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被引量:
50
1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1 位作者
丁艳
黄小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生后7 d)和晚发型(>生后7 d)...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生后7 d)和晚发型(>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1 位作者
刘志伟
徐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GA)三组间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r=-0.339,P=0.002),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373,P=0.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无相关性(P=0.175)。脐血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脐血ghrelin水平均无相关性(P=0.267,0.059)。结论Ghrelin及瘦素共同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机制可能与出生后两者的调节机制有所区别,Ghrelin可能并非通过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而发挥调节胎儿生长发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GHRELIN
瘦素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围生期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1 位作者
徐茵
沈月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1)围生期高危因素和临床结局,为改善VLBW1的近期临床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76例产妇分娩的84例VLBW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质量将VLBW1分为2组:880~1200g组和〉...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1)围生期高危因素和临床结局,为改善VLBW1的近期临床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76例产妇分娩的84例VLBW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质量将VLBW1分为2组:880~1200g组和〉1200~1500g组,对其并发症和新生儿期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LBW1母亲的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29例(38.2%)、多胎妊娠17例(22.4%)、胎膜早破18例(23.7%)、妊娠贫血14例(18.4%)、胎盘异常(胎盘低置、胎盘前置以及胎盘早剥)14例(18.4%)、试管婴儿9例(11.8%)及产前发热3例。入院VLBW1均有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黄疸55例(65.5%),Hb〈100g/L 39例(46.4%),窒息29例(34.5%),呼吸暂停28例(33.3%),血小板〈100×10^9L^-1 24例(2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21.4%),喂养不耐受17例(21.3%),肺炎15例(17.9%),败血症7例(8.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4.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2.5%)。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者51例(60.7%),输血治疗者33例(39.3%),辅助通气24例(28.6%),需气管插管复苏19例(22.6%),VLBW1总的存活率为90.5%。出生体质量800~1200g的早产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出生体质量〉1200~1500g组早产儿(P=0.01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目前围生医学可使绝大多数VLBW1得以存活。预防感染和积极呼吸支持是降低VLBW1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1 位作者
施婴婴
沈月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胃促生长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分析其与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盘重量的关系。结...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胃促生长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分析其与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盘重量的关系。结果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为606.2(488.4~914.4)pg/ml[中位数(P25~P75)],不同性别、分娩方式间胃促生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小于胎龄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1211.7(668.8~1690.5)pg/ml]明显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750.4(534.2~1030.o)pg/ml]及大于胎龄儿[520.6(439.9~77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是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可能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其水平受出生体重的负反馈调节,可能是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营养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胃促生长素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
4
5
作者
丁艳
徐茵
+7 位作者
王翼
张茜茜
黄小艺
唐征
顾玮
范建霞
余文
刘志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78-283,共6页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异,同时以早产为临床结局的观察指标。结果23396例妊娠早期孕妇25-(OH)-D平均为42.0(17.6~76.6)nmol/L,5th和95th的25-(OH)-D分别为20.2nmol/L和70.7nmol/L;初产妇18170(77.7%)例,经产妇5226(22.3%)例,孕妇年龄平均30.0(24.0~38.0)岁,BMI20.7(16.5~27.6)kg/m^2,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检测的例数分别为5878、5554、5974、5990例,25-(OH)-D分别为40.0(29.3,52.7)、46.2(35.6,57.2)、43.8(33.1,54.8)、37.2(26.9,49.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BMI划分为BMI<18.5kg/m^2,18.5kg/m^2≤BMI≤23.9kg/m^2,24kg/m^2≤BMI≤27.9kg/m^2,BMI≥28kg/m^24组,25-(OH)-D分别为43.5(30.9,56.9)、42.1(30.8,53.8)、39.9(30.7,50.4)、39.7(30.7,49.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人群<25岁,25~29岁,30~34岁,≥35岁,25-(OH)-D分别为39.1(28.4,52.3)、41.3(30.1,52.9)、42.4(31.2,54.1)、43.8(31.9,55.7)nmol/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产妇和经产妇25-(OH)-D分别为41.6(30.2,52.9)nmol/L和43.5(32.5,56.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娩时不同孕周的产妇其妊娠早期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以25-(OH)-D水平<5th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严重缺乏指标,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BMI、经产妇和初产妇出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早期低体重、低妊娠年龄、初产有更高的维生素D严重缺乏发生率,不同季节25-(OH)-D有差异(冬<春<秋<夏),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和早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妊娠早期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被引量:
50
1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丁艳
黄小艺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7151)
文摘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生后7 d)和晚发型(>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病死率
Keywords
neonate
sepsis
pathogen
mortality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刘志伟
徐茵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
附属
新华医
院
临床营养中心
上海
市
儿科
医学研究所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3-555,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No.2004BA709809)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文摘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GA)三组间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r=-0.339,P=0.002),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373,P=0.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无相关性(P=0.175)。脐血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脐血ghrelin水平均无相关性(P=0.267,0.059)。结论Ghrelin及瘦素共同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机制可能与出生后两者的调节机制有所区别,Ghrelin可能并非通过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而发挥调节胎儿生长发育作用。
关键词
脐血
GHRELIN
瘦素
生长激素
Keywords
cord blood
ghrelin
leptin
growth hormone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围生期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徐茵
沈月华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出处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27-142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1)围生期高危因素和临床结局,为改善VLBW1的近期临床结局提供帮助。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76例产妇分娩的84例VLBW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质量将VLBW1分为2组:880~1200g组和〉1200~1500g组,对其并发症和新生儿期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VLBW1母亲的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29例(38.2%)、多胎妊娠17例(22.4%)、胎膜早破18例(23.7%)、妊娠贫血14例(18.4%)、胎盘异常(胎盘低置、胎盘前置以及胎盘早剥)14例(18.4%)、试管婴儿9例(11.8%)及产前发热3例。入院VLBW1均有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黄疸55例(65.5%),Hb〈100g/L 39例(46.4%),窒息29例(34.5%),呼吸暂停28例(33.3%),血小板〈100×10^9L^-1 24例(2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21.4%),喂养不耐受17例(21.3%),肺炎15例(17.9%),败血症7例(8.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4.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2.5%)。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者51例(60.7%),输血治疗者33例(39.3%),辅助通气24例(28.6%),需气管插管复苏19例(22.6%),VLBW1总的存活率为90.5%。出生体质量800~1200g的早产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出生体质量〉1200~1500g组早产儿(P=0.01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目前围生医学可使绝大多数VLBW1得以存活。预防感染和积极呼吸支持是降低VLBW1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
Keywords
very low birth weight
morbility
restrospective study
分类号
R722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施婴婴
沈月华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
附属
新华医
院
临床营养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出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709809)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文摘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胃促生长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分析其与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盘重量的关系。结果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为606.2(488.4~914.4)pg/ml[中位数(P25~P75)],不同性别、分娩方式间胃促生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小于胎龄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1211.7(668.8~1690.5)pg/ml]明显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750.4(534.2~1030.o)pg/ml]及大于胎龄儿[520.6(439.9~77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是脐血胃促生长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可能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其水平受出生体重的负反馈调节,可能是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营养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关键词
胎血
胃促生长素
Keywords
Fetal blood
Ghrelin
分类号
R722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
4
5
作者
丁艳
徐茵
王翼
张茜茜
黄小艺
唐征
顾玮
范建霞
余文
刘志伟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
国际
和平
妇幼保健
院
儿童
保健
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
国际
和平
妇幼保健
院
妇产科
出处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278-283,共6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项目(20134091)
国家重点研究和发展计划(2016YFC1000203).
文摘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3396例妊娠早期(孕龄≤90d)孕妇血清中25-(OH)-D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季节、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水平分布及差异,同时以早产为临床结局的观察指标。结果23396例妊娠早期孕妇25-(OH)-D平均为42.0(17.6~76.6)nmol/L,5th和95th的25-(OH)-D分别为20.2nmol/L和70.7nmol/L;初产妇18170(77.7%)例,经产妇5226(22.3%)例,孕妇年龄平均30.0(24.0~38.0)岁,BMI20.7(16.5~27.6)kg/m^2,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检测的例数分别为5878、5554、5974、5990例,25-(OH)-D分别为40.0(29.3,52.7)、46.2(35.6,57.2)、43.8(33.1,54.8)、37.2(26.9,49.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BMI划分为BMI<18.5kg/m^2,18.5kg/m^2≤BMI≤23.9kg/m^2,24kg/m^2≤BMI≤27.9kg/m^2,BMI≥28kg/m^24组,25-(OH)-D分别为43.5(30.9,56.9)、42.1(30.8,53.8)、39.9(30.7,50.4)、39.7(30.7,49.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人群<25岁,25~29岁,30~34岁,≥35岁,25-(OH)-D分别为39.1(28.4,52.3)、41.3(30.1,52.9)、42.4(31.2,54.1)、43.8(31.9,55.7)nmol/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产妇和经产妇25-(OH)-D分别为41.6(30.2,52.9)nmol/L和43.5(32.5,56.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娩时不同孕周的产妇其妊娠早期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以25-(OH)-D水平<5th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严重缺乏指标,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BMI、经产妇和初产妇出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早期低体重、低妊娠年龄、初产有更高的维生素D严重缺乏发生率,不同季节25-(OH)-D有差异(冬<春<秋<夏),妊娠早期维生素D水平和早产不相关。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妊娠早期
Keywords
25-hydroxy vitamin D
Vitamin D deficiency
Early pregnancy
分类号
R153.1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刘志伟
唐征
丁艳
黄小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关系研究
黄小艺
蔡威
刘志伟
徐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围生期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
刘志伟
唐征
徐茵
沈月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生儿脐血胃促生长素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黄小艺
蔡威
施婴婴
沈月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
1
原文传递
5
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丁艳
徐茵
王翼
张茜茜
黄小艺
唐征
顾玮
范建霞
余文
刘志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