学治疗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80例原发肝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母细胞瘤50例和非肝母细胞瘤30例。分析血清AFP对临床诊断儿童原发肝占位为肝母细胞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化疗前是否有病理证据将5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分为经验性化疗组和有病理化疗组,比较两组最终病理结果、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血清AFP异常升高诊断儿童原发肝占位为肝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10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0.97,P<0.001)。肝母细胞瘤经验性化疗组和有病理化疗组3年OS分别为88.3%和90.7%,EFS分别为74.8%和81.3%;经Log-rank检验,OS和E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化疗前有无病理证据对PRETEX分期Ⅲ、Ⅳ期肝母细胞瘤3年OS和EFS影响无统计学意义(HR=4.68,95%CI:0.55~39.91;HR=2.34,95%CI:0.53~10.28)。结论根据血清AFP明显升高,可鉴别儿童肝母细胞瘤与其他儿童原发肝占位性疾病。基于血清AFP升高临床诊断肝母细胞瘤可指导手术耐受差的患儿术前新辅助化疗,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肝占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青 王雪莉 +2 位作者 刘敏 张彬 奚政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肾脏 小儿 横纹肌样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剂量高压氧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彦林 肖小敏 +1 位作者 丁琦 王雪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HBO)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3组、对照组(常压空气组)及ROP模型组各5只,实验1组于孕鼠分娩前单纯予治疗剂量的HBO 5 d(2ATA,800mL/L O2,1h)、实验2组新生大...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HBO)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3组、对照组(常压空气组)及ROP模型组各5只,实验1组于孕鼠分娩前单纯予治疗剂量的HBO 5 d(2ATA,800mL/L O2,1h)、实验2组新生大鼠不仅予宫内HBO,且出生后7d起继续HBO 5 d、实验3组仅予新生鼠7 d HBO(2ATA,800mL/L O2,1h)连续5d;对照组置于常压空气中;ROP模型组第7d常压吸氧(800mL/L)5d,然后吸空气.全部新生大鼠于17d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实验1~3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模型组与对照组及实验1~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6.1 vs 1.4±0.9,1.6±1.1,1.4±0.8,P〈0.01).实验各组及对照组的VEGF的表达均以弱阳性为主,均弱于ROP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血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来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继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陈凯 程翼飞 +7 位作者 夏敏 王雪莉 张娜 邵静波 朱嘉莳 李红 刘青 蒋慧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报道2例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后继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回输供者来源CAR-T细胞后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cGVHD,以闭塞性细支气... 目的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报道2例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后继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回输供者来源CAR-T细胞后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cGVHD,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最为严重。早期积极干预后呼吸困难和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恢复。CAR-T后随访超过24个月,均为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状态,没有接受二次移植。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治疗可能诱发严重cGVHD,及时有效干预对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来源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性腺母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婷 吴滢 +6 位作者 陈莲 王雪莉 王庆煜 邢正文 李治 金晶 张彬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性腺母细胞瘤8例,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8例患者年龄2~14岁,平均... 目的分析儿童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性腺母细胞瘤8例,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8例患者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2岁。社会性别均为女性。5例外阴异常,2例身材矮小,1例月经紊乱。5例核型为46,XY,2例核型为45,X/46,XY,1例核型为46,XX。7例为单纯型性腺母细胞瘤,1例为性腺母细胞瘤混合无性细胞瘤。6例行SRY基因检测,显示阳性,其中1例同时合并FSHR基因杂合变异。7例行双侧性腺切除;1例行病变侧性腺切除。结论明确性腺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对患者治疗及预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对SRY基因阳性者,建议预防性切除对侧发育不良性腺,对SRY基因阴性者仍需密切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母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附属儿童医院 身材矮小 月经紊乱 双侧性 上海交通大学 SRY基因
原文传递
miR-146a-5p表达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江龙 陈砼 +2 位作者 吕志宝 王雪莉 盛庆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47-1153,共7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道miR-146a-5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EC患儿肠道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就诊的NEC和肠闭... 目的·检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道miR-146a-5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EC患儿肠道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就诊的NEC和肠闭锁(intestinal atresia,IA)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肠道组织标本的取材部位,将NEC患儿分为NEC炎症组与NEC未受影响组,以IA患儿的肠道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即IA组)。选取5~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NEC造模组与对照组;前者行造模处理,后者不做处理。处死后,取小鼠的末端回肠组织标本。分别对各组新生小鼠和患儿的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对小鼠标本行组织病理评级。采用原位杂交检测各组新生小鼠与患儿肠道中miR-146a-5p的表达水平,并分别比较2组新生小鼠、2组患儿的表达差异。对NEC患儿肠道中miR-146a-5p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评级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miR-146a-5p高表达(阳性细胞个数≥100个)与低表达(阳性细胞个数<100个)患儿在不同临床资料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NEC造模组小鼠的末端回肠组织的病理评级较高,且miR-146a-5p表达水平亦较高(P=0.000)。②与IA组和NEC未受影响组相比,NEC炎症组患儿肠道组织中miR-146a-5p表达水平较高(均P=0.000);NEC患儿miR-146a-5p表达水平与肠道组织病理评级呈正相关(P=0.015,r=0.578)。③与miR-146a-5p低表达相比,miR-146a-5p高表达患儿中肠道切除长度≥5 cm者较多(P=0.005)。结论·miR-146a-5p高表达与NEC肠道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提示miR-146a-5p参与了NEC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6a-5p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间质性膀胱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鲍星奇 黄轶晨 +4 位作者 魏思思 李治 金晶 张彬 陈方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验证藻蓝蛋白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7~8周雌性小鼠分为3组,IC/BPS疾病模型组接受150mg/kg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藻蓝蛋白组首先预处理... 目的验证藻蓝蛋白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7~8周雌性小鼠分为3组,IC/BPS疾病模型组接受150mg/kg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藻蓝蛋白组首先预处理藻蓝蛋白(50mg/kg),后环磷酰胺(150mg/kg)注射。3组24h后行排尿测试,结束后获取膀胱和L6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行膀胱组织的HE、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体形态和计数肥大细胞。Westernblot检测PTGS2和EP4蛋白表达情况。对DRG行免疫荧光分析PTGS2和EP4阳性细胞。结果藻蓝蛋白显著减少了小鼠IC/BPS的排尿次数(从25.80±3.693到13.60±1.708,P<0.05);同时改善了膀胱炎症状态,水肿减轻,膀胱/体重比值(mg/g)也明显下降(由2.082±0.1902降至1.588±0.08810,P<0.05)。Westernblot结果提示藻蓝蛋白降低了膀胱PTGS2和EP4蛋白表达。对DRG的荧光分析提示感觉神经元的EP4蛋白表达增多可能参与介导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结论藻蓝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膀胱PTGS2和EP4蛋白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间质性膀胱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环磷酰胺 间质性膀胱炎 PTGS2 E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L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庆煜 马小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847-849,共3页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早,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有家族遗传史,可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确诊。目前国内已有相关报道和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未成年VHL综合征患者的临...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早,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有家族遗传史,可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确诊。目前国内已有相关报道和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未成年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和家族史等,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L综合征 血管母细胞瘤 透明细胞癌 胰腺囊肿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发生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睾丸肿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溪 谢华 +6 位作者 陈方 李守林 黄轶晨 吕逸清 陈艳 孙会振 奚政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622-1624,共3页
患儿男,19个月,往外院因“阴囊左侧无痛性包块1个月”入院,B超提示左睾丸占位,右睾丸囊实性占位,核磁共振图像(MRI)提示左睾丸占位性病变,考虑生殖源性肿瘤(图1A)。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病理类型 同时发生 双侧 核磁共振图像 生殖源性肿瘤 实性占位 占位性病变
原文传递
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特点及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燕飞 孙利文 +9 位作者 张彬 匡新宇 钮小玲 康郁林 郝胜 王平 李智 朱光华 黄文彦 吴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特点及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的表达。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随访至少半年且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IMN儿童22例;回顾性分析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特点及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的表达。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随访至少半年且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IMN儿童22例;回顾性分析患儿发病至随访终点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疗程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LA2R在肾组织的表达;分析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临床特点的区别。两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22例IMN患儿中11例临床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9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例表现为孤立性蛋白尿。22例IMN患儿中,经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至随访终点时,完全缓解16例(73%),部分缓解6例,所有患儿肾功能均正常,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均〉 90 ml/(min·1.73 m2)。22例IMN患儿中,肾组织PLA2R阳性组7例(32%),阴性组15例,两组在年龄(10岁比6岁)及尿蛋白转阴时间(6.00个月比2.50个月)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3及-2.072,P〈0.05)。 结论儿童IMN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居多。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儿童IMN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率约32%,与表达阴性组相比,肾组织PLA2R表达阳性患儿年龄偏大,尿蛋白转阴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缓解 免疫抑制 M型磷脂酶A2受体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晓玲 盛庆丰 +2 位作者 刘江斌 王雪莉 吕志宝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5例均为女童,年龄7个月~4岁。肿瘤左侧... 目的总结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5例均为女童,年龄7个月~4岁。肿瘤左侧3例,右侧2例;肿瘤直径4.5~8.5 cm。结果5例患儿术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癌,本组患儿均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达到完整肉眼切除瘤体4例,与周围组织、血管黏连重,有肿瘤包膜破溃1例;本组患儿术后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患儿均未接受术前化疗;1例术后行米托坦治疗,3例仅观察随访,1例患儿术后失访。结论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罕见的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完整的肿瘤切除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儿童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